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网上”“网下”协同机制建设

2021-01-12沈惠章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治安防控信息

沈惠章

(江苏警官学院 治安系,江苏 南京 210012)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并且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也必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产生的互联网虚拟社会,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颠覆了实体社会各个领域间的连接方式,严重冲击着现有的治安防控体系。在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交织叠加的今天,网络安全问题随之出现。不断增多的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正在影响着正常的社会秩序,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难度在不断加大[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强调了加快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提高平安建设的现代化水平,提出了通过网络空间治理维护和平安全、进行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的新要求。我们应当认清形势,充分运用信息手段加强安全防范,利用网络为代表的现代化信息工具,在传统治安防控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并有力推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行“网上”“网下”的一体化建设,建立社会治安防控“网上”“网下”的协同机制,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在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中,找准新时代治安防控工作的着力点,将“网上”信息搜集研判与“网下”核查管理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将实体社会治理工作与虚拟社会防控工作结合起来,构筑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整体防控的档次,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一、“网上”的信息汇集和处理

网络社会的互联、互通、共享,是时代的进步,数据和信息成了重要的社会资源。这些数据和信息使公安民警在警务活动中,改善了执法的方式方法,提高了执法效率,同时也为犯罪嫌疑人作案提供了便利,导致犯罪率的上升,给正常的社会治安秩序造成了威胁。近年来,我国的网络犯罪一直处在高发状态,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网上窃卖个人信息、网络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更是屡禁不止,不断侵犯着人们的合法权益。同时,发展的手段体现出智能化、高科技和专业化[2]。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社会面前,我国对于网络社会的监管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对“网上”信息的汇集和处理工作做得还不够。建立和完善网络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维护网络安全,有利于人民群众充分表达意愿,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促进党群关系、警民关系的改善和互动,有利于全面实现国家安全治理的功能,提升国家安全治理的效能。不难看到,网络社会是立体化社会防控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网上”的防控是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发挥整体合力不可缺少的一环。在公安警务活动中,具有网络思维的民警多,治安防控的理念就能够更新,警务创新就有了保障,就有了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决策模式,促使决策准确、快速,同时展现决策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使用综合信息查询平台、公安业务搜索引擎和信息检索平台作支撑,对治安防控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汇总,使数据和信息功能达到最大化。把物联网、云计算等前沿科技应用到勤务工作的第一线,用技术支撑业务,让业务反哺技术。比如建立“网上”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平台,使之拥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特色社情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实现基础信息管理、人口及特殊人群管理、房屋管理、社会治安、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隐患排查、民政民生、惠民工程、党建群团、生活信息等方方面面的综合治理。这样做,对于实现群防群治,快速及时收集反映各类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信息数据和舆情;对于及早防控和化解各类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对于加快应急和处置重大突发事件,规范和监督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的工作;对于构建全面覆盖、动态跟踪、科学高效、服务于民的社会治理新格局,都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在这个基础上,应当打造治安防控识别圈,在重点部位建设智慧公安检查站和联勤警务站,提升对跨区域人员、车辆和物品的动态管控能力。按照科技支撑、信息引领、贴近实战、技防为先的思路,全力推进视频监控建设及其升级改造的力度,着力完善配套的网络建设,逐步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互连互通、信息共享的社会面防控体系,努力将公安警务中的治安防控勤务由传统的人工模式向智慧勤务、智能服务的模式转变。

(一)“网上”信息的汇集

在智能防控平台等网络上,汇集了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海量信息,这种海量信息就是大数据。大数据实际上是巨量资料的一种学术称谓,是指需要用新的处理模式才能够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资产信息,具有高增长率、多样化的特点。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新技术,是公安机关可以利用的网络社会治安防控手段,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提升治安防控的科技含量和工作效率。应当大力推广人口信息平台、车辆识别平台、警用地理平台和信息研判系统平台等网络信息技术,加大硬件和软件的更新和优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做好信息汇集工作,采取“专门管理手段+信息技术手段”的方式增强社会治安管控的实效。一要重视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公安民警应当增强信息化意识,成为信息收集、判断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中坚力量。对综合治理机构及队伍、群防群治组织及队伍进行有效管理,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依靠信息员队伍,使之成为公安机关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及时掌握社会治安动态。二要收集实有人口信息。掌握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实有人口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掌握社会治安管理的主动权。三要收集特殊人群的信息。尤其应当掌握刑释人员、涉毒人员、矫正人员、精神病人、艾滋病人、重点青少年的动态信息。四要收集社会治安信息。主要收集治安重点地区、命案防控、涉案人员、应急事件、重特大案件、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的信息。五要收集校园安全防范的信息。重点掌握学校里发生的安全事件以及周边人员的活动情况等。从刑事办案的角度看,网上犯罪信息与犯罪有关,具有瞬时性、隐蔽性、混杂性等特点。在谋划犯罪时犯罪分子之间往往有聊天记录,在选择作案目标时也有聊天记录,作案后也有网络信息。“网上”信息的调查主要是利用被害人提供的相关信息查找犯罪嫌疑人,对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的上网行为进行调查,搜集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所使用过的计算机上的信息、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的网络聊天记录、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所收发的电子邮件、可疑的网上购物和销售方面的记录、在各网站BBS有关案件的发帖和留言、网络游戏方面的记录、各网站关于尚在侦查中的案件的相关信息等。

