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新兴业态领域党建工作的实践路径探究
2021-01-12李中阳
李中阳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郑州450000)
新兴业态,是依托互联网等网络信息技术与产业相互融合发展,在服务创新中形成的一类新的模式、技术、方式或者体验,具有信息化、技术性、创新性、融合性等多种特征[1]15,主要包括互联网企业、商务楼宇、工业园区、街道商圈等生产和服务组织形式[2]。近年来,新兴业态的高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革命性和跨时代推动作用。据统计,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为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6.2%[3],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大量年轻的高级知识分子精英群体在新兴业态领域的聚集,已经形成新的社会空间和治理场域,给党建工作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会议上强调:“要探索加强新兴业态和互联网党建工作,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4]党和人民的事业前进到哪里,党的建设就推进到哪里。新时代探索完善新兴业态党建工作,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兴业态的发展趋势与组织特征
新兴业态伴随着市场需求导向变化与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而出现发展,与传统非公有制企业相比,新兴业态实质上是一种以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产业形态,在生产形势和组织特征上都具有其显著特点。
(一)产品链延展强烈的市场导向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推动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消费者在消费意识、消费内容和消费方式等方面诉求日益凸显,特别是在精神层面和服务层面的消费需求日趋增加。新兴业态的出现与发展,正是基于当前传统市场供给不足和新兴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之间的矛盾,依托信息技术平台以精细化的服务产品供给满足消费者新型消费需求,从而获取经济效益,其产品供应链的发展旨向也必然是消费者在精神认可基础上对产品的“忠诚度”。因此,作为市场消费供给端的新兴业态产品链延展不仅要实现对市场消费需求导向转换的快速迎合,还要确保消费群体对自身消费品牌认可的延续性,在发展趋势上表现出强烈的市场导向性。
(二)产品供给对信息技术强烈的依赖性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传统行业和传统业态都产生了革命性影响,正是基于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推动的信息技术、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虚拟平台上直接实现由生产供给到产品消费的市场交换程序成为现实,促进了产品种类的多样化和消费方式的多样化,进一步推动了新兴业态的诞生。同时,新兴业态的发展既满足了市场消费供给需要,又进一步刺激了消费主体的消费需求,使得互联网技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运算效能,推动了互联网技术发展。
(三)产业形态高度的灵活性
对于传统实体商业发展的“厂商—代理商—零售商—消费者(客户)”模式而言,其商业发展往往重视实体渠道建设而轻视创新发展[1]17。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既给商业交互带来了更高的速率,也使得很多原本停留在设想阶段的商业模式变为现实,为新兴业态的出现创造了基础。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信息技术变革速率不断加快,业态革新更迭不断加速,使得业态发展对技术支撑和完善商业模式的依赖不断增加。在这样的环境中,新兴业态要有效应对信息技术革命发展带来的行业不确定性、实现自我发展,就必须不断追逐更为先进的技术支撑和更为灵活完善的商业模式,通过技术、平台、内容、产品等核心要素的排列组合创新,提供全新业态的产品和服务、开创新的产业领域[5]。因此,相较于传统实体商业发展模式,新兴业态的产业形态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
(四)从业人员高度的流动性
相较于传统实体经济领域,新兴业态市场空白大、创业门槛低,且更重视知识技术积累和思维创新,因此更容易吸引高知青年人才聚集。一方面,这些青年知识人才群体思维较为活跃,善于接受新生事物,既是新兴业态的创业者,也是新兴业态的消费者,对市场的新动向、新需求感觉敏锐;另一方面,这些青年知识人才思想多元、个性化思维突出,追求工作中自我价值实现,期待自由与高品质生活,对传统保守观点较为抵触。加之新兴业态企业体量小、力量薄弱。这些特征都决定了新兴业态的创业者和从业者在市场调节作用下快速向收益高的领域和地区流动,形成从业人员高度流动性的组织特征。
