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巩固产业脱贫成果长效机制研究

2021-01-12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成果利益贫困户

王 宁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2020年,我国如期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实现了全部脱贫。产业脱贫在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实现农村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在精准脱贫战略实施中发挥了强基固本的作用。回顾产业脱贫过程,我们也发现一些影响产业脱贫长期效果的风险因素。巩固产业脱贫成果,保障农村产业发展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河北省产业脱贫的成果和典型模式

产业脱贫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支撑,为加快推进河北省产业脱贫工作,2018 年河北省农业厅等六部门就联合制定了《河北省产业脱贫工程专项实施方案》,明确河北省产业脱贫目标任务与七大重点工程。河北省产业脱贫项目贫困户覆盖率2018年就已达到100%,形成了几类典型的产业脱贫模式。

(一)特色产业类。如内丘县通过“农业+科技+品牌”的融合产业策略,着力打造了“富岗”苹果这个农产品品牌,让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在侯家庄乡建成面积达3万余亩的苹果基地,采取土地流转、入股、吸纳打工等多种方式让农户普遍参与,直接带动周边30余个贫困村的10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二)主体带动类。蔚县积极引入世界500强的粮油企业益海嘉里,带动当地小米产业形成了种收销的全产业链,稳定实现产业发展。行唐县合作社采用托管模式集中管理贫困户的土地,公司通过规模经营并负担种销的各项费用,农产品售卖后再扣除托管费,剩余利润返还贫困户,并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三)机制创新类。阜城县通过机制创新、统筹管理,实施了“六位一体”运行机制,推行“八统一分”管理模式,通过“五个一”科技服务,将小高粱变成脱贫大产业。

(四)品牌营销类。唐县着力发展该县的肉羊等特色产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打造“唐尧山下”区域公用品牌使用推广,网络年零售额已突破10亿元,实现了产业稳定脱贫。

(五)金融扶持类。隆化县以政府注资为起点,引入保险公司按照1∶10比例进行贷款增信,逐渐形成了“政府+保险+资金池增信”的金融扶持合作平台,解决了贫困户融资难题,实现了脱贫增收。

(六)科技引领类。保定市打造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打造农村“双创”基地,为脱贫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产业脱贫成果面临的风险和制约因素

(一)产业项目和资金持续跟进有待加强。产业脱贫项目也要按照市场的内在运行规律发展,容易受到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产业脱贫产品,特别是一些初级农产品本身抗风险及市场竞争力比较弱,市场风险的后果基本上由参与种养的农户承担[1],可能导致农户重返贫困。金融资本是产业发展的动力与保障,确保脱贫产业长期高效运转。但是在金融资本与产业脱贫相对接的过程中融资难的问题并不少见。管理不规范的小型农业企业缺乏抵押担保物资,信贷能力弱,融资渠道窄。龙头企业在发展中也面临着可持续性资金缺乏金融支持的问题,容易产生脱贫产业项目发展不顺利的风险。

(二)产业成果利益分配机制有待健全[2]。首先,农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是开展资产收益脱贫重要的组织者,但本身吸纳贫困户的意愿不足,随着社员的增加,产权结构容易变得模糊,贫困户入股资金少、占股比例低,话语权少,在利益分配不透明的情况下,贫困户的利益容易受到损害。其次,合作社或者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对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其他股东和成员的利益受到威胁。有的产业财政补贴资金及脱贫资金不是被折股量化成为集体或贫困户的原始股金,而是直接拨付给公司或者合作社用于后续发展,使得集体和贫困户收益减少,脱贫资金被社会资本撬动,主要为社会企业赚取利润。

(三)产业趋同情况明显,产品附加值有待提高。发展适销对路、收益较高、可持续增收的产业仍是各级政府需要引导的。发展产业脱贫项目(主要是农业产业) ,如果缺少跨县域层面的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本地区资源要素禀赋相近的贫困县很难自发形成差异化与错位发展,产业项目就会出现跟风趋同现象。

