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表演中的声音塑造、肢体塑造研究
2021-01-12马仙燕
马仙燕
摘 要:想要在舞台上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需要凸显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展现这个人物与舞台上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肢体和声音是非常重要的两大部分。音乐剧中的肢体塑造和声音塑造是非常讲究的,是根据实际的情节和人物的形象进行设计的。恰当的肢体和声音能帮助演员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让观众久久不能忘怀。
关键词:音乐剧;声音塑造;肢体塑造
音乐剧是一种表演艺术,主要是通过歌曲、台词、表演以及舞蹈将内容呈现出来[1]。在表演过程中,各个人物形象非常鲜明,不同人物角色的塑造大多是通过不同的声音和肢体动作完成的。音乐剧演员在塑造角色时采用的方法非常多且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不仅会通过肢体塑造人物,还会通过声音塑造人物。在音乐剧中,无论是传统唱法还是流行唱法都可以得到运用,只要这一唱法符合角色形象即可。无论是肢体还是声音,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帮助音乐剧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推动音乐剧情节的发展。
一、肢体塑造
在音乐剧表演中,恰当的肢体语言能为观众传递更多有用的信息,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剧情内容,了解该角色的性格特征。肢体塑造主要是指在表演中,合理运用身体中头部、手部和腿部等部位,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呈现出来,是传达人物的思想、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肢体塑造是演员的必修课程,不同角色不同情况下的肢体动作是不相同的,丰富准确的肢体语言能帮助演员更好地诠释角色。从广义角度来看,面部表情等较为微小的表情都属于肢体语言的一部分。演员用肢体动作来表达情绪,观众也可通过演员的肢体动作读出他所想表达的情感。
二、音乐剧中肢体塑造对角色塑造的作用
(一)将人物的内心活动呈现在舞台上
在生活中表达情感的方式非常多,非常直接的方式便是语言文字,语言能直接表达出自己开心、难过和郁闷等情绪。但是,在音乐剧表演中,如果只有语言文字,没有相对应的肢体表达,这样的表达形式就过于单调,无法将丰富的内心活动有效展现出来,不容易将观众代入音乐剧中[2]。如果在表达人物伤心难过的情绪时,搭配哭泣、抹泪等肢体动作,不仅能让整个人物的情感直观地表达出来,还能将人物当时的内心活动呈现在舞台上,引发观众情感共鸣。在音乐剧表演中,肢体塑造是表达情感和内心思想活动的重要手段,将其和台词搭配在一起,能将情感以更丰富的形式展现出来。
(二)展现人物情感变化
在音乐剧中,肢体语言不仅在塑造人物性格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展现角色情感变化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肢体塑造能带动观众的情绪,让观众切实感受到角色内心活动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剧情,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仲夏夜之梦》第五幕中,在混乱之中,狄米特律斯和拉山德同时爱上了海伦娜,为了爱情,两个人物决定通过武力来决定最终的胜负。在这一幕中,两个人的打斗将四个人的感情纠纷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随着打斗动作幅度的不断加大,观众能感受人物情绪的变化。在音乐剧中,适当的肢体语言能很好地传达情感,能让观众通过人物的肢体动作掌握人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剧情。
(三)可以丰富人物形象
人们的审美水平在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视听感受。在各类舞台剧表演中,直观的视觉美非常重要。鲜明的人物形象能增强音乐剧的观赏性,能有效提升观众的观看体验,容易使观众对人物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轻松地理解剧情。例如,在《仲夏夜之梦》中,帕克这一角色是民间传说中半夜出没、热爱恶作剧的小精灵[3]。在整个故事中,帕克乱搭红线,导致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发生了一段错乱的爱情故事。通过剧本可以了解到,帕克这一人物的主要特点是活泼好动、莽撞以及爱恶作剧,可以根据剧本中所设定的形象,通过恰当的肢体塑造丰富人物形象,使整个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例如,在剧本《仲夏夜之梦》第三幕中,帕克以一段舞蹈出场。为了使帕克的出场更具新意,可以不安排帕克的饰演者从舞台入场,而是让他从观众席入场。这样既能让观众感觉到新奇,让观众和演员之间近距离接触,还能让帕克这一人物古灵精怪的性格很好地凸显出来,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为了体现帕克这一人物的活泼和好动,可以利用现代的街舞元素,通过街舞动作将人物好动的形象凸显出来。
