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在姓名里的秘密

2021-01-13玄鸷视觉中国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岳飞大鹏朱熹

文 / 玄鸷 图 / 视觉中国

熟悉又陌生的“姓”与“氏”

每个人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身份,而姓氏则是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就拥有的第一个身份标签,它标志着我们的血缘归属。不过在以前,“姓”与“氏”却并非一回事。

被遗忘的“姓”与交融的“姓氏”

“姓”“氏”本不同

“姓”出现的时间更早。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姓”解释为:“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简而言之,“姓”是母亲所生的孩子,帝王圣者的母亲因受上天感召而怀孕,所生的是上天赐下的孩子。这种说法自然是不符合生物规律的,但它却告诉了我们一个信息,那便是“姓”早在“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便已经出现。姓与图腾一样,是区分各个族群的标志之一。《春秋左氏传》中说“天子因生赐姓”,便是说上古帝王根据臣下出生的母族,赐予对方相应的姓。

而“氏”在周代开始大量出现。周代,各个族群的规模日益庞大,如细胞分裂一般,同一个“姓”的大族群分化出小的族群,小族群之间用不同的“氏”加以区别。“姓”与“氏”的关系类似于母子关系。

在此之前,商朝甲骨文中,提到族群多用“生”(即后世的“姓”);周代早期青铜器铭文中,也用“百生”来指代“百族”。而从周代起,人们用“氏”称呼远古有影响的大族,例如《左传》中的“陶唐氏”“皇帝氏”“共工氏”,《国语》中的“姜氏”“姬氏”“有虞氏”等,这些上古“氏族”也都应该属于“多生”和“百生”。“姓”“氏”渐渐混用。

“氏”为什么在周代大量出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姓”与“氏”为什么连意义也逐渐混同了呢?

这与周天子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周王室为例,周王血脉源于黄帝,黄帝长居“姬水”,因此其部族以“姬”为姓。故而历代周王也姓“姬”,如文王姬昌、武王姬发、周公姬旦等。

之后,周天子将兄弟亲族分封各地建国,如吴国、鲁国、燕国、郑国等。这些诸侯国又繁衍出新的族群,并且各自确立了不同的“氏”,例如“吴氏”“鲁氏”“燕氏”“郑氏”等。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子族”不断壮大、彼此通婚,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母族”的“姓”反倒成为遥远又模糊的记忆,为人淡忘,鲜能考证。于是“姓”与“氏”的意义开始交融混同,直至今日。

若是恰巧你的姓氏和以上所列的相同,追本溯源或许会发现自己与周王同宗呢。

秦始皇是“赵政”还是“嬴政”

作为我国的历史名人,秦始皇出现在了很多影视剧中,但有些影视剧称其为“嬴政”,有些又称呼他为“赵政”,这又是怎么回事?我们可以从“姓”“氏”的关系入手一探究竟。

按照《史记·秦本纪》记载,秦国的立族之祖叫大费。大费能力过人,不仅帮助大禹治水,还协助舜帝驯养鸟兽。为了褒奖他,舜帝便赐大费以“嬴”为姓。

到了商朝,嬴姓族群颇受重视,族中的飞廉与恶来父子二人是纣王的臂膀。武王伐纣之后,斩杀了恶来,而飞廉的孙子、恶来的侄子却为周成王看重,其后代造父还为周穆王驱车。《穆天子传》中就记载了造父陪同周穆王西巡,拜见西王母的传说。之后国内发生叛乱,造父为周穆王驾车,飞奔归国,一日千里,及时挽救危局。为表彰造父之功,周穆王将赵城赐予他。自此之后,造父一族便以“赵”为氏。

到周孝王时,他希望赵氏既能为自己驯养战马,又能护卫西陲,于是让赵骆次嫡子继承赵骆的爵位,将长子非子封于秦地,赐其恢复母族的“嬴”姓,以此延续对其先祖大费的祭祀。于是非子这一支又称“秦嬴”。

西周末年,周幽王宠幸褒姒,欲废太子,引发国内大乱。西戎趁机进攻,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太子即位,是为平王。秦襄公勤王平乱有功,平王将周王室世代所居的岐、丰一带赐予襄公,在多年与西戎的斗争之后,秦襄公终于带领族人在西陲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这,便是数百年后一统中华的秦国。

由此算来,秦赵两国其实是一母同宗的兄弟之国,秦始皇准确来说应是“嬴姓赵氏”。因此称呼他为“嬴政”或“赵政”皆是妥当的。

密不可分的“名”与“字”