(四)产业脱贫项目后期管护有待完善。从目前的产业脱贫项目看,各级政府普遍更重视项目的前期建设投入却忽视后期管护。对农户的持续技术培训、对项目设施的管理维护等都重视不足,导致一些项目的投入产出出现失衡,造成脱贫资源的极大浪费,削弱了脱贫效果。

三、河北省巩固产业脱贫成果长效机制的路径策略

(一)构建和完善脱贫地区产业风险防范和补偿机制。风险识别与防范是巩固产业脱贫成果长效机制的核心内容。规范各参与主体的行为,构建产业脱贫风险的长效防控体系,能有效预防和化解产业脱贫成果面临的风险。一要将产业脱贫成果风险识别防范纳入县、乡、村三级常规工作中。组织专门力量预测评估脱贫成果面临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等,对脱贫村的产业脱贫项目进行风险识别后,做好具体的预防应对准备。二要建立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切实把农业保险扶持政策落实到位,进一步推广特色农业保险,创新保险脱贫手段,开发农产品产量险、农业小额贷款保证险、价格险等个性化险种,降低农户的产业经营风险,充分利用贫困户与金融机构互惠互利的风险分摊机制。三要完善产业脱贫风险专项基金机制。风险专项基金的资金可以通过“政府+企业”“企业+农户”以及“政府+企业+农户”等多种方式,对容易遭受风险的产业进行适当补贴,将风险损失控制在一定程度。

(二)构建产业部门与其他部门的长期协同工作机制。产业脱贫成果巩固除了在原有的种植、养殖等初始环节抓特色促产量外,更重要的是完善农产品深加工[3]、销售等延伸环节,形成稳定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成果附加值,并探索建立多层次的产业链体系。从目前情况看,很多脱贫地区仍然只做初级产品,像蔬菜、水果这些季节性强、保鲜时间短的产品,如果没有深加工就形成不了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也吸纳不了更多的人员就业。精深加工能够大幅度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拉长已脱贫地区的农业产业链,让脱贫户广泛参与到产业链深加工的各环节中来,既提高了自身的农业加工等技能,也优化了经济收益结构和水平。

(三)规范产业脱贫成果利益联结分配机制。引导产业化中的利益分配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一是在产业脱贫项目中实施有效的利益监督和约束制度,规定利益分配最高比例,做到利益责任相关,着手构建产业脱贫成果利益联结机制的相关法规政策体系。由省、市两级人大发挥地方立法权,由省、市两级政府行使行政规章制定权,把实践证明过科学有效,符合产业脱贫长效机制的好经验提升到法规和规章层面,巩固利益联结机制的创新成果。二是发展多形式、多业态、利益联结紧密的农业混合所有制经济,将实物和资金细化为板块,引导各参与主体互相持股、共同出资,鼓励农民采用现金、土地流转费、其他资源等多种方式参与入股。采取按股分红、二次利润返还、集体收益再分配等多种分配方式,形成贫困户公平受益、利益联结紧密、产业发展稳定的利益联结分配机制。

(四)构建产业脱贫成果相关配套保障机制。一是完善农村合作社的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内部财务和管理制度。合作社可以通过购买第三方社会服务[4],借助专业的财务机构开展相关业务;通过培训发展农村职业经理人,构建完善的组织治理结构,严防内控问题。二是建立产业脱贫成果社会信用评价制度。为了提高合同履约率,保障农户的产业收益,可借鉴其他国家订单农业的做法,将产业脱贫项目相关主体纳入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和农户的行为与后续的社会活动如银行贷款、出行、其他保障优惠政策等进行挂钩,提高违约成本,提高农户诚信度,促进产业脱贫成果的效益。三是提升普惠性金融同脱贫产业的黏合度,充分利用好政策性金融[5]、合作性金融、商业性金融等多层次金融市场,充分发挥涉农银行、小额信贷公司、信用合作社等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农村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成果利益贫困户
配偶短线交易利益返还责任的解释论展开
验收成果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I Love You, Dear China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工大成果
2018数博会4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