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历程及意义

2021-01-13蒋学杰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资源经济发展

□文/ 孙 一 蒋学杰

(长春师范大学 吉林·长春)

[提要]“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把握共享经济的发展历程有助于重新审视当下经济发展,帮助解决我国发展结构的不均衡问题。因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出发点,解读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厘清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的时间节点和理论渊源,以共享经济发展的优势转化为其他领域的发展优势,从而促使共享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共享经济是物质资源丰富、互联网技术大应用后的产物。2011 年,共享经济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将改变世界的最好的想法之一”。放眼国际视野而言,共享经济似乎脱胎于资本主义,逐步走入共产主义发展的视野,这与马克思的社会更替理论相吻合。但由于我国政治制度、经济体系的独特性,关于共享经济理论的思想准备要早于经济的发展水平。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分享经济”便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分享经济的理论内容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得到了飞速的丰富。而后随着改革开放脚步的不断前进、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形式从分享演变成为共享。就这一实践结果而言,具有中国特色的共享经济要优于国际水平。十七大后明确“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享”成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下发展,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将“共享”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指明了价值取向。因此,站在新的时间节点上,厘清共享经济背后的理论渊源和发展历程,对指导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一)共享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共享经济孕育于马克思的共享主义之中,是对共享主义的细化。共享经济将商品经济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利用互联网平台,将资源重新配置,以实现闲置资源共享的新型模式,使得商品经济中拥有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双方乃至多方达到共赢、互利的状态。这种模式更为复杂化的同时,也精准地满足了多样化的需求、整合了有效资源,通过网络实现了资源的最优匹配。科学技术的发展降低了交易成本,为共享经济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盘活了闲置资源的同时创造了许多新的价值。

于我国而言,共享经济既来自于内部的理论发展,又来自于国际舞台的变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指出了社会主义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出现了不同社会群体在承担发展成本和享受发展成果的不平等现象。早期的“共享”常用“分享”一词,原因是共享交易的成本过高,物流媒介和信息媒介的科技水平过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十九大后又将“共享”等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方略。在信息化的全域赋能作用下,共享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共享经济是共享理念的具体表现形式,代表着科技化、平民化、资源联网化,作为一种革命的、先进的、符合市场需求的生活方式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

(二)共享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1、技术特征——互联网。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是共享经济的现实条件。互联网平台的出现,使有效资源可视化,降低了获得资源信息和商家信息的成本,节省搜索成本和时间成本。互联网平台提供给商家和客户更多的选择空间,精准匹配到最优的资源配置,并通过在线付款的方式和物流服务达成快速交易的实现。互联网平台给商品经济中的使用权、所有权双方提供了交互机会,如果脱离了互联网的存在,共享经济发展便失去了技术的支撑。

2、主体特征——广泛参与。依靠着开放的互联网平台,将广泛的人民群众拉入交易网络之中。产品的生产商、供应商和消费者在网络之中有着多重身份,生产者依托于网络获取生产资源,供应者依托于网络整合有利资源,这种身份是可以频繁地相互转换的,生产商和供应者同时也是其他产品的消费者。从这一点上而言,共享经济发展也是人的经济的更广泛的发展。消费者在广泛参与的同时也会激发其输出商品的可能性,即参与意愿越高,实际参与的可能性越高。

3、客体特征——加快资源流动。脱离网络平台而言,每个人在生活中对资源的需求是有限的。稀缺资源始终保持稀缺状态,闲置资源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而网络平台将多种多样的资源呈现在眼前,丰富了人们在资源配置面前的选择,这就使分散化的社会资源快速地流动起来。分散的各类资源通过网络快速整合流动,使其使用价值达到了最大化。共享经济将资源的无序状态变成了主动的、积极的参与状态,实现了资源的合理优化。

4、行为特征——权属让渡。传统的经济交易活动,产品的所有权在交易者的双方之间变化,而共享经济的商品所有权和使用权与之产生了区别。商品的所有权、使用权不再单一地排他,共享经济的参与者开始用租赁的方式让渡产品或服务的部分或全部的使用权。虚拟类的商品如文字、音乐的无限复制,也使商品的使用权变得多元化。诸如股权众筹等新的融资形式出现,共享经济打破了经济发展的固有边界。

5、效果特征——高效匹配。共享经济的发展,使用户的体验感极大地提高。既体现在了商品更为多样的选择上,也体现在了价格的透明和压低上。而商品的供应商为获得利益,会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以网络购物平台:淘宝、京东为例,都有完备健全的用户评价体系,失去口碑的商家将在广泛参与的商家中逐步失去竞争力。同时,共享经济中的客户也通过网络平台媒介提供给其他用户及时、有效的体验参考。

二、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分析了社会基本矛盾的产生过程,并投身于工人运动实践之中。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科学地论证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被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社会形式更替理论有着科学理论分析和实践支持,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判断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和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经济的水平,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可以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参与在整个社会的发展之中,又推动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影响着全域经济体系,不断推动着社会向上运动。共享经济的产生需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达到一定的水平,是社会前进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和自然的历史产物。

