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艺人的粉丝情绪生成及其治理机制研究
2021-01-13宛瑞琪詹育行曾晓怡王春燕邱杭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宛瑞琪 詹育行 曾晓怡 王春燕 邱杭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随着社交媒体不断发展,粉丝与偶像的距离也不断拉近。2009 年7 月微博诞生,为粉丝聚集提供了平台,至此微博逐渐成为国内第一社交平台[1]。后续推出的热搜榜更是逐渐演变为各个粉丝圈层以及营销号争抢、拉踩的战地,致使粉丝圈层乱象层出不穷。尽管2018 年1 月7 日北京网信办已发出要求微博整改的通知,但粉丝圈层乱象问题仍在不断扩大。
在娱乐主义、偶像文化等思潮背景下,不仅要加强对青少年粉丝思想的正确引导和健康网络生态环境的建设,更要共同维护娱乐行业以及社会国家的正常运行。
一、新媒体平台与粉丝组织
(一)粉丝团体的形成及发展
我国粉丝群体雏形可追溯到20 世纪80、90 年代,该群体主要以学生为主,其行动具有自发性、分散性,团体活动并不明显;至2005 年,选秀节目开始兴起,粉丝活动具有团体性、组织性,并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当时的粉丝群体大多限于线下活动;随着当代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逐渐发展成熟,粉丝经济高度发达,粉丝团体拥有较强的纪律性和行动能力。如今的粉丝团体借助网络和各方资本成型于社交媒体平台,形成一个新的社群圈层,具有多层次、多功能、大规模等结构特点,且团体内分工明确、行动力强,其主要以线上应援活动为主,辅之以各种线下活动,影响力颇为强大[2]。
(二)粉丝团体的结构组成
在《“饭圈”文化的成长与省思》一文中,中科院研究员孟威介绍到:粉丝圈层是一个独立的新圈层,其有鲜明的等级分层,在内部管理上有着明确的分工,具有完整且规范的运行模式,如领导者“粉头”,中层管理者和执行人员等。组织内部主要有数据站、反黑站、控评站等小组,各小组间定位清晰。此外,为保持粉丝圈层的纯洁性,小组人员只限纯粉,并具有一系列入圈的规定与要求,这些都构成了粉丝圈层的固定结构。
同时,粉丝圈层的运营还在一定程度上与经纪公司、媒体平台相互影响。经纪公司就如市场“无形的手”操控着粉丝的行动,而粉丝圈层则因资本营销的驱动,不断贡献自身的资源。如经纪公司会将资方的意图通过粉丝后援会传达给粉丝,引导其应援方向,从而提高明星号召力和购买力以获取更大利益;而后援会则接收粉丝意见,使明星更贴近粉丝心中的形象,获得更高的热度。各方既相互合作、相互驱动,又相互影响。
(三)微博是粉丝团体正常运营的主要载体
微博作为目前国内最受欢迎的社交平台之一,时刻承载着海量的信息交互。抓住微博平台信息传播的规律与机制,就等于掌握了舆情发展演变的命脉[3]。粉丝团体正是抓住此特质,在微博上对粉丝进行明确的分工,组织打榜控评、升降热度、刷量数据等活动为偶像营造人气。“粉头”为团体领导,采取“暗号”形式在群聊为粉丝布置任务,以发布微博的方式来号召粉丝进行打投和宣传,而后粉丝则在指定的网络集合地完成任务由此进行微博的经营。
二、粉丝团体组织情绪特点
(一)粉丝团体情绪特点及共通性、差异性
1.变化快
在近年的各种娱乐事件中,当偶像身陷舆论时,粉丝情绪便随舆论的更迭而迅速变化。张哲瀚事件从曝光到作品下架仅花费两天时间,其粉丝的情绪在极短时间内就从认为他无知变为脱粉回踩,这都是粉丝情绪随偶像行为逐渐分化产生的结果,若粉丝情绪没有得到正确引导,极有可能会走向极端。
2.感染力强、影响范围广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庞大且分工明确的粉丝团体会使粉丝情绪更加有组织地在各平台内不断传播,其感染力是早期“饭”的成千上万倍。因而导致粉丝团体乱象愈演愈烈,粉丝经济在不理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不仅违背了经济的正常发展,更是干扰了社会公共秩序的照常运行。
3.个人情绪的操控
粉圈生态与大粉的引导密不可分。当偶像身陷舆论时,大粉的个人主观情绪极容易带动其他粉丝。以227 事件为例,其“粉头”认为同人文侮辱且恶意抹黑了其偶像,于是粉丝在大粉的号召下盲目举报,最终造成网友报复性抵制的局面,给偶像的事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4.共通性及差异性
从以上诸多特点得出,粉丝情绪的高涨程度与偶像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粉丝往往容易沉浸在自我感动和自我满足之中。然而随着网络信息时代及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各阶段下的粉丝圈层已呈现出明显差异,这不仅是粉丝团体活动乱象愈演愈烈的主要因素,更是致使娱乐行业呈下滑式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粉丝情绪构成因素
知乎曾有人这样介绍过粉丝圈层的“机会成本”。所谓粉丝圈层的机会成本,是指粉丝花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成本后,在追星过程中获得的自我满足和自我感动,而粉丝情绪正是由两者所构成。粉丝在偶像完美人设的基础上,以自身的投入来进行自我麻痹,当偶像的完美人设受到攻击时,会迅速维护偶像,甚至不惜歪曲事实对偶像行为加以粉饰。
就近期顶流“吴某”的事件来看,在事件曝光甚至是吴某被刑拘后,仍有粉丝在为其辩护,发表大量过激言论甚至辱骂社会,破坏公序良俗。这些狂热粉丝就是通过情感的投射和共鸣更加坚定了自我感动和自我满足。
(三)粉丝团体情绪的影响
虽如今粉丝圈层乱象频出,但也不应否认粉丝情绪有积极的一面。粉丝在追星过程中也时常产生积极情绪,如良性竞争意识、团队意识,都能促进粉丝现实生活的健康成长。同时,优质偶像也时刻影响着粉丝自身的情绪及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粉丝的生活。尽管如此,粉丝的行为活动也时常伴随着巨大争议,其危害也必然会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三、粉丝团体情绪放大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文艺工作者自我认知的丢失
