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新词“凡尔赛文学”的词义分析及教学启示

2021-01-13徐婷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环球首映 2021年11期
关键词:凡尔赛新词词义

徐婷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词汇为建筑材料,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它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音、词汇、语法构成语言的三要素,其中词汇是三要素中发展变化最快的,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实践领域也不断扩大,新事物新思想不断涌现,汉语词汇也随之发生新的变化,一些旧词渐渐淡出交际,大量新词却不断产生,理解词汇变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规范化原则,能为理解掌握现代汉语词汇打下基础,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为人们接受新事物、交流新思想、表达新感情提供了便捷窗口,网络语言虽然是网民在虚拟空间交流的工具,但其使用主体和表达内容依然贴近生活,折射出现代人复杂的个体意识,走红的网络流行语,依然是丰富现代汉语词汇的新鲜血液。2020 年12 月,《咬文嚼字》杂志编辑部发布2020 年度十大流行语,它们分别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飒、后浪、神兽、直播带货、双循环、打工人、内卷、凡尔赛文学”十个词语。通过查阅中国知网数据库文献,其中“凡尔赛文学”一词相关的文章,多从该词流行与传播的社会心理进行分析,并对其表达了不健康的价值观导向进行了批判,但“凡尔赛文学”作为2020 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作为一个网络新词、热词,从词汇发展的角度来看,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通过分析“凡尔赛文学”一词的产生与发展,揭示词义演变的过程,它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反映了当今时代特征,能为现代汉语词汇教学提供素材,能引起教师的思考,能为如何利用网络词汇促进现代汉语词汇教学效果提供启示。

一、“凡尔赛文学”的起源与走红

凡尔赛(Versailles)原指法国贵族宫殿凡尔赛宫,是巴黎著名的宫殿之一。早在2020 年5 月,微博认证博主@小奶球便对凡尔赛文学做出过详细的解释,《南方周末》称其为“凡学”(凡尔赛文学简称)创始人。网友小奶球表示,最初留意到这种现象源于朋友向她吐槽,有人每天在社交平台上描述享用的高档酒店、奢侈品、红酒,字里行间透着“淡淡”的优越感,其灵感来自于刻画18 世纪末法国凡尔赛宫浮华奢靡的贵族生活的日本漫画《凡尔赛玫瑰》。这种“以低调的方式进行炫耀”的话语模式,称为“凡尔赛文学”。网友总结出凡尔赛文学三要素:“先抑后扬、明贬暗褒;自问自答;灵活运用第三人称视角,借助他人之口来称赞自己。”

真正将凡尔赛文学引爆网络的是微博博主@蒙淇淇77,她在微博上分享在北京奢华、恩爱的婚姻生活,其中的“凡尔赛”因素引发了网友的讨论。例如蒙淇淇在一条微博中写道“三年前我第一次去别墅区,杭州西溪融庄,问阿姨住几楼啊?她一脸不耐烦地说,没有几楼,都是几区几栋,一栋都是我家!后来我在北京换了别墅,人口申报,工作人员说地址要补全,准确到几零几。我轻轻说,不好意思,您再看看。他看了看说,啊,别墅区,不好意思。我说没关系,我以前也不知道。”恰恰彰显了这种假装不经意的“低调炫耀”。一时间,“凡尔赛”体成了大家竞相模仿的对象,豆瓣上“凡尔赛研学小组”已经高达4 万人,凡尔赛文学在微博已经获得了16.8 万的讨论量、8.6 亿的阅读量,吸引2.4 万人参与原创。当今网络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与渗透,爆红网络的新词“凡尔赛文学”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迅速传播,进入了人们的言语交际。

二、“凡尔赛文学”的词义分析

符淮青(1983)认为,“新词语就是新创的词语,它或者指示的对象是新的,或者代表的概念是新的,同时它的形式也是新的”,“凡尔赛文学”毫无疑问是在互联网环境下诞生的新词,它虽然利用了现代汉语中原有的词汇材料“文学”和“凡尔赛”,按照传统的词语组合方式,构成了一个偏正式的短语,但却不是“凡尔赛”与“文学”的简单相加。由于其语义所指明确为某种现象,意思相对固定,故本篇将其列入词汇范畴进行讨论。下文将从历时与共时两个角度,来分析该词的词义发展与演变。

词义的扩大。“故作低调实则炫耀”这一类现象,在生活中一直存在,后来通过人们思维联想规律,将带有贵族气息的“凡尔赛”与炫耀奢侈生活的行为相连接,最终形成了“凡尔赛文学”的独特话语模式。如果说“凡尔赛”最初是一种偶然现象,那么广大网友们对照凡尔赛文学的三要素,进行大规模凡学创作的行为,则是一种刻意行为,例如:“房子买太多的烦恼,就是装修钱不够,装了这三套,剩下几套就不能好好装了。还不是因为太穷。”

