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一流学术期刊 积极推动植物科学发展
2021-01-12蒋巧媛李莉李先琨
蒋巧媛 李莉 李先琨
摘 要:在慶祝《广西植物》创刊40周年之际,回顾了《广西植物》的发展历程,可分为4个阶段:初创内部刊物,萌芽起步;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影响力提升;抓住机遇,实现期刊跨越式发展;打造期刊品牌特色,以特色栏目带动期刊整体发展。以创刊以来发表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知网和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的数据,使用引证分析法,从发文信息量、报道对象、稿源及作者队伍特点、论文资助项目、被国内期刊引用情况、发表文章下载量等方面分析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总结了期刊在以下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为人才的成长提供优良平台;期刊评价的各项指标提升,期刊影响力扩大;围绕国家战略和重大社会需求,策划研究热点,打造学科特色栏目;扩大作者群和读者群,加强编委会建设等。展望未来,面临巨大挑战。对此,笔者提出以下设想:第一,围绕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建设任务,提升期刊的学术引领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第二,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重大主题打造重点专栏、组织专题和专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第三,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适应移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探索全媒体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加快期刊融合发展。第四,适度增加国际编委比例,提供论文英文长摘要,加强双语学术网站建设,提升开放办刊水平和国际传播能力,努力打造国内一流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
关键词:植物科学, 科技期刊, 《广西植物》, 40周年, 发展历程, 办刊特色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42(2021)10-1585-10
Abstract:On the occasion of celebrating the 40th anniversary of Guihaia’s launch, we retrospecte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Guihaia, which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initially developed from an in-house journal; published at home and abroad, and journal influence surged; seized the opportunity to realize journal leapfrog development; created journal brand characteristics and promote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journal with featured columns. And we analyzed the academic influence of the journal from the aspects of published information, objects of reports (authors), sourc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uthors, funding projects, citations by domestic journals, downloads of published articles and so on, based on the data of CNKI, CNKI CItation Database and related evaluation institutions through citation analysis method. We also summarized the achievements, such as finding and nurturing talents and providing good growth platfrom for them ;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indexes and expand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journal; focusing on the national strategy and major social needs to create disciplin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lumn; the author group and the reader group enlargement and the editorial board construction and so on. Looking ahead, we need to face great challenges. In this regard, we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ideas:First, center on the task of building an innovative country and a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ower, enhance academic leading ability and brand influence; Second, focus on the major strategic needs of the country, create special columns on major themes, and serve the main battlefield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ird, follow the trend of media convergence, adapt to the direction of mobile and intelligent development, explore new publishing models such as all-media publishing, and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journal convergence; Fourth, appropriately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international editors, provide long English abstracts of article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bilingual academic websites,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open running journal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strive to build a first-class domestic academic journal with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Key words:plant science,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ihaia, 40 years, development history, journal characteristics
