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高校舞蹈编导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2021-01-12王薇艳邹军

艺术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舞蹈编导后现代主义教学模式

王薇艳 邹军

摘要:后现代舞蹈打破了人们对“舞蹈”的既定观念,在创作主题、舞蹈动作、表演场所、表演形式等方面,呈现出多元性、跨领域的特征。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舞蹈编导课程仍以传统编舞教学为主,鲜少开展以后现代舞蹈创作理念为指导的教学活动。“教、学、展”的教学模式正是基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提出的,这种教学模式会对师生关系、观演关系、表导关系、身体和空间产生全新的认识,为高校舞蹈编导教学打开了新的视野。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舞蹈编导 教学模式

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于20世纪后期,对现代主义观点提出了质疑甚至颠覆,不相信一切永恒真理和权威。后现代主义也影响到舞蹈的发展,后现代舞蹈打破了人们对“舞蹈”的既定观念,在创作主题、舞蹈动作、表演场所、表演形式等方面,呈现出多元性、跨领域的特征。例如在后现代舞蹈中,舞者不仅与舞伴共舞,还会与观众、装置艺术、建筑空间,甚至虚拟影像进行互动。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舞蹈所承载的文化、社会和经济价值正在慢慢扩大,舞蹈正以多样的形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然而,反观目前高校的舞蹈编导课程,仍以传统编舞教学为主,鲜少开展以后现代舞蹈创作理念为指导的教学活动。可以说,目前高校的舞蹈编导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与当今的舞蹈艺术的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为顺应和促进后现代舞蹈的发展,高校的舞蹈编导课程应增加以后现代舞蹈创作理念为指导的教学环节,探索确实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后现代舞蹈的编创理论以及创作技法有所学习,积累较为丰富的创作经验,从而提升学生的舞蹈创作实践能力。

一、后现代主义舞蹈观

后现代主义观点强调艺术的生活化,因此,后现代艺术总是试图突破和超越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将艺术融入日常生活。后现代舞蹈也不例外。舞蹈家们不再满足于穿着华丽的演出服站在舞台聚光灯下,呈现完美无缺的舞蹈表演,他们开始将关注点转向日常生活的环境,街道、草地、广场等等都可以成为表演的场地,而且他们可以不需要其他媒介,直接用当下的身体进行表达。舞蹈家们藉由自身的身体动作语汇,表达对历史的、当下的文化的思考,更思考人自身的问题,并通过身体不断地否定过去、否定自己,不断地将有价值的创造纳入艺术之中。

基于此,后现代舞蹈表现出一些共性特征,比如:避免陈规性的舞台表演形式;接受一切动作为舞蹈动作;清楚并真实地表现表演空间;时间的真实性;废除一切等级性的结构;编导有意识地采取“分离”的位置等。也就是说,后现代舞蹈摒弃了对“完满”的追求,拥抱不完美和不确定,重视平等,充分体现每一个部分的价值。在舞蹈编导领域,“即兴编舞”和“环境编舞”很好地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理念,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后现代编舞方式。即兴使舞者打破动作和思维的惯性,将其内在的创造力激发出来;环境使舞者回到当下,将舞蹈融入生活。舞蹈不再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艺术形式,而是关注现实、回归生活,人人皆可参与。没有高超的技术要求,没有繁琐的规则限制,只有这种身处当下的、与环境相关的、一切都可接受并为之而动的舞蹈。这样的舞蹈回归了自然的本质,回到舞蹈艺术最原初的起点,那也正是“艺术之母”的精髓。

二、“教、学、展”后现代舞蹈编导教学的实践

2019年10月,台湾肢体艺术家许程崴联合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邹军老师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1展开了一个为期10天的驻地创作项目。此次驻地项目包含半开放式环境编创、工作坊、嘉宾讨论、现场呈现等四个版块。南京艺术学院2018级中国舞编导班的学生全程参与了这个项目,这也是邹军老师当学期教授的“编舞技法”2课程内容的一部分。

10天的教学和创作活动围绕“坐落于(美术馆)场域之中的人们”这个主题展开,这也是最后展演的主题名称。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身体空间与空间的关系”和“接触即兴”两大部分,艺术家(教师)试图从自身躯体出发,通过有限的身体,构建出处于多种空间样式中的身体面貌,以此探讨身体与空间的内在关系。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重新认识空间和身体及其相互关系,思考看与被看的关系,解構自身作为表演者的身份......学生的创作伴随着学习同时发生,例如,在教师引导下认识和感受空间的时候,学生也在衡量和构想自己日后要表演的空间,并思考自己选定的理由。教学场地在南艺美术馆,这也是最后展演的空间,这次的展演采用开放和互动形式,由舞者(包括教师和学生)与观众共同完成作品。也就是说,在这10天的时间里,教师带领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创作,将教学与创作融为一体;教学的内容成为学生日后创作的素材;教学的场地即是日后表演的空间。由此构建了一个以“教导、学习、展演”(简称“教、学、展”)为主要内容的后现代舞蹈编导教学模式。

三、对“教、学、展”后现代舞蹈编导教学的探讨

1.师生关系的重新建构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平等者中的首席”。教师是学习探索过程中的参考者与协调者,是理解的、唤醒的、激活的和发现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交互作用共生的关系。在“教、学、展”的教学模式中,就很好地重构了师生关系。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也不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命令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和谐、教学相长的关系,双方以合作者、创作者的身份展开教学活动,并在对话的氛围中,共同探讨和学习。

