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智慧体育教学的优势、困境及发展路径
2021-01-12高志同陈家起高奎亭
高志同,陈家起,高奎亭
(南京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210023)
进入21 世纪,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信息化也成为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策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的出现,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使教育变得更加“智慧化”。 2016 年6月,教技(2016)2 号文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通过云端的大数据信息平台, 对学生有关数据进行逐步的采集处理分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发展,深度融合技术与教育。 2015 年9 月,教技厅函(2015)76 号文件中提出要融合网络学习空间,加强教育资源共享。 2015 年8 月,国发(2015〕50号文件《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到了通过大数据技术加快推进教育公平,教学方式改革,教学质量提高。 2014年4 月,教基二(2014)4 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思想交流碰撞日益激烈的趋势下,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深化教育改革,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打造良好学习环境,形成长效机制[1]。 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又比较特殊的类别,肩负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重任, 在学生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渡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教育领域的工作者也在尝试将体育教学与这些“智慧”的科技手段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校体育教学信息化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 推进教学创新和教学改革,进而为素质教育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创新思路和优化策略,研究侧重学校智慧体育教学发展的优势和困境分析, 并对此提出具体的发展路径。
1 学校智慧体育教学的概念解读及案例介绍
1.1 学校智慧体育教学的概念解读
学校智慧体育教学是指在以学校为基础的活动空间中,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所生产的可供学校体育教学使用的智能软件应用和硬件设备设施, 如用于监测用户运动学数据及生理学数据的手机APP(还可以提供运动建议,运动健身学习资源等)和可穿戴设备中的智能手环、手表等,以及用于网络教学的慕课平台、计算机应用软件和手机APP 等,通过使用这些软硬件设施进行体育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向互动的一种知识获得和能力培养的活动。 其中,智慧体育教学中的“智慧”并不是“聪明才智”的简单理解,而是通过使用这些先进的设施设备,以更加“聪明”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这里的“智慧”也隐含了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 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自我探索,从自我需求的角度去主动学习。 智慧体育教学也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加符合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要求,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与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
1.2 学校智慧体育教学的基本特征
1)体质监测数据化。 通过智能设备的使用,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进行储存,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信息库,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动态监测;2)体育教学科学化。 上课前,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 移动终端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体育术科内容的预习, 上课中, 教师花更少的时间进行技术教学,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主动练习,教师可以通过智能设备对学生的运动数据和生理数据进行监测, 从而合理地控制练习强度和密度,进而降低体育课中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 课后,学生与老师又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进行互动交流, 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教师也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反馈调整之后的教学策略;3)学生学习自主化。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和移动终端,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新知识,在自我实践的基础上发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教学管理便捷化。 教师通过线上平台进行作业的布置以及学生预习及复习效果的检查, 通过线下课堂进行技术动作学习的指导与监测, 进而教学管理井井有序;5) 教学评价多元化。 传统体育教学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为辅,智慧体育教学评价能够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效结合,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体育教学评价多元化发展。 使得评价效果更为科学。
1.3 学校智慧体育教学案例介绍