岁月不居,光阴荏苒。从1981年创刊到2021年,《广西植物》经历风雨、砥砺拼搏、守正创新、笃定前行,眸然间迎来了《广西植物》创刊40周年。40年来,《广西植物》搭起了一座知识的桥梁,承载了广大植物学科技工作者的心血、智慧与思考,记载了无数研究者对植物科学的探索与追求、成果与经验,见证了青年学者们和几代办刊人的收获与成长,映现了我国植物科学发展的辉煌成就。40年的发展经历了许多变化,《广西植物》紧跟植物科学发展步伐,把握学术进展脉搏,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力创精品名刊。在40年的办刊过程中,《广西植物》始终以提高稿件质量为己任,竭力报道我国植物科学领域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质量至上的原则,立足服务,求真务实,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立足于植物学核心期刊之林,成为植物学领域高质量论文发表的重要平台,为推动我国植物科学研究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时逢《广西植物》创刊40周年,本文回顾了《广西植物》40年来的发展历程,同时以创刊以来发表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知网和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的数据,从发文信息量、报道对象、稿源及作者队伍特点、论文资助项目、被国内刊物引用情况、发表文章下载量等方面分析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马克平和周玉荣,2012)。旨在总结办刊经验,开拓创新,促进《广西植物》再上新台阶,更好地为推动植物科学的创新发展服务。
1 《广西植物》 40年的發展历程
1.1 初创内部刊物,萌芽起步
1974年至1980年12月,是《广西植物》创办的前奏和起步阶段。广西植物研究所1935年由我国现代植物学奠基人陈焕镛先生创立,是广西第一个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也是我国较早的植物科学研究机构之一。为了搭建植物科学的学术交流平台,发表日益增多的科研成果,1974年由李树刚研究员等倡议,于1975年广西植物研究所创办了学术性刊物《植物研究通讯》,无刊号,不定期出版,内部发行。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后,我国科技界进入了大发展时期。随着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成果不断涌现,论文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当时在全国植物学研究方面的公开发行刊物很少,在广西区内尚无植物学公开发行刊物,因此论文得不到及时发表,科研成果得不到广泛交流。为了促进植物科学研究的发展,1980年广西植物研究所将内部刊物《植物研究通讯》更名为《广西植物》,由广西植物研究所和广西植物学会共同主办,同时组建了第一届编委会和编辑部,编辑部挂靠广西植物研究所。1980年10月,取得了桂政批准文和桂刊登记证(蒋巧媛等,2010)。《广西植物》成功创办,试刊,封面上“广西植物”四个字是当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黄云副主席题赠(图1:1980年试刊号)。将中文刊名定为《广西植物》,一是当时广西的科学研究发展迅速,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科技论文不断增加,而广西没有植物学研究公开发表和发行的刊物;二是立足地方,更好地反映广西植物科学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活动。
1.2 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影响力提升
1981年1月至1996年4月,是《广西植物》扩大影响范围的阶段。1981年1月《广西植物》正式创刊,季刊,第1卷第1期面世,面向全国公开发行,邮发代号48-43。创刊号封面以绿色为底色体现植物本色,手绘植物图照片反映出植物分类学是刊物的特色(图1:1981年创刊号)。此阶段,主编为李树刚研究员,组建了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编委会,每届任期为5年。刊物定位为植物学综合性的学术期刊,明确以“面向经济建设,发展植物科学,促进科学进步和学术交流,服务科技创新”为办刊宗旨。主要刊登植物分类学、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和地植物学、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细胞学、植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遗传学、植物引种驯化、自然保护和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研究论文,适当选登植物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以及专项领域的综述和重要著作评论等。在此期间,《广西植物》得到了国内著名植物学家的大力支持,如秦仁昌、侯学煜、王文采、李秉滔等在《广西植物》上陆续发表植物新种及新属,充分反映了我国植物科学研究的进展。为了顺应期刊的发展趋势,1982年增加外文刊名“Guihaia”和英文目录,卷末附中英文总目次和拉丁学名索引。将“Guihaia”定为外文刊名,一是书写简便,便于外文文献引用;二是取自“桂海”的汉语拼音,并予拉丁化缀以“a”字尾而成(参阅本刊网站http://www.guihaia-journal.com新闻公告“外文刊名注释”)。
1984年增加了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英文版权栏等。从1986年开始,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在本刊发表的植物新种和新属均被具有悠久历史的英国皇家植物园出版的世界权威出版物《邱园索引》(Index Kewensis)所收录,得到了国际植物学界的认可。1988年取得国内刊号CN 45-1134,1989年取得国际刊号ISSN 1000-3142,1994年取得CODEN号(GUZHEI)(蒋巧媛等,2010)。随着计算机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1996年由铅字排版改为计算机排版,使期刊出版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此期间,期刊发行范围不断扩大,国内除了通过全国各地邮局发行外,还向农、林、牧、医药、卫生、大专院校、机关等有关单位赠送和交换期刊;国外除了通过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发行外,还通过来访和出访的学者向国际上的同行或同行单位赠送和交换期刊,使期刊影响力提升。1996年,《广西植物》首次被确定为植物学类的核心期刊,在广西期刊中率先进入国家中文核心期刊的行列,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二版/1996。
