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宜良青龙山墓地出土喇叭形青铜器试析

2021-01-13贾溪涛梁银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人骨海贝铜片

贾溪涛 梁银

云南宜良青龙山,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匡远街道办娄桃营村西部边缘,为金星社区与李毛营社区的分界山。 地理坐标为东经103°7′55",北纬24°55′33",海拔1626 米。(图1)宜良青龙山墓地,为圆形缓坡台地,表面为耕地与杂草、灌木丛等植物相间。 北坡、南坡、东坡相对较为平缓,墓葬主要集中于此。 西坡较为陡峭,墓葬分布较少。 2017 年4 月,受昆明市文化广电体育局委托, 昆明市博物馆与宜良县文物管理所组成联合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工作队, 在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青龙山约1万平方米范围内进行重点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墓地的核心区域,为东坡中部平台区。此次文物考古调勘共清理青铜时代墓葬26 座 ( 编 号M1 ~M26)。 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墓坑平面呈圆角长方形, 墓长170~220 厘米、宽70~90 厘米,均遭盗挖且较为严重。墓葬及地层出土器物较为丰富,青铜器有喇叭形青铜器、胸甲、腿甲、当卢、斧、锛、矛、戈、箭镞、铃、簪、镯、扣饰和泡钉,陶器有纺轮、尊和罐,玉石器有玉玦、条形石坠、方形砺石、磨制细小的穿孔绿松石圆片,海贝3000 余枚,部分海贝被平整地削去一半。 其中,M1 出土的1 件喇叭形青铜器,属云南考古中首次发现①昆明市博物馆《宜良县青龙山青铜时代墓地文物考古调查勘探评价报告》(内部资料),梁银同志为此次文物考古调查勘探考古领队。。 笔者亲身经历此次考古调勘, 对这件喇叭形青铜器的功能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写成此文求教于方家。

一、器物出土情况

喇叭形青铜器, 出土于M1 第二层西北角。 出土时,底部稍有残损、变形。 (图2)

图1 云南宜良青龙山墓地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2 喇叭形青铜器

M1 位于墓地核心区域东坡中部平台。墓葬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埋藏较深,长、宽、深为250 厘米、130 厘米、240 厘米, 墓向290°。上部被盗洞打破,一直到第三层,并打破M3。墓坑平面呈圆角长方形。 墓内人骨堆积可以分为3 层。

第一层,为叠肢葬,人骨被人为截肢,凌乱放置于墓内,人骨堆残长110 厘米。 能够辨识的人骨,有头骨、腿骨、股骨、肢骨、髋骨、骶骨等, 人骨摆放无规律。 底部距墓口120 厘米。 第一层被盗洞打破,在盗洞填土中采集到完整的个体较大海贝、 被人为削去一半个体较小的海贝。 清理出铜甲片14 件, 箭镞、海贝、绿松石珠等随葬品若干。 这一层中的人骨遭到严重破坏, 在盗洞填土中还发现了大量的零散的人骨。

第二层,被盗洞打破,人骨堆叠放置于墓葬东端。 可以辨识的人骨, 有完整的头骨12个和大量的被人为截肢的腿骨、股骨、肢骨、髋骨、骶骨、肋骨等。 葬式为堆骨葬,人骨堆厚约50 厘米。 底部距墓口220 厘米。 在该处人骨下,发现了喇叭形青铜器1 件、背甲1 件、方形甲片3 件、当卢1 件、长方形甲片21 件(大小不一,形状相同)、腿甲1 件、小胸甲片7件、铜马饰1 件、箭镞54 件。 未被盗扰区域,有海贝平铺放置于墓葬各处, 海贝分完整和被人为削去的海贝两类。

第三层, 为叠肢葬。 人骨凌乱放置于墓底,海贝分散平铺放置于墓葬内,玉管主要集中于墓葬东端。 在墓葬中部,有一层夹砂黑陶片放置于最低部。 在夹砂黑陶片中,有可以辨识的口沿、器底等。

二、喇叭形青铜器简况

1.器物结构

该喇叭形青铜器,由上、中、下段三个部分组成。

上段顶部, 为铜鼓形顶部加圆柱体构成,完整。通高7.2 厘米。鼓面直径为3 厘米,中心有直径为1 厘米圆孔,高3.2厘米。 圆柱体直径2 厘米,高4 厘米。 圆柱体紧扣于中段上口中。在距圆柱体底部1.5 厘米处, 有两个相对称的0.6 厘米×0.4 厘米的椭圆形孔,用于与中段上口径相连接。 (图3-1)

