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画家村“安家”

2021-01-12王立群

山东画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达尼安家画院

王立群

周兆海清楚地记得自己随绿泽画院初到张家楼时的情形,“到处都是泥泞的道路,村里还有陈旧的草房。”那是2003年,这里还不叫达尼画家村,只是当地人熟悉的大泥沟头村。他们在一座小学的旧址上安置下来,十几个老师的工作室陆续成立,“建立了根据地”。

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如今的达尼画家村早已翻天覆地,村民们住进了楼房,专门为艺术家们准备的别墅区也越来越热闹。人们在这里能够看到的艺术作品,也从最初单纯的油画扩展到书法、国画、陶瓷等等。

2015年,叶建明初到达尼画家村时,就惊叹于这里浓厚的文化气息。三年之后,在当地政策的支持下,叶建明也把自己的陶瓷工作室搬进了画家村。这位20世纪80年代就到景德镇从事陶瓷创作的福建艺术家,一度致力于地方文化的復兴工作。从景德镇到胶南再到张家楼,他也面临不小的挑战。“原材料的不同会带来一系列的变化,从石料的采集、粉碎到烧制,都需要重新进行考量。而靠海的青岛与靠山的景德镇之间巨大的外部环境差异,也会给烧制带来不可预知的变化。”

搬入达尼画家村之前,叶建明更多的从事以琅琊窑为主题的地方文化复兴工作。如今,他开始更多专注于自己的创作,他正将大珠山、小珠山等西海岸当地元素,融入到自己的陶瓷创作中。

对于越来越多艺术家的到来,以及随之而来的张家楼发展方向的变化,周兆海与他所在的绿泽画院也在思考。“村里的艺术氛围越来越浓郁,达尼正在从油画村变成名副其实的画家村,整体带动艺术文化的发展。”周兆海表示,“我们正在筹建开工新的美术馆和学术交流中心,未来,它们会与老的美术馆一起构建艺术综合体。为组织学术展览和艺术人才培养提供更大的空间。”无论从个人还是绿泽画院的发展而言,顺势而为都是周兆海一直遵循的,让画家村从以往单纯的商业性向学术性转变,是他们与当地政府共同努力的方向。

叶建明在把自己的事业搬到画家村的同时,也把家安到了这里,如今他的两个孩子都在当地读书。而本就出生在青岛,已经在张家楼生活了近20年的周兆海几乎成了一个地道的“村里人”。而张家楼的目标,就是让更多的艺术家来到这里,让人和艺术同时在这里“安家”。无论他们来自哪里,既然决定在张家楼“安家”,他们自然也就成为当地文化的一部分,再也无法分割。

猜你喜欢

达尼安家画院
让安家在苏州的他们,共享“家”的温暖
印度煤老板亚洲新首富
我爱吕西安
4 0位老朋友的寄语
小熊安家
咏兰
“达你所愿 秀出精彩”,达尼首届线上音乐大赛已经启动
丹麦达尼SIAV2015
画院画家,真成了“印钞机”?
建国以来官办画院情状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