粉丝圈层乱象需各方一起破冰。于文艺工作者而言,粉丝情绪的放大能影响其个人形象及商业价值。当粉丝负面情绪放大时,不仅会导致文艺工作者丧失商业价值,更让才不配位的文艺工作者有机可乘,优质文艺工作者的生存空间遭到挤压。
(二)娱乐行业乱象频出急需整治
资本往往只看重偶像塑造的完美人设所带来的既得利益,迫使娱乐圈不断降低行业标准,让流量成为娱乐产业甚至互联网经济的“通用货币”,最终致使娱乐圈根基被劣迹艺人败坏。粉丝情绪裹挟着资本市场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数据注水”已成行业公开的秘密,甚至衍生出制造数据的灰色产业链,这不仅破坏了国家构建的商业诚信体系,还大幅增加了社会交易成本,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三)社会秩序发展遭肆意破坏
粉丝团体是一个以群体传播为动力的组织,其负面情绪甚至会导致网络暴力的产生。随着顶流“吴某”被刑拘,一些荒谬的声音不断泛起,这不仅致使粉丝圈层加速沦为“怪圈”,更是挑战了法律的底线和社会的公序良俗。不仅如此,社会热议话题时常在娱乐至死中跑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话题讨论质量。其严重扰乱了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秩序,对社会秩序和文明环境同样有害无益。
(四)青少年的是非观尚未完全形成
据《2020 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20 年,我国未成年人网民的数据就已经达到了1.83 亿人,未成年粉丝应援比例达8%;同时,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 年6 月,互联网的普及率为71.6%,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 亿。2021 年国家网信办落实“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要求从严从重清理危害未成年身心健康、影响未成年健康成长的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由于青少年三观尚未形成,对社会的认知仍不够全面,因此极其容易被网络戾气裹挟从而丧失理智影响现实生活,甚至无视法律道德,违背公序良俗。此外,青少年过多地参与粉丝活动会导致其思维固化、偏执的性格,影响其三观的正确形成,在粉丝情绪带动下青少年的氪金行为也给他们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四、正确引导粉丝团体情绪需要各方面协助
近年来娱乐行业的丑闻层出不穷,其恶劣影响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粉丝团体生态的形成不仅与粉丝群体本身相关,更与平台、资本、明星以及其团队相关联。因此,针对粉丝圈层的整治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协作,更需要国家和相关政府机构的引导和监管。
(一)娱乐行业应肃清风气
首先要求文艺工作人员提高自身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要明确娱乐行业门槛和行业准则,将职业操守列为文艺工作者的评判标准。文艺工作者要做好榜样作用,自觉正确引导粉丝,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追星风气。其次要求各娱乐公司以及工作室形成新的公司规范,充分落实责任承担制度,做到粉丝行为偶像买单,娱乐公司需自发监督文艺工作者和粉丝,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
(二)学校、家长及个人应高度重视
一方面,学校和家长应做到尊重青少年的兴趣,注重青少年的监管和正向引导。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指出,青少年正处于认同与角色发生混淆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常处于繁忙的学习工作中,极大可能会获得一些消极的同一性[4]。因此多数青少年选择追星,是认为其能够帮助他释放学习中的压力,学校和家长应充分协助孩子将追星的积极作用最大化。
另一方面,青少年应尊重差异和成效,拒绝盲目跟风。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刻作为行动的指南,用正确的方式追星,为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三)国家社会应严格监管
国家政府部门应从制度、文化和教育三个方面入手。在制度层面,加强整治力度出台相关管理政策,设置实名制追星体系;在法律上守好行业最底线,对劣迹艺人重拳出击;在文化层面,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肃清粉丝圈层乃至整个社会之臭恶风气;在教育方面,应先从鼓励、引导的角度来推动网络社群健康发展,着重教育代替惩罚,完善人文教育体系,从源头上规范粉丝圈层。
五、结语
近年来,多平台社交媒体以及粉丝经济的不断发展,各方的过度干扰,导致粉丝团体逐渐异化。但曾几何时,粉丝文化也在促进青少年培养向善的集体情感和实现自我表达、自我价值等方面展现出积极的一面。
因此,无论是对行业的规范还是法律对其的严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粉丝文化发展能重新走向正轨,而积极向上、健康等褒义词都能变为粉丝团体的关联词,使得娱乐圈成为中国文艺事业发展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