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迈向“老有所为”新境界:积极老龄化视域下老年教育发展审思

2021-01-13刘宇佳李汉学

湖北社会科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老年人社区农村

刘宇佳,李汉学

(1.武汉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2;2.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我国人口老龄态势明显,老年人口数量众多。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60 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1]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我国较长时间内面临的一大问题。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基于联合国提出的“独立、参与、尊严、照料和自我实现”原则,发展了健康老龄化的内涵,提出积极老龄化(active aging),强调老年人口应持续地参与社会、经济、文化、宗教与公众事务。积极老龄化注重主动参与的老年生活,代表在社会支持下老年人口的健康、参与和保障达到最佳效果。积极老龄化将被动、消极的衰老命运转化成主动、积极的发展过程。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国情,在积极老龄化视域下回顾我国老年教育的政策变迁,探寻我国老年教育的实践走向,进而反思我国老年教育的优化策略,既是助推“老有所学”,满足老年人口学习需求,践行“老有所乐”,提高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迈向“老有所为”新境界,实现老年人口生命增值,释放老年人口红利的有益之举。

一、助推“老有所学”:我国老年教育政策变迁

意识到老年教育的重要性,20世纪80年代,我国发布了多项指导老年教育发展的政策文本。特别是21世纪以来,老年教育系列政策部署了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目标与方向,体现出基于内外关系调适的政策逻辑。

(一)目标与方向的指引:我国老年教育的政策布局。

1982 年,教育部在《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中首次提到老年人口的教育问题。此后陆续出台的政策文本明确了老年人口接受教育的权利、老年教育的作用,以及老年教育的保障等关键事项。

1.继续接受教育是我国老年人口的基本权利。

“加强老年文化建设是保障老年人文化权益的迫切需要”。[2]老年群体教育活动的本质来源于老年人口的受教育权利。国家在老年教育政策文件中多次强调,继续接受教育是我国老年人口的基本权利。199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文规定,“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3]2012 年,全国老龄办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的意见》再次明确,“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是贯彻终身教育理念、提升全民素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2]我国老年教育政策以老年人口的受教育权为基点,在保障老年人口受教育权的基础上展开工作。

2.老年教育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接受教育是老年人口的基本权利;另一方面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老年人口接受教育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1982 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强调,“我们党的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必须充分认识到退休老干部的教育和自我教育“对我们社会的改造,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教育,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又深远的意义”。[4]《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的意见》也表示,“老年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加快老年文化建设,满足老年人文化需求,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增强老年人精神力量,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是构建不分年龄、人人共享老龄社会和谐文化的重要任务,对于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实现家庭和睦、代际和顺、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2]老年人口在漫长岁月中积累的生活经验与人生智慧是引领青年一代发展,带动社会进步的宝贵资源,老年教育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3.国家与社会应保障老年人口接受教育的权利。

为保障老年人口受教育权利的实现,保证老年教育之于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作用的发挥,国家与社会必然有所担当。2006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要求“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真正把老龄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作用,按照职能,把老龄事业发展纳入本部门的工作规划”。[5]社会要破除老年教育成见,积极接纳老年人口,尊重老年人口的社会价值,为老年教育提供便利,开放资源,增加老年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明确国家与社会保障老年教育的责任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要求,也展现出我国在积极老龄化视域下直面人口老龄问题的基本态度。

(二)内外关系的调适:我国老年教育的政策逻辑。

政策蕴含着一定的决断标准与议事逻辑。我国老年教育系列政策在回应为什么发展老年教育、为谁发展老年教育、怎样发展老年教育等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出一定的价值逻辑、发展逻辑与实践逻辑。

1.价值逻辑:融合经济社会发展与老年人口发展的内生需要。

老年人口既是延缓社会发展的潜在危机,也是助力社会进步的隐性财富。“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要明显快于其他中低收入国家。到2040 年,60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将从2010 年的12.4%上升至28%”。[6]当老龄人口增多,社会老龄化趋势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时,以积极的态度、政策与行动保障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满足老年人口的发展需要既能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通过老年教育充分发挥老年人口的人生价值,提升老年人口的生命幸福感与获得感,也是化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的良策。我国老年教育政策的价值逻辑是在融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需要与老年人口发展的内生需要基础上的准确决断。

