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战“疫”微纪录片的特点和价值

2021-01-13张晓萱重庆邮电大学

环球首映 2021年9期
关键词:纪录片武汉疫情

张晓萱 重庆邮电大学

当今时代媒介高度融合,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习惯了快节奏的受众面对纷繁复杂的媒介信息逐步形成了碎片化的接受趋向,顺应人们快节奏、碎片化的需求各种“微”信息进入人们生活,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等微文化形态的出现直接宣告着微信息时代的到来。在媒介融合的推动下,纪录片也做出了改变,诞生了新的形式——微纪录片。

庚子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中国。与此同时,关于疫情的舆论信息错综复杂,一些负面的信息给群众带来不必要的恐慌,参差不齐的舆论信息也给宣传防控工作带来了困难。面对如此局面,国家、地方以及各新媒体平台积极推出微纪录片来记录战“疫”实况,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战“疫”微纪录片,这些微纪录片用真实的素材向观众传达着人文精神,在新冠疫情期间起到了积极的舆论引作用。

一、创作特点

在新媒体语境下诞生的微纪录片在创作方面既保留了传统纪录片纪实的创作原则,创作从实际出发,取材源自生活。同时又具有了不同于传统纪录片的特征,创作又高于生活,是生活的凝练和提高,其创作的核心“微”主要表现在其拍摄、制作、叙事等方面。

(一)微拍摄

微纪录片时长相对较短,主要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之间,这是微纪录片和传统纪录片相比最为显著的区别。无须宏大的场面,不需要专业的拍摄团队也不需要高超的拍摄技术,微纪录片更加注重表达深层的主题内容和展现细节,只需在短时间内向观众传达观念和信息。因此,微纪录片在拍摄上呈现出“微”的特点,其拍摄设备、拍摄主体多元,拍摄时空自由,投资小,近来拍摄微纪录片的人也越来越多。

专业的拍摄设备更新换代,除了专业拍摄影像的摄像机,相机也加入了拍摄视频的功能,单反相机被广泛应用在微纪录片的拍摄中,人们开始使用单反甚至微单进行相对专业的微纪录片拍摄。随着单反相机像素不断提升,画面质量和清晰度更高,可以拍摄4K 的画面,实现高质量的画面传输,且越来越智能,越来越轻便,更方便上手。与此同时,手机拍摄也已广泛普及,拍摄门槛大大降低。加之播出平台普遍化,新媒体短视频平台的出现更是提高了人们日常用影像记录生活的意识。在这个全民记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变身导演,拍摄和记录自己感兴趣的事物,Vlog 的产生和发展就是很好的例子。有了非专业拍摄人员也可以熟练掌握的拍摄工具——手机,许多非专业人员也能轻松完成微纪录片的创作,手机拍摄成了创作微纪录片的重要途径,一个人拍摄微纪录片成为可能。

疫情暴发后,主流媒体充分运用微纪录片中微拍摄的特点,倡导微纪录和新闻的融合,新闻报道者带着简单的拍摄设备亲身体验疫情下的武汉,或直接选用武汉市民、武汉志愿者以及医护人员拍摄的视频,通过直观的记录真实反映社会问题,微拍摄的画面镜头质量也许并不尽如人意,但真实直击人心的现场画面直接赋予其巨大的感染力,让微纪录片成为疫情中人民看向外面真实世界的窗口。

(二)微制作

微纪录片素材相对较少,故事情节紧凑,无须复杂的剪辑技巧,制作周期短,制作成本低,整体上呈现出微制作的特点。如今各种视频后期软件越来越便捷,一般的电脑甚至手机都可以对拍摄的素材进行后期编辑,视频制作软件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如PR、Final cut、InShot、剪映等,这些制作软件都简单易上手,即使没有任何视频制作经验的人也可以通过简单的学习快速掌握使用技巧,并且许多软件也为方便视频制作加入了新的功能,如一键拼接、一键字幕、滤镜、音乐和现成的片头结尾等,更方便了微纪录片的制作。

(三)微叙事

不同于传统纪录片的宏大冗长,微纪录片更倾向于在宏大主题下进行微观叙事,聚焦小人物的故事,扣住鲜明的主题,通过微观的叙事方式表达宏观的思想内容,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能够引发观众思考,产生情感共鸣,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微纪录片的时长较短,很多纪录片往往选择在一个点上进行叙事,或抓住一个人物的一个方面来讲,准确地围绕这个小点来表达主题。有学者说:“在长篇作品中,8 分钟的段落已成为公认的规则,甚至短短的4~5 分钟的片段也开始盛行。《舌尖上的中国2》就具备了标杆性的叙事模式。”①

微纪录片通常将视角聚焦在普通的小人物身上,甚至很多纪录片直接才采用第一人称视角,用Vlog 的形式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拍摄者本身的言行也被记录在影片当中。这样微叙事视角的切入充分表现了真实的生活,更加贴近人民、贴近生活,以小见大,这种独特又亲近的平民化视角更能够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二、现实价值

