APP下载

黑龙江省国际文化艺术活动志愿者翻译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1-01-13王玉娟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年1期
关键词:口译母语黑龙江省

王玉娟

(哈尔滨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最北地带,是东北亚交通枢纽,曾被称为欧亚大陆桥的一颗明珠,是一条连接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交通要道。随着一带一路沿线经济的发展,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最北端的省份,在国际经济、文化活动、体育运动和旅游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也多次举办大型国际性活动,特别是省会哈尔滨已经成为大型国际性文化艺术交流的集散地。在这些大型国际性活动中,语言翻译服务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其服务的标准化及服务质量不仅关系着黑龙江省举办国际性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也影响到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竞争力。

一、志愿者翻译服务能力现状

当前,黑龙江省大型国际性活动的语言翻译服务组织分散,形式多样,自成一体,并未具备全面、系统、完善的服务体系。语言翻译服务机构常为临时设置机构,服务单位和服务公司常常通过临时招募的形式组织翻译人员。这一现象不但造成语言翻译服务缺乏一定专业性,且优良的服务经验也难以传承。本研究针对有意愿参加黑龙江省大型国际文化艺术活动的学生进行了网络调查和走访,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愿望,但是对于如何参与、对于自己的英语语言水平是否胜任以及参与过程中的各种流程都很茫然。

二、志愿者英语语言现状

大部分学生对于书本知识掌握的比较好,但是口译和笔译的实践能力“急需提高”,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目前的水平难以胜任专业性要求太高的岗位。分析表明,志愿者中具有较高语言能力水平的学生很少。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母语表达欠缺

首先,提升母语的语言服务能力。本研究认为英汉翻译离不开母语即汉语语言的服务能力。我们认为,任何一种翻译活动都不能够脱离母语而顺利进行,英语翻译活动更是如此。第一,英汉翻译本身就是将英语语言转化为汉语语言,或将汉语语言转化为英语语言的一种活动;第二,英汉翻译活动一定会涉及到母语的学习。基于以上特点,英语翻译志愿者服务必须注重汉语能力的学习和提升。汉语能力好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学生之间需要借助汉语来实现对英语的理解和认知。英汉翻译教学本身就具有复杂性特点,它不仅是一门语言教学课程,而且也是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由于文化背景等各不相同,在语言表述和运用上存在明显差异,正是基于这种文化冲突的背景,我们提出英语翻译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母语能力的培养。一旦脱离母语,很多英语内容是很难解释的”[1]。其次,提升志愿者的汉语语言素养。许多学生高中时期只注重数理化的学习,对语文的学习不够重视,因此造成汉语语言表达能力较弱,难以适应英汉翻译教学的要求。在高校英汉翻译教学中,有一部分翻译专业的学生具备良好的汉语语言能力,但实际情况是,多数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是很难适应英语翻译教学内容的。基于学生的这种实际情况,学校也需要加强对学生汉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汉语语言素养,在开展翻译教学活动的同时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本研究发现在当前的翻译教学活动中,很多省内地方院校并没有独立安排汉语语言能力的培训课程,这是制约学生汉语语言能力提升的关键点。学生如果不具备良好的汉语语言能力,在面对交流对象的时候就很难熟练完成翻译任务,而教学过程中又很难单独设计学生汉语语言能力提升的课程,对学生开展有专门性的训练。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需要将翻译课程和翻译培训融入到英语翻译教学中,同时汉语语言素养是否提升也会在翻译教学中得以体现。

(二)翻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口译和笔译作为翻译中比较复杂的语言交际过程,其中口译过程的参与主体人员同时兼任听者和翻译者两个角色,既是言语的接受者也是语言的源发者”[2]。本研究认为口语译员在聆听过程中,需要依据译者个体情况做出语境判断,有效地理解源语会话者的真实目的,“再通过思维推理和选择可能存在的语境假设,通过创建最佳联系来获取较好的语境效果”[3]。口语译员需要选择恰当的英语表达方式,将会话者的意图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参会人员。我们从相关理论和英语口译的集中论述可以看出,“英语口译是一个过程特殊且涉及源语会话者、口语译员和翻译语言的听者三方主体因素的语言交际过程”[4]。而对于笔译来说,大部分学生平时学习汉语基础课程的知识相对牢固,但是翻译课程中却存在学习障碍。首先是对于汉语的语句表达理解困难。因为理解是进行准确翻译的第一步,理解不准确,就无法谈及表达。其次是词汇、语句表达不准确。在翻译过程中语言表达是基本技能,如果不能准确表达,就会造成交流和理解的严重失误。再次,就是语言表达不完美。因为在翻译中,“表达能力是翻译的核心,表达得体、恰当,才能体现出翻译的宗旨。语言美是翻译的标准之一,精美的表达会使译文锦上添花,产生不可比拟的语言效果[5]”。

三、志愿者翻译服务能力提升策略

翻译活动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包括译者主体、翻译策略、文化背景、源语和目的语的语言能力等[6]。翻译活动的复杂性使其一直备受关注。针对如何提升黑龙江志愿者在大型国际文化艺术活动中的翻译服务能力,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翻译语言服务理论体系

针对前文提出的问题,本研究认为黑龙江省国际文化艺术活动的志愿者翻译服务尚未得到译界关注,因此需要进行系统、深入的探讨。应将21世纪翻译活动置于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进行考察分析,打破传统的翻译探讨和研究的单一性,从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学习范围延伸至社会发展的需求范围。其次,对翻译理论进行实践性的更新并开发新的翻译理论范式,为翻译研究寻找新的方向。

(二)建立翻译能力体系

针对学生志愿者,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化、礼仪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是黑龙江省大型文化艺术活动需要开展研究的重中之重。首先我们要确立语言服务整体框架,对翻译人员的选择,要根据要求制定合理的人员选择标准,招募翻译水平过硬的译员、翻译公司等。在培训过程中译者应注意语言服务的主题、特点以及语言服务的基本内容。例如:培训志愿者对各种语言文字及国际会议材料的翻译速度,新闻发布会现场口译准确程度等。其次,建立译员口译和笔译志愿者数据库以及培训制度。对学生翻译志愿者进行多方面培训,使其能充分掌握有关知识。第三,建立译稿终审制度。为翻译需求部门提供参考资料和词汇,语言服务向需求部门询问翻译质量,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要求需求部门对翻译文稿进行审核。整体架构中还应包括制定可执行的翻译流程,建立反馈制度,建立高效的国际会议的会场及活动场馆的语言服务团队等。除此之外,还应该在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控制翻译质量方面下功夫,使得翻译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三)加强会场及场馆等方面礼仪培训

大型国际文化艺术活动是一个比较庞大的活动体系,除了需要提高志愿者翻译服务能力的同时,也要在礼仪、应变能力、简单的医疗、运用现代操作手段、媒体等方面对培训志愿者进行培训。针对综合性的大型国际活动,使志愿者了解整个活动流程,为我省大型国际性文化艺术活动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结论

本研究依托黑龙江省大型文化艺术活动的志愿者翻译服务活动开展,旨在通过如何解决提升志愿者翻译服务能力的问题,来促进黑龙江省地方高校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改革和教学理念的提升。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填补相关研究的空白;本研究还能从一个新的跨学科角度进行分析,从翻译理论的创新角度出发,对当今翻译实践活动的新形态进行思考和讨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语言服务的参考模式,为进一步完善相关研究,促进成熟理论研究提出了宝贵建议。

猜你喜欢

口译母语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母语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母语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我有祖国,我有母语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