南京林业大学体育部窦丽老师在论文《高校“智慧体育课堂”的价值与模式研究》的研究过程中,构建了课前“先知”、课中“感知”,课后“探知”的三段式高校智慧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并加以实践应用。 课前先知是指通过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南林大智慧体育课堂”,分设“课程学习”“健身功能”和“师生互动”三大模块。 其中,课程学习主要是推送各个专项体育课堂的授课内容;健身功能推送体育健身,运动保健以及体育文化等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 师生互动则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前和课后进行问题探讨与交流的平台。 课中感知是指在课前先知的基础上,把更多的练习时间留给学生,教师用较少的时间进行讲解与示范, 重点进行练习过程中的互动纠错,“南林大智慧体育课堂”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使用“雨课堂”线上教学平台进行线上点名,在课程学习阶段,学生直接通过智能手机进行提问, 也可以查看原先导入的课程学习资源,教师进行指导和答疑,师生互动积极性显著增加。 在练习实践阶段,通过运用SUNFITLINK 课堂运动负荷监测系统,给每一位学生佩戴智能心率手表, 使用之前根据学生的个人身体情况为每位学生设定好符合自身实际运动基础的靶心率,使用过程中,移动平板终端通过传感器实时接收每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率、最大吸氧量等各项指标,通过智能投屏设备实时更新显示, 学生可以在练习过程中从屏幕上看到自己的生理学数据和运动学数据。 不仅有数据结果的显示,而且通过不同的颜色区分和靶心率之间的差距,同时,对于授课体育教师而言,可以及时提醒学生,哪些需要增加运动量,哪些需要适当减少运动量,使体育教学过程更加科学,既能够有效降低课堂教学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概率, 也能够有效达到体育课练习效果[2]。课后探知是指通过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和智能手机APP 发送运动学习资源以及课后体育锻炼任务,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由学生发现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主动和老师交流探讨;另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出发,通过课前、课中的教学,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课后教师主动提出问题和学生进行探讨与互动。 通过“南林大智慧体育课堂”实践应用,在学生体育学习评价过程中,设定线上与线下两部分,线上评价占30%,主要针对课前学生运动知识的预习, 课中学生的出勤以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线下占70%,通过智能设备中运动数据采集监测系统统计并分析学生的运动目标达成情况以及有效运动负荷完成时间情况,主要针对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态度、品德和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价, 最后通过综合评价得出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
2 学校智慧体育教学发展的优势
2.1 智慧体育教学更加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改变,学习模式中各个层面都在发生新的变化。 对于90 后“网络一代”来说,他们在长期的网络生活环境和网络实践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学习特征, 表现为具有较强的自主知识挖掘和信息的整合架构能力,对区域性网络交流平台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能自主围绕探究目标、问题或主题等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得出结论,并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3]。 智慧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是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 教师更多的是体现指导与督促作用。 教师在课前提前将理论学习内容以及技术教学视屏上传至在线学习平台,学生自主进行学习与探索;课中,教师进行重难点的强化讲解与纠错, 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练习;课后,学生及时通过在线平台进行复习,完成作业,并且及时与老师进行互动沟通以及问题的探讨, 自始至终都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2.2 智慧体育教学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智慧体育教学采用开放式教学方式, 即将学习任务作为目标,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实现学习目标,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4]。除此之外,每位学生“学”的改变策略是:以混合式学习方式为主,学生喜欢在参与体验中进行学习,通过线上线下进行互动交流、知识分享、同伴激励以及竞争与合作,更加倾向于做中学而非听中学,爱好即时反馈和强化[5]。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必然会有所提高。 此外,创新思维的形成基础首先就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盲目跟从,学会辩证的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采用智慧体育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催化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操作、主动学习的热情, 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 也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
2.3 智慧体育教学更易形成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终身体育”一词是在20 世纪90 年代后从国外引进,是针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是指一个人自始至终坚持体育锻炼和接受最适宜的体育教育, 并从中获得收益,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6]。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近年来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 是从学生本位的角度出发建立自身内在体育锻炼需求的主观意识。 智慧体育教学通过线上教学与线下练习,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 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以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环节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打破原有的体育教学和体育学习的时空界限,使学生的体育学习时间大幅度增加,体育学习的空间范围也不断扩大,这对于发展学生的体育素养,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进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时空维度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2.4 智慧体育教学能够有效降低教学过程中意外事故发生概率