二、新兴业态领域党建工作的实践与经验
新兴业态领域党建是非公企业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强化党的长期执政能力、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保障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与中西部地区相比,我国东部地区新兴业态发展较早、规模较大,党建工作开始也较早。近年来,北京市、广东省、浙江省等地都相继开展对新兴业态与互联网党建工作实践探索。
(一)新兴业态领域党建工作的实践趋势
1.以推动组织覆盖为基础
推动组织覆盖是开展新兴业态党建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早期开展新兴业态特别是互联网企业组织覆盖工作时,全国各个地方的做法主要归纳为以下两点:一是在企业注册登记时进行排查,在企业登记成立时对企业内的党员完成同步登记,符合组建党支部的同步统筹成立党组织,推动应建尽建;二是采用多种方式推动基层党组织设置,对于那些规模较小、党员数量少但企业分布相对集中的新兴业态企业,采取成立园区、楼宇联合党支部的形式实现党支部“共驻共建”,推动党支部规范化建设[6]。就目前来看,全国各个地方对新兴业态领域的组织覆盖工作都在持续推进中。
2.以健全组织管理体制为引领
健全组织管理体制是有效推动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引领功能的主要举措。一般来说,各个地方对新兴业态党组织管理体制的建设和组织覆盖工作都是同步进行的,对于组织管理体制的构建,就目前来看,大部分地方也是遵循“党委统一领导、‘两新’工委牵头抓总、部分具体负责落实”的一般原则,在地方构建组织管理体系。而在管理方式上,也可以主要归纳为“园区属地管理、部门分类管理和街道社区兜底管理”等三类。从总体来看,各个地方对新兴业态党组织管理体制的构建,主要是以现有“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条块结合”管理体系模式为基础,进行一定程度的完善。
3.以强化思想教育为抓手
开展规范有序且丰富多样的组织生活是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从目前来看,各个地方在推动党建活动开展时,主要手段还是将重点放在企业负责人上,通过组织企业负责人参加思想教育活动,强化党委对新兴业态企业党支部思想引领。例如,温州市龙湾区就以互联网企业创始人、出资人、高管的教育引导为工作重点,通过集中培训、定期召开恳谈会、举办“同心论坛”、举办“红色故里行”等活动,推动企业负责人加深对党的认识和情感[7]。此外,在理论学习平台搭建上,由于大多数新兴业态企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理论学习活动大多依托于“学习强国”等APP平台,以线上开展为主,线上线下工作统筹不充分。
4.以推动队伍建设为保障
具有一支高素质的党务工作者队伍是党建活动开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在各地区新兴业态党建工作中,推动队伍建设主要以党支部书记、党建指导员和党员等三支队伍建设为主。在党支部书记选拔上,普遍采取由自身企业业务骨干和经营管理人员选派兼任的方式。党建指导员则大多由上级党委向新兴业态企业较为集中的园区选派。而在党务培训方面,很多地方已经把对新兴业态企业党务工作者的培训纳入“两新”组织党务人员培训计划中,定期对党务工作者进行党务工作技能培训,实现党务培训的规范化与常态化。在党员发展上,很多地方也在计划人数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从总体来看,由于之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实践基础,各地党委对新兴业态领域党员发展以及党务工作者的培养计划和培训内容选择都趋于成熟,下一步完善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党务工作者队伍的待遇保障方面。
(二)新兴业态领域党建工作的经验特点
1.上级党委重视是推进党建工作的有力因素
由于新兴业态党建工作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没有较为成熟的典型模式可供借鉴,在工作推进上就十分需要上级党委的重视指导。就目前调研情况看,上级党委对新兴业态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仍然是党建工作得以有效推进的有利因素。一些地区新兴业态党建工作之所以能够开展,往往跟该地区具有相应的行业协会党委具有很大关系,有了上级党委的指导和要求,那些本身企业实力强、党员数量多、党建基础较好的企业就能够快速跟进,孵化出企业党组织。
2.出资人的支持力度与党建工作成效密切相关
当前,新兴业态市场环境竞争激烈,相较于通过改良企业经营获取更多利润,党建工作的务虚性使得其开展十分依赖出资人的支持。特别是在当前新兴业态领域党建经费上级保障并不充足的条件下,党建活动开展、党务工作者津贴保障等经费支出都十分依赖出资人。比如,在调研中,一些党建工作开展较好的互联网企业,正是由于企业出资人对党建工作较为重视,除了提供场地与活动经费以外,还给每名党务工作者甚至每名党员每个月发放几百到上千元的“津贴”,极大地提升了党务工作者和党员职工的自豪感和积极性,党建工作的开展也自然十分顺利。