1.3 抓住机遇,实现期刊跨越式发展
1996年5月至2010年4月,是《广西植物》跨越式发展的阶段。此阶段,主编为金代钧研究员(1996年5月至2000年12月)、李锋研究员(2001年1月至2010年4月);组建了第四届(1996年5月至2000年12月)、第五届(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和第六届(2006年1月至2010年)编委会;编委队伍逐渐扩大,编委人数从第三届的16位增加到第六届的62位,其中院士编委2位、国际编委4位;编辑部逐渐规范化管理,蒋巧媛为编辑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在此期间,《广西植物》抓住入选中文核心期刊的契机进一步促进期刊发展,2001年由16开本改为国际标准大16开本,由黑白封面改为彩色封面,中文刊名“廣”字由繁体字改为简体字(图1);随着优质稿源增多,2002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缩短了期刊出版周期,科技成果传播速度加快;2006年改为全铜版纸印刷,封面过膜,胶订,内文增加了彩色插图,使期刊出版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2008年建立了期刊独立的官方网站(http://journal.gxzw.gxib.cn),实现作者在线投稿、专家在线审稿和编辑在线办公,稿件处理既高效快捷又增加了透明度;2009年出版单位由广西植物编辑部改为科学出版社,期刊加入集团化出版行列;2010年对发表的每篇文章注册DOI标识,为本刊的数字信息提供全球唯一的身份标识;同年启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http://check.cnki.net),杜绝论文发表的学术不端行为。
1996年《广西植物》首次入选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2001年荣获中国学术期刊《CAJ-CD》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2002年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奖;2004年入选由全国500种科技期刊组成的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2004—2010年连续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获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示范项目(C类)资助;
2001—2008年连续荣获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由广西区党委宣传部、广西区新闻出版局、广西区科技厅联合颁发的广西十佳科技期刊奖。2007年期刊先后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CSA:NS)、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JST)、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CABI)、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IPD)、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著名数据库和权威检索机构所收录。
1.4 打造期刊品牌特色,以特色栏目带动期刊整体发展
2010年5月至2021年,是打造期刊品牌特色、探索期刊走特色化发展之路、以特色栏目带动期刊整体发展的重要阶段。此阶段,主编为李先琨研究员,名誉主编为马克平研究员,编辑部主任为蒋巧媛编审;组建了第七届编委会,这届编委会任期为10年,期间采取动态管理方式,根据期刊发展需要对编委进行增加或调出;加强了编委会力量,编委人数增加到101位,专业涵盖植物学各领域,其中院士编委5位、国际编委9位。在此期间,积极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提升期刊影响力,如对已有网站进行改造升级,增加移动板块的特色功能;所有刊发文章均可实现全文开放获取(OA)、手机移动终端阅读;每篇录用定稿的文章快速在中国知网网络首发,为作者争取首发权;建立了独立的期刊官方微信平台(公众号:Guihaia),每期推送精品文章;开通淘宝店、微店等,方便读者网上订阅。在争取优质稿源上,实行开放办刊;在稿件质量把关上,制定并实施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度,严格执行主编负责制和“三审三校”制度;在稿件取舍上,引入竞争机制。
植物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促进了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为了快速传播科研成果,2016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进一步缩短了期刊出版周期,提高了论文发表时效。随着自然科学期刊封面设计的多样化,2016年期刊封面重新设计,每期封面照片均与当期发表的某篇文章内容相关(图1),提高了封面照片相关文章的显示度。国外很多学术刊物将这种封面或照片称为封面故事(cover story),本刊2021年将封面故事在微信公众号推送,受到读者的欢迎,从另一侧面体现了期刊的国际化。
要在强手如林的期刊界占有一席之地,《广西植物》必须要办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这样才能提升竞争力。2016年改为月刊后,我们创新发展思路、改变组稿方式,突出学科定位和区域植物研究特色,针对研究热点设立了喀斯特(岩溶/洞穴/天坑)植物与植被、“一带一路”沿线植物多样性、药用植物与大健康、环境植物学-污染或受损环境的植物修复、海岛/海岸/红树植物多样性、全球变化生态学等特色栏目,组织刊发了一批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高的文章,及时反映了植物科学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既赢得了优质稿源,又使本刊特色更加鲜明,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等指标显著提升,有力提高了期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2013年荣获广西十强期刊奖;2015年入选全国第一批国家认定的学术期刊;荣获2015—2016、2017—2018年度广西十佳科技期刊奖;2019年荣获第八届广西出版物优秀装帧设计期刊整体奖;2020年荣获第六届(2015—2020年度)广西十佳科技期刊奖。先后被美国《史蒂芬斯全文数据库》(EBSCOhost)、英国《全球健康》(Global Health)等重要数据库收录。