中段为圆锥体,由一个梯形青铜器合成,完整。 上口直径2.5 厘米, 下口直径10.5 厘米, 通高28 厘米。 中段距上口边沿2.2 厘米处, 有两个相对称的0.6 厘米×0.5 厘米的椭圆形孔,用于与上段下口连接。 中段距下口边沿3 厘米处, 有4 个呈等距离分布的0.5 厘米×0.5 厘米椭圆形孔,用于与下段上口连接。中段下口置于下段上口中。 (图3-2)

下段同为圆锥体, 由前后两个梯形青铜器合成,基本完整。 上口直径10 厘米,底部直径19 厘米, 通高26 厘米。 下段距上口边沿1.6 厘米处, 有4 个呈等距离分布的0.5 厘米×0.5 厘米椭圆形孔,用于与中段下口连接。距下口边沿1.2 厘米处, 有10 个0.3 厘米×0.3 厘米圆形小孔,其中,每两个一组呈等距离分布。 (图3-3)

2.连接方式

上段铜鼓形顶部加圆柱体, 用失蜡法浇铸形成。

中段为圆锥体,由一个梯形青铜片合成,其连接方式有两种。

图3 喇叭形青铜器各组成部分

自上而下,第一孔和第二孔,是在青铜器左边距上口3.5 厘米和12.5 厘米处,分别留2厘米×0.6 厘米的铜片,并在青铜器右边距上口3.5 厘米和12.5 厘米处,分别留2.1 厘米长的细孔,用左边留下的铜片穿进右边铜片的细孔在锥体内折叠加以固定相连接。 第三孔在青铜器两边,距上口22.5 厘米、距边沿1.5 厘米处,留1 厘米长的细孔,用3 厘米×1厘米的铜片穿进两细孔在锥体内折叠加以固定相连接。

下段为圆锥体,由两个梯形青铜片合成,其连接方式有两种。

自上而下,第一孔和第二孔,是在青铜器前片的左、右两边,距上口2.5 厘米和8.5 厘米处,分别留2.4 厘米×2 厘米的铜片,并在青铜器后片的左、右两边,距上口2.5 厘米和8.5厘米处,分别留2.5 厘米长的细孔,用前片左、右两边留下的铜片分别穿进后片左、 右两边留下的细孔内, 在锥体内折叠加以固定相连接。 第三孔在青铜器前、后两片的左、右两边,距上口19 厘米、边沿3 厘米处,留1.7 厘米长的细孔,用2 厘米×1 厘米的铜片分别穿进四个细孔内,两两相连,在锥体内折叠加以固定相连接。

3.纹饰、铸造工艺

上段无纹饰。中段饰弦纹和网格纹。下段纹饰精美。从背面看,似用磨印法浇铸出梯形铜片,再用錾刻,形成浅浮雕纹饰。

前片饰弦纹、 网格纹和人面纹。 人面的眉叶凸出,双眉在额头处相连一直贯穿到鼻尖, 形成丫字。 目框圆凹,双目用涡旋纹从内至外旋转形成鼓点外凸。 鹰嘴,隆鼻, 五官位置与人的面部相似,额中饰网格纹。

后片饰弦纹、网格纹、连续回旋纹和人面纹。自上而下,第1 条、第2 条弦纹之间饰网格纹, 第2条、第3 条弦纹之间饰连续回旋纹,第3 条、第4 条弦纹之间饰人面纹。

三、喇叭形青铜器功能试析

图4 李家山墓地出土的四舞俑铜鼓祭器(M69:162)