(二)“网上”信息的处理

在全球范围内,大数据应用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管理能力的新兴趋势。新时代大数据环境的到来,必然会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颠覆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给各行各业带来空前的影响[3]。“网上”信息的处理,一般是指将收集到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求筛选、分类和分析研判,进行储存、传输和使用。“网上”信息的处理主要是通过智能分类预警、自助刷证安检、智能拦截封控,对不同等级被检对象,实施人、车、物差异化分流检查,实现进站前可预警、查控时可封控、出站后可追溯;按照一区多警、一键响应、一体联防、一站多能的应用思路,利用智能穿戴、移动缉查、自动识别、热力感应等技术,整合公安检查站、联勤警务站、街面路面巡逻,形成一体化巡逻防控网。我们应当通过智能分类预警,解决传统检查依托“盲查”、经验主义等弊端;通过智能核录安检,实现人、车、物“一证(脸)通检”,解决传统接触式检查方式过程繁杂、时效不高等问题;通过智能封控拦截,解决传统拦截方式应急反应慢、危险系数高、拦截效果差等问题。通过在居民小区安装车牌抓拍、自动识别、电动车防盗感应等系统,动态感知小区治安情况,并通过“智安小区管理分析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应用,实现违法犯罪预测、预警、预防和精准打击[4]。 在社会治安防控中,网络将信息做了无空间的数字信息整合,使信息处理的速度大大加快,并能够更加广泛地传播,有效地降低了公安执法的成本,提高了民警的执法工作效率。

二、“网下”辖区的核查和管理

治安信息化建设的“网上”信息采集和处理,确实不是公安机关基层单位的强项,但在实体工作上,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应当积极依靠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开展,重视“网下”的核查和管理工作。比如,建立网格联勤警务区,每个警务区都应当高标准建成一个街面联勤警务站,每个站都位于城区治安的“咽喉”部位,成为街面警力的“屯兵点”、应急处突的“桥头堡”、24小时服务群众的“便利店”。 应当整合联勤中心、综合指挥室、联勤警务站、街面作战单元等一体可视的指挥链条,同时搭载最先进的AR警务实战视频地图,辅以4G单兵执法记录仪和PTU搭载警用无人机,使辖区情况一目了然。人工咨询台、网上业务自助办理区、纠纷调解室、视频防控台等功能区应当一应俱全,方便群众前往办理业务。在“网下”的核查和管理中,应当积极探索防范运行机制的构建,提升巡逻防控效率,科学架构治安防控体系,排查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

(一)构建防范运行机制

针对“网下”的核查和管理工作,应当积极探索防范运行机制,建立覆盖率最大化的网络警情联动机制。这里所说的覆盖率最大化,就是建立“由点到面”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立“一处有警情、处处有反应”的联动式机制。这里的“点”,是指网络警情的发生地点;这里的“面”,是指各个地方针对网络治安问题成立的专门执行主体。我们应当从成立指挥中心开始,成立警务科技室,应用高端设备和先进系统,实时研判辖区警情,调度巡区力量实施打防。应当加强社会治安的人防工作,建立24小时治安巡逻机制。为了加强城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应当购置巡逻车,每天由巡特警分组进行车巡,抽调公安民警和武警战士一起进行武装联勤。在政府机关、公共场所、交通要道设立执勤岗亭,在街道安排部署警力,按照“四班三运转”模式,开展巡防工作,提升接处警工作效率和治安巡逻防控水平。同时,按照片区归属划分治安防控区,将打击质效和目标任务下达至各防控区,发挥派出所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实行中心所负责制,整合片区力量,强化片区打防管控,使应急处置能力和集群化作战水平不断提升,同时提高打击质效。应当充分调动群防群治力量,加强社会治安管控工作。发挥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调委会和治安积极分子的作用,随时发现可疑人员及不安定因素,及时向公安机关提供有价值破获线索、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与此同时,应当大力推进“智慧门禁”,在原有的部分居民小区、单元楼栋安装“智慧门禁”系统的基础上,投入专项资金进一步推广安装“智慧门禁”系统,使技防、物防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提升巡逻防控效率

