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的价值取向探析及实践路径思考
2021-01-12郑旭璇
郑旭璇
摘要:从古到今,在教育中就包含着对德育的培养,“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对于人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有明确的提出要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主导思想;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重点提出了学校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提供相适应的德育教育,让每个学生在学校期间都可以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成长为新时代的接班人。
关键词:德育;价值取向探析;外显式德育实践路径;渗透性德育实践路径
一.引言
对于德育,一般有三种理解,一种是认为德育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认为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对于受教育者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将符合社会发展以及阶级要求的思想传播给更多的受教育者,将这些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第二种则是认为德育是起着价值引导的作用。在引导中主要强调的是培养人的善美。可以将其理解为是传播正能量,对于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的一种行为。德育在个人的发展中,可以逐步的完善,通过自身的学习以及外界的影响。但是,教育对其依旧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中国的德育体系一般就是儒家五常即 “仁、义、礼、智、信”。
二.价值取向探析
在皮亚杰与科尔伯格等多位道德认知心理学家的科学理论中,描绘到儿童会随着逻辑性思维的发展,在成长到八、九岁的时候,就会开始寻求为其道德行为的解释的各种理由,开始逐渐发展独立判断的能力。由此可知,刚好处于青春期十二岁左右的初中学生,已经开始逐渐脱离过去“唯命是从”的他人引导阶段期,已经开始用自己的理性去探索道德的真正意义,对于判断他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价值理念,已经建构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道德原则,初中学习阶段是学生发展“自律”形成道德判断标准的关键时期,此时他们的各种活动主要都集中在学校进行,因此,学校教育對于担任起引导学生道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当今时代的快速发展,学生们接收信息的渠道已经多种多样了,各种社会上的舆论热点都在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当今初中学生。而面对当今这种快速发展的多元化时代,学校的道德教育同样面临着各种的挑战,在这种信息爆炸化接收的时代,学生们在接受学校德育教育时,就出现了各种思想混乱现象。进而引发出更多的道德教育危机,如道德情感淡漠化、道德意志薄弱等情况。因此,有必要对中学生进行适宜的道德教育。在当今这个人人都要学习的时代,重视德育已经逐渐成为了初中学校以及家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所重点关注的。
三.实践路径思考
在民国时期,蔡元培先生就曾提出了“五育”的教育方针,将道德教育的中心内容定义为“自由、平等、友爱”,并且进一步提出“知、情、意、行”有机统一的“成德观”。如今,叶澜教授认为,道德教育的基础性构成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即诚实守信的“为人之德”、责任心的“行事之德”、爱国的“处事之德”以及追求自我完善的“立身之德”。
在当今,对于初中德育的实践路径思考一般分为以下两种:
1.外显式德育实践路径
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德育资源,的分析加工以及利用,通过适当的方法让学生们自己进行德育实践,让学生有一个相对于稳定的德育学习过程,形成稳定的知情意行,一般通过直接教授,的方法在课堂上对于学生们进行直接的教学,这也是一种最为普遍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排除各种干扰,达到让学生们真正的认识到德育的目的,保证了德育目标的完成,这种直接的信息传递,对于学生们会更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让学生们能够更准确的把握到传递的德育思想。再者,使用榜样示范运用一些名人事例,学生们能够深刻体悟的产生共鸣的故事,这种方法可以更具体生动的教导学生,让学生们更直观的体会到正确的道德导向,最后一般是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可以通过运用一些实际的德育教材来进一步的强化所学习到的德育知识,并且进一步的提升初中生对于德育的认知程度。
2. 渗透性德育实践路径
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实现德育教育的方法层出不穷,尤其是间接的渗透式的进行教学的方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主要是在学生们不知不觉间潜移默化的进行价值观念的引导。从实践路径的特点上来看,渗透性教学这种方法可以悄无声息的将德育内容传输给学生,让学生们更容易的接受,可以让学生们在快乐的学习中自主的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从实践效果来看,渗透式的教育会具有更深入,持久的效果。渗透式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以现代媒体为载体,通过播放正能量的影视片,朗读语录等方法,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对他们的情感进行陶冶,人格进行熏陶。
四、总结
在教学中,可以将德育潜移默化的渗透其中,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德育也与学生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可以对学生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提升他们对于日常生活的理解,感悟浅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1李贞.历史教科书价值取向研宄[D].山西师范大学,2014.
[2]陈建华.教育知识价值取向的研宄[M].黑龙江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陈琉,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