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天在心中开出一朵花

2021-01-12顾倩

科学大众(中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弗洛姆一朵花生命

顾倩

进入青春期后,我们无论是在身体还是在心理上,都在发生着一场巨变。这场巨变的核心实际上就是一场关于自我、关于生命的探索之旅。在这场探索之旅中,我们有很多新鲜的体验,也会有很多莫名其妙的碰撞,比如会和家长之间有很多“为什么要这样”的争论,会对异性有新的情感体验……无论怎样,有一个主题始终贯穿这场探索之旅,那就是“爱”。我们要在这场跌跌撞撞的旅程中,练习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以及亲密之爱。那究竞什么是爱呢?我们又该如何去爱呢?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爱。这个问题听起来很大、很抽象,那我再来问两个小问题:爱是与生俱来的吗?爱需要学习吗?

我们常常会陷入这样一种思维定势,觉得爱是一种天生的能力,能否获得爱是和运气挂钩的,跟我是否有幸遇到那个“对”的人有关。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提出,爱不是一种运气的产物,它是生命创造性的体现,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知识和努力。

当我们以“能力”和“艺术”的视角去理解爱时,我们去爱自己、爱他人、爱生活就变成了一种积极的、具有创造性的活动,而不再是被动的等待和接受。我国台湾漫画家几米在《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里有这样一段話:“回家唯一的路,被昨夜粗心的流星撞落了,我无法寻回失落的那一段,还好月亮还在,还好想象还在,还好天使还在,我每天重新打造一条美丽的小路,并且偷偷微笑。”生活里总是有粗心的流星,有很多的不按常理出牌,“还好想象还在,还好天使还在”就是一种爱的艺术,它消解了生命的失落。

同样,当我们以“能力”的视角去理解爱时,我们去接受他人的爱也会少一些苛责、多一些理解。最为典型的就是孩子看待父母的爱,我们有时会认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本能。当然,我们不否定本能的部分,但是对于父母而言,在如何更好地爱孩子这条路上,他们也是一直在学习和摸索。这里,我想分享一位二年级小朋友的一段话:“我的妈妈她今年8岁了。我之所以说她8岁了,是因为生下我之后,她才是我的妈妈。我今年8岁了,所以我的妈妈也8岁了。我8岁的妈妈,有时也不够好,做事有点追求完美,偶尔还爱发脾气,难过时会哭鼻子,生姐姐和我的气时,竟然惩罚自己不吃饭,一直拖地做卫生。但是,我很爱她。因为,8岁的妈妈和8岁的我一样都不够好,但都很努力。”当我们以“能力”的视角去理解爱时,爱便是流动的,是一场双向奔赴。

我们该如何去爱呢?弗洛姆认为爱包含4个元素:关心、尊重、责任和了解,这4个元素是相互关联和融合的。今天在这里,我想和大家重点分享“了解”这个元素,我认为一切爱的开始都源于了解。如果你还不了解一个人或一件事,你就宣称自己很爱Ta,我想你的爱是危险的,这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幻想和自我满足。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人的生命就是一个不断探求和了解的过程,在雅典德尔斐神庙里刻有这样一句话:“人啊,认识你自己。”因而,爱自己的开端就是去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并非一个闭门造车的过程,日本著名设计师山本耀司说过:“‘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要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我国著名思想家王阳明也曾说“人须在事上磨”。我们需要在各种活动中去觉察自己,去了解自己。这里的活动既包括看得见的活动,比如学习和校园里的各种活动;也包括看不见的心理活动,比如你喜欢的小说、喜欢的明星,为什么你喜欢这个而不是那个,这些都像镜子一样,我们要透过这些喜欢去看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着怎样的需要。

生命是一场奇迹,也充满秘密与失落。爱是修复那些失落、打通秘密的魔法,它滋养和丰富着每一个独特的生命。当然,爱也需要学习与修炼,让爱成为我们成长的课题,每天在心中开出一朵花。(特约编辑:孙晓明)

供图/视觉中国

猜你喜欢

弗洛姆一朵花生命
走过独木桥
论爱之人:弗洛姆
一朵花开
不乐多冤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真想变成一朵花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一朵花开的时间
物之花:它不是花了,它仍然是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