2 《广西植物》 40年回顾性分析
2.1 发文信息量的分析
《广西植物》从1981年创刊到2020年12月,共出刊238期,其中正刊227期、增刊11期,发表文章总数为5 828篇。稿件来源以约稿、组稿和自由投稿的方式,近年来主要通过邮箱和期刊网站進行投递。审稿采取同行评议方式,本刊对所发表的文章质量把关比较严格,稿件录用率在30%左右。据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的数据,主要从发表文章数量和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数量以及文章篇幅来分析期刊的发文信息量(图2,图3)。从图2和图3可以看出,发文量、基金文献量、平均页码数都有出现波动现象,但总体上是呈现递增的趋势。
2.2 报道对象的分析
截至2020年底,《广西植物》出版正刊227期,发表文章总数为5 518篇。据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的数据, 从作者所在的地理分布(表1)来看,发文作者分布在全国33个省(市、区),其中在广西的作者发表文章最多,为1 498篇,占文章总数的27.15%,排名第一;排在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在广东和北京的作者,发表文章数分别为737篇、501篇,占文章总数分别为13.36%、9.08%。可见, 发表文章数量与植物资源和植物多样性的丰富度或受关注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据中国知网个刊分析数据,在《广西植物》发表的文章中,从学科分布来看,生物学文章最多,占文章总数的49.3%;农业、农作物方面的文章占12.9%;林业方面的文章占11.9%;园艺方面的文章占9.5%;中药学和化学方面的文章占6.1%。
2.3 稿源及作者队伍特点的分析
据本刊网站的数据,《广西植物》投稿作者14 700余人,核心作者群主要来自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大多为高学历、高职称,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据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的数据,《广西植物》发表文章最多的前20位作者中,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17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1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人。发文量(篇)排序为王文采(62)、李锋(62)、韦霄(47)、李典鹏(43)、赵志国(35)、朱华(32)、许为斌(32)、王献溥(31)、梁畴芬(29)、黄宁珍(27)、刘演(27)、蒋水元(26)、韦毅刚(26)、黄玉清(25)、蒋运生(25)、李光照(24)、李瑞高(24)、李洁维(23)、黄仕训(23)、李先琨(22)。其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文采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李锋研究员排在最前,均达到62篇。发文数量(篇)最多的前20个研究机构中,署名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的文章有754篇, 排在第一位;之后依次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华南植物园)(358)、广西大学(20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6)、广西师范大学(190)、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128)、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105)、中山大学(102)、四川农业大学(80)、云南大学(76)、华南农业大学(74)、中国科学院大学(56)、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54)、广西药用植物园(53)、贵州师范大学(52)、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50)、南京林业大学(47)、西北师范大学(46)、北京林业大学(44)。从署名单位所在地区分布来看, 作者的分布很不均衡,署名单位在广西的作者文章数量较多。
2.4 论文资助项目的分析
科学研究的成果离不开科研项目的支持。据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的数据,《广西植物》发表文章最多的前20个基金名称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最多(1 356篇),排在第一位;广西科学基金(322篇)和广西科技攻关计划(130篇)项目资助的分别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之后依次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12篇)、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94篇)、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2篇)、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76篇)、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67篇)、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65篇)、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61篇)、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39篇)、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33篇)、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33篇)、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31篇)、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9篇)、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5篇)、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5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4篇)、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24篇)、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9篇)。在排名前20位的资助基金/项目中,排在第一的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源于科技部的有6项、中国科学院的有2项、地方基金的有7项。
2.5 被国内刊物引用情况