3.加强思想引领是新兴业态党建工作的根本任务
当前,新兴业态企业特别是“两微一端”、电商平台、网红孵化等互联网企业已经成为“舆论生成的策源地、信息传播的集散地和思想交锋的主阵地”[8],任何一个热点话题的出现都能快速吸引大量网民围观、评论、传播,并极易在持续发酵中引领社会舆论风向。因此,新兴业态党建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加强思想引领,形成正面舆论导向,思想引领与行业监管有机结合起来,肩负起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桥头堡的责任。
4.协调推进线上线下党员活动是新兴业态党建工作必须实现的关键转变
利用新媒体平台等手段开展党建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兴业态企业党员流动性强、学习教育工作开展困难等问题,是新兴业态领域党建工作开展的重要特色和优势,但长期依靠“网来网去”,缺乏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很难真正唤醒广大党员的党员意识,更难以引起党员的思想触动和情感共鸣。大量案例表明,必须协调推进线上线下党员活动,在线下把党员组织动员起来,通过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生活和组织活动增强党员在企业党组织中的存在感、荣誉感、仪式感和自豪感,才能有效凝聚党员,巩固党的政治基础。
三、新兴业态领域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新兴业态领域企业新、散、小的特点决定了其党建工作开展还没有自成一家。虽然各地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无疑还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党员队伍不稳定,党组织的力量偏弱
具有一支稳定有力的党建队伍是党建工作良性开展的前提。目前,新兴业态领域企业存在发展时间短、从业人员相对年轻、与其他领域相比党组织力量还相对较弱等问题。一是党员流动性大。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新兴业态领域从业人员多数为“80后”“90后”,且跳槽率非常高。虽然各个行业跳槽的原因并不相同,但平均2—3年换份工作已经成为新兴业态领域包括新媒体、电商主播、外卖平台等行业常态,这就导致很多企业难以形成能够按时开展党建工作的稳定党员队伍,有些企业还存在支部刚换届,就有支部书记辞职的现象。二是,党员比例整体偏低。相较于传统领域,新兴业态企业中党员的比例整体偏低,一些规模较大的新媒体企业党员占比也仅为6%—8%,即使考虑到由于新兴领域企业相当部分从业人员为兼职而存在的“口袋党员”现象,与传统领域甚至与一般“两新”组织相比,其人员数量也相对很少。三是党务工作者力量不足。从目前来看,即便是规模较大的新兴业态企业党务工作者总体人数仍然较少,且大多为兼职,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而大部分规模较小的企业则缺少党务工作人员,新兴业态领域党务工作者力量整体严重不足。
(二)党建与业务结合不紧密,与产品链延展黏合度亟须提升
与传统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开展对象为企业中的“人”不同,由于新兴业态企业产品链延展具有强烈的市场导向性和经营文化内涵的体现性,新兴业态党建工作特别是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开展的政治持久力则“主要取决于与企业产品链延展的黏合度”[9]24,即产品链延伸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但从目前来看,新兴业态领域党建工作与产品链延展的整体黏合度仍需提升。一是缺乏党建工作介入机制。在调研中发现,很多新兴领域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生存压力,一些新兴领域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压力较大,为快速占据市场不惜采用一些不正当竞争手段或者向市场输出一些不良的文化产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党建工作介入机制,企业党组织把关产品输出缺位,没有发挥应有功能。二是党员作用发挥不够。与传统非公企业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等方式注重生产中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相比,新兴业态企业在产品输出、传播过程中的党员作用发挥不足,除了企业中党员对产品输出监督缺失以外,在新兴业态产品输出、传播、服务过程中对“红色元素”以及党建作用的体现也不够,很多企业既没有单独设立的党员岗位,也没有在企业宣传中体现党建元素,忽视了企业党建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三是思想引领的方式手段有待创新。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党员反映企业的党组织的活动吸引力不高,存在形式主义等问题,既给党员职工增添了不必要的负担,也影响了一些党员职工的参与积极性。