体育教学是基于身体活动的特殊教育过程, 学生进行身体练习是必要环节。 线下体育教学中,传统体育课堂对于学生练习过程中身体情况的变化基本没有任何了解, 所以导致在以往的学校体育课中出现诸如“猝死”“严重运动损伤”等意外事故, 而在智慧体育教学中通过可穿戴设备的使用能够将学生的生理学数据和运动学数据及时的反馈给体育老师, 体育老师通过智能设备实时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监控, 对于教学过程中生理数据异常的学生, 教师能够及时进行察觉并进行处理或调整课堂教学中的练习强度等措施, 使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身体活动变化可视化, 使体育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化。 另一方面,从线上平台推送运动损伤预防相关课程作为学生课后作业, 使学生从理论层面了解常见运动损伤原因及紧急处理措施, 从而在预防发生的基础上有效降低教学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概率,是体育教学过程更加安全化。
3 学校智慧体育教学发展的困境
3.1 宏观层面
1)学校体育教学理念更新困难。 在“互联网+”背景下,体育教学面临巨大挑战, 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时代趋势[7]。 由于受传统“重文轻武”思想以及“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学校以提高学生文化课成绩、提高学校升学率的现象并没有消除,也不可能完全消除,故体育课成为老师和学生眼中的“副课”,这些外界因素的影响以及体育教师自身的局限性导致体育教学理念十分落后, 很难在短期内转变。 此外,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师是教学的主体, 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规定的动作和技术要领,课程结束后也是重点考核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情况,这种现象实质上忽视了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和体育意识的培养,目前也未得到全面的改善,更谈不上新时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学校智慧体育教学新理念。
2)学校体育教学氛围难以改善。 体育教学环境是由物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组成的。 教学氛围又是社会心理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于师生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及体育教学活动有着巨大的潜在影响力。 良好的教学氛围,主要指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情感交融,情绪热烈,催人奋进的一种积极的情景状态。 其中包括师生的心境、精神体验和情绪表现,以及由此产生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8]。 学校体育教学氛围是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无形助手, 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学生在下面听,课堂氛围比较沉闷,缺乏活力,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而智慧体育教学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互动, 从师生地位平等的角度出发营造老师和学生之间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这与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学生个性发展相一致,也体现了师生平等的原则。 而目前学校体育教学氛围与智慧体育教学氛围差距甚远。
3)学校体育教学与家庭体育、社区体育相脱节。 有研究表明,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关联度为0.75,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关联度为0.61[9]。 这说明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之间存在关联, 或者可以认为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助推学校体育发展。 而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观念中,“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一直误导着许多家长,而对于体育这种所谓的“副课”就更谈不上让“家庭”去教育了,“家-校”体育教育严重脱节。 此外,“校-社”间管理体制差异较大,导致二者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关联,学校属于教育部、各省市教育局、各级学校组成的垂直教育管理系统。 而社区体育管理是以社区体协为主,其他区域性体协为辅的基层化的组织结构, 其中街道办事处与辖区居委会组成了社区体育管理的两个层次。 可以看出,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完全分属不同的管理体制,二者并无交集[10]。 因此,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之间也存在脱节现象。 智慧体育教学要求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以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打破时间和空间对于体育学习的限制,这种理念强调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参与其中,无论是从氛围熏陶还是行动督促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感染和监督作用, 这也是社会素质教育的要求所在,而目前学校体育教学与家庭体育、社区体育相脱节是阻碍智慧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