据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的数据,1981年创刊至2020年底正刊发表的5 518篇文章中有4 652篇被引用, 总被引51 722次,总他引47 589次,篇均被引11.12次,篇均他引10.23次,基本杜绝了零引用文章。其中,单篇被引(他引)次数最高达229次, 被引次数大于40的超过200篇。在科研作者被引频次排名中,有1 000多位作者在《广西植物》发表的文章被引用。其中,最高被引用825次,被引频次在100次以上的作者有269位,在50次以上的作者有674位。
2.5.1 高频次引用文章的分析 《广西植物》发表的被引频次最高的前20篇文章中,被引频次排序依次是2004年第2期彭闪江等“植物天然更新过程中种子和幼苗死亡的影响因素”(229);2000年第3期李典鹏等“广西特产植物罗汉果的研究与应用”(209);1998年第1期魏道智等“植物叶片衰老机理的几种假说”(191); 2003年第1期朱慧芬等“植物引种驯化研究概述”(189); 2001年第2期陈庆富“五个中国荞麦(Fagopyrum)种的核型分析”(184); 2002年第4期方运霆等“鼎湖山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碳素分配和贮量的研究”(182); 2003年第2期蹇洪英等“地毯草的光合特性研究”(182); 2003年第1期周俊辉等“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内生细菌污染问题”(179); 2004年第6期张显强等“高温和干旱胁迫对鳞叶藓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157); 2002年第3期陈平等“硒对镉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149); 2003年第1期红雨等“芍药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的研究”(144);1996年第1期徐华松等“TDZ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作用”(143);1987年第1期彭少麟“森林群落稳定性与动态测度——年龄结构分析”(142); 2001年第1期徐勤松等“Cd、Cr(VI)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菹草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135); 1983年第4期梁畴芬“论称猴桃属植物的分布”(131); 2002年第1期徐勤松等“六價铬污染对水车前叶片生理生化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125); 2017年第12期唐梅等“附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124); 2005年第1期朱世新等“中国菊科植物外来种概述”(123);2002年第5期向言词等“外来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控制”(106)。
2.5.2 高频次引用文章作者的分析 《广西植物》发表文章被引频次最高的前20位作者中,有10人发文量也排在前20位,被引频次超过400的作者有16人。被引频次最高的前20位作者依次是李典鹏(825)、彭少麟(814)、李锋(704)、李先琨(670)、韦霄(595)、苏宗明(559)、周厚高(558)、黄玉清(481)、朱华(480)、施国新(437)、莫江明(431)、赵志国(424)、金则新(414)、文永新(409)、黄宁珍(403)、梁畴芬(387)、蒋运生(380)、李光照(380)、徐勤松(378)、許再富(360)。其中,单位署名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的12人、中山大学1人、仲恺农业技术学院1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1人、南京师范大学2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1人、台州学院1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1人。
2.6 发表文章下载量的分析
据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的数据,《广西植物》在读者中的影响力不断提高。从下载量排序前20位的文章来看,有关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引种驯化、胁迫(逆境)生理、污染生态学、入侵植物学、生理生化等内容受到读者更多的关注。特别是2017年发表的“附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下载量居创刊以来最高(3 654);其后下载量排序依次是2003年第1期朱慧芬等“植物引种驯化研究概述”(3 653);2003年第1期周俊辉等“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内生细菌污染问题”(3 314);2009年第3期莫昭展等“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内生细菌污染问题”(2 672);2017年第12期侯泽豪等“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与调控的研究进展”(2 256);2000年第3期李典鹏等“广西特产植物罗汉果的研究与应用”(1 920);2004年第2期康国章等“水杨酸在植物抗环境胁迫中的作用”(1 646);2008年第4期闫研等“超富集植物对重金属耐受和富集机制的研究进展”(1 608);2015年第6期张继红等“植物PP2C 蛋白磷酸酶ABA 信号转导及逆境胁迫调控机制研究进展”(1 520);2006年第4期王永健等“陆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1 432);2005年第1期朱世新等“中国菊科植物外来种概述”(1 422);2005年第2期李辛雷等“生物技术在花卉植物遗传育种上的应用”(1 421);2007年第2期刘丽杰等“非模式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1 389);2003年第6期陈月圆等“黄柏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及测定方法研究”(1 365);2009年第3期戴志聪等“用扫描仪及Image J 软件精确测量叶片形态数量特征的方法”(1 363);2017年第1期文锋等“WRKY 转录因子在植物抗逆生理中的研究进展”(1 342);2008年第6期许再富等“我国近30年来植物迁地保护及其研究的综述”(1 329);2004年第2期彭闪江等“植物天然更新过程中种子和幼苗死亡的影响因素”(1 325);2000年第3期黄素梅等“我国花卉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前景探讨”(1 323);2011年第3期钟开新等“植物氮素吸收与转运的研究进展”(1 295)。
3 《广西植物》 40年来取得的成绩
3.1 期刊园地人才辈出
《广西植物》是提供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及时发表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对学科发展和取向起指导作用;同时也是一部不断更新的教科书,直接服务于人才培养和学科队伍建设(蒋巧媛等,1998)。笔者在参加研讨会、座谈会等不同场合与国内研究人员和高校师生交流以及编辑部以调查表征集作者(读者)的意见时,会得到很多积极的反馈,认为本刊对相关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以及高校师生帮助很大,可以借鉴本刊优秀研究案例的经验拓展自己的教学和研究思路。创刊以来本刊所发的文章均可在网上全文开放获取(OA),特别受到研究生和青年科技人员的欢迎,为人才的成长提供了优良平台。