(三)条块关系有待明晰,考核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健全组织管理体系是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一般而言,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与组织覆盖是同步推进的,一些地方在实践中也根据基层实际情况初步建立了管理体系,但从目前来看,一些地方现有组织管理体系对权责分工还不明晰,纵向的“条”与区域的“块”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完全厘清,考核评价体系也不完善,影响了党组织功能发挥。一是行业主管部门多,存在“多头管理”现象。目前,新兴业态领域党建工作涉及的单位有地方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社工委、网信办等多家部门,但由于部门的权责不明晰,也没有协调机制,在实际企业党建工作开展中反而制约了困难与问题的解决,同时由于分管部门多,到年底党建考核时各个部门,又集中重复对企业进行党建调研考核,不仅没有有效推动党建工作开展,反而加剧了基层考核负担。二是“条块结合”与街道(乡镇)兜底管理边界关系不明晰。当前,基层党建工作既有自上而下的“条”型管理推动,又有以社区为单位,通过网格化等方式优化基层党建的“块区”设置,呈现出“纵横交错”的组织覆盖管理格局。对于新兴业态领域党建工作这一新兴事物而言,目前,很多地区的管理体系还没有对该领域的党建工作责任作出明确划分,导致一些小微企业党支部党员搞不清楚到底应该在哪里参加组织生活,影响了党员的积极性,同时也致使一些党员游离于组织之外,人为造成了新的“口袋党员”。三是党建工作考核机制缺失。就目前而言,新兴业态领域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务工作者大多为兼职人员,对这些人如何进行考核评价与奖惩,很多地方还没有形成一套符合实际的机制方法,很多新兴业态企业也没有把党建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畴。
(四)基础保障不足,较难形成党建工作品牌
由于新兴业态的非公经济属性,与传统领域相比,人、财、物等党建基础资源保障仍是较为明显的短板。一是党建经费依然紧缺。虽然目前很多地方对新兴业态企业党费实行了百分之百返还制度,但就整体而言,党建经费依然捉襟见肘。虽然一些规模较大的互联网企业每年在党建工作中列支百余万元经费,但由于其本身从业人员人数较多,平摊下去依旧十分紧缺,至于那些体量较小、人员较少的小微企业情况则更为严重。二是组织生活开展常态化程度不高。一些规模较大的新兴业态企业得到上级组织和地方党委的帮助后,能够经常性并较高质量地开展党内组织生活和公益性服务活动,但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企业而言,由于企业内部管理松散、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强,党内组织生活常态化和组织活力明显不够,这也致使新兴业态领域党建工作走深走实、形成品牌效应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三是党建资源利用率不高。从目前来看,虽然很多地方在“三有一化”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很多社区街道也实现了党群服务中心覆盖,但一些场地资源利用率并不理想,鲜有新兴业态企业主动与其对接开展活动,现有各种基层组织阵地并没有充分发挥对新兴业态领域党建工作的推动功能。
四、完善新兴业态领域党建工作的对策建议
新兴业态是非公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发展规模、组织特征又与非公企业存在诸多不同,完善新兴业态领域党建工作,要尊重其行业特点,在现有基础上构建科学工作机制、搭建干事平台、集约使用资源、激发组织活力,从而为新兴业态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实党务工作力量
完善新兴业态领域党建工作,要从强化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入手,为工作开展积聚力量。一是将发展党员与企业招才引智相结合,持续壮大党员队伍。在调研中,很多企业员工都表现出强烈的入党意愿,但企业自身入党名额非常有限,新兴业态领域积聚了大量青年人才和知识分子,理应成为下一步发展吸收党员的重点领域。目前,一些企业已经把是否为党员作为关键岗位招聘的前提条件,下一步工作除了与地方党委沟通协调合理增加新兴业态领域企业入党名额以外,地方党委还应出台专项指导文件,鼓励企业在招聘主管等重要岗位时将是否为中共党员作为前提条件。对于那些贯彻政策较好、党员职工比例较高的企业,可以在企业贷款、税收中给予适当的政策照顾。二是开展“口袋党员”清理工作。当前,新兴业态企业中的口袋党员数量仍然不少,要充分发掘这部分党员力量,地方党委可开展包括新兴业态企业在内的“两新”组织“口袋党员”清理专项行动,通过摸底排查,引导党员亮明身份回归组织。三是充实党务工作者力量。针对当前新兴业态领域党务工作者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一步工作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对策充实党务力量。对于那些单独建立、规模较大的党支部,大量案例事实表明,由那些出资人兼任党支部书记的往往较为负责,能够从企业发展角度出发开展党建工作。因此仍然采取从企业内部培养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的方式,培养企业党建工作的内生力量;而对于那些规模较小、联合组建的党支部,则可以从国有企业、机关单位等领域聘请离退休党员干部担任党支部书记或党务工作者,不断充实党务工作力量。