“网下”的核查和管理工作,应当提升巡逻防控效率。在网络社会里,细密的视频监控网络是警方快速破案的重要支撑[5]。某市曾经发生过一起持刀抢劫案,尽管犯罪嫌疑人逃跑中不断更换衣物、变换路线,逃避警方抓捕,但还是难逃追踪,很快被警方抓获。原来,在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地方和逃跑的沿途都有视频监控探头清晰地记录了整个过程。在某县级市,市区有公共探头2061个,“五横五纵”道路框架全部实现了闭合电子设防和高清化覆盖,1021家行业单位的视频监控被集中整合,570余个高清监控探头在边境线铺开,依托这些“千里眼”,公安机关开展分层级、实战化的视频巡逻工作。与此同时,警方对人员密集场所、重点部位、边境村屯、背街小巷的治安情况,只要点击鼠标即可获得。同时,视频资源一键调取、涉案视频智能筛查,提高了科技巡控的效率。

(三)科学架构治安防控体系

当前,我国的治安形势依然严峻,单靠公安机关难于解决问题,防控工作应当把公安机关的专门工作和走群众路线结合起来,既要运用专业手段,又要施行群防群治。“网下”的核查和管理工作,应当整合各方力量,建设一支全覆盖的治安巡防队伍。实践中,基层公安机关在这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比如科学调整配备警力,巡特警大队、武警和各派出所紧紧围绕易发案区域、易发案时间、多发性案件三个重点,保证不低于30%的警力屯警街头,就是一种切合实际的好办法。从公安专业工作的角度看,应当紧紧抓住容易发生问题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组织民警抓住主要矛盾,使警力跟着警情,把警力用到“刀口”上。一是加强实战型指挥中心建设,打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集情报信息研判与警务指挥于一体的现代化警务指挥体系;二是在校园周边、网吧、城乡接合部等重点部位、治安乱点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三是有效开展旅馆业、旧货业、公章刻制业、机动车改装业、废品收购业、娱乐服务业和民宿业等重点行业的治安管理工作;四是集中开展清查整治活动,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从公众参与治安防范工作的角度看,应当解放思想,充分发动和科学组织。一是应当建立以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为主体的治安信息员队伍,这类队伍流动性强、信息来源丰富,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二是有些地方使用的“红袖标”和“红马甲”,也是街头的一支重要巡逻力量,可以配合公安派出所开展辖区重点巡防。在此基础上,公安机关应当不断提升情报引领实战的准确性、针对性,定期分析研判、比对、筛查各类信息。同时应当依靠科技支撑,不断提高警务实战能力。

(四)排查整治社会矛盾和问题

“网下”的核查和管理工作,应当从民生警务的理念出发,用网络信息全力侦破民生小案,把小案当作大案来办,重拳出击,做好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排查整治工作。为让大数据平台的作用进一步发挥,社区民警应当定期对户籍人口和留守儿童信息进行登记,定期对辖区重点人员、刑嫌人员、暂住人口、租赁房屋情况进行全面清查摸底。在部署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集中整治的工作时,应当对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重点、热点问题和犯罪案件突出的重点地区、重点场所进行“地毯式”摸排,比如,对辖区网吧进行突击检查,对不按规定落实实名登记和擅自关闭视频监控系统的网吧依法查处;严格枪支弹药、易燃易爆物品、民用爆炸物品、剧毒物品的安全管理,加强对涉枪涉爆涉危行业在储存、运输、销售过程的全程监管,确保危险产品不流失、不炸响。针对排查出的治安重点地区和各类突出治安问题,深入梳理分析研判,查找原因,提出对策,严厉打击,保障辖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不受侵犯。以此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大化解专项行动,以社会矛盾大化解各专项领域为依托,深入开展社会矛盾问题摸排调研工作,坚持全覆盖、无盲区、无死角,着力做好重点问题、重点领域和重点群体的摸排调研化解工作。对摸排出的矛盾问题,按照分类清晰、要素齐全、内容规范、数据标准的要求逐一登记造册。整合以往碎片化科技信息应用,向内融合各类应用数据库,向外延展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快速反应智能防控机制,建设天关智慧防控应用平台,实现全覆盖的智慧防控网,全面推动社会治安防控由传统模式向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变,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前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6]。