(二)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马克思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社会背景、发展历程,看到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客观肯定了私有制在解放生产力上的重要作用。马克思通过分析社会经济,发现了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马克思认为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总和的体现。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乃至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私有制必然被公有制所取代。但是,共产主义社会又会分为初级共产主义社会和高级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初级阶段是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高级阶段是劳动者以联合成员的身份占有生产资料。单从资源使用上看来,高级阶段所设想的社会成员共同使用资源形式已经在共享经济中有了初步体现,但其体现的仅为资源的部分使用权。

(三)马克思主义合作社思想。最早具有合作社模式的是欧文的“劳动公社”思想,劳动公社理论中工人自行管理运营,没有了资本家的管制,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弘扬和发展。马克思评价了劳动公社活动:“我们说的是合作运动,特别是由少数勇敢的‘手’独立创办起来的合作工厂。对这些伟大的社会试验的意义不论给予多么高的评价都是不算过分的。”合作社思想的产生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最大区别是,少了垄断统治和剥削环节。变革了资产资料的所有制,在生产之中重新定义了生产关系,使之符合无产阶级的核心利益。资本主义社会的背景下,合作社运动是具有局限性的,但也为消除资本家的负面影响提供了积极作用,为解放无产阶级绘制了蓝图。

三、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历程

(一)分享经济阶段。中国共享经济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分享经济阶段和共享经济阶段,其中分享经济阶段是建国初期对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是为共享经济的准备阶段。分享经济阶段之所以在共享经济阶段起到重要作用,是因为分享经济的发展目的、追求目标以及精神内核是与共享经济有着共性的。1980年,四川成都集体企业首先采取了“除本分成制”,这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制度和工资制度。将销售收入去掉生产资料的成本,再按照一定的比例对国家、企业、职工进行分配。即根据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下的商品的价值W 由生产资料价值c、劳动力价值 v 和剩余价值 m 构成。商品价值公式:W=(c+v)+m。国家、企业、职工的利润用 n1、n2、n3来表示,企业总利润 n=n1+n2+n3。则企业所得利润n=W-c 商品价值去除生产资料。职工所获得的工资,按照企业收益的高低和职工劳动成果而定。这种分成方式提高了职工的劳动效率,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1984 年,南京市汽车工业公司推行了“净产值分成制”,而后这种制度被大量企业借鉴采用,最终演变成为产权分享制度,建立了职工股份制的公司。这种分享制度方式实质上是利益关系的转移,在职工之中建立了利益的共同体。分享经济阶段为共享经济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的基础。共享经济这一词汇正式提出前,分享经济和共享经济存在着一定的混淆期。

(二)共享经济阶段。共享经济发展是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互联网商业化的初期,由于网络平台本身所具备的共享信息特性,出现了知识领域的共享。例如,百度网、搜狗网、人人网等平台的出现。这些网络平台大多是以免费的形式将信息共享给用户,从而积累用户群促进其他版块的消费。但这种知识领域的共享尚未与其他领域联动,此时的中国共享经济只是一个雏形。

共享经济的第二个时间标志是2008 年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对各行各业的冲击,加快了技术上的革新。移动互联网迅速风靡,带动物流、金融、自媒体等领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共享模式正式从点对点模式发展成为信息搜索,精准匹配,并通过网络平台和物流平台的支持快速达成交易。共享模式建立的同时拉动了大量就业岗位,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也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到了共享经济阶段。

共享经济进入到新时代后,所涵盖的领域快速扩张。置换所有权领域出现了如咸鱼、红布林等以物易物的网络交易形式,使闲置资源再次投入使用。共享使用权领域出现了如58 租房、小猪短租等,将商品的使用权共享出去,从资源转移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将闲置资源再投资的过程。服务领域出现了丁香医生、跟谁学、好帮手等,其共享的是专业技能,也让更多的人投入到共享自己所拥有的技能的过程之中。自媒体领域的发展让共享经济的模式日新月异,从而也产生了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

四、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的意义

(一)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共享经济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第一,共享领域由于广泛参与的特性和万物互联的共性,自身就具备着不断自我革新和创新的因素。这种创新既体现在贸易模式上,又体现在技术创新上。第二,共享经济需要协调各要素之间的联动,充分发挥各要素之间的作用,使其协调运作在一个发展方向上。第三,绿色符合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诸如共享单车、“顺风车”等形式,都体现出了共享经济在绿色环保上的贡献。第四,开放是共享的外在表现,开放的市场既体现在国内,也体现在国际上的需求匹配。互联网的共性让供需关系不再拘泥于地区的限制。第五,共享是人们广泛参与的共享,其共享而来的成果,是属于广大的人民群众的。

(二)推动供给侧改革。共享经济促进了资源流动,这种资源的流通是具有全域性的,劳动力、技术、管理等各方面资源有效地流动起来。共享经济的运行模式盘活了闲置资源,将生产要素重新合理分配,提高了各要素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了生产力。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业的主要矛盾是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并且“要素配置不合理、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等问题仍很突出。”共享经济的出现产生了农业体验、休闲农业、农业观光等形式,既提高了劳动力数量,又产生了二次价值。

(三)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共享经济发展的广泛性,带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随着共享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生业态,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升级。传统产业进行了创新性转型,将共享经济中的精神内核融入其中,对经济增长的追求上抛弃了量上的扩大,重视质量上的提高。新兴产业通过大数据的推送和信息资源共享,精准分析出用户的实际需求,智能化地推送相关产品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共享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创新驱动发展。

猜你喜欢

资源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