4)国家体育教育相关政策执行不畅。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和制度改革的基础之上, 我国学校体育事业取得了很多阶段性成果,学校体育教育质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然而,毋庸讳言的是,政策效率低下仍然是学校体育政策实践的一个重要“特征”。 总体而言,虽然国家强力推进政策的执行与实施,但由于政策实行过程中现实困境重重,一些重大的政策难题至今仍然得不到根本性破解,诸如“学生体质有所下降”“体育课改困境”“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难题”等都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相关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都遭遇了多重制约和挑战[11]。 从客观角度进行分析,国家体育教育政策的要求与现实学校体育体育所具备的条件有一定的差距, 实施起来较为困难。 从主观角度进行分析,学校领导对于体育课教学的轻视也是影响国家体育教育政策执行的重要因素, 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国家体育教育政策中的重点章节无法得到顺利的贯彻和实施, 学校体育也必然会严重受挫, 智慧体育教学也将难以实施。
3.2 微观层面
1)学校体育教学设备设施更新不及时。 “互联网+体育教育”时代的到来对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应根据智慧体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变化来更新体育教学基础设施。 学校智慧体育教学开展的软硬件基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智能设备设施和应用软件,如:智能可穿戴设备、移动终端应用,电子白板、在线教学平台,智慧化教学管理平台以及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可视化技术等方面, 智慧体育教学设施设备以及智能化的体育场馆是学校智慧体育教学能够顺利开展的保障,此外,“互联网+”时期体育素质教育的顺利推进也是基于这些基础设施的更新与完善,由于学校体育教育的经费有限,再加上经费的分配使用,导致很难及时更新体育教学设施设备, 这严重影响着学校智慧体育教学的开展。
2)体育教师群体自主学习能力不够。 自主学习是体育教师在职后进行继续教育的关键环节。 目前,在继续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体系中,给予更多关注的是指令性培训、培养等外在促进因素, 而激发内在需求的自主学习却一直没有得到更多的关注,对自主学习的研究也十分匮乏[12]。 素质教育要求体育教师转变已往的教育教学理念, 改变传统体育课堂中的教师主体地位和灌输式教学方式,将教学的重点归于学生本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智慧体育教学所提倡的教育教学理念与素质教育相契合。 传统体育教师由于师资培养教育过程中的观念束缚、 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以及上岗后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虽然也会有定期的培训活动,但体育教师群体出于内在学习需求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没有真正形成, 自身观念和能力的局限性必然导致体育教学中理念与方法的滞后性, 这与智慧体育教学所要求的的教师素质还有一定的差距。
3)学生传统学习习惯转变困难。 有研究表明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创新意识存在一定的关系,认为培养学生好的习惯对提高应试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影响作用[13]。 另外,学习习惯与学习效率也存在相关关系, 认为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14-15]。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再加上家庭成员、社会氛围等的外界干预, 成绩第一成为大多数家长以及学校所追求的目标,由于目标导向思维的根深蒂固,过程导向思维的轻视,学生大部分时间被要求被动地完成作业, 被动地进行练习训练。 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导致学生在形成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只是为了完成他人布置的任务,为了考试而去学习,而并没有意识到从自身需求的角度去养成学习习惯, 学生传统的以督促为主的学习习惯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智慧体育教学要求学生花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索,独立思考,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尽可能的去解决问题,目的是逐渐养成自主思考和自我实践的学习习惯。 学校智慧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必须先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
4)电子产品、线上平台自身不足以及对学生的异化影响。智慧体育教学要求充分发挥计算机、 电子设备等软硬件设施的使用进行线上学习与探索。 一方面,由于这些产品以及线上平台的建设存在诸如:需要网络环境、稳定性差等问题,例如运动传感器虽然已在步态性别、 体力活动监测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其小型化、多功能化、采集精度等方面仍有不足[16]。另一方面, 网络大环境下, 学生的个人隐私数据可视化程度高, 这些电子设备以及线上平台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存在风险。 由于利益驱动以及不正规的营销手段,不法分子乘机盗取海量用户信息以谋求暴利。 2016 年青岛某中学生韩某某利用“黑客”技术,窃取各类公民个人信息数据10 亿余条;2017 年一名从事网络安全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从其曾经供职过的公司(包括京东、亚马逊中国、百度和新浪微博等)盗取了50 亿条公民信息[17]。 此外,学生“借机”学习现象突出,并不是通过这些电子设备和线上平台进行学习, 而是沉溺于电子游戏甚至浏览不良网页, 这对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育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美国14 岁的Crystian Rivera 在他9 个月大的妹妹从床上掉下来大声哭泣时,正在打电竞。 妹妹的哭声分散了他的精力,游戏里的角色不小心死了。 Rivera 沮丧地捡起妹妹并猛烈地摇晃来发泄不满, 结果造成女孩因颅骨骨折和血栓离世。2014 年12 月22 日,马来西亚籍电竞名将“鱼人哥”在睡梦中猝死。2015 年11 月,DOTA2 战队Tongfu 官博君因通宵工作后进行剧烈运动导致猝死[17]。 各种“异化”现象突出,这与学校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行。
4 学校智慧体育教学发展的路径
4.1 基础支撑路径建设