此件喇叭形青铜器, 为滇文化墓葬首次发现, 因无参考对象, 对其功能大家莫衷一是。 笔者通过梳理历年来滇文化墓葬资料,发现与其较相似者, 为云南江川李家山墓地第二次发掘出土的四舞俑铜鼓祭器(M69:162)上4 个舞人俑所戴的高筒尖顶帽。 该铜鼓通体素面,镏金。鼓面上立4 个舞人,4 个舞人站立处凸起,面不平,呈高低起伏状。 外加高约13 厘米的4 个舞人榫孔, 人高约13 厘米,人足下装着长方形扁榫,榫中部开小孔,榫插入榫眼后, 再于小孔内插上竹签便可固定鼓面上4 个舞人。4 个舞人环鼓边而立,背朝内,脸朝外作舞蹈状,皆蓄高髻,髻上系飘带,头顶高筒尖顶帽,耳戴大耳环,颈上有串珠项链,手戴剑或镯,内着长衣,外穿长披风,腰佩圆形扣饰、短剑,下半身系带尾的豹皮,跣足。 舞人俑戴的高筒尖顶帽,帽筒正面饰兽面纹,后饰雷纹和云纹[1]、[2]。 (图4)

通过二者分析比对, 云南江川李家山M69 的墓主人是二女,一主一仆。 M69 中,随葬品以装饰品居多,兵器较少,没有马具,镏金鼓形器座也出在此墓。 同出的铜铸立体塑像,是两件贮贝器,一件为纺织场面,另一件为播种祭祀场面, 两件都反映了墓主人生前的重要祭祀活动,墓主人应该是主祭人[3]。 出土喇叭形青铜器的云南宜良青龙山M1,从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材料来看, 它是该墓地中最大的一座墓,出土的器物最多。 其出土的长方形甲片、方形甲片,也为滇文化考古中首次发现。 因此,推测其墓主人应该也是当时社会的上层人物。

为此,笔者认为,该喇叭形青铜器应该是和云南江川李家山M69 出土的四舞俑祭器上4 个舞俑所戴的高筒尖顶帽相一致的,应该是青铜头盔。 有学者根据舞俑头部比例复原其所戴的高筒帽,通高在50 厘米,与宜良青龙山墓地所出的喇叭形青铜器较为一致。 目前,此类高筒帽不见于我国内地, 也不见于云南近现代少数民族。 梳理目前已知的考古资料,滇文化青铜器上人物形象戴帽子的也仅仅有4 例,且戴帽子的形象特征明显,所表现的应该是某些重大的祭祀或娱乐场面。 因此,喇叭形青铜器应该是专门为巫师和舞者所特制的道具式的青铜头盔, 用以显示巫师和舞者地位, 借此增强祭祀或娱乐活动的庄重感和仪式感。 这类喇叭形青铜头盔,成为巫师或者高等级贵族所特有的法器或礼器。 他们通过奇装异服、 夸张的舞蹈来显示他们拥有人与神之间沟通的特殊功能,通过装扮的色彩、式样和质地来增强人的感染力, 协助拔高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4]69。

四、相关问题探讨

云南宜良青龙山墓地出土的背甲、马饰、甲片、 喇叭形青铜头盔等, 器形大且保存完整,纹饰精美,制作工艺较为成熟,在云南其他滇文化墓地很少有发现。 大量出土的海贝、绿松穿孔石圆片证明,当时农业非常发达,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海贝,作为当时使用的货币,既是财富的象征,又是与周边甚至遥远的其他部落进行贸易往来的凭证。 财富的积累,促进了手工业的繁盛, 说明该墓地的墓主人应该为滇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 有着其显著的地域特色。 从初步清理的一些青铜器上,可以看出有舞蹈纹。 滇文化青铜器图像中,有许多表现滇文化祭祀仪式和舞蹈活动的具象场面,许多青铜器上铸刻着生动的舞蹈图像。 在墓葬中,出土有舞姿优美的青铜舞俑,如云南江川李家山M69:162 四舞俑。 结合喇叭形青铜头盔, 可以说明巫师在滇文化祭祀仪式及祭祀舞蹈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通过祭祀舞蹈,突出宗教祭祀功能,最高统治者将宗族权、军权、宗教祭祀权集一身[4]71。由此推测,云南宜良青龙山墓地反映的政治体制, 应是军事首领兼巫师相容的部落集团, 甚至是一个军事强悍部落集团。 这为研究滇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猜你喜欢

人骨海贝铜片
星月奇观
“果蔬电池”求真趣
《海贝卡的小剧场》
土豆做电池
小海贝
探秘最诡异的人骨吊灯
人骨教堂 “离上帝最近的地方”
长夏之海
我死后,要当教堂一块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