在知识创新和传播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广西植物》主动为科研和教学服务,积极发掘和培养人才,已成为培育学术人才的重要园地,也成为了我所一张靓丽的名片。《广西植物》特别注重对年轻作者的培养,对有新颖性的稿件认真审阅把关,提出有指导性的修改意见,帮助他们不断成长。40年来,见证了他们从投第一篇稿件到陆续发表文章,从硕士到博士再到博士后,从一个普通作者到稿件匿名评审人再到编委,从学术新人逐步成为学科领域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专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文采先生,1982年在本刊上发表第一篇文章,至今在本刊共发表文章67篇(被引用的文章达62篇),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40年来,在《广西植物》这块园地上培养出的人才不计其数,为植物学界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作出了积极贡献。
3.2 在国内权威评价机构中各项指标逐年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
本刊所发表的论文被国内外读者广泛引用,在国内生物类期刊中排位前列,据中国知网个刊分析数据,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不断增加,如图4和图5所示。影响因子由2012年的0.776提升至2020年的1.072(最新发布2021年影响因子为1.241);他引影响因子由2012年的0.686提升至2020年的0.988;总被引频次由2012年的2 353提升至2 020年的2 483;WEB下载量由2012年的7.01万次提升至2020年的12.72万次;多年来他引率均在90%以上,最高达94%;多年来基金论文比均为99%,最高达100%;引用半衰期由2012年的8.7提升至2020年的9.7(最大指标值为10)。从多项综合指标可以看出,近年来,期刊的发展虽有波动,但总的发展趋势是稳步提升,期刊影响力不断扩大。
3.3 学科特色栏目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本刊充分发挥学科的优势和特色,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重大社会需求,重点打造特色栏目,共出版了9个专刊、25个专栏、12个专题,学科特点鲜明,现已成为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品牌栏目。举例如下:
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针对植物化学领域的热点问题,打造了“植物功能物质研究与利用”“药用植物与大健康”栏目,出版了3期专刊、4期专栏。刊发植物化学方面的文章248篇,研究内容涉及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抗肿瘤活性、抑菌活性、生物活性、毒杀活性、抗炎作用、抗氧化活性、细胞毒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等。206篇被引用,被引10次以上的有74篇。排名前三的是2004年第2期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彭闪江等发表的“植物天然更新过程中种子和幼苗死亡的影响因素” 被引(他引)231次、下载1 328次;2000年第3期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李典鹏等发表的“广西特产植物罗汉果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209次、他引202次、下载1 928次;2017年第12期广西中医药大学唐梅等发表的“附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被引(他引)125次、下載3 674次。
围绕国家绿色发展战略,针对植物生态学领域的热点问题,打造了“喀斯特(岩溶/洞穴/天坑)植物与植被”“环境植物学-污染或受损环境的植物修复”“全球变化生态学”“海岛/海岸/红树植物”等栏目, 出版了2期专刊、14期专栏、2期专题。刊发生态环境方面的文章513篇,研究内容涉及喀斯特(岩溶)地区植物多样性及其适应机制、洞穴植物、天坑/天坑群植物;与重金属污染有关的如商陆对锰污染土壤的修复等、与改善空气质量有关的如常绿树种的光合特性及滞尘能力等;氮沉降、大气沉降重金属通量及污染等环境问题;平潭岛、西沙群岛、热带珊瑚岛、海南岛、舟山群岛等岛屿植被与植物。437篇被引用,被引10次以上的有146篇。排名前三的是2002年第4期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方运霆等发表的“鼎湖山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碳素分配和贮量的研究”被引182次、他引177次、下载3 318次;2005年第1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朱世新等发表的“中国菊科植物外来种概述” 被引123次、他引122次、下载1 424次;2006年第2期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黄玉清等发表的“岩溶石漠化治理优良先锋植物种类光合、蒸腾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初步研究”被引93次、他引83次、下载759次。
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针对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热点问题,打造了“‘一带一路’沿线植物多样性研究”等栏目,出版了3期专刊、1期专栏、1期专题。刊发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文章77篇,52篇被引用。排名前三的是2002年第5期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向言词等发表的“外来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控制”被引(他引)106次、下载1 055次;2006年第4期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永健等发表的“陆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被引(他引)82次、下载1 433次;1996年第4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钱迎倩和马克平发表的“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几个国际热点”被引(他引)80次、下载914次。
