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经济赋能铁路经营创效的思考

2021-01-13刘少龙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

上海铁道增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创效高铁资源

刘少龙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

1 传统经营模式创新发展现状

近年来,上海局主动适应市场化发展要求,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传统经营模式,深挖经营创效潜能,尤其在推进高铁智慧商旅建设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推广站车移动支付。适应移动支付发展趋势,与支付宝、微信、银联等主流移动支付系统合作,在2016年8月推出了高铁站车商业移动支付集成运营平台,已覆盖全局大部分高铁车站及所有动车组列车。

(2)推行扫码订餐。2017年以来推行动车组二维码扫码点餐,改变了传统列车订餐流程,实现线上快速选购、下单、结算,餐车服务人员主要以订单处理和配送为主,有效提升了订餐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了广大旅客的好评,互联网订餐规模持续快速增长。

(3)开发在线商城。借鉴O2O电子商务模式,利用微信平台2017年开发并上线了“高铁旅途易购”在线商城,主打江浙沪地域特产为主营产品,与自营实体店同步运营,初步实现了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4)试点“高铁+共享汽车”。建立“上铁车享”运营平台,按照“车辆场地租赁+停车位共享+渠道共享+业务分成”模式与各共享汽车企业开展业务合作,在2018年5月率先在南京南站开展商业运营。

(5)开发上铁旅行管家。推出上铁旅行管家微信服务号,为旅客提供VIP休息厅、免费VIFI、行李搬运、进出站接送等多项订制化个性化商旅服务,同时引入银联等大客户提供会员优享服务,进一步提升旅客出行体验。

2 转型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当前铁路商旅经营开发在转型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各类资源分割分散。虽然借助“互联网+”思维,开发设计了一些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比如:上铁12306、动车二维码点餐、客站商业运营平台等,但存在平台“小散弱”、彼此分割独立、实际运作不畅等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规划整合,对餐饮、购物、广告等铁路优势资源整合统筹还不够,还不能充分发挥系统性、整体性的价值优势。

(2)经营理念不够创新。对铁路各类商业资源的经营,还仅仅停留在做产品的传统思维模式下,欠缺平台经营的思维理念,不注重对用户、流量、价值、服务、收费等内容的深度研究挖掘,不能灵活调动和运作市场资源,亟需建立符合市场化法治化要求的商业平台和运作机制。

(3)规模效应尚未形成。铁路资源具有集聚性、成网化特点,当前一些新理念新模式还处于点上探索阶段,对经营管理模式的系统总结不够,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创效能力,比如对高铁旅游产品的市场开发等还没有形成标准化可复制的商业模板,总结提炼经验、形成规模效应方面还有差距。

(4)市场化机制较为欠缺。习惯于以行政命令为主导,缺乏灵活高效地市场化经营机制;市场经营型人才还较为短缺,在市场调查、商务谈判、项目开发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不能适应新经济模式要求;与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相适应的用人用工和激励分配制度还不健全,在有效激发新动能新活力方面还有差距。

3 增盈创效的对策建议

聚焦新经济赋能产业,按照“平台设计、资源整合、板块推进”的思路,应尽快规划建设集团公司高铁商旅数字经济平台,系统整合优化各类分散的经营资源,从旅客吃、住、行、购、游等全流程入手,以人民群众对美好旅行生活追求为导向,多层次多维度精准设计铁路服务产品,真正把旅客流量转化成价值效益,强化激励创效的市场化导向,激发企业市场主体的活力动力。在具体项目板块的转型升级上有以下思考:

(1)做大高铁旅游经济品牌。高铁网络和速度优势对沿线旅游资源分布产生了时空压缩效应,高铁旅游备受青睐,“快旅慢游”时代已然开启。据分析,未来高铁旅游将占国内旅游市场的五分之一,预计将会带动1至2万亿规模的旅游经济。国内旅游巨头携程从2018年就开始正式布局“高铁游”,致力于对高铁沿线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从铁路自身旅游公司来看,亟需把握高铁发展带来的机遇,分享“高铁+旅游生态产业”市场红利。加强与地方的合作共赢。围绕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市场营销、产品包装、宣传推广、开车引流等环节,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商洽合作,认真总结我局在杭黄高铁开通以后与沿线地方政府旅游合作经验,形成更加具体的商业运作范本和利润分红模式,研究组建高铁旅游联盟等路地合作平台,细化旅游项目运作机制,更好的指导今后高铁旅游合作项目市场化运作。着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充分发挥高铁网络带动效应,改变传统模式下旅游资源分割、孤立局面,探索在更大范围内链接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围绕打造长三角“高铁休闲娱乐圈”,设计更多契合市场需求的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加大主题式旅游产品的开发,比如借鉴日本“七星号”豪华旅游专列产品思路,设计突出体验性和特色化的高端订制旅游产品;推广建党一百周年嘉兴成功开行红色教育主题列车经验,充分发掘长三角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更多红色主题的旅游产品。加强新线资源的早期介入开发。着力挖掘新建高铁沿线蕴藏旅游资源的价值洼地,在新线建设前期主动介入旅游资源的早期合作开发,充分发挥高铁在广告宣传、开车引流等方面的优势资源,一揽子推进路地合作洽谈事项,积极与地方合作打造新的热点旅游产品,主动布局高铁旅游市场,努力掘到第一桶金。

