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研学旅游研究

2021-01-13高莹芳福建师范大学

环球首映 2021年9期
关键词:三坊七巷名人研学

高莹芳 福建师范大学

研学旅游,广义上指旅游者出于文化求知的需要,暂时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开展的文化性质的旅游活动,是以研究和学习为目的的专项旅行;狭义上指学校组织的,由青少年学生作为旅游主体而开展的具有获取知识、体验生活的校外集体活动[1]。本文所研究的研学旅游是后者。近年来,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围绕研学旅游出台了《教育部等11 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研学旅行服务规范》(LB/T054-2016)等行业标准、政策措施,为研学旅游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化的窗口,也是城市文化旅游的重要场所,其丰富的地方文化为研学旅游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2]。因此,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街区的研学旅游资源,设计出优质的研学旅游产品,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研学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一)研学旅游资源优势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福州中心城区,占地40 公顷,始于晋朝,于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因有“七巷”在东,“三坊”在西,中间以南后街为中轴线,故名“三坊七巷”。自1991 年,在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的主持下,以围绕三坊七巷中林觉民故居保护为起点的“四个一”机制建立后[3],三坊七巷的保护与开发逐渐走上正轨。目前,三坊七巷是国家5A 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4]。作为福州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坊七巷汇聚了建筑文化、园林文化、街巷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商业文化、民俗文化等多种地方文化资源。

三坊七巷丰富的文化资源为研学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按照国家旅游局2017 年实施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LB/T 054-2016)要求,结合三坊七巷文化资源优势,研究认为三坊七巷的红色文化、建筑文化、非遗文化及名人文化等研学旅游资源具有显著的资源优势。

1.红色文化研学旅游资源

三坊七巷现存有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福建学生联合会旧址、中共福州地委联络处旧址、邓拓故居、林觉民故居等红色文物。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保存完整,质量高,具有较高的研学旅游价值。

2.建筑文化研学旅游资源

三坊七巷被称为“明清建筑的博物馆”,现存古民居建筑270 余处,其中,150 处被列为保护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 处,省、市、区级保护单位19 处。三坊七巷建筑文化在建筑构造、布局理念、装饰细节上具有地方特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和美学价值。

3.非遗文化研学旅游资源

三坊七巷非遗文化内容繁多、种类多样,包括传统工艺(漆器工艺、制伞工艺、制灯工艺、角梳工艺、制茶工艺等)、表演艺术(十番音乐、禅和曲、闽剧、伬唱、评话等)、民俗(做夏、摆塔、搓九等)等。

4.名人文化研学旅游资源

三坊七巷被称为“闽都名人聚集地”,名人数量众多,领域广泛,如禁毒先驱林则徐、船政之父沈葆桢、思想家严复、翻译家林纾、教育家冰心、黄花岗烈士林觉民等,皆属于知名度较高的名人。

(二)研学旅游市场广阔

2019 年,由中国旅游协会亲子游与青少年营地分会联合华汉文旅集团研发出品的《中国亲子游与研学旅行年度发展报告》显示,研学成为在校学生的刚需,未来3~5 年内研学的学校渗透率将迅速提升,研学市场总体规模将突破千亿。近年来,福建省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及毗邻港澳台的地缘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据福州市统计局最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旅游对GDP 的综合贡献在2019 年(9392.30 亿元)已至15.44%,且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含一日游)9654.17 万人次,较2009 年全年游客接待量增长了十倍。随着福建省旅游业繁荣发展,其旅游产品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研学旅游是旅游专项产品的又一发展。

据福建省教育厅统计,2020 年福建省在校学生840 多万人,其中中学生(中等职业教育、高中和初中)230 多万人,小学生330 多万人;福州市在校学生约173 万,其中中学生(中等职业教育、高中和初中)43 万多人,小学生约6 万人,如此庞大的学生群体为研学旅游的发展提供最坚实的受众群体。此外,家长在教育方面的投资逐年增加,据福州市统计局最新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显示,近五年来,全市教育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分别比2013 年末增长28.1%和16%;在主要经济指标中,教育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比2013 年末增1180.6%,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5.71 亿元。在研学旅游这一以室外实践学习为主的游学方式出现之前,家长对孩子教育方面的投资往往只能选择以寒暑假辅导班或兴趣班等室内学习形式为主的教育,缺乏对孩子课外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也为后续研学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三)旅游发展基础良好

