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群众文化中的音乐创作的创新策略

2021-01-13陈琳力广州市越秀区文化馆

环球首映 2021年11期
关键词:音乐创作创作基层

陈琳力 广州市越秀区文化馆

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音乐由于自身“穿越国界”和“直抵心灵”的力量,成为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它能起到潜移默化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站在“十四五”蓝图下,适逢“两个一百年”的伟大交汇时刻,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如何发挥自身作用,创新推动基层群众文化中的音乐创作工作,现结合实际工作体会思考如下:

一、当前基层群众音乐创作存在不足

(一)方向引领不够,时代敏锐感不足

流水不腐,创新永远是作品生命力的重要保障。创新的方向来自何方?从目前音乐创作情况来看,部分文化工作者以及从事音乐创作的民间艺术家,在思想上还没有很好解决“为什么要创新”“向哪个方向发展”的问题,更多地体现在形式上的创新,对内容上、思想内涵上如何创新思考不足。如围绕2020 年—2021 年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中国抗疫故事”“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等,各地区基层群众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音乐文化活动,但纵观这些活动都是对以往优秀红色音乐作品的再演绎,鲜有通过与时代背景相结合的原创作品。这既与音乐作品本身的创作“门槛”较高不无关系,也与文化工作者对基层群众的引领不足有关系,导致基层群众中的音乐人才“时代敏锐感”不足,群众音乐创作不能与时俱进、跟随新时代脚步。

(二)师资队伍薄弱,音乐创作水平不足

当前,各地区的群众性音乐文化活动,在开展的形式上,还处于一种音乐爱好者们“热情有余、能力不足”的矛盾状态。广大音乐活动的爱好者们渴望得到音乐专业人员的定期指导,以便提升的音乐创作专业水平和活动内涵。与此对应的,基层文化工作组织机构回应不足,思路还受限于“资金紧张,不可能花钱请人来教”的固定模式,解决问题的方式比较单一。另外当前部分基层群众文化组织的各项文化活动中,与当地的各个企事业单位信息沟通不足,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及需要结合不足,在举办各类文化组织活动时,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起门来办活动”的现象。

(三)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对群众音乐人才挖掘不足

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主要对象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同时它的生长土壤也来自于人民群众。若要获得优秀的音乐作品和创作效果,必须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当前部分基层文化工作者注重于解决“资金投入不足、设备设施不足”等客观困难,而对如何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考虑不足,对基层群众真正的文化需要调研不够,对群众音乐中的人才挖掘、培养不足,且出的招数有限。群众音乐文化活动仅止步于定期举办一些活动,归根结底,是思想上没有很好地解决群众音乐文化“为谁创作、依靠谁创作”的问题。

(四)缺乏“借力”意识,品牌效应不足

文化工作基层组织肩负着为本地区群众文化服务的重要职责,这个服务不仅仅是举办一些具体的活动,还应包括文化资源优化整合。目前部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组织和机构,虽然每年开展了一些群众性音乐创作活动,但在开展的方式上,资源分散,没有精准发力,没有把一些具有民族或区域特色的音乐艺术宣传出去、树立起来、形成品牌效应。在开展方式上,没有充分借助网络等资源实现对当地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统筹安排,与文化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探索不深。

二、建议改进策略

(一)紧扣时代脉搏,搭建音乐文化“大课堂”

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这个道理在文化创作和音乐创作中同样适用。文化创作和音乐创作不能脱离时代孤立存在,也不能脱离时代发展背景孤立存在。任何一项文化活动的规划及开展,其方向性、针对性及思想性建设应该放在第一位,这也是文化活动取得预期效果的前提,也是生命活力所在。为此要以群众中的音乐爱好者、音乐人才等为对象,通过线下+线下两种方式,定期开展音乐专业知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创新理论培训,引导他们提高思想认识,增加大局意识和时代敏锐感,在保证活动方向性准确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加强原创作品创作,运用音乐语言,坚持主旋律,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等,充分体现出群众音乐文化活动教育人、引导人的效果。

(二)创新模式,凝聚群众音乐艺术创作合力

声乐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且看不见、摸不着的艺术,基层群众在学习和艺术创作过程中,相对于其他艺术,面临更大的挑战。为此,基层文化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如广东越秀区文化馆近年就比较注重对馆里的音乐创作干部进行组织学习和培训,先后邀请了杨湘粤、崔臻和、郭和初等知名作曲家和音乐人,为区内的歌曲创作者和音乐爱好者开展讲座和理论授课,为基层群众提供了专业的学习机会,为他们“打开了一扇艺术殿堂大门”,在全区内形成学音乐、创作音乐的良好氛围,提高了群众的音乐创作知识素养。该文化馆还创作了《匠心》《花开的意义》《中华颂》等创作歌曲,其中《匠心》获得了广州市民文化节的新时代原创音乐作品金奖,用歌曲表达了对广州戏服手艺人的赞美歌颂。因此,这种工作模式有助于加强同事间的同心协作,同时也能更好地引领区内的群众开展音乐创作活动。