2.观演关系的颠覆

后现代主义艺术不像现代派那样强调高度主体精神,也不再坚守独立的自我,这种主体的“去中心化”和自我的“零散化”,再加上风格的多元化,弥合了精英与大众之间的落差。因此,后现代舞蹈作品具有极强的“对话性”和“共享”精神。

在“教、学、展”的“展演”部分,整个美术馆就是展览和表演的空间,进入美术馆的所有人都成了表演了一部分。可以说每一位观众都“介入”和“参与”了创作,他们不仅是观赏者,也是创作者和表演者,他们与舞者一起“共享”了这个舞蹈作品。当然,在“教、学、展”的“教导”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有效让观众“参与”进来的问题。教师通过接触即兴和环境编舞,让学生打破单纯的自我认知,从而学习自我觉察与反思,在体验与互动中对“自我与他者”进行重新建构与认识。以拉康的“镜像”理论来看,观看者与表演者的身份永远同时存在于一个主体,没有绝对的观众,也没有绝对的表演,关键在于自己的意识对这两重身份“在场”或“缺席”状态的确认或切换。因此,在这种浸入式的互动表演中,舞者要用一颗包容心来建立“互动”,引导观众进入自己的表演,用即兴的方式与不同的人建立不同的关系,共同完成作品。

3.表导关系的再认识

总体看来,舞蹈创作手法有两类:一类是以编导视角为主体的“编导主导式”创作手法,即“演员融入编导的创作”;另一类是以演员为主体的“编导引导式”“分享式”或“共享式”的创作手法,即“编导融入演员的创作”,这是一种后现代的创作手法。在这种创作中,编导与演员有比较深入的沟通,他们彼此间包容和理解,于是不同的思想观念在身体动作的呈现上能擦出不同的火花。

在“教、学、展”的“教导”部分,老师要求两人一组,相互成为对方的表演者(演员身份)与观察者(编导身份),将自我的观察与发现告知对方,对方再根据其理解进行全新演绎。在这个过程中,表演者就完成了一个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感受的转换,观察者的视角也从关照自身转向了观察对方。当一个人进入一个他人曾存在过的场域,从原先无意识下的探索到当下有意识的表达,其原本的构思就释放出1+1>2的力量,因为身份转换后会产生另一种述说的视角和欲望。编导与演员身份互换的练习,拓展了学生的创作思路,开启了新的表达空间。

4.对身体和空间的重新思考

后现代舞蹈已经进入一个“大视觉”的时代,这种古老的身体艺术正与美术、装置、影像等共同构筑出视听觉的新风景。尤其是环境编舞使舞蹈不再局限于舞台,由于环境和场景的开放,使舞蹈的表现空间得到极大拓展,也给予了舞蹈创作更多打破传统的可能性。

“身体性”是舞蹈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本质属性,在“教、学、展”的“教导”部分,教师从接触即兴入手,让学生回归身体本身,去觉察和感受身体,尤其是身体自身的空间。同时,教师通过环境编舞,培养学生对不同空间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从而寻找到身体与特定空间之间的联系。学生选定空间以后,便开始进行舞蹈创作。在编舞过程中,尤其强调对空间的认知,要将环境因素纳入创作构思中,根据所处环境的特点进行创作,使作品具有不可替代性。

结语

人们是一个整体,又是相互独立的个体;舞者进行表演,也偶尔跳出表演空间进行观赏;观众既是舞者表演的观赏者,又是美术馆里的演员......美术馆是一个大的空间,又包含很多小的空间,人们在这个奇妙的场域,随时切换着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各人、物、事的关系,打破再重塑、重塑又打破。每一个存在看似毫无缘由,却又有依有据。

“教、学、展”的教学模式立基于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打破了惯常的认知,以开放、包容的态度重新来看待高校的舞蹈编导教学,可以换一个空间去接触、换一个角度去观赏、换一种立场去思考、换一种方式去表达,在不同的视角下去把握住属于自己的时间、空间、动作和状态,探索永无止尽的舞蹈艺术世界。

注释:

1以下简称“南艺美术馆”。

22019年秋季学期面向南艺舞蹈本科编导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教授编舞的方法与技巧,包含身体认识、动作开发和舞蹈形式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婷.舞蹈讲学四题[J].舞蹈,1999(3).

[2]王国玲.后现代教师观解析与教师角色重构[J].教育与职业,2012(9).

[3][4]慕羽.中国舞蹈创作“体制外”的崛起——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与中国舞蹈创作探讨[J].北京舞蹈学院,2013(4).

[5]侯侠.“互联网+”时代地方高校舞蹈编导课程的改革与探索[J].黄河之声,2018(21).

注:本文系江苏省2020年艺术基金扶持項目,项目名称:小舞剧《我们,熟悉又陌生》,编号:2020-04-001。

猜你喜欢

舞蹈编导后现代主义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浅谈如何提高舞蹈编导的创作能力
关于舞蹈编导创作出新颖独特的舞蹈分析
浅谈舞蹈编导应具备的创作技巧与思维能力
舞蹈编创中音乐的重要性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