1.公共交通基础设施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市中心城区,其“非”字型的街区开放特性与地理位置中心性使得三坊七巷具有得天独厚的可达性和易达性区位优势,地铁、公交站点充足,公共交通便捷。

2.公共卫生基础设施

景区目前共有公共厕所6 个,内部建设现代化,但外部建筑风格与坊巷一致。为了应对景区内庞大的游客量,三坊七巷引进景区物管,将对景区出入口和人流集中地段的厕所实行专人专管、不间断保洁,做到地面无污渍、无积水,厕位无异味,全天候保持干净整洁。同时,景区内排给水设施铺设合理,垃圾桶数量充足,且融入街区特色文化符号,与整体街区相得益彰。此外,在游客中心设置医务室,以应对突发情况。

3.游览休憩基础设施

三坊七巷景区游客中心提供专业的讲解员、电子讲解、志愿导游等导游服务,针对多种游客类型提供旅游讲解服务。休息空间主要设在南后街,在街头有休息长廊,街尾有休息木凳。

4.环保绿化基础设施

传统建筑内的园林景观和古树植物基本都被保留保护起来,在此基础上,景区又引进古树名木,改善景区绿化面积。围绕着三坊七巷的环护河——永泰河,景区设有专人定时清理河中的垃圾杂物、控制水草蔓延,保证河流水质。

5.安全基础设施

由于三坊七巷内古建筑大多是木质材料,景区在消防方面尤为注意,设有专业的消防中心,灭火器、消防栓等设施基本覆盖每一座古建筑,景区人员也定期举办消防演练。此外,由于建筑内部宅院多设有水井,景区在防溺水方面也尤为注意,为保证水井景观外貌和建筑结构及风格完整展示,景区管理人员在水井内部设有防溺水网,安全性有保障。

二、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研学旅游发展对策

(一)挖掘研学旅游资源内涵

三坊七巷拥有丰富且集中的研学旅游资源,红色文化、建筑文化、非遗文化及名人文化是其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研学旅游资源。研学旅游资源是开发研学旅游产品的基础,要深挖研学旅游资源内涵,探究其背后蕴藏的丰富意义,揭示其在当今时代中蕴含的不可磨灭的精神文化,引起参与者的共振共鸣。如对名人文化资源的开发,不能仅仅只停留在展示名人事迹、讲述名人故事、保持名人生活环境原真性上,而要尊重史实,贴近现实的情境化名人故事,将名人的特质与风范展现出来。

(二)创新研学旅游产品形式

当前,研学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体验性、互动性和知识性不足是研学旅游发展中的普遍问题。研学旅游是游中有学,学中有游的新型旅游方式,这就要求在设计研学旅游产品时,突出“研”的特点。现阶段,三坊七巷的研学旅游产品以走马观花式的体验为主,推出的研学旅游产品主要有“坊巷研学·古厝记忆”中小学生夏令营等,主要研学内容和主题是“了解古厝文化、名人故事,体验非遗手作”,旅游过程中需要参与者动脑、动手的实践探究学习被观光游览、听取讲解取代,重游轻学现象严重。为此,研学旅游产品设计者应该认识到研学旅游是通过“行万里路”来“读万卷书”,是国家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的载体之一,也是推动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结合、在现实中弥补书本知识不足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设计者打破以往旅游产品设计只追求“游”的体验,根据现有研学旅游资源,对标不同研学旅游主体(中学生和小学生)的现阶段知识学习标准和需要,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和符合参与者知识需求的研学旅游产品。

(三)构建多方主体合作机制

研学旅游作为“旅游+学习”的结合体,意味着它的顺利发展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发力配合。在旅游产品设计时,景区或研学旅游基地负责人更加了解本地所拥有的研学旅游资源及配套服务设施;学校更加了解学生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教学阶段需要的研学主题及研学深度;旅行社等承办企业则在线路规划、产品推广上更有经验;而这多个主体之间的协调与对话,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引导。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提升和素质教育推进,三坊七巷研学旅游的发展是一种必然,既可以促进现有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也能够充分利用突出的研学旅游资源满足游客情境化学习的需求。但三坊七巷研学旅游产业发展尚存在不足,如何变优势资源为优势产业,需要政府、街区管理者、学校、旅行社等多方主体共同联动。

猜你喜欢

三坊七巷名人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舔名人
名人摔跤后
研学之旅
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
名人書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