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2021-01-12周慧欣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47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重要性

周慧欣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魂与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义务。传统文化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和策略性两个方面进行简单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重要性;策略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精神文明之柱,对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语言、文字、文学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发挥自身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可见,高中语文课程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语文基础知识,更要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不仅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有重要作用,更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呢?这是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传统文化素养的策略

1.深度挖掘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孟子·万章下》中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就是“知人论世”。比如,高中语文教师要讲解李清照的词,就应该让学生先了解这位宋代女词人一生中不同时期的生活状况,然后再来感受李清照在各个时期创作的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变化。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后期,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知人论世,才能让学生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这对于学生整体把握作家的作品大有裨益。

2.鼓励学生阅读古代经典

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关键在于多读古代经典。《高中课程标准》中规定学生要“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阿根廷文学家博尔赫斯也曾说:“如果有天堂,它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阅读不仅是一种学习手段,更是一种精神和心灵的体验,也是人们认识我国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途径之一。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筛选符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学经典读物。可以结合高中语文教材加以选择,尤其是在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经典名著,如《论语》《庄子》《孟子》《史记》《红楼梦》等。又如在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引导学生精读与略读相结合。除了了解章回体小说的知识点和小说三要素及其作用外,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水浒传》原著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前后相关章节,从而理解官逼民反的历史背景,更好地把握主人公林冲的性格变化。这种将在高中教材中出现的节选放到整部著作中再去精读的方法是十分可取的。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选段的理解,更拓宽了视野,丰富了思想内涵,提升了自身的文化道德修养水平,进而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

3.多样文学活动,感悟文化内涵

高中校园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也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除了坐在教室里学习外,学生还可以走出教室,来到舞台展示自己的创作及学习成果。《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朗诵小说或表演剧本的精彩片段,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笔者所在学校“三人行”文学社每年都会举办话剧表演、朗读比赛、诗词大会等文学活动。例如2017年话剧表演的篇目有《荆轲刺秦王》《孔雀东南飞》《西游記之红孩儿》《雷雨》等。同学们在原著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既保留了原著精神,又加入了富有时代感的新鲜元素。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朗读者》播出后,笔者学校在以前朗读比赛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多读那些经典的、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的段落和篇章。通过话剧、朗读比赛,不仅展示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人素质,而且学生通过准备和参赛过程中全身心的投入,对这些优秀作品中的文化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

4.利用媒体传播传统文化知识

如今的媒体具有惊人的传播速度,同时也有丰富的知识含量。越来越多的传播传统文化的节目涌现出来,教师也应该择优给学生播放,拓展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面。例如2016年春节期间,一档以传播诗词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热播荧屏,受到社会关注。到2018年春节,节目播出已经第三季,热度不减反升。节目火热的主要原因是,它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唤起了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参考文献:

[1].杜海燕.从《中国诗词大会》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汉语文教学》2017年第21期

[2]赵宇鹏.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分析.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年11月

[3]张晓敏.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提高策略.教学研究.2017年8月第22期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重要性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