2.发展逻辑:协调重点老年群体与全体老年人口的教育需求。

我国老年教育政策的发展逻辑以国家对社会发展的整体把握和老年人口教育形势的判断为依据。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大,分布广。20 世纪80 年代初,老年教育限定在退休老干部的自我教育范围,国家采取措施重点保障退休老干部这一特殊群体的学习与发展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21世纪以来,国家拥有相当的财力物力能保证绝大部分老年人口的受教育需要,随即将老年教育的范围扩展至全体老年人口,并不断丰富老年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致力保障城乡老年人口的发展需要。我国老年教育政策的发展体现出国家在特定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协调重点老年群体与全体老年人口教育需求的演进逻辑。

3.实践逻辑:建立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的老年教育服务机制。

在实践层面,我国老年教育政策确立了政府的主导地位与市场的调节作用。“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营造环境、加大投入等方面的作用,统筹协调各部门老年教育工作。激发社会活力,继续探索和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7]老年教育需要政府的统一规划与指导,只有在政府的集中管控下,我国老年教育事业才能惠及更广大的老年群体。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市场的参与是增加老年教育服务内容,丰富老年教育服务形式,扩大老年教育服务供给的有效途径。我国老年教育政策体现出建立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的老年教育服务机制的实践逻辑。

二、践行“老有所乐”:我国老年教育实践走向

在老年教育系列政策的指导下,我国老年教育发展40多年来,在实践“老有所学”的征程中逐步实现“老有所乐”的发展愿景,老年教育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

(一)我国老年教育的大教育发展态势。

大教育是相对于封闭的小学校教育而言的,大教育有时段终身性、空间广阔性、系统开放性、结构多样性、内容超前性等特点。我国老年教育的大教育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内容、形式、成效等方面。

1.老年教育内容丰富。

我国老年教育内容丰富,从生活技能提升到体育运动锻炼,从音乐形体塑造到实用外语研习,从诗词歌赋吟诵到美食烹饪练习,覆盖老年人口生活的方方面面。丰富的教育内容在增添老年教育吸引力的同时,也使老年人口在学习中不断充实,不断提升。

以武汉老年大学为例,武汉老年大学开设了公共课、专业课、特色课三大类课程,有音乐戏曲、舞蹈体育、美术、社会科学及语言文字、实用技术、医学保健、生活艺术等8个教学部系,开设有黄梅戏、楚剧、汉剧、民乐、手工和美食等一大批特色课程。具体而言,武汉老年大学某校区烹饪类课程有养生素菜、白案、红案、西餐等,文体类课程有太极拳、柔力球、模特形体、京剧、舞蹈、芭蕾形体舞、武术、乒乓球、瑜伽、木兰拳等;声乐类课程有手风琴、越剧、长笛、简谱识谱、线谱识谱、吉他、二胡、小提琴等;工艺类课程有服装裁剪缝纫、工笔画、花鸟画、西画、篆书篆刻、书画装裱、工艺编织、工艺美术等;通用类课程有老年英语、现代汉语、写作提高、中老年旅游英语、历史人物与大师、诗词基础、题画诗词等;生活类课程有股票实盘、股票指标、摄影后期处理、手机智能生活、PS动画、会声会影等。承载着丰富内容的老年教育为老年人口提供了全方位的学习支持与服务,不仅是充实老年生活的重要方式,更是提升老年技能,促进老年人口全面发展的有力途径。

2.老年教育形式多样。

我国老年教育形式多样,老年大学与社区老年教育相伴而行。老年大学是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首要模式,1983 年,我国开办了第一所老年大学——山东省红十字会老年大学。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大概有8 万多所老年大学,有1400 万注册学员,加上在线学习的接近2000 万学员”。[8]虽然老年大学有力推动了老年教育的发展,但相对于我国2.6 亿多的老年人口,老年大学所能接纳的老年人实为有限,加之部分地区老年大学资源短缺,社区老年教育便应运而生。社区老年教育直接面对本社区的老年居民,社区老年教育的群众性、开放性、便利性使其成为老年大学的有力补充。

