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西方文化的价值审视
2021-01-12柯育芳郭瑞达
柯育芳 郭瑞达
(1.2.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民族文化不断显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尤其是中国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之后,世界文化更是呈现出一种相互交织、互相影响的发展态势,而作为主流文化的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存在与世界文化发展趋势相背的价值理念。虽然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为近代以来的世界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在经济、政治、法律、科学技术等方面都起着引领性的积极作用,但是,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解历史,从来只能理解现在”“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从具有积极意义的自由主义逐渐陷入个人主义的囹圄,从最初的“解放”又重新回归了“束缚”意义的价值取向。因此,我们要以一种审慎的态度看待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从其积极的历史性进步意义以及固有的局限性中,总结出能够为世界文化发展提供借鉴的有效价值。
一、自由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基础精神
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是经历了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一系列运动,通过战胜西方基督教文化、封建专制文化登上历史舞台的,是近代以来西方政治家、思想家构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成果,不仅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普适意义,其构建过程中产生的经验教训也是值得人类文明借鉴的宝贵财富。早在1996年,习近平就以开放的历史借鉴观指出:“我们既要立足本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又要面向世界,吸取和借鉴全人类,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2]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强劲的力量,对世界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是由于大航海时期产生的自由主义精神在工业革命给予物质条件支撑后得到不断深化,从而推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在当时的经济、政治、法律、科技等方面产生具有引领世界的先进性作用,发展至今仍然是世界上具有一定外向张力的文化。
首先,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保障了个体自由、平等的权利。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束缚以及专制主义的压迫,在冷酷的等级制度下人们几乎没有个人的自由,不能追求和享受世俗的幸福。面对这一现状,以人文主义精神为指导的文艺复兴、以因信称义为核心的宗教改革以及在启蒙运动时期确立的自由主义思想,通过充分肯定社会成员个体在社会中独立自主的主体地位,强调保障个体的自由、平等、追求幸福的权利,使人挣脱了封建等级制度的镣铐,把人从一切束缚中解放出来。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也正是因为这种文化的努力,如今大多数国家的法制建设中,才会普遍包含个体享有自由、平等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观念。
其次,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加速了西方市场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马克思在封建社会向资产阶级社会的过渡中论证到:“在这些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封建社会的生产和交换在其中进行的关系,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生产力,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取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孕育而生。”[3]在市场经济成为主要经济秩序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应运而生,受到文化影响的社会环境、政治制度和法制建设为市场经济的运行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完美适应了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需要的自由主义,通过强调个人自由平等的权利,保障了市场自由经营、平等竞争的经济环境,使市场主体获得充分的经济自由。如今,无论是中国还是整个世界,市场经济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经济形态,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中包含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促进其发展的一整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制度模式以及运动机制等都有我们可以借鉴的进步意义。
再次,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推动了现代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在宗教与封建贵族的笼罩下,人们既受到信原罪、信救赎和信末世的灵魂控制,又受到世俗的封建庄园制和封建等级制的专制统治,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西方自由主义的产生,一方面将人从一切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人获得了独立和自由;另一方面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否定了神对人的最高统治,建立了以代议制和法律统治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把民主作为保障个体自由权利的基本政治形式。这种民主虽然在一定意义上是虚假的——不以自由为目的,而以统治为原则。但这种制度的选择、筹划和建立具有开创性意义,至少相对于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等级制、君主制、贵族制、寡头制等而言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进步,而且整个世界几乎都吸收了这种民主政治的观念,运用到自己国家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的建设中。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中指出:“英国是最先开始探索代议制的国家,在中国,民本和法制思想自古有之,几千年前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现在,中国人民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吸收中华法制的优良传统,也借鉴世界各国法治的有益做法。”[4]
