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模式对于预防并发症的效果
2021-01-12魏海花
魏海花
摘要:目的 分析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用慢性病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用2020年1月-2021年1月院内收治的6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参照组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用慢性病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血压指标。结果管理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参照组少,观察组的血压指标比参照组低,显示差异(P<0.05)。结论用慢性病管理模式能较好的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稳定患者血压指标,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模式;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因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高于正常值的压力所导致,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目前,我国高血压根据血压水平分为1-3级,当收缩压在140-150mmHg和收缩压在90-99mmHg时为1级,收缩压在160-179mmHg和舒张压在100-109mmHg为2级,收缩压超过180mmHg和舒张压超过110mmHg为3级。另外,收缩压超过140mmHg和舒张压低于90mmHg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高血压长期刺激全身血管,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并发症,有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高血压并发症致死的人数超过940万[1]。由此,临床上较重视高血压及高血压并发症,多用常规管理模式为患者提供药物、饮食指导,但并未较好的预防高血压并发症。而慢性病管理模式中的健康知识较多,针对性较强,不仅能协助患者控制好病情,还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因此,本次研究重点分析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模式预防并发症的效果,详见下述。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用2020年1月-2021年1月院内收治的6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参照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48-67岁,均(56.18±9.52)岁,病程3-20年,均(12.15±2.36)年。观察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47-68岁,均(56.35±9.21)岁,病程4-21年,均(12.31±2.48)年。无资料差异(P>0.05)。
1.2方法
1.2.1参照组
常规管理模式:①为每位患者建立病史档案,遵医嘱为其提供药物,讲解药物知识。②教会患者使用电子血压仪,叮嘱患者每日自己监测,记录数据。③指导患者健康饮食,禁忌高油腻、辛辣等食物,叮嘱患者若有不适及时就医。
1.2.2观察组
慢性病管理模式:①保留上组内容,医护人员高度配合,为每位患者制定管理方案。②增加日常宣教次数,合理使用多媒体屏幕、讲座等活动,不断为患者传递健康知识,使患者更重视高血压和高血压并发症。③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疏导患者产生的不良情绪,用健康知识引导患者正确看待问题,提高患者自己管理情绪的能力,增加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④培养患者健康饮食、规律作息、适当运动的习惯,减少不良行为和错误认知,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
1.3观察指标
统计管理后出现的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例数,计算出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并比较管理前和管理1个月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2]。
1.4统计学分析
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标准差(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管理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显示差异(P<0.05)。详见表1。
2.2比较两组管理前和管理1个月后的血压指标
管理前,两组血压指标均较高,无统计学差异(P>0.05);管理1个月后,观察组的血压指标均低于参照组,有差异(P<0.05)。详见表2。
3讨论
目前,尚不明确高血压的致病因素,多会将高血压的致病因素放在遗传、年龄、不良生活习惯上。一般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若病情严重还会引发心肌梗塞、肾衰竭等并发症,对患者健康不利[3]。临床上,较重视高血压和高血压并发症,会使用常规管理模式引导患者用药、健康饮食,但管理力度不强,无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血压指标稳定性不高。而慢性病管理模式不仅联合医护人员,提高管理专业水平,而且以多种形式向患者传递健康知识,培养患者健康饮食、规律作息等习惯,使患者能健康生活[4]。
本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参照组;观察组的血压指标低于参照组,体现差异(P<0.05)。说明慢性病管理模式能更好的照顾患者,减少患者日常遇到的问题,使患者更重视高血压及并发症,改变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更积极的对抗疾病,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高效交流。慢性病管理模式用多种措施完善高血压管理方案,重视每位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用专业措施梳理好患者的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运动习惯,帮助患者控制好血压指标,防止血压指标出现剧烈波动,提高身体健康程度。
综上所述,用慢性病管理模式能为患者传递较多健康知识,扭转患者对高血压和并发症的看法,提前部署并发症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患者的血压指标长期稳定,提高身体舒适度,使患者不再因高血压或并发症受限,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价值高,应推广。
参考文献:
[1]耿向云,邱民强,张纪梅.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慢性病管理模式对于预防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实用糖尿病杂志,2020,16(1):2-3.
[2]鄭苏梨,蔡晓琪,苏津自,等.做好慢性病预防控制质控工作,助力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9(12):3-4.
[3]韩爽,武丹威,郑婷婷,等.临床药师主导的慢病管理在出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用药错误防范中的作用[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9,21(5):326-333.
[4]李佳梅,陈鸿芳,李换则,等."互联网+"慢性病管理模式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