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中药学专硕培养模式研究进展

2021-01-12黄晓巍李敬超王琳贾艾玲刘威王哲林贺罗浩铭林喆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7期
关键词:专业型中药学专业学位

黄晓巍,李敬超,王琳,贾艾玲,刘威,王哲,林贺,罗浩铭,林喆

(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0 引言

目前,中药学专硕人才培养模式处于探索阶段,现有的中药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不能满足中药学专硕人才培养要求,还存在培养规模较小、导师队伍缺乏系统完善的建设、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僵化,考核评价指标单一,缺乏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等一系列问题。本研究拟通过构建职业导向突出、实践能力为主的学位课程体系、建立特色鲜明的专业学位毕业论文标准,探索中药学专硕研究生新型培养模式,加强学生教学实践、科研实践、企业实践,使培养对象能够掌握中药生产、新药研发、药品注册、合理使用等技术,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对中药学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能力,同时通过系统的中药学实践研究,为中药学专硕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合理的方法与模式。现通过对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发展现状、培养方式及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整理,综述如下。

1 中药学专业型硕士培养模式发展现状

在我国,目前已有40 余种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专业的设置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中药学相关人才。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最初是从国外引进的,但我国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并非简单复制国外的教育模式,也并非简单改变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而是一种具有特殊规律的新型研究生教育类型[1]。

教育界对专业型硕士在我国的发展就有较为准确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开创了中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格局。随着国家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越来越重视,中药学专业型硕士培养模式也在不断与时俱进,教育部对学生的培养方案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倡导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要与国际接轨,不断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2]。中药学专业型硕士注重实践环节培养,采取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培养模式采取教学实践培养、科研实践培养、校外实践培养三维一体模式,又称“理论教学-技能训练-科研实践”三段一体的培养模式,提倡专业能力、科研素养并轨发展[3]。

目前中药学专业型硕士培养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仍存在培养规模较小、导师队伍缺乏系统建设和管理机制、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盲从学术型培养模式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以职业导向对学生进行培养,成为中药学专业型硕士培养模式发展趋势,通过构建职业导向突出、能结合实际工作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胜任中药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使中药学专硕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得以持续发展[4-5]。

2 中药学专业型硕士培养方式

2.1 基础实践学习

实践基础阶段:通常为研究生第一学期,可以在学校实验室及基础课程中学习基本理论及实践能力。

围绕药学专业知识及技术等内容进行学习,可根据内容进行拓展相关专业的拓展内容。专业理论授课内容核心应围绕:(1)中药制药技术方向的相关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修订;(2)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等方法;(3)学习当代大数据分析、了解中药材的分布情况或者清楚中药健康产品行业状况。上述教授的重点内容可广泛应用于中药学专业型硕士。邀请药学行业专家任教部门理论课程,多讲述实时更新的知识并积极开展案例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6]。

校内外双导师制,每个专业学位研究生由校内外两名导师共同培养。校内导师有丰富科研经验及讲授经理着重负责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内容及毕业论文,校外导师重点培养研究生的岗位认知及职业素养等[7-8]。

2.2 专业技能实践安排

中药学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全日制专硕教育应以实践为特征,应开设相应的实践课程及完善实践基地培养模式,在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下,掌握主要的专业技能,为自己的毕业论文做实验及学习为之后的职业做铺垫。

专业技能实践阶段:学校为学生提供制药企业、临床医院、药监药检部门等三个实践基地,学生可以选择一到两个单位进行职业技能实习,总学时为12 个月[9-10]。研究生可以去临床医院进行专业实践6 个月;再去与自己研究方向一致的基地创新实践6 个月。学生可与导师沟通选择自己的专业实践基地。

研究生去制药企业单位学习各自相关专业的技能,如中药健康产品研发方向:中药和健康产品开发的实践技能,具备中药鉴定、生产工艺设计、质量控制基本能力。研究生去药监药检部门实践,如中药分析学与检验方向:中药药效成分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等。去临床医院去实行岗位轮转包括门诊药房等部门,通过实践掌握药师的专业技能;如处方审核及调配;药品不良反应等[11-15]。

3 中药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教师队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导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双导师制是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大特色。校内导师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全程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校内导师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主要力量,在授课过程中,教学观念较为落后;知识面较窄;教学能力不足;课堂上缺乏创造性;缺少对学生道德的培养。在相关职业能力的培养中,导师创新意识薄弱。校外导师来源渠道比较缺乏,但导师需求量大,这就呈现出专业型研究生与导师分配不协调的现象,双导师制无法落实,无法实现校内与校外培养相辅相成,影响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16-18]。

3.2 专业实践

在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未进行相关专业的实践,学到的专业技能在工作中未接触到,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接触不到,校外实践流于形式。学生在实践基地学习过程中,导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一责任人,起着重要的作用。导师给予充分的指导,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于应届毕业生,国家规定在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的时间不少于一年。实践时间过短,无法达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19]。

3.3 教学课程

专业型硕士要求具有较强的胜任力,因此,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结构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学位课程,包括专业课、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公共课程。二是非学位课程,包括选修课和必修课。三是专业实践环节,有文献阅读、学术活动及实践活动三个方面。三大课程结构有机结合,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和相关技能的掌握。有学生表示,所学专业的理论性与实践应用中不能有机结合,学生所学内容无法融入到工作中,最终导致社会的认可度不高[20]。

4 结语

我国高等院校中药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处于不断发展中,探索中药学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是重要的。在现阶段,对中药学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相关专业技能、完善师生考核制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调整课程设置等,以提高专业型研究生教育质量为目标,不断增强导师责任意识,加强师生的监管力度,将对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从而为我国高等院校中药学专业型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新的动力。

猜你喜欢

专业型中药学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分析创新专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DSK—1500CT专业型直喷烟机
甘肃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型学生社团发展状况调查研究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中药学》教学引入拓展性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