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视角下的音乐产业发展研究

2021-01-13蔡晗厦门大学艺术学院

环球首映 2021年11期
关键词:音乐节文旅融合

蔡晗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

一、文旅融合的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要,需要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2018 年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批准设立。文旅融合,是近年来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

产业融合理论,为文旅融合提供了理论基础。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产业之间的壁垒和界限逐渐被打破,产业边界逐渐变得模糊和开放,于是出现了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所谓文旅融合,也就是指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旅游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门类中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范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民对于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旅游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一种休闲方式。[1]文化行业与旅游行业天生就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的内涵也存在着交叉与重叠。一方面,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与核心,人们通过旅游能够深入地了解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与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旅游是文化的一种载体与传播手段,文化通过旅游能够不断地传承、发展,并得以传播。如学者张海燕与王忠云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中认为,旅游产业是一个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同时也是一个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如何使文化在旅游产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以此壮大文化产业,如何增加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实现二者的融合与共同发展,是值得深思的问题[2]。

随着我国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对旅游行业更高层次的需求,人们更加注重旅游过程中对文化内涵的探索。文旅融合,是文化行业与旅游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音乐产业发展文旅融合的必要性

音乐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2019 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8 年中国音乐产业总规模达3747.95 亿元,同比增长7.98%,不仅连续三年高于同期GDP 增速,也创造了近五年增速新高。在核心层产业稳定增长的带动下,“音乐+”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提振了实体产业和消费市场。

所谓的“音乐+”产业指的就是音乐与其他产业所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泛娱乐消费经济发展模式。以音乐产业与科技的相融合为例,近年来,音乐产业与科技行业在多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大大地促进了音乐产业的发展,这在音乐演出产业、数字音乐产业、音乐教育培训产业都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在音乐演出产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科技元素已深入音乐产业。在数字音乐产业,最为直观的是用户的付费意识提升。2018 年数字音乐用户规模达到 5.23 亿人,数字音乐用户规模超过5.5 亿人。与过去相比,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为音乐付费,而不是下载盗版音乐,数字专辑售卖及付费订阅音乐等模式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除此之外,数字音乐产业中还出现了移动K 歌(如唱吧、全民K 歌)、音乐社交、短视频(如抖音)等多种新兴的产业模式,这些新兴的模式大放异彩,显示出良好的市场潜力。音乐教育培训产业在2018 年达到了为852.7 亿元的产业规模,表现十分活跃。在音乐教育培训行业,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线上音乐教育与音乐教育的结合成为音乐教育培训行业的新趋势。一些线上音乐学习平台,如“哎呀音乐”“弹琴吧”等,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而且为音乐爱好者的学习提供了便利与新型的渠道。

上述“音乐+”产业主要体现在音乐产业与科技、教育等行业的结合,这仅仅只是音乐产业融合发展的冰山一角。音乐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文旅结合”,也是音乐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将音乐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有效结合,一个最成功的例子就是熟知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维也纳的音乐文化名人丰富,这都是维也纳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除了著名的音乐家外,许多音乐相关的建筑物,也为维也纳增添了无数的音乐气息,如维也纳音乐大厅等。这些音乐场馆每天都在持续上演着不同的音乐会,或是音乐相关演出,吸引了大批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游客在此驻足。人们沉浸在维也纳美妙的音乐氛围之中,并推动了维也纳旅游业的发展,使得维也纳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3]。然而在中国,音乐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文旅结合”,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音乐旅游行业尚未形成规模,音乐产业与旅游行业相结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国存在着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这不仅包括现在的流行音乐文化,也包括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留下来的音乐文化遗产。但这巨大的音乐文化资源宝库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潜力,尚未被完全挖掘。音乐行业与旅游行业的“文旅融合”蕴涵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这一方向非常值得研究与发展。

三、音乐产业文旅结合的路径探究

(一)充分发挥户外音乐节对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

户外音乐节是一种起源于西方的大众流行文化形式,近年来,随着摇滚乐、民谣、说唱等音乐形式在我国的流行,以及人们对文化娱乐需求的增加,户外音乐节呈现井喷式的发展。据2017 年大河票务网音乐节售票统计,每年各地有超过60 个的不同户外音乐节品牌在中国举办,且该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7 年,中国的户外音乐节仅有24 场,而到2016 年,中国音乐节的数量已有500 多场。中国著名的音乐节有:草莓音乐节、迷笛音乐节、摩登天空音乐节、恒大星光音乐节等,其中,属草莓音乐节与迷笛音乐节影响最大,每年在全国各地都举办十余场演出[4]。