1)加大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及时更新体育教学设备设施。学校智慧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其教学设备设施的更新是关键所在,没有这些软硬件设施的支撑,智慧体育教学就无法开展或发展极为缓慢。 在现有学校体育资源的基础上,应增加学校体育教育经费的投入, 以对现有教学场地和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将可穿戴设备等电子设备引入学校体育教学中,加快推进数字化校园进一步建设,逐步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目标,充分利用线上网络平台进行体育理论知识教学及体育拓展学习,利用可穿戴设备进行线下课堂练习, 着力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智慧体育教学模式, 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完善,促进素质教育的稳步实施。
2)优化体育师资培养,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形成。 体育教师作为智慧体育教学开展的主导者和行动者, 也是素质教育的执行者和实践者,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发挥着引导者与实践者的作用。 在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首先,应该优化当前体育师资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考核制度,把学习过程中能力提高作为考核的重点,而不是单一的学习成绩。 在培养过程中重点驱动体育师资人才内在学习意识的形成, 促进未来体育教育从业工作者自主学习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 使其从主观意识中形成快速接受 “新事物”的能力并能够加以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此外,对于在岗教师,要定期组织智慧教学相关专题讲座,对其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知识培训,要加大对其学习能力的考核力度,也要不定期组织体育教师群体研讨会, 以研究和讨论的形式进行群体内外理念、知识和方法的博弈,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逐渐建设成为智慧体育教师队伍。
3)加强电子产品的规范化管理以及学生的信息网络安全教育。 电子产品是由人进行设计和生产,故从生产到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某些漏洞。 在互联网时代利用电子产品和线上平台进行体育教学和拓展学习, 学生的个人隐私数据也将被上传,信息网络安全是智慧体育教学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因此, 对于电子产品的使用要经过官方认定并且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定期维护用户隐私系统安全, 将信息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此外,学校也应该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以及规范使用电子产品的教育,定期召开网络安全主题班会、校园网络安全主题竞赛活动等多样化形式, 从意识改变到主动自律规范使用网络以及电子产品,防止学生沉溺于网络、电子游戏而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4.2 动力加速路径建设
1)营造全民体育氛围,促进智慧体育发展。 学校智慧体育教育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社会氛围的独特熏陶作用, 伴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群众将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充分利用互联网以及移动终端设备, 发挥大众媒体的宣传作用, 营造全民体育氛围, 使全体公民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推动学校、家庭、社区体育的一体化建设,促进社会体育教育的发展,形成以学校为主、家庭为辅以及社会为催化剂的三边教育模式。 此外,对于智慧体育的发展首先应从群众体育、职业体育、 体育赛事等方面入手, 逐步扩大进入其他体育行业, 推动智慧体育的快速发展, 在其他行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嫁接到学校体育教学中,从而为学校智慧体育教学的发展创造条件。
2)推动学校体育教学观念转变。 学校体育教学观念是指从学校整体的层面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长期形成的主观和客观的系统化认识。 学校智慧体育教学的有效实施,从宏观层面分析,首先要摒弃以往的传统体育教学观念,将“以教师为主体”“灌输式教学”等逐步淘汰,进而形成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智慧体育教学观念。 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发展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学科能力。 新时期学校智慧体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一定是以学生为本位, 在共性的基础上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要以其素质和能力提升为根本。因此。 学校领导以及体育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观念,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接受智慧化教学策略,从意识形态层面建立智慧体育教学观念。
3)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 素质教育所提倡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这与智慧体育教学所推崇的教育理念正好契合。 所以, 要促进智慧体育教学的顺利实施,从学生的角度来出发,就必须转变学生以往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养成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独立探索与发现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平时组织线上探讨,体育文化学习及共同观看比赛,分析和讨论球队技战术策略,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课中,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去练习,教师给予指导与纠错,课后,通过在线平台和移动终端进行问题反馈,解惑答疑。 使体育课不再是单纯的运动技术传授课,而是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素质的综合提升课。