特色栏目吸引、聚集了一批全国相关研究的学者、专家,栏目文章受到读者广泛关注,被引率和下载量提升较大,作者群实力雄厚,读者群不断扩大,期刊的影响力也不断提高。至今已连续26年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连续17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连续20年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期刊;2021年入选《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0科技版)》。
3.4 作者群和读者群的扩大及编委会加强,促进了期刊发展
《广西植物》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月刊,出版周期缩短,发表时效提高,传播科研成果加快。载文作者群发生明显变化,作者群的单位和地区覆盖面扩大,分布于中国33个省(市、区)(表1),以及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荷兰、新西兰、瑞士、印度、越南、朝鲜、泰国等国家;论文作者合著署名增多,学术团队的合作加强。读者群影响范围扩大,据中国知网的统计数据,《广西植物》网络传播影响力提升,传播机构用户达6 680家,分布16个国家和地区,个人读者分布在22个国家和地区;网络下载覆盖中国34个省(市、区)包括中国台湾、香港、澳门,以及亚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编委会建设加强,由10多人逐步增加到100多人,编委的遴选范围由区内到国内外,专业涵盖植物学各领域,其中院士编委由1位增加到5位,国际编委由4位增加到9位。可见,作者、读者、编委群体不断扩大并逐渐国际化,形成了“知名度提高→稿件增多→质量越高→知名度越高→期刊影响力越大”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了期刊发展。
4 办刊体会与展望
回顾《广西植物》40年来所取得的进步,与以下方面密不可分。第一,与主管和主办单位的关心、重视与支持是分不开的,这是本刊不断向前的坚强助力。第二,设有健全的编委会和编辑部,拥有一批优秀的、学术造诣深、老中青结合的审稿专家,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作者队伍,有一个具有奉献精神、敬业的、责任心强的编辑团队,有长期关注和热心支持的读者群体,这是本刊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第三,建立了一套健全有效的运作流程和管理规章制度,除了严格落实、自觉遵守以外,还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完善和创新,这是办好本刊的关键所在。
展望未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19 年8 月,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https://www.cast.org.cn),明确指出要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2021年5月,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三部门又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国家新闻出版署,http://www.nppa.gov.cn),明确提出学术期刊水平、影响力要明显提升,努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代表国家学术水平的知名期刊。在此背景下,面对智能发展、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等变化,《广西植物》如国内其他中文科技期刊一样,正面临巨大挑战。对此,笔者提出以下设想:第一,围绕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建设任务,提升学术引领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引导学术研究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吸引优质稿源。第二,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重大主题打造重点专栏、组织专题和专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第三,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适应移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做到内容精准加工和快速分发,探索全媒体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加快期刊融合发展。第四,适度增加编委会国际编委比例,要求作者提供论文英文长摘要,加强双语学术网站建设,提升开放办刊水平和国际传播能力。《广西植物》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使刊物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MA KP, ZHOU YR, 2012. A ret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Biodivers Sci over the past 20 years[J]. Biodiversity Science, 20(5):535-550.[马克平, 周玉荣, 2012. 继往开来, 积极推动中国生物多样性科学发展——《生物多样性》创刊二十年回顾[J]. 生物多样性, 20(5):535-550.]
JIANG QY, LI F, LI ZQ, et al., 2010. Review on thirty-year-development of Guihaia[J]. Guihaia, 30(6):907-911.[蒋巧媛, 李锋, 李振乾, 等, 2010. 《广西植物》三十年发展回顾分析[J]. 广西植物, 30(6):907-911.]
JIANG QY, LI ZQ, JIN DJ, 1998. Review and expectation of Guihaia that wasoriginated for eighteen years[J]. Guihaia, 18(4):390-394.[蒋巧媛, 李振乾, 金代钧, 1998. 《广西植物》创办十八年:回顾与展望[J]. 广西植物, 18(4):390-394.]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科协 中宣部 教育部 科技部 《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EB /OL]. (2019-08-16)[2021-08-16]. https://www. cast.org.cn/art/2019/8/16/art_79_100359.html.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宣部 教育部 科技部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EB /OL]. (2021-06-23)[2021-08-16]. http://www.nppa.gov.cn/nppa /contents/312/76209.shtml.
(责任编辑 李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