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角仿冒品研究现状
2021-01-13王震
王 震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哈尔滨,150040)
犀牛曾经广泛在全球分布,有近30种。但目前仅存5种犀牛,印度犀牛(Rhinocerosunicornis),爪哇犀牛(Rhinocerossondaicus),苏门答腊犀牛(Didermocerussumatrensis),非洲黑犀牛(Dicerosbicornis)和非洲白犀牛(Ceratotheriumsimum),并且这些物种均处于濒危状态[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栖息地的丧失,犀牛的繁殖率低,犀牛角的非法活动等[2]。犀牛角是珍贵的中药材和雕刻原料[3],因此已经成为一些不法分子争夺的目标。为了保护犀牛,我国国务院于1993年发布了《关于禁止犀牛角虎骨交易的通知》[2]。从那以后,犀牛角的使用和贸易在中国被完全禁止,这在保护犀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术前及术后第1天晨起检测甲状旁腺素(PTH)和血钙,如PTH和(或)血钙异常,术后2、3、7天继续检测,并观察有无面部、口唇麻木,手足麻木及抽搐等临床症状。如1周仍未正常者,依据恢复情况决定检测频率,术后1个月常规再次检测PTH和血钙。手术当日常规给予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 mL+10%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点,无低钙症状者术后第2日根据检测结果决定是否继续补钙;出现临床低钙症状者,依据检查结果决定补钙方式及剂量,并同时给予骨化三醇口服,促进钙吸收。
然而,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有时仍会发生非法的犀牛角贸易。在调查涉及犀牛角案件的过程中,物证的鉴定非常重要。目前,犀牛角的鉴定方法主要包括宏观形态、微观形态和DNA分析[3-6]。其中,依据犀牛角的微观结构特征进行识别,是一种比较常用和方便快捷的鉴定方法。犀牛角由角纤维紧密聚合而成[7-8],这是其独有的特征,与其他类型的动物角之间有明显的区别。由于真正的犀牛角非常稀缺且价值很高(犀牛角的涉案价格定在每公斤25万元人民币),许多仿制或假冒的犀牛角层出不穷,给鉴定工作带来了很多挑战。如尼泊尔国家法医科学实验室也收集了65个假犀牛角[9]。
本研究将在鉴定工作中遇到的以及文献报道的犀牛角仿冒品加以总结,为从事犀牛角鉴定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
1 犀牛角的仿冒品类型
1.1 洞角
牛(Bossp.)角是最常见的犀牛角仿冒品之一,早在明代就有用牛角仿冒犀牛角的现象[10]。在动物分类学上,牛角属于洞角,由骨塞和角鞘构成,与鹿角(骨质角)区别明显。牛角的角鞘部分的材质与犀牛角相近,加之牛角比较常见易得,因而成为早期仿冒犀牛角的首选。单纯以牛角仿冒犀牛角,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截取牛角的实心部分冒充犀牛角;一种将牛角加工成雕刻品进行冒充。
在识别犀牛角和牛角及其制品时,可以通过两方面进行判别,一是有无犀牛角的“鱼籽纹”特征,二是牛角的生长层特征(角朊层)[10-11](图1),犀牛角不具有该特征。这些特征一般可以通过肉眼或放大设备观察到。在显微镜下,还可以观察到牛角的微观结构与犀牛角存在不同之处。水牛(Bubalusbubalis)角、牦牛(Bosgrunniens)角的横截面均呈现或平直或呈波浪状的层纹结构[1],犀牛角的横截面是一根根紧密相连的角纤维。
1.2 蹄匣
蹄匣为有蹄类蹄的角质鞘,常见的蹄匣来源于马(horse)、驴(ass)、牛等动物。蹄匣因其组织结构上具有与犀牛角纤维相似的角质小管[12],而常常被用来冒充犀牛角制品。奇蹄目(Perissodactyla)的马和驴的蹄匣相对要大些,而且是家畜,更容易获取,收藏品市场上常见的犀牛角珠串通常是由它们加工而成的。
鉴别驴蹄匣和犀牛角制品的时候,应该通过其显微特征进行区分。驴蹄匣样本在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大小、形状不同的孔洞,孔洞排列较稀疏,无规律,无皮质结构及“髓心”构造[2],蹄匣特征见图2。与之不同的是,犀牛角纤维是由“髓心”和皮质构成的“实心”结构。
1.3 纤维聚合物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的仿冒犀牛角的手段。最近,中国报道一种仿制的犀牛角是用树脂和头发制成的[3]。研究人员还用马毛制作了人造犀牛角[13]。笔者在鉴定过程中遇到了大量该类仿冒品,这些仿冒品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具有紧密排列的纤维,在肉眼情况下,与犀牛角的特征非常相似,以至于很多人上当受骗。
经过探查发现,这类仿冒品是人为将一些纤维纵向聚合在一起,称之为“纤维聚合物”,因此,在纵切面上可以看到一根根的“竹丝纹”,在横切面上可以看到“鱼籽纹”特征,从而达到了仿冒犀牛角的目的。不过,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这类仿冒品与真犀牛角还是存在很大区别。真犀牛角的纤维紧密相邻,仿冒品的纤维排列时而紧密、时而稀松,这可能是由于加工聚合时受力不均所造成的。常见纤维聚合物的特征见图3。
1.4 真假结合仿品
当真品与伪品相结合的时候,是最具有迷惑性的。这类仿品往往通过拼接的手法将真犀牛角和仿品结合起来,在横切面等容易观察特征的表面使用真品薄片,在内部或其他不明显的部位使用仿品。这种造假方式早有记载,明代以来即有犀角高仿——犀角贴面的牛角制品[9]。笔者在鉴定中也遇到过这样一个犀牛角仿品。该犀牛角仿品的底部是一层真犀牛角的底盘,中间是树脂材料,上部是牛角,表面棕褐色,很难看出破绽之处(图4)。
对于这类真假结合的仿品,在鉴定时,一定要多注意区分,在不能破坏时,可以利用X光机探查各部分密度是否一致,可能对鉴定会有帮助。因为有真的犀牛角存在,鉴定成真犀牛角的结论虽然并不错,但真品含量的多少关系到案件的定性,还应谨慎对待。
1.5 古犀角
古犀角是指出土的已灭绝的犀科(Rhinocerotidae)动物的角化石,典型的如披毛犀(Coelodontaantiquitatis)。部分披毛犀角因保存于北部地区的冻土层中,保存得较好,有些还没有石化,近年来被挖掘出来投入了藏品市场。一些不法商家常常用其来冒充现生犀牛角。因披毛犀早已灭绝,故其交易流通不受现存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的管制,因此,在打击犀牛角的非法交易案件中应对其加以区分。
披毛犀和现生犀牛同为犀科动物,它们的角具有共同的组织特征,因此通过形态或显微结构进行区分将具有一定的困难,可以采用DNA的手段进行鉴定。披毛犀及特征见图5。
2 结束语
因犀牛角被认为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或药用价值,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各种手段加以仿冒。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高科技手段可能会被用来仿冒制假,如可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假犀牛角。对于这些仿冒造假手段,从事濒危动物制品鉴定工作的研究人员需要引起重视;对于复杂案件,应该采取多种鉴定方法相互印证,避免出现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