“好羡慕你们那些轻轻松松就长胖了的人,我这一个月吃了好多东西以为能90 斤结果……太不公平了,我想哭!”最初,博主蒙淇淇只是在炫耀其富裕奢华的生活,经过网友们的发酵后,凡学充斥于生活中各领域,例如“Nature 又来找我约稿了,真烦!”“考了两个一百分有什么用,英语还不是98 分,英语好差哦!”。有网友还追根溯源,将某些名人的凡学现象挖掘出来,比如撒贝宁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的北漂经历“我的北漂和许多人的北漂不一样,因为我是被迫北漂,不是主动北漂。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被保送北大了。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我很是纠结。去吧,北大,那么远,远离家乡、亲人、小伙伴;但不去呢,北大也还可以,这万一要不小心收到清华的保送录取通知书……所以这样一想,北大也还可以,那就去吧”,马云在面对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我对钱没兴趣”。由此可见,“凡尔赛文学”词义的适用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已经从奢侈富裕的生活领域扩大到了社会各个领域,从单纯的炫富,到所有领域显示出的不经意的“优越感”。“凡尔赛文学”这一词中,“凡尔赛”的核心概念义不断得到凝聚。

感情色彩的变化。2020 年5 月网络起源,到11 月走红,到12 月被的列为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凡尔赛文学”一词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最初凡尔赛文学只是单纯的指一种颇有贵族气息的生活描述,网友小奶球将其描述为“一种潇洒自如的表达方式”,但蒙淇淇77 的微博内容在网络走红之后,该词的贬义色彩加重,网友竞相模仿创造,各大媒体发声批判其不健康的价值导向,游永恒(2020)称“凡尔赛人”与“土豪”在炫富时的心理在本质上并无不同。当该词的适用范围扩大之后,便逐渐有了自我调侃的意味,色彩也得到丰富。

词义的派生。“凡尔赛文学”起初只是指带有炫耀成分的话语表达,火爆网络之后,使用人群得到扩展,使用频率激增,该词自身词义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如果说“凡尔赛文学”是一个单纯的名词,那么脱胎于此的“凡尔赛”,却逐渐演化成另外一个更具有生命力的词,它承担着“凡尔赛文学”起源初期的意义核心,进入大众的交际领域,派生出了很多其他的词汇,最常见的是“凡尔赛+名词”的形式,如“凡尔赛人”“凡体”“凡言凡语”等,或者进入某些网络流行的语言表达结构中如“凡尔赛本赛”,有些情况下,“凡尔赛”一词甚至直接进入了日常的语言交际,如“你这个人真的好凡尔赛!”,在这里,不妨看成是一种名词活用为形容词的现象,比如现代汉语中“很中国、很淑女”,在黄伯荣、廖与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将其看为词类的活用。

三、网络新词在词汇教学中的启示

从“凡尔赛文学”到“凡尔赛”的进一步传播与派生,我们看到一个网络新词是如何从产生到最终进入交际领域为大众所接受的,“凡尔赛文学”与其它九个网络热词一样,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生态环境,其背后还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值得深入挖掘,在此不赘述。从词汇发展的角度来看,“凡尔赛文学”的产生与发展,与其他词汇的产生一样,都具有普遍的、一般的语言学发展规律,这能给现代汉语词汇教学带来一点启示。

以鲜活语料为案例阐释规律。网络语言来自生活,大部分人熟悉并且感兴趣,教师在阐述现代汉语词汇发展规律时,不妨替换掉教科书中某些和当前学生比较有距离的释例,直接采用鲜活的语言素材,可以激发其积极探索的欲望,构建语言分析的思维逻辑,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真正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但要注意的是,网络新词虽然是最新鲜的素材,但却不是最经典的素材,还存在很多不规范性,教师在选取素材的时候需要对语料进行进一步筛选和加工,使之更好的为教学所用。

尊重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诚然,“凡尔赛文学”表达的炫富、矫情的价值取向是不可取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恰当的引导,但就词语本身的发展而言,遵循了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凡尔赛文学”后期已经成了一个贬义词,表达出人们对于炫耀优越感行为的调侃与厌恶,这恰恰说明了语言具有社会性,词汇也是社会性的词汇,词义的固定也是人民群众选择的结果,这折射出复杂的社会心理和个体意识。网络中有很多类似的词语,在最初产生的时候,词义所表达价值取向是不那么好或者是不可取的,教师需要做好引导,采取科学的方式理性分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保持学习意识,留心教学素材。语言是古老而鲜活的,既具有悠久的历史,又不断有新鲜的血液注入,规律虽然是客观的、抽象的,但是对于规律的阐释可以是具体的、丰富的,教师在生活中应当有敏锐的语言意识,留心收集并积极整理生活中与教学相关的语言素材,为现代汉语的教学效果的提升做多一份努力。

猜你喜欢

凡尔赛新词词义
汽车安全测试的“凡尔赛”语录——凡尔赛C5X安全解析
声音·数字·新词 等
“诛”的词义演变及其在古籍中的释义
新语
“凡尔赛”的意义与用法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凡尔赛C5X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隐喻手法帮你理解词义
《微群新词》选刊之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