(二)建立党建介入机制,引领企业文化建设
党建介入机制,实质上就是把党建融入企业产品输出的全程式环节管理,主要是指在“企业产品链延展的各个环节,从产品的市场调研、研发设计、平台投入、用户反馈等每一环节,党建工作需要根据产品链上各个环节的社交属性强度择机介入”[9]26。实质上就是在政府部门对企业硬性约束的基础上,由企业党组织在产品生产、输出过程中的一些重要节点发挥“软管理”作用,从而实现党建与业务的有机融合。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在企业内建立党组织介入制度,对于新的产品推广,可设置专门机制,由党支部对其社交属性进行评价和跟踪监督,防止违规、低俗产品的输出传播,从源头上保障网络安全;另一方面,要以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与制度相比,企业文化能够“通过大量微妙的方式来沟通企业内部人们的思想,使企业成员在统一的思想指导下,产生对企业目标、准则、观念的认同感”[10]。以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改变以往党建工作单向灌输和僵化模式,“在发挥党的理论思想先进性优势基础上,增强党建工作渗透力”[11]。可以通过将红色元素融入企业文化提升党建感召力,发掘培养树立优秀“企业英雄”党员品牌提升党员号召力,经常性开展“党建思想沙龙”等政治活动提升党组织吸引力等方式,把党的文化魅力和思想底蕴融入企业文化并体现在企业产品输出中,利用红色元素带来的产品信誉度,提升用户消费忠诚度,实现党建与企业发展有机融合。
(三)统筹线上线下互动,提升政治引领的实际效果
要把新兴业态领域党建做实做细,仍应当保持党建工作特别是党内组织生活的政治性和严肃性。要在现有线上学习平台搭建基础上,统筹做好线下活动,使线上党建和线下党建有机联动。一方面要着力落实好谈心谈话制度。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产生的效果是线上信息交互无法替代的,在下一步工作中,新兴业态企业中的党务工作者要重点在做到“六清楚、六必访、六必谈”方面下功夫,对员工的家庭情况、思想变化、情绪异常波动或者家庭矛盾、生病住院、家庭困难等,党支部要及时掌握并给予帮助。另一方面,要严格日常管理。可借助现有基础,将新兴业态企业纳入区域化党建平台中,帮助那些体量较小的企业规范组织生活、党员发展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切实落地“三会一课”。同时,积极探索党员积分管理考核制度,目前,各领域基层党支部都把党员和党组织积分排名管理作为一项严格日常管理的重要抓手,也可以在新兴业态领域推广,设立“线上学习+线下活动”双重标准,将党员个人积分情况作为年底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四)完善管理考核体系,明晰部门权责分工
当前,很多地方都开展了以“条块结合”管理方式为特征的区域化党建模式探索。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按照重心下移、权责一致原则,赋予街道党(工)委相应职责职权”[12]。以此为遵循,在下一步工作中,可以把新兴业态企业党建工作放到区域化党建的盘子里,按照以街道党(工)委指导为主、以政府部门指导为辅的方向,把对新兴业态企业党建工作的管理与考核权责更多放置于街道党(工)委中。而对于新兴业态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则可以采用由街道党(工)委牵头、各部门参与,组建党建联席会议的方式商讨解决。同时,在党建考核上,鼓励基层采取实地调研考核、走访考核、座谈考核等方式,逐步摒弃材料考核、文字考核等高耗低效考核方式,减轻企业考核负担。
(五)完善基础保障措施,增强党组织活力
从目前来看,要进一步完善新兴业态领域党建工作的基础保障措施,需要将目标放在如何实现财政资源的集约化与长效化使用上。一是要进一步完善财政投入保障体系。可以探索试行将新兴业态领域党建经费纳入专项计划中,建立党建经费年度正常增长机制,保证新兴业态领域党建经费的持续投入,努力使经费逐年稳步增长。二是要进一步争取企业出资人的支持,可以通过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那些党建开展较好的企业放低贷款或其他经营准入门槛,让企业出资人看到党建带来的实实在在好处,从而增加企业自身党建经费支出,弥补上级财政资金不足造成的党建短板。三是要进一步提高党务工作者待遇保障,虽然一些地方已经探索实施使用企业“特殊党费”为党务工作者发放额外津贴,但还远远不够,可以与地方党委相结合,在保障额外津贴发放的同时,给予党务工作者“五险一金”保障方面更多的便利与利好。四是要加强政企人才交流合作,可以采取“挂职锻炼”的方式推动企业和政府部门党务工作者之间挂职交流,从而提升广大党务工作者的见识与能力。五是还应当充分利用现有基层党建资源基础,充分利用党支部所在地社区资源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开展党建活动,促进区域党建资源整合与集约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