我国老年教育发展多维学习模式,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教育相得益彰。非学历教育培训与服务是我国老年教育的主要发展形式,老年人口通过非学历教育习得生活技能,发展个人爱好,充实个人生活。学历教育是我国老年教育的创新发展形式,“依托学分银行系统,形成课程结业证书、岗位培训证书、国家继续教育基地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文凭证书一体化、相衔接的老年大学自有证书体系”。[9]近年来,有不少老年人口通过老年继续教育收获学位,如江苏开放大学于2014年4月在全国率先开设老年本、专科学历教育,“截至2017 年9 月,已注册本专科学员403 人,其中33 人顺利毕业,本科毕业的29人中,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18人,不仅获得了国民教育系列的本科毕业证书,而且还获得了学士学位证书,年龄最大的已89岁”。[10]

我国老年教育打破地域和时空限制,形成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互为补充的发展形式。线下教育采取集体授课方式,教师面对面地为老年人口提供需要的教育内容。线上教育为方便更多老年人口的学习需要,采用远程学习方式,“形成中国老年教育网、老年大学学习网、老年大学站群,养老从业人员培训平台、老年App、新媒体矩阵等立体学习网络”。[9]

3.老年教育成效显著。

通过丰富的教育内容和多样的教育形式,我国老年教育成效显著。一方面,对于老年人口而言,老年教育对老年人口的生活产生了直接深刻的影响。“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较高,良好的教育氛围、教育体验、教育投入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1](p111-120)上了老年大学的刘阿姨坦言,自己以前生活枯燥单调,报了老年大学后,“不仅与社会接轨了,还缓解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更交到了不少姐妹,拓展了朋友圈”。[12]另一方面,对于社会而言,老年教育对提高全民素质,加强社会治理有着重要作用。以广州为例,“2017 年,广州全市共有老年教育机构329 个、老年活动室2635 家、老年文体团队1820 个。全市共有老年协会2464 个,实现了95%以上城镇社区以及80%以上农村社区的覆盖,起到了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作用”。[12]

(二)我国老年教育面临的发展困境。

相对于其他教育类型,我国老年教育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在总体积极的发展态势下,老年教育还存在受重视程度不够、资源分布不均等发展困境。

1.部分地区重视不够,老年教育遭遇多重困难。

老年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教育形式,部分地区对老年教育的重视不够,老年教育遭遇经费、师资、场地等多重发展障碍。

首先,老年教育机制不灵,资源整合乏力。老年教育缺乏统一的统筹规划,政府对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各类教育资源缺乏有力的组织管理与协调配合,存在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其次,老年教育经费不足,制约工作开展。虽然老年教育经费被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但运用政策和资金杠杆调动民间资本投入的机制不健全,多方筹集资金渠道不畅通。扣除聘请社工、添置教学设备、组织教育活动、开发制作课程、表彰先进人员、运营微信平台等费用后,用于老年教育自身建设的经费不足20%,教师实际课酬也远低于政府规定的课酬支付标准。另外,受街道财务管理制度制约,社区老年教育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掣肘,部分社区存在有限经费未能足额拨付到社区学校使用的情况,社区老年教育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

最后,老年教育师资匮乏,后备力量不足。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目前武昌区社区教育学院在编教职员工15 人,每1.44 位专职教员平均要为10 万居民提供学习服务,每位教师平均要指导3.5 所社区学校开展工作以及组织班长议事,在时间与精力上力不从心。学院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在编教职员工平均年龄49.1 岁,校长、教务管理人员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后备力量缺乏,老年教育教师队伍难以满足办学的基本需求。

2.城乡资源分布不均,农村老年教育辐射受限。

“在中国,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多数生活在农村地区而不是城市。多数大城市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仅占10%。人口的城乡流动造成了农村地区人口迅速老龄化;到2030 年,中国农村和城市地区60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将分别达到21.8% 和14.8%”。[6]我国老龄人口多分布在农村,但老年教育资源呈现城镇密、农村稀的发展状况。“乡村地区的老年人依靠体力劳动获得经济报酬,他们往往因为缺少资金而无法进行自身教育。而且乡村地区因地域条件的限制,通信条件与网络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地区,乡村地区的老年教育发展十分滞后”。[13](p42-48)