三、“网上”“网下”治安防控工作的同频共振

治安防控在网络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协同,并不是互联网和公安机关治安管理的简单相加,而是用新的防范手段去适应社会治安的日益网络化。要建立“网上”“网下”协同机制,就要将“网上”的信息汇集、处理手段与“网下”的核查、管理相结合,使“网上”“网下”防控工作同频共振。一方面要形成网络治安综合治理的新格局,推动立法,把网络安全管理上升为政府行为,建立网安、治安、侦查等多警种为一体的联动机制,建立国家间和国内地区间的互动协作机制;另一方面要培训专业人员,做好基础工作,创新“网上”打击和管理的措施和手段,净化网络空间的治安秩序。开发具有查找专业数据库功能的软件及其他具有基本“网上”作战功能的相关软件,提升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的工作效率。开发专业技术软件,可以赢得公安工作的主动性,还可以提升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的工作效率。治安防控体系中人防结合物防,是网络治安管理不容忽视的环节。网络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立需要一系列配套保障机制予以支撑,我们应当充分调动网站、互联网企业、网络运营商和广大网民的积极性,将新的网络应用开发、网络业务拓展、网络信息传播与治安防控相同步,解决网络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不足、防控效能不高的问题。要实现“网上”“网下”协同防控,就要使社会治安防控深度信息化和高度动态化。

(一)社会治安防控的深度信息化

建立网络社会的治安防控体系,是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活动、减少网络社会治安问题的需要。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结构发生了重大的调整,也导致了要素重组和运行方式的改变。“网上”“网下”协同机制建设,要求社会治安防控的深度信息化。一要结合社会治安的实际情况,建立人口信息管理中心,充分发挥社区民警和辅警队员的职能作用,把网格化管理机制打造得格格相连、网网相扣。同时健全高危人员预警管控机制,在创新治安防控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DNA数据库,采集各类治安信息,以深度信息化完善治安防控体系。二要构建“网上”公安服务平台,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基础的网络实名制,要求网民在注册时填写真实的个人身份信息,以便有效地防范和精准地打击网络犯罪活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种防控要素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只有进行深度信息化,才能高度集成、融合,实现效能最大化。在治安防控信息化方面,江苏省按照“防控区域城乡覆盖、防控时空无缝衔接、防控技术融合应用、防控目标全网追踪、防控质态全面优化”的要求,以技防城建设为载体,以技防乡镇、技防小区、技防单位、技防入户为基础,大力构建“网上”“网下”结合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治安防控新模式。

(二)社会治安防控的高度动态化

“网上”“网下”协同机制建设,要求社会治安防控的高度动态化。网络社会既对防控体系建设提出新的挑战,也为打造防控体系升级版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网络社会治安防控属于社会治安防控中虚拟空间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控手段的动态化和信息化也是网络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点。我们应当搭建公共安全云平台,打破数据壁垒,将数据资源进行汇聚与整合,实现高度集成、深度融合,建设分析研判、决策指挥、预测预警、服务保障等多功能的综合信息平台,配合各种分析模型工具,提高防控实时感知和提前感知能力,提高警务实战能力。一要构筑打击犯罪的精确体系,结合新时代违法犯罪的新特点,把打击的重点放到严重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毒品犯罪、多发性犯罪和涉众型经济犯罪上面来,用打击促进防控。二要按照我国城乡的各自特点,构建适合当时当地的网络化防范体系,把具备智能卡口功能的公安检查站建设好,设立“网上”报警岗亭,建立网格化责任巡逻警区,落实巡逻警力,把警力放到街面上去;发挥社区警务室、城市社区巡逻队和农村义务巡逻队等群防群治力量的作用,把居民住宅小区管理好;抓好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抓好治安保卫重点单位的内部治安管理;加强电子监控系统建设,维护、更新视频监控探头。三要在整体社会治理中构筑社会化治安治理体系,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借助有关部门的力量,进行包括治安管理在内的社会治理,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严密出租屋管理,完善民宿业等新兴特种行业的管理。四要在法治建设中依法构建针对轻微违法犯罪人员的联动化教育体系,通过社区矫正,形成公安、司法、学校等层级帮教机构,建立主体广泛而又形式多样的帮教组织。大数据技术为数理逻辑和科学实验的犯罪量化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的犯罪数据可视化分析提供条件,防控创新的数据基础日臻完善,我们应当构建大数据背景下治安防控决策支持系统[7]。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刘锦德同学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SOA的社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平台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种系统,利用工作流技术进行业务建模,以SOA架构作为集成平台体系结构,Web服务和XML作为实现技术,提出了基于SOA的社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集成方案。刘锦德同学认为由于社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在规模和数量上的不断扩大及各系统中信息孤岛的出现,公安信息化管理人员不得不面临整合系统所带来的挑战。

当前,面对严峻的网络治安形势,我们应当建立网络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维护国家安全和网络社会秩序,保护网民、网络企业等网络主体的合法权益,形成“网上”的信息汇集、处理手段与“网下”的核查、管理工作联动机制,构建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猜你喜欢

治安防控信息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Me & Miss Bee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治安文化与治安秩序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
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大型泥塑《收租院》版权属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