另外,针对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可以牵线搭桥,鼓励当地及周边城市音乐专业院校师生参与群众文化志愿教师活动,定期向本地区招募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志愿教师(如退休教育工作者等),这部分人群本身也渴望能够有平台发挥专长,实现社会价值抱负。通过以上措施有效解决活动教师不足的问题,同时也真正实现群众参与、群众互帮互教,深化了群众活动的内涵。另外各级基层政府应将群众音乐文化活动作为一项精神文明工程,明确牵头领导和专业分管部门,定期开展调研,为群众音乐文化活动补充必要的活动场地设备设施。

(三)根植于人民群众,积极发掘民间音乐艺术资源

民间艺术家华彦钧饱经沧桑,创作了传世之曲《二泉映月》;“西部歌王”王洛宾一生就生活在民间,挖掘并创作了《在哪遥远的地方》等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这些例子给我们以启示:民间既有“高人”,也有“神曲”,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用心挖掘。基层文化工作者要提高工作站位,认识到文化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要回归生活,认识到艺术家出自人民,回归人民。同时要完善制度措施,明确文化工作人员定期深入群众调研的工作要求,主动了解广大人民群众音乐文化诉求,进而做好服务和组织工作。文化部门要以“如何倾听和沟通”为主题,对各级文化工作人员开展专项培训,增强他们与人民群众沟通交流的效果。要在广大群众中深入发掘优秀民间艺人和作品,发掘民间音乐人的价值,使创作出的音乐作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要利用节假日等定期举办歌咏比赛等,引领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活动中,逐渐提升活动的号召力。要引领广大专兼职创作人员,坚持音乐形式与内容的原创性,积极推出具有时代生命力的作品,丰富群众音乐文化种类,提升音乐文化的品位。

(四)注重资源融合,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精品

要用好“线上+线下”方式,加强对本地区资源的整合和引领。特别是要注重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加强信息化手段运用和建设,提高群众文化工作的组织效率。如可以定期开展“我心中最优秀的本地音乐作品”等网络不记名投票活动,贴近基层倾听广大人民群众对音乐文化的需要,明确群众文化工作发力方向。要注重民族特色和地方性音乐资源开发,注重在创作过程中将群众的日常生活与当地风土人情密切结合,以引起群众的心灵共鸣。

要注重打造精品文化,提升原创水平,在开展活动时可以邀请当地知名的音乐人为音乐创作提供现场专业指导,及时指出存在不足,起到以赛促学的作用。

要丰富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开展形式,定期举办类似“群音会”等创作和比赛活动,注重活动的互动性与群众的参与度。在活动中,可以安排词曲作者结合实际生活分享自身创作感受,与现场观众互动,用身边的艺术家吸引群众参与积极性。也可以与各企事业单位联合举办“民间采风”原创歌曲征集大赛,通过培训、收集歌曲与评比的全过程引领,激发人民群众对于原创音乐的积极性。

要拓宽思维,积极寻找群众音乐文化与当地产业的契合点,更好地发挥好文化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在这方面,要积极借鉴学习流行音乐好的做法:如2021 年随着一首网络“神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意外走红,并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坐着火车去可可托海”成为新疆可可托海当地旅游业的一张靓丽名片,大幅拉升了旅游产业,成为一件音乐文化与区域产业相融入的“教科书”式经典案例。“可可托海现象”背后蕴含的文化传递规律值得人们思考,其中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音乐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将艺术紧紧和“地域标志”结合起来,此类经典案例对我们群众文化启发深远,文化只有与人民群众、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相契合,才能获得更深刻广泛的生命力,起到更好的宣传作用。

三、结语

文化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文化的“软实力”作用不可替代,基层文化工作者大有可为、音乐创作大有可为。基层文化工作者应致力于淳化民风民俗,引领文化风尚,不断提升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引领广大群众的审美能力不断提升,让广大群众创作的音乐作品“火起来”,把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向往“唱出来”,推动社会精神文化建设的蓬勃繁荣。

猜你喜欢

音乐创作创作基层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吕其明音乐创作及其启示
基层在线
西藏当代音乐创作研究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一墙之隔》创作谈
走基层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