从需求侧角度而言,农村老年人口密集,受教育程度低。相对于城镇老年人口,农村老年人口更需要老年教育,农村也需要继续接受教育的老年人口维持农村社会的发展,但实际上,农村老年教育资源匮乏,老年教育服务不足。此种老年人口聚集与老年教育资源分布的倒挂现象显然不利于我国老年人口的养护照顾与老年教育的发展。老年教育资源城乡分布不均,农村老年教育辐射受限,不利于农村大量老年人口资源的开发,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三、实现“老有所为”:我国老年教育优化策略

为落实国家关于老年教育的政策部署,补足老年教育短板,推进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迈向“老有所为”新境界,可以在社区、农村、社会等场域重点着力,将老年教育作为助力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社会参与的源动力。

(一)融入社区,扎根基层,将老年教育作为改善社区治理的关键力量。

老年教育是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社区发展老年教育具有相当的现实可行性。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5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0 岁以上老年群体的教育培训占社区教育的31.44%,是社区教育占比人数最多的群体。鉴于社区老年教育积累的丰富经验,近年来我国不断强调社区教育之于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7]《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也指出要“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社区老年教育办学网络,方便老年人就近学习”,[14]将老年教育放至社区予以落实。

居住在社区、学习在社区、服务在社区,老年人口是改善社区治理的突破口。通过老年教育提升社区居民素质,提高社区居民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如武昌区社区教育学院通过开设“做奋进时代的优秀公民”“居民纠纷调解方法与技巧”“社区中的环境管理思考”等系列课程,引导学员就如何调解邻里矛盾,如何进行高效沟通,如何积极参与社会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增强学员们的社区参与意识与志愿服务精神,进而形成社区共治与善治的良好局面。融入社区、扎根基层是老年教育发展的基本遵循,老年教育同时也是改善社区治理的关键力量。

(二)倾力农村,培训技能,将老年教育作为辅助乡村振兴的有利契机。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我国农村空心化与农村老年人口留守问题严峻,导致农村的衰败,使农村发展陷入不良循环。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人才是乡村振兴的主要依托。日本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注重“加强人才培养和文化挖掘。通过实施各种人才培训、城乡交流、市民农园体验等项目,在培养造就一批新型青年职业农民的同时,充分发掘和弘扬日本传统农耕文化,进而促进了农村地区的乡风文明建设”。[15]老年人口作为乡村的主要常住人口,以老年教育提升老年人口的职业技能,助推老年人口全面发展,是辅助乡村振兴的有利契机。

具体而言,以老年教育推动乡村振兴,一是要倾力农村,将我国广大农村作为老年教育的发展土壤,将老年教育资源覆盖到所有农村,为农村老年人口提供继续学习与发展的机会,以老年教育带动农村社会发展。二是要培训技能,帮助农村老年人发展职业技能,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依靠当地特色提取特色文化,发展特色经济,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新农村,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三)回归社会,服务互助,将老年教育作为有效社会参与的畅通渠道。

“随着积极老年化理念的传播,人们逐渐意识到,老年人群并非社会负担,他们身上蕴藏着丰厚的人力资源,他们不仅仍具备开发潜力,还具有其他年龄段人群不可比拟的经验、能力等优势”。[16](p104-109)随着医疗环境的改善与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虽然自然年龄已符合退休要求,但我国大部分老年人口依然身体健康、精神矍铄,有强烈的学习需求与社会参与意愿。如江西南昌的缪延相老人从2009 年开始在家办起免费课后辅导站,帮孩子辅导作业,教他们学写字。下午3点半放学的小学生都会自觉到这来,“3点半爷爷”12年来辅导和照顾过的孩子已经超过1000个,“我现在80岁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动,我就会把辅导站继续办下去,希望我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17]老年教育帮助老年人口回归社会,实现互助服务,扩展老年人口的生命广度和宽度。将老年教育作为有效社会参与的畅通渠道,不失为发展我国老年教育的有效方式。

总的来说,在积极老龄化视域下审视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正视老年人口的发展潜力与老年教育的发展价值。其次要将老年人口的教育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在国家、社会保障老年人口受教育权利,为老年人口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老年教育与服务的同时,为老年人口提供机会反哺社会、服务社会,如此才能将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劣势转化为释放老年人口红利的发展机遇,真正实现“老有所为”。

猜你喜欢

老年人社区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