互联网和新媒体快速发展,视听媒介传播讯息十分普遍,新媒体平台发布的影响视频成为群众了解信息的重要来源途径之一,微纪录片具有真实、准确和可信赖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纪录片具有极强的公信力,对疫情期间缓解恐慌、凝聚人心、彰显民族精神、增加国家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实时记录,疏解情绪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微纪录片打破了传统纪录片的各种局限,创作门槛降低、时长变短、制作多元、叙事简单,在传统纪录片真实性的基础上,微纪录片具有了时效性的特点,实时纪实,及时地回应热点问题,引导群众情绪。有学者提出,在新冠疫情期间人们被动待在家,时刻通过各种平台关注着全国疫情资讯,而在纷繁复杂的舆情讯息下,谣言掺杂其中,各种不确定的因素给群众带来了不必要的恐慌和不安,这时候微纪录片要做的就是整合人民诉求,及时回应、解决人民的困惑和问题。战“疫”微纪录片第一时间将镜头对准疫情中的故事,记录一线抗疫信息,及时回应群众问题,用影像向宅在家的群众真实还原了抗疫现状。

2020 年2 月,中央广播电视台同各新媒体平台合作推出微纪录片《武汉:我的战“疫”日记》,通过将大众Vlog 画面进行包装处理,以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武汉市民记录的画面向大众展示武汉疫情的最新情况。这些画面记录者大多以自己的第一人称视角记录生活,观众通过这些画质略低且有些晃动的镜头直击武汉。微纪录片制作周期很短,在制作过程中根据群众反映以及舆论热点进行调整和回应,第一时间将事实投放,有效抵制了负面舆论,直接对抗谣言和恐惧,大大缓解了群众焦虑,让观众对疫情实况有了正确的认知。

(二)全息纪实,以人为本

在疫情期间,除了专业的拍摄人员,更多的普通群众开始拿起手机记录生活,以微纪录片的形式发布在新媒体平台上,后期专业媒体对一些群众记录的素材进行编辑整理形成系列微纪录片,在各媒体平台投放,公众可以通过这些微影片直接了解疫情期间人们的生活状态,微纪录片带来了传统媒体所达不到的细致入微的全息纪实。

《武汉:我的战“疫”日记》《武汉战疫纪》展现了武汉市民、医护人员、志愿者等人的温暖故事,通过不同视角塑造了人民众志成城、国家团结一心、共同抗击疫情的形象,传递着民族精神和正能量。同时也有很多自媒体人通过客观的记录,既展现温暖的故事也不避讳疫情带来的消极影响,来回应群众对真相的疑问。抗疫微纪录片《在武汉》用最质朴的画面讲述了在特殊时期武汉的人和事,坚持为医护人员出车的出租车司机、配送蔬菜和药品的外卖员、为远在他乡的武汉人喂宠物的锁匠还有为医护人员剪发的理发师等。武汉微博博主“蜘蛛猴面包”在他的博客上投放了微纪录片《封城日记》,真实呈现了当时的武汉现状和市民的志愿活动,片中展现了疫情中武汉排起长队的超市、无人看管的宠物、徒步前往医院的老人等,捕捉了很多主流纪录片无法触及的真事实,为新闻等主流舆论做了更加鲜活、更加贴近生活的补充。

(三)多元传播,凝聚人心

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微纪录片的传播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不仅可以投放在电视上,其短小精悍的优势更适用于网络传播,各大视频平台纷纷设置纪录片板块,为微纪录片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便利,也使得原本受众较少的纪录片被更多人接受。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观看,一键转发进行再次传播,直接评论发表自己看法,充分调动了年轻人看纪录片的积极性。

疫情期间人们密切注视着资讯信息,微纪录片作为公信度较高的媒体形式,受到了群众关注。爱奇艺、腾讯、Bilibili等视频平台在首页设置疫情专区,战“疫”微纪录片以其内容真实、时长适中等优势频登头条。疫情病毒同时也在国际舆论场上蔓延,全球受众关注着疫情的实时发展情况和防控进程,各种负面谣言、不实信息严重影响国家形象,微纪录片则担起“喉舌”的责任,以其感召力传播中国声音。中国国际电视台推出微纪录片《武汉战疫纪》是首部英文战“疫”纪录片,一经播出观看破亿,多方海外平台转载,在世界上引起极大反响。

新媒体的交互性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新媒体互动性强,观众参与度高,微博、微信等互联网传播媒介成为大众信息传播的主要阵地,微纪录片在互联网的传播圈上无限扩展式转载传播,同时微纪录片所传递的信息第一时间在弹幕、评论中得到反馈,与拍摄者分享他们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意见。

三、结语

在媒介融合语境下诞生的微纪录片具有着微拍摄、微制作和微叙事等特点,讲身边人身边事,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同。同时微纪录片源于生活的特点使其具有了极强的公信力,对彰显社会主义人文精神、传播正能量、增加国家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未来微纪录片创作应充分利用媒介融合给予它的优势,保持内容质量的同时丰富画面效果,以人为本,迎合时代热点弘扬民族精神、增进国家认同。5G 时代到来,新媒体传播速度更快,传播方式更加多元,面对不断更新的传播生态,微纪录片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发挥更大的价值。

注释

①王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29.

猜你喜欢

纪录片武汉疫情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