(2)提档升级高铁餐饮品质。在互联网订餐基础上,进一步创新高铁购物餐饮新业态。围绕打造“舌尖上的高铁”,提档升级高铁餐饮板块创效盈利能力。升级平台功能,在列车扫码点餐基础上,借鉴美团、口碑、大众点评等O2O平台经营模式,升级完善站车餐饮线上平台功能,增加特色推荐、点餐排队、消费点评等功能,进一步提升平台综合服务能力,更加精准地分析和掌握旅客需求、消费能力、喜爱偏好等信息。创新运作机制,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程度,研究完善高铁餐饮平台准入机制,明确平台入驻服务费用、竞价排名、广告收费、配送费用等盈利模式,吸引高铁沿线城市品牌餐饮、特色餐饮线上入驻,让诸如“金陵盐水鸭”“扬州炒饭”等地方特色餐饮小吃能够走上高铁,进一步丰富和提升高铁餐饮品质。完善供应体系,在完善线上平台机制的同时,根据每日供餐流量需求,设计和完善线下热涟配送供应体系,尽快覆盖中心城市、枢纽城市,提升线下供应配送保障能力。

(3)打通线上线下购物渠道。借鉴新零售理念,打造全新的高铁购物平台,进一步推进购物品质升级,提升旅客消费体验,让商业引流、客流变现。聚焦“线上购物+线下体验”的融合消费经营模式,打造高性价比、方便快捷的高铁购物新体验。“线下”主打体验式消费模式。加强车站商业规划和品牌引进力度,重点引入具有长三角地域特色、传统“老字号”以及高端消费品牌,推进车站购物产品多样化升级,最大限度地满足旅客多元化购物需求,进一步提升旅客购物体验。同时还应在新线新站建设规划阶段,加大经营工作提前介入力度,加强与地方合作,突出站城融合设计理念,创新设计理念,打造乘车、购物一体式的高铁商业新流线新模式。“线上”加快高铁网上商城建设。通过线上平台链接更多企业,延伸拓展旅客消费渠道,学习借鉴拼多多等模式,加大对长三角各地特产的包装宣传、广告推荐、拼团优惠、直播带货等营销策略运用,同时加强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确保提供及时精准的线下物流服务,让旅客在旅途中购物体验更加轻松便捷。努力拓展和做大自营品牌。推动“旅途易购”等自营品牌做强做优做大,借鉴“全家”“好德”等微型便利店经营理念,在主要的高铁车站成立自营连锁便利店,加强市场需求调研,着眼于提供更加精准的多业态经营服务,进一步丰富食品零售、邮件收寄、旅游咨询、打印复印等各类便利性的服务项目,吸引更多的消费,也通过规模化优势提升创效水平。充分发挥高铁文化品牌价值优势。丰富拓展铁路文创产品,加大创新力度,设计更加多元化铁路文创商品,比如推出多种款式、甚至可订制的高铁商务旅游类纪念品,设计推广高铁卡通形象吉祥物,开发设计儿童高铁玩具系列产品等,做大品牌后还可以考虑在车站设置铁路文创产品专卖体验店,网上同步发售产品,还可通过对外授权销售等方式进一步增加收入利润点,充分释放高铁文化品牌商业价值。

(4)借鉴共享经济模式降成本。共享经济的本质是资源使用效率的最优化,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使闲散资源产生新的价值。铁路系统产业链庞大,运用“共享经济”思维统筹全局资源、发挥最大效益,这里面文章很大。借鉴网约车运作模式降低物流成本。在推进现代物流与铁路货运融合发展过程中,研究建立铁路网约车物流承运平台,解决铁路货运与公路接驳运输“最后一公里”问题。物流平台向社会运力资源开放,根据铁路货物接取送达需求形成系统订单,按照定价规则进行估价,实施系统自动派单或网上竞单,通过引入市场化竞争有效降低货运中心这方面的物流成本,同时通过对承运司机服务质量的监督评价,有效促进物流服务质量的提升。运用共享租赁的方式降低设备成本。这方面浙江铁发公司已做出了初步的探索,在铁路货场对托盘、堆高机、装载机、叉车等物流移动装备开展了租赁经营,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有效降低货场对物流移动装卸设备的租赁及采购成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统筹全局资源,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设全局货场物流移动装备租赁信息平台,一方面有利于提升物流设备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非运输企业租赁经营规模化创效,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各货运中心每年自行采购设备的投入成本,进一步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同时在满足内部市场需求以后,还可以向港口、厂矿企业以及外部市场发展,进一步提升创效能力。借鉴“共享员工”理念降低人力成本。新冠疫情期间,“共享员工”模式一度走红,集团公司华铁旅服公司针对站车保洁餐饮、配送等工作量下降后劳务人员“过剩”情况,通过劳务共享机制,联合地区劳务公司与有劳务需求的一些企业分别签订定向劳务输出、工资社保分担协议等,在缓解经营压力的同时也节约了人工成本,对共享员工模式做了很好的尝试。今后应当进一步总结完善“共享员工”模式,根据铁路运输生产规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对一些工作性质较为简单的劳务用工岗位,与社会其他企业建立“员工共享”计划,通过市场化的灵活雇佣方式,精准配置人力资源,让用工更加灵活、成本更加节约,最大限度提升人力资源使用效率。

猜你喜欢

创效高铁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中秋节:62万人坐着高铁游云南
如何以巡察监督提升项目管理质量和创效能力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创新创效 铸就高端园林绿化品质
高铁会飞吗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石化企业集团财务创效模式探索与实践
创业创新创效的企业家 尽心尽职尽责的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