最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将法律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威。在社会发展与变革中,由于自由主义越来越深入人心,逐步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如果政治权力不受控制,个体自由的权利就无法得到保障,民主便会遭到破坏,市场也会造成经济损失。这时,法律的重要性被突显出来,只有将权力置于法律之下才能有效制约政治权力滥用的这一理念被普遍认可。同时,将法律以最高形式表现出来,对个体进行价值指引、行为评价、错误惩戒以及示范教育,整个社会才会呈现出一种普遍的自由秩序。这样,不仅能维护阶级统治,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个体权利也能得到切实保障。因而,在法治国家的建设中,法律至高无上的地位得到不断强调,宪法也被特别确立为国家的最高权威。
毫无疑问,自由主义作为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基础精神,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不论是经济运行的模式还是民主政治的构建,都有着较为深层的影响。除西方国家以外,非西方国家在发展中也不同程度地吸取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中有价值的内容及其经验教训,并将其运用到上层建筑中。这一历史事实表明,就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来说,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渗透力具有一定的外向张性,这种张性的根源在于——它致力于把人从各种束缚中解放出来,努力扩大人的独立自主性,刺激和鼓励人向内挖掘潜能向外征服世界。这不仅使人获得了自由,使我们的世界日益成为自由的世界、民主的世界,而且使人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出来,使我们的世界日益成为富裕的世界、文明的世界。[5]
二、个人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核心内容
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深刻改变了西方社会的各个领域,整个人类社会也因为西方社会的进步而迎来翻天覆地的革新,逐步从贫穷落后的传统文明走向繁荣昌盛的现代文明,应该承认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基本合理性以及历史功绩。但是,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从本质上来说,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是个人主义性质的。它最初的目的是反抗宗教封建等级的束缚,赋予人们追求自由、平等与幸福的权利,但这种价值体系在使人获得主体权利的过程中走向了岔路——在经济方面,确立了一种自由经济的制度,使个人主义演化为自由贸易的制度、自由竞争的制度最终成为私有财产的制度;在政治方面,形成了满足个人需要,实现个人利益,保障个人权利的以个体为目的政治意图;在思想观念方面,强调了个人是社会生活中的最终构成要素,所有的社会现象都是以个人理性为出发点,由个人的意志与信念驱使而成,个体拥有精神与行为双重的至高无上的道德评判权利。
(一)个人本位主义的经济观念
在世界观方面,西方近代以来的原子论认为,万物都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是微不可见、不可分割的物质微粒,它具有坚实单一、没有空隙、不能毁坏等特点。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是原子结合时内部的空隙,它不是虚无,而是一种非常实在的存在。[6]这种以孤立、静止的角度看待世界的二元对立的世界观,形成了近代以来从西方扩散至全球的现代化理念——以孤立的个体看作社会的实体,一切以个人权利、个人利益为核心,不考虑整体甚至是全人类的问题。
在价值观方面,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提倡的个人本位主义主要表现为追求个人自由、个人权利和个人的独立性。[7]具体而言,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更加重视个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认为个人的行为意图是由利益因素决定的,由此催生出在不同价值主体发生利益冲突时以自我利益为重的个人本位主义的价值倾向。映射在经济领域,个人本位主义充分授权于经济本身进行自由运作,以最大的限度选择自己的目标和实现手段,通过自由地参与到市场之中并依靠“看不见的手”来协调个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产生的各种矛盾从而追求个人经济效益最大化。但是,个人本位主义有着明显的自我矛盾性和局限性,当经济个体都以自我利益为最终归宿时,整个市场便成为了一个冷酷的战场,市场主体只会一味地扩大自己的增值资本,缺少情感之间的交流;除此之外,当产品生产只依赖竞争个体自主调节时,市场失序是一个必然结果,从而使国民经济遭受冲击。此外,其负面影响也会从经济领域蔓延至政治、生态、社会等各个领域,最终造成整个国家结构的紊乱。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预见的那样——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8]
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发展至今,个人本位主义已然成为主导性价值取向,尤其是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中,以最大限度的自由去选择目标和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并付诸行动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对外原则的隐形价值标杆。以美国在经贸问题中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为例:美国首先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否决了原有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并要求重新谈判;之后又绕开世界贸易组织对多个国家的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并以此为筹码要求有关国家与美国重新谈判贸易协议。2018年,美国对来自欧盟的钢铁和铝以及来自中国的500亿商品开征25%的关税,再接着又对墨西哥、加拿大、日本等多个国家的商品提高关税税率。2019年,美国不仅将中国商品的加征关税规模扩大到了2500亿美元,还取消了印度的普惠制贸易地位。同时,美国还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外国企业特别是中国企业设置各种市场禁令和出口限制,企图与中国经济“脱钩”。不仅如此,特朗普政府还通过减税、去管制乃至直接喊话施压等手段要求海外企业回归美国本土。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个人本位主义的经济观念显然是与世界背道而驰的,是一种逆全球化的价值选择。一味将个人的行为定义为社会经济组织的原则,将整个社会的进步以实现个人的经济利益为前提,长此以往会导致无法解决的固有的经济问题:第一,贫富两极分化加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是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建立与丰富的,而市场经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市场主体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在整个市场中,凭借自由贸易而进行自由竞争。这种竞争的结果必然会导致财富不断集中于少数人之手,从而拉大社会成员的贫富差距,最严重的情况就是有一部分社会成员陷入马克思所说的“绝对贫困化”,即缺乏最低的生活保障。[9]第二,周期性经济危机频发。市场经济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当个人一味地追求生产,无暇市场需求时,就会发生普遍的以生产过剩为表现的经济危机。1825年以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由于产品过剩并且无法倾销,差不多每隔几年就要发生一次经济危机。尤其是1929-1933年以及2008年,爆发了使整个世界经济陷入低迷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二)代表个人利益的政治立场
