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短视频的传播模式

2021-01-13李想黄银菊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环球首映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文化

李想 黄银菊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乡村文化是乡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之魂,营造、传承和发扬好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内生精神动力,能带动乡村各项事业稳步健康发展。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短视频市场也快速繁荣,进一步助推了乡村文化的发展,尤其是为传播和发扬优秀乡村文化方面提供了新的契机。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显示,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9.89亿,短视频用户也有8.73 亿,可见短视频已经成为互联网传播的主要形式。随着近年农村互联网普及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力推进,聚焦乡村题材的短视频逐渐成了微信、头条、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主力军,从而进一步助推了乡村文化传播[1]。

一、乡村文化短视频传播现状分析

(1)创作主体更加宽泛。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无线设备、社交平台等快速发展壮大,慢慢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习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网民一族,从网上去了解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村民的主体意识逐渐觉醒,从而开始尝试通过新媒体平台表达自我、传播自我。在此背景下短视频的创作主体进一步丰富起来,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视媒体,任何一个个体都可以成为创作主体[2]。如著名抖音网红李子柒,2017 年12 月李子柒入住抖音,成为“乡村网红”,2020 年创办自己的抖音小店及品牌,不到一年时间月度销售额稳定至千万规模,粉丝数量也突破了5000 万。与其说李子柒是一名美食创作达人,更不如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乡村文化的传播者,她拍摄的短视频中画面唯美、质感纯真、有山有水有人家,这种简单、质朴的形式触动了大众的内心,使受众对于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更加向往,从侧面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此外,近几年乡村旅游红火,使得农村都在挖掘自身的传统优秀文化,并通过公众号、短视频等平台进行传播,官方或非官方组织也成了这种乡村文化推广传播的主体。

(2)创作内容更加丰富。伴随着短视频创作主体的进一步扩展,乡村题材的短视频内容也日益丰富多样,而且体现乡村特色的东西也逐渐增多。全国各地都在搞美丽乡村建设,都在筹划如何做好乡村振兴这篇文章,乡村文化的题材日益宽泛,而且当前因为很多人都已经习惯于看“声-图-文”集一体的短视频,使得乡村题材的短视情也逐渐从饮食文化、田园景观等方面扩展开去。此外,乡村题材短视频也涵盖了其他非物质文化类和生产生活类的主题,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弘扬地域特色,展现优异的一面,以此来吸引他人,赢得各方的肯定。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打响乡村品牌,在乡村发展中赢得更多的竞争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的发展动力。

(3)打造优良形象。部分城市居民对乡村文化的认识多停留在传统层面,缺乏客观全面的了解,存在乡村脏乱差、村居素质低下等一些刻板印象。通过乡村短视频平台的传播,是要让农村面貌呈现在更多人面前,让他们了解农村,消除刻板印象。如西瓜视频的自媒体短视频创作者“乡村小乔”,作为江苏省东海县的小姑娘,其通过拍摄记录乡村生活短视频获得了三百多万粉丝,凭借农村人朴素形象为家乡经济发展进行宣传与代言,视频中小乔总是带着浓郁的江苏方言,使其短视频内容更加亲切,更具观赏和传播价值,对于乡村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战略,短视频的传播也有助于让更多的农村看到其他发展较好的农村,从别人的发展经验中去梳理沉淀经验和特色,走出适合自己村庄发展的路子。

(4)提升传播效力。网络短视频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裂变式传播,制作的好的乡村文化短视频很容易在网络上大势传播,产生较大的影响力。最近比较火爆的“山东拉面哥”,其带动所在村镇成为“网红打卡地”,将山东拉面哥送上热搜的一条讲述他“3 元一碗拉面15 年不涨价”的短视频在抖音平台上的播放量已经超过400 多亿。除此之外,今日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宣布李子柒以1410 万订阅量刷新2020 年7 月创下的“最多订阅量油管中文频道”记录的消息,可见乡村短视频所带来的文化影响力、文化吸引力及传播力是十分惊人的。同时短视频的传播有助于加强城乡对话,促进城乡文化融合。短视频有“短、平、快”属性,而且短视频平台的智能推荐属性更是精准定位了一批用户,提升了传播效力。如春节时受疫情影响,广大群众积极响应政府“就地过年”的号召利用短视频拜年,《2021 年抖音春节数据报告》显示,2021 年农历小年到正月初四,短视频拜年数量同比去年增长11 倍之多,其不但成为城乡互动的数字化桥梁,更为传播乡村文化、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新渠道。