日常生活中,除了“姓氏”连用之外,“名字”也常并举。或许你已经猜到了,“名”与“字”也有区别。

二者明显的区别在于诞生的时间点不同。唐代学者孔颖达曾对《礼记·檀弓上》的相关内容作出解释:孩子出生三月取名,而字则要等到成人礼(古时女子十五成年,行笈礼;男子二十成年,行冠礼)时,由观礼宾客中德高望重的一位取定。古人所取的字,大多与名的含义相互呼应,或相近,或相反。

字有何价值呢?这得从冠礼说起。在中国古代,男孩子天生被寄予更多希望。行冠礼,不仅代表男孩子在生理上成为成熟的男性,更代表他从此能参与到氏族诸事的决策之中,并肩负起振兴氏族的责任。族人期待他能成为高尚的君子,因此在冠礼上取定的字的内涵尤为重要。

历史上,有不少人的命运都暗藏在了他的字里。

武穆遗恨

岳飞,字鹏举。

关于岳飞的出生,民间传说他是佛祖坐下大鹏金翅鸟转世,因此字“鹏举”。当然,这明显是后人附会。不过“鹏举”的意象很可能脱胎于《庄子·逍遥游》中“怒而飞”“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的鹏形象。自李白一篇《鹏鸟赋》后,鹏成了才气超群、雄心壮志、勇于冲破一切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人格象征。“举”是上托之貌,正合了大鹏高飞之状,“鹏举”二字,与“飞”相互呼应。

而岳飞这一生,心怀家国,立志北上,为赵宋朝廷收复旧山河。他的一生不论为人、为官还是为臣,都坦坦荡荡,问心无愧。他胸怀博大、意志坚定,这种意志正与大鹏冥冥相契:大鹏高飞九万里,出自北溟,一心向南,对斥鴳(yàn)的嘲笑置若罔闻;岳飞则是在君王与主和派的双重压力下,始终践行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主张。岳飞击败了金兀术(zhú)及其麾下的铁浮屠骑兵,让善于骑射征战的金兵也闻风丧胆。正如庄子笔下的大鹏,扶摇而上九万里高空,至此无可阻挡。

然而大鹏仍有所束缚。离开了飓风,大鹏便无法飞上青天,岳飞一生践行忠义,最终却为忠义所累。十二道金牌连发,岳飞无法违抗君命,起身回朝。于是千年之后,后人只能在热血未干的风波亭中,感受忠臣良将的万古遗恨,奠一曲“怒发冲冠”的慷慨悲歌。

晦庵之风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

朱熹的名和字意义相反。“熹”有“光明”“炽热”的意思,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就有“恨晨光之熹微”一句,其中“熹微”指光明未盛的样子。而“晦”则是一种月相,《说文解字》中将“晦”解释为“月尽也”,即没有月亮;《论衡》记载“三十日日月合宿,谓之晦”,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与农历每月十五的望日相对,望日为月圆之日,晦日则是无月之日。

朱熹的名与字便如同阳与阴,光与暗,相辅相成,并行不悖。他的思想亦如同名字,集众家之长,行中庸之道,调和阴阳,演化万物。

朱熹是宋朝儒家理学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程颐和程颢(hào)的思想,不仅首次将《礼记》中的《大学》和《中庸》二篇单独列出与《论语》《孟子》并列,确立了我们如今所说的“四书”体系,还广征博引,集众家之长,对这四部著作进行详细阐释,完成了我国古代三大注疏著作之一的《四书章句集注》。

朱熹的思想中并未独尊儒家,在对四书的阐释中,他圆融地将儒家的家国天下、道家的任性自然、佛家的达悟慈悲三种看似块垒分明的思想合为一体,还建立了新的中国古代哲学体系——理学。这种思想体系最终在明代王阳明身上绽放出心学的奇葩。

不偏不倚,中庸之道。中庸,便是太极图上阴阳双鱼交汇的那条曲线。阴阳双方任缺其一,这条线都不会存在。正如朱熹,他的名与字虽分属阳与阴,但他的一生却并未单一尊崇任何一家学说,而是将众说交汇,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衍化出新的生机。

如今,已经很少有人举行笈礼和冠礼,取字的习俗自然也少有承袭。于是字的作用被名所吸收,父母对孩子取名一事十分上心,我们每个人的名字多少都带有父母的期盼。你知道自己名字的含义吗?

猜你喜欢

岳飞大鹏朱熹
岳飞和他的“岳家军”故事
看图纸
三棱锥中的一个不等式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岳飞
Vorticity vector-potential method based on time-dependent curvilinear coordinates for two-dimensional rotating flows in closed configurations *
岳飞故事稗钞·序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朱子深衣”与朱熹
AComparingandContrastingAnalysisofCooperationandPolit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