在政治思想中,个人主义扮演着只代表个人利益的政治角色。第一,政府对于权力的掌握是由公民授予的,正是因为公民的认同,政府才拥有了权力的合法性,也正是由于公民自愿服从于政府的权力管制,权威性才会在政府的运作中得到体现;第二,个人利益是政治代表的全部取向,政府不会考虑社会团体、社会责任、社会集团以及社会层次等利益,其唯一的衡量标准是公民个人的利益;第三,满足个人需要、维护个人利益、保障个人权利是政府的唯一目的,并且政府也不会干涉或阻碍个人行使自己的权利。[10]但是,个人主义并非意味着完全否定政府的权力或是质疑其强制性,而是强调要把政府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这样既能保证个体的自由,有效行使自己的权利,也能更好地监督政府,不会使其发展成为专制主义国家。
在国家关系层面,个人利益价值取向往往上升为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利益,或者说代表着一个政治集团的利益。能够提出代表个人利益的国家综合国力都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便以个人(国家)的利益判断价值得失而提出这样一种限制性的发展理念。美国出台的一系列反移民政策就是强调个人利益在国家层面的反映。美国一直以“民族大熔炉”著称,其移民政策在世界上相当宽松,但自特朗普就任总统以来,情况生变。2017年初,特朗普刚上任后就签署了移民禁令,禁止索马里、利比亚等七个穆斯林国家的移民进入美国。与此同时,美国不仅在移民最大入境地——美墨边境,修建高墙和加强边境巡逻来阻止移民涌入美国,而且还对墨西哥、洪都拉斯、厄瓜多尔等主要的非法移民来源国施压,甚至还利用关税手段来威胁墨西哥,迫使其加强移民管控力度。2019年7月,美国甚至在国内抓捕非法移民并强制遣返。
虽然强调个人(国家)利益会暂时性地加速本国的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但是一味地寻求本国利益的最大化而脱离世界发展的轨道,社会与政治方面的顽疾也会随之而来:第一,极权主义问题加重。注重个人利益的国家,在拒绝外部势力“入侵”的同时,首先要做的是限制国内的多元发展,运用经济、政治等不同手段抑制国内的相异思想,实现对大众心理意识的操纵和控制。通过压制不同意见和声音,压制人们对现状的否定和批判,使整个社会群体都成为单向度的人,成为没有主观思维能力的现实生活中的“机器”。这样的人不会去追求更高的生活,甚至没有能力去想象更好的生活,从而形成社会各个领域制度内单一、片面的一体化。第二,恐怖主义盛行。国家对于个人利益的强调并不是出于保守、自我止步的意图,其最终目的是强化本国的意识形态统治,从而更好地举全国之力对外进行经济上的掠夺、政治和军事上的干预、文化上的渗透,企图将自己的文化嫁接到别国的文化之中,使得西方国家的主流价值成为被入侵国家的主导思想。而这种强行对外扩张的模式,必然会引起被支配国家的反抗,导致战争和恐怖主义频频发生。自“9.11事件”发生以来,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全人类的恶魔,生活在当今世界的人最基本的生命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发生恐怖活动,从而形成一种世界性的恐惧氛围。
(三)无限索取的自然理念
自欧洲启蒙运动以来,人的解放、对自由幸福的追求以及对科学的探索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潮,当康德提出“人是目的”时,“人类中心主义”就有了理论支撑——人是宇宙的中心,是万物之灵,其他都次之。在这种理论视角下,人与自然是孤立静止,主客二分[11]的对立关系,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延伸到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中,人是带有目的性的对自然进行不加节制地征服、改造和利用的一方,对自然索取成为人类生存的主要活动,自然只属于被动承受的一方。现代社会的逻辑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人的能力是无限的,经济和科技都可以无限发展,由经济和科技发展产生的所有问题可以通过经济和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来解决。[12]
这种以个人利益为目的催生出的无限索取的自然观,必然会产生由于对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追求而不顾全球生态环境安危的一系列危险举措。2017年6月1日,特朗普政府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根据规定,美国最早有效撤出日期为2020年11月4日。此前,特朗普就针对美国的能源问题做出了一系列举措:大幅减少环境局及相关工作的预算,导致环境保护和执法工作难以展开;颁布《美国优先能源计划》,取消《溪流保护计划》,并计划重启输油管道项目;撤除《气候行动计划》,大幅减少气候变化有关经费;签署能源独立执行令,撤销上一任政府时期的气候变化政策,并进一步扩大美国离岸能源开采范围,等等。
特朗普政府认为,第一,《巴黎协定》对美国经济造成威胁。预计到2040年为止,为达成《巴黎协定》,美国的经济损失将达到近3万亿美元,同时会减少超过百万个工作岗位;第二,《巴黎协定》对美国并不公平。《巴黎协定》要求发达国家筹集资金作为“绿色气候基金”,特朗普政府认为这是将美国的财产分拨到其他国家的不合理行为,美国不应该承担如此过多的责任;第三,《巴黎协定》对改善气候的作用非常小,到2100年也只能抵消全球温度上升中的0.2℃。
但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的征服,人们发现自己所居住的家园并不是一个可以供人类无限消耗的对象。不可再生资源迅速消耗、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身体生物学结构加速变异,这些自然反馈给人类的“信息”使人们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重新反思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以个人意向而采取行动的合理性,反思西方提供给世界的这套现代理论出现了何种问题。
三、包容与超越的态度
(一)以包容的心态面对世界文化
进入新时代,全球化已然成为大势所趋,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融已经成为当今文化普遍的存在形式。“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以一种包容的心态与有容乃大的精神面对世界文化,是对待异质文化的必然要求。基于这样的时代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各民族都应该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这是增强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条件。”[13]
从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专制式的、集权式的极权主义国家只会压制个性发展,阻碍社会进步。只有分权式、民主式的国家才能在多元主体的世界框架中得到发展。面对世界文化亦然,以一种包容的心态面对世界不同文化的国家必然会在各个方面都与世界接轨,但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带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内容不会消失,仍然能够拥有自己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完整性,仍然能够在与世界共同发展的过程中保守住自己独特的文化基因。只有包容多元化的世界才会带来世界的多样化,才会促进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14]我国在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前提下,以积极维护、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科学对待的态度面对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充分肯定了世界文化多样性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一理念不仅彰显了人类社会创造出的各种文明的价值,也促进了人类文明共同的繁荣与进步。尤其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对待历史文化的“扬弃”观相结合,为不同文化的融合与发展营造出和谐的世界环境。当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时,其相互需要相互依存的羁绊也会加深,这样世界就会不断结合成一个整体,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前进发展。