通过肢体塑造来丰富人物的形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演员先熟知剧本,了解剧本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演员在表演时,需要站在角色的角度,从角色的生活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塑造一个真实自然的人物形象。
(四)能够提升舞台效果
音乐剧中演员的作用便是将剧情通过丰富的表达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肢体塑造能有效表达情感,对舞台效果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肢体塑造是整个音乐剧表演的重要内容,是整个舞台表演的重要部分,能提升整个舞台效果。如果没有肢体塑造,舞台背景的作用将得不到充分发挥。肢体塑造是演员认同自身角色性格和引导观众与人物共情的重要方式,能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能将人物的内心活动呈现在舞台上。将语言和肢体有效融合在一起,能给观众带来良好的情感体验,提升音乐剧演出效果。
三、音乐剧中声音塑造对角色塑造的重要作用
下文主要以音乐剧《变身怪医》为例,来探讨声音塑造对整个音乐剧的重要性[4]。《变身怪医》是以英国著名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的《化身博士》为蓝本改编的音乐剧,讲述了主人公杰克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把自己作为实验对象,结果却分裂出了双重人格:白天是善良正直的医生杰克,晚上是恶魔化身的海德。在该音乐剧中,医生杰克代表的是执着勇敢的正义者,该角色的声音塑造所采取的方式是美声通俗化;海德作为该剧中邪恶的代表,其声音是具有较强破坏性和磁性的声音。在这一音乐剧中,用歌曲This is the moment表现人物的正义人格,用歌曲Confrontation来表现人物的邪恶人格,两首歌曲在整个音乐剧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剧用声音展现人物不同的人格,表现海德是杰克博士的影子。在人物声音方面,海德的声音是嘶哑、具有破坏性的,能反映其邪恶的性格。海德低沉和沙哑的声音在整个舞台上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气氛,在气势上直接压制了杰克博士。杰克博士是正义的代表,是深受人们敬爱的医生,其声音能体现出这一人物当时害怕和纠结的情绪。This is the moment主要包含了四个小节的内容,其逐渐激昂的旋律展现了杰克博士这一人物从开始的害怕、纠结到最后的坚定信念和信心。在歌曲Confrontation中,嘶哑的呐喊声能体现出人物不同人格的对立关系,将人物分裂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声音塑造过程中,对代表身份的两首歌曲的把控非常重要,海德低沉沙哑的声音需要与杰克博士明亮的声音区分开来。This is the moment的高潮部分要使用通俗易懂的唱法,通过声音的不同处理来表现人物的不同人格。在演唱该音乐时,需要将气息和真实的声音结合在一起,利用音乐、情景、肢体塑造等,来激发观众的情感。整个音乐剧结尾部分,通过十六分音符进一步展现了杰克博士内心强烈的信心,最后部分通过三个重复句和二分音符充分展示了人物双重性格。在该音乐剧中,人物双重性格的成功塑造离不开声音塑造。作曲家运用了丰富的音乐元素,用两首歌直接展现了角色情绪的发展变化,调动了观众的情绪,推动了整个人物性格的塑造。可以说,声音塑造对整个音乐剧的角色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
四、结语
音乐剧主要是在舞台上将剧本内容完整地呈現给观众,为了让观众对角色有更深入的理解,了解整个音乐剧的故事情节,就需要通过肢体塑造和声音塑造来丰富人物形象,提升舞台效果,采用丰富的方式来凸显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的情感变化。肢体塑造和声音塑造能充分展现人物的情感,推动整个音乐剧故事情节的发展,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使音乐剧容易被观众所理解,对整个音乐剧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江慧.音乐剧舞蹈的行动体现[J].艺海,2020(12):59-61.
[2]高文文.简述音乐剧的音乐作用[J].北极光,2019(1):58-59.
[3]陈煜.音乐剧中舞蹈动作与人物塑造的关系[J].艺术研究,2018(4):46-47.
[4]毕少琼.浅谈肢体语言对于音乐剧演员塑造角色的重要性[J].中国文艺家,2017(10):55,57.
[5]薛亮.谈音乐剧表演方式中声音塑造和肢体塑造的重要性:以音乐剧《变身怪医》中“海德”角色分析为例[D].北京:北京舞蹈学院,2014.
作者单位:
三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