户外音乐节具有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双重属性,是娱乐性与商业性相结合的产物。目前在中国,户外音乐节多集中于一二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成都、武汉、南京等地,这些城市本身就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而在一些小城市,户外音乐节的活动就显得比较稀缺。每年,在这些大城市都会举行多次音乐节,除了本地的年轻人积极参与以外,还会吸引周边城市的年轻人前来参加,这就给这些城市带来了大量的消费人群。以著名的草莓音乐节为例,草莓音乐节的主办方积极与政府合作,获得了城市的公共空间举办活动,同时,音乐节还能够吸引周围其他城市的民众参加,带动音乐节场地周围的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在拉动当地消费、提升城市旅游吸引力等方面起着不小的作用。

旅游网站马蜂窝于2018 年8 月发布“2018 年十大音乐节旅游热度榜”,实际上,户外音乐节己经成了新兴的旅游项目,并以户外音乐节为中心,拉动着许多举办城市和周边城市的旅游业发展。马蜂窝曾发布报告指出,29%的“90 后”会为了听一场偶像的演唱会而开启一场旅行[5]。发展户外音乐节,是实现音乐产业“文旅融合”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建立音乐博物馆

除了户外音乐节外,城市的、室内的沉浸式体验也是发展文化旅游的不可忽视的方向。建立音乐博物馆,发扬本地的音乐历史文化资源,是实现音乐产业“文旅融合”的另一途径。一方面,对于当地音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说唱、演奏、舞蹈、戏曲、曲艺等音乐艺术元素,应当在博物馆中予以整合、陈列与保护。另一方面,当地流传下来或考古出土的乐器、乐谱、典籍等历史文物,也应该进行珍藏与展示。

以厦门市为例,厦门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充分地挖掘自身的音乐文化资源,仅在鼓浪屿上,就有着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和风琴博物馆。这两个博物馆馆藏丰富,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钢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钢琴,风琴博物馆和钢琴博物馆交相辉映,成功地体现了鼓浪屿“钢琴之乡”美誉。厦门市也因此收获了更多慕名而来、专程体验厦门浓厚音乐文化气息的游客。建立音乐博物馆,不仅能够保护当地的音乐文化资源,更能够给地方旅游产业注入独特的音乐文化符号,使得一个城市的文旅产业双擎齐飞。

(三)发扬民间特色音乐表演

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由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发展出的音乐艺术的总和。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发扬民间特色音乐表演,对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一方面,既可以增加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在另一方面,也可以间接地保护、传承和创新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实现旅游产业和音乐产业的互利共赢[6]。

著名的江南艺术瑰宝,被誉为中国最美声音的苏州评弹早已成为苏州的一张文化名片,就很好地带动了苏州市文化旅游的发展。人们去苏州旅游,不仅仅满足于在园林内走马观花式的观赏,更是为了一睹苏州评弹的风采。漫步于苏州,在园林、茶馆、博物馆等地都可以欣赏到这一珍贵的艺术形式,这极大地增强了游客的感官体验与审美体验。在苏州,民间音乐与旅游产业相互成就、相互推进。

(四)开展旅游演艺活动

旅游演艺是一种商业演艺活动,这种商业演艺活动在各地的旅游区展开,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通过歌舞、戏剧等表演形式表现当地的风土人情、民族特色、历史故事等。旅游演艺活动已经成为连结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重要纽带[7]。

早在1981 年,云南丽江就开始了每周两次的营业性演出《纳西古乐》,这一演出不仅开我国旅游演艺之先河,大获成功,后来更是走出了中国国门、享誉世界。纳西古乐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丽江市旅游业的发展,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发展,提升丽江市的旅途文化知名度;另一方面也对推动云南音乐文化的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结语

旅游依托文化得以发展,文化依托旅游得以传承。文化旅游,是未来的旅游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除了上述四种路径,音乐产业的文旅结合还有很多的方式等待探究。不同的城市应该依据自身的特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采取合适的方法来实现音乐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音乐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才刚刚起步。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经济效益、文化效益与社会效益将会越来越得以凸显。

猜你喜欢

音乐节文旅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融合菜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音乐节
巴西 音乐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