(二)以超越的态度面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
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构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文化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一味接受,应该在扬弃、辩证的视角下选择性地吸收从而完成下一个阶段的超越。这是一种超越现有话语体系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变革,它应是由新的概念、命题和理论构成的新话语体系。[15]这种超越的态度,最终不是为了战胜、消灭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而是在比较中,在世界发展的历史数据中,让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认识到自身固有的难以解决的局限性问题,完成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使世界文化能够在一片祥和中顺应时代潮流,为全球化的国际发展趋势注入积极的精神力量,推动人类文化的繁荣进步。完成这个伟大的历史性工程任重而道远,既需要人们如邓小平同志所言那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6],又需要人们刻苦研究,破除教条,突破既有的思维模式,站在新的高度,以新的问题意识,勇敢地进行创新。
超越的意义在于,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文化适应时代发展的自我新生。由于历史局限性的存在,文化在不同时期会被不同理念支配从而表现出相异的文化特征,所以文化的发展总是要跳脱上一时代的客观制约因素,以新的客观要求和主观需要剔除陈旧或是糟粕的内容,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进行创新的基础上实现文化现代化繁荣。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正是需要深刻反思近代以来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应重新追溯从古希腊、古罗马到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时期所形成的以人为中心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的对人类文明发展有益的核心内容。并将其与时代结合,与新的国际发展模式结合,总结并去除自已落后、腐朽甚至是与世界发展背道而驰的观念,更新社会模式,创新发展理念,以适应现代化发展、适应新的国际发展模式为目的,完成对自身的超越。
(三)保持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性
保持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性,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与西方个人主义根本对立的思想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进入新时代,我国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与时俱进、继往开来,不断拓展内涵的深度与广度,既深化了我国人民对于文化自信的坚定信念,也更加憧憬着对未来文化发展的美好前景。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发展与创新,实现社会主义文化质的飞跃,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灌注坚实的精神力量。保持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性,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根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1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宽广深厚的文化内核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突出优势,其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思想内涵、精神实质、道德伦理,既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标杆也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指南,就全球而言,其蕴含的思想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保持社会主义文化主体性,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身份象征,是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华人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各族人民共建伟大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脊梁”。保持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性,必须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文化竞争力,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下,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真正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四、结语
不可否认,自由主义作为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一种价值取向对于西方世界乃至全球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历史性积极作用,不仅推动建立了一种世界性的普遍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还建立了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确立了以宪法为最高权威的法律体系,肯定和保障了人的基本权利等。但是,由自由主义演变而来的个人主义逐渐使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脱离了主流发展趋势,从开放走向闭合,从解放回到束缚。立足新时代,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对待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不仅要以扬弃、辩证的视角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要以一种包容与超越的态度,构建一种适合世界文化共同繁荣的创新性的话语体系,使各个民族在传承自身民族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能以一种“道并行而不相悖,并育而不相害”的发展理念与世界各国共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终谱成一曲“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18]的恢弘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