二、乡村文化短视频传播存在不足

(1)传播合力有待发挥。在乡村文化短视频传播方面,传播主体多为个人或小型团队,缺乏一些官方力量或流量网红的介入,一定程度上使得传播力量相对匮乏。村民个人虽然可以完成短视制作发布,但技术条件、思维能力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短视频的质量,最终很容易造成作品内容单一化,特色不足。个体短视频制作传播会相对生活会和个性化,带来的传播效力是比较有限的,无法辐射到更大范围。当然这种局限性可以通过流量网红解决,但聘用流量网红或吸引流量网红来协助传播又是需要一定成本的,并不适合大多数乡村发展的需要。网络平台虽然赋予了个人传播的权利,但个人话语权依然是不均衡的,优秀乡村文化要“出圈”,需要借助多方力量来推动,这方面是当前乡村文化传播中的一大困境。

(2)文化内涵有待提升。短视频以声、图、文同时呈现而受大众喜欢,所以一些乡村文化的短视频制作多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而去制作,甚至有时采取一些戏谑性的风格定位,如依靠搞笑、庸俗的风格来提高转发量和传播量,内容上并没有更多的创新提升。这样对乡村文化传播并没有带来多大的好处,很多东西成了大众“快餐式”消费文化的过客,并不能在大众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个体在传播乡村文化过程中,总是带着自身的主观色彩和个人偏好,这样不利于塑造和传播好的乡村形象。关于有效信息的选取、编辑、传播等处理技术不高,影响了创作主体的长远发展,像李子柒等可以高质量输出的博主极少,阻碍了文化内涵的提升[3]。

(3)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短视频的出现虽然为乡村文化传播提供了一个途径,但传播者各有各的目的,包括平台和创作者,并不仅仅是无私的传播弘扬乡村文化。如拥有20 多万粉丝的“鸿姐的土货”,虽长期坚持分享重庆江津地区的乡村美食美景,已经在抖音上发布了1000 多个视频,但除了个别短视频获赞量过万之外,绝大多数短视频只有100 多个赞,评论数更是屈指可数。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为了在互联网上的竞争保持优势,有时也会为聚集流量而忽略社会责任,在智能推荐或热点推送等方面一味追求经济效益。

三、乡村文化短视频传播模式浅析

(1)找准定位、突显特色。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短视频也成了人们消遣的一种“快餐”文化,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也迎合了当下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如何在众多短视频传播中体现出与众不同,让人们看了能留下点什么印象,这是最重要的,否则利用短视频传播乡村文化也变得没有多少实质意义。如自媒体短视频创作者“农村四哥”,其在平台上拍摄的短视频就是针对自己的父母、女儿、妻子等,精简、清晰、明确地记录了作为农村一员的生活举动,获得了百万流量,反而会更让人认可,体会到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真诚。所以,乡村文化短视频传播首先要找准传播弘扬乡村文化的定位和特色,其次再围绕这个定位和特色去制作、传播融合了乡村方方面的东西,确保给人们的主题是鲜明的,形式是多样的,让人们看过之后能记住一些东西。要根据定位和特色,创建自己的文化品牌,再针对性地对受众群体进行宣传传播,加深受众的记忆点,提高文化传播影响力。

(2)提升作品内涵、创新传播途径。针对短视频的作品内涵,应该从多个方面去提升,一方面是作品内容本身,要让人们喜闻乐见,素材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要让人们有所共鸣,即所谓的吸引人,而且主题要突出。另一方面是作品呈现方式上要有所创新,要运用一些技巧吸引人们的眼球,信息技术方面也要充分借鉴,确保作品的制作精良。针对短视频的传播方式,首先要发动本村居民参与进来传播,通过朋友带动朋友进行宣传,其次要通过一些推广平台进行传播,通过裂变传播让更多有兴趣爱好的人们看到。传播方式上还可以利用当下较好的沉浸式传播方式,即直播模式,可以通过直播互动宣传家乡文化,通过直播带货推广家乡文化等。

(3)多方联动形成传播合力。乡村文化涉及方方面面,农村可以聚焦不同题材制作各式各样的短视频,大力培养自身的流量留存用户,增加流量红利,也可以将一些较好的短视频在更广大的舞台上进行推广,如国家级媒体平台、电剧专栏等。可以加大推广力度,充分利用好自身的人脉关系,邀请一些好的媒体平台来现场采风,还可以吸引一些流量网红,以直播或短视频形式对特色农产品、民俗文化等进行传播,从而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当前各地都在全力打造乡村游、一村一品建设等,要积极依赖政府力量来助推乡村文化的进一步传播。此外,还要进一步借助投资者的力量来传播乡村文化,确保投资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传播乡村特色文化,实现双赢。

短视频模式已然成了新媒体时代的前沿东西,借助短视频开展乡村文化传播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机遇。短视频技术的蓬勃发展确实为乡村文化发展提供了很多机会,但也带来了不少挑战,正像“不进则退”一样,如果没有抓好这个发展窗口期,可能会被时代甩在更后面,更落后于其他乡村,同时也要对新媒体技术心存敬畏,避免在资本冲击下失去文化传播主动性。

注释

(1) 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ov.cn/xinwen/2021-02/03/content_5584518.htm,2021-02-03 公示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谁远谁近?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