4.3 监督实施路径建设
1)加强智慧体育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智慧体育教学的实施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线上平台教学和线下实践教学两部分, 对于线下实践教学的管理可以在以往的基础上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可穿戴设备的使用以及对于学生上课的生理学和运动数据进行管理, 建立智慧体育教学数据库以便分析智慧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 线上平台教学是智慧体育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从学生共性和个性的角度出发着重开发高质量的线上体育课程以及线上学习资源, 要重点解决健康教育和体育文化教育等体育理论课程的开发, 发挥线上平台对于健康知识、体育文化知识等理论学习的优势,其次,对于线上体育教学平台要进行规范化管理, 包括学生平时预习的情况、上课的表现、课后的复习情况以及教师线上教学的态度、线上课程开发的质量等方面管理。
2)加强体育教师的智慧教学能力评价。 素质教育本身要求体育教师自身素质要过硬, 智慧体育教学要求体育教师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线上教学能力和线下教学能力,而及时又准确的评价对于体育教师认识自我, 提升自我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此,要加强体育教师的智慧体育教学能力的评价与反馈,具体来说要从线上和线下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线上主要对线上体育文化教育课程和健康教育课程等体育理论课程的开发质量评价为主,除此之外,师生线上互动以及探讨也是评价的另一方面。 线下评价主要以体育教学中的科学化水准,主要是评价教学和练习过程中通过监控学生的运动学数据和生理学数据,体育教师是否及时调整练习强度和密度,使线下体育课程更加科学, 既达到了身体练习的效果也避免了非必要的意外事故发生。
3)加强智慧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监测与评估。 智慧体育教学是否符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 最终结果还是要取决于教学效果的监测和评估, 而智慧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故要对学生是否提升了自己的思想品德素质,创新能力是否得到提升, 自主学习习惯是否养成以及身心健康是否得到发展这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效果的监测与评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智慧体育教学后,要从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运动习惯以及情绪调控和解决压力等具体方面进行监测,做出科学的评估,对比之前教学效果进行分析,从而不断反馈与改进以促进智慧体育教学的良性发展。
4.4 激励奖惩路径建设
1)树立“以人为本”,公正公平的体育人才待遇理念。 由于传统文化中“重文轻武”思想的根深蒂固,再加上长期以来体育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局限性以及行业陋习、行业氛围的感染,使得其侧重于运动技能的练习而忽视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从社会到学校, 从集体到个人对于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程度不够, 体育教育工作者无法获得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同等的尊重和待遇。 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学校体育教育同等重要甚至从基础教育和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讲要超过其他教育,这也是由体育对人的塑造过程中自身的综合性和基础性所决定。 因此,对于体育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以人为本”,公正公平的人才待遇理念,保障其物质需求,也能提供精神奖励,解决后顾之忧,体育教师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从而推动智慧体育教学顺利发展。
2)建立奖惩机制,促进竞争意识的形成。 没有竞争的集体同样也没有活力, 素质教育下智慧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 竞争意识的形成有助于推动体育教育改革,促进智慧体育教学发展。 一方面,作为课堂主导者的体育教师,首先要建立竞争意识,对于采用智慧体育教学方式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师要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 对于止步不前,教学效果未达到要求、业绩考核不合格的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 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群体中建立竞争意识,对于课程学习目标完成情况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 对于完成较好和一般的学生给予鼓励和指导, 对于未完成课程学习目标的学生,先找到问题所在,再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要时使用一定的惩罚措施,但也要慎用惩罚。 总之,建立奖惩机制,促进体育教师和学生群体竞争意识的形成是推动智慧体育教学取得效果的重点所在,应给予高度重视。
5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校体育教学从质量和效果上取得一定成果,但整体上推进速度缓慢,问题仍然很多。随着智慧化时代的到来, 新一代科学技术为教育改革和创新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 一系列教学辅助设备得以出现并成功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领域。 而学校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驱动下,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积极探索智慧教育和智慧体育相结合的智慧体育教学发展路径,并取得了初步的发展,但由于智慧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辅助教学设备,故也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智慧体育教学仍然处于探索和发掘阶段, 需要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策略的优化。 技术手段的更新是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是挑战,智慧体育教学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