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全面展现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021-01-12蔡景庆

河南社会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优势特色制度

蔡景庆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1]从1921年到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朝着科学社会主义历久弥坚努力奋进、马不停蹄阔步建设的百年。百年后的今天,从西方深陷经济危机泥潭之“痛”与应对新冠肺炎之“乱”,和我国防御危机之“从容”与应对疫情之“果断”看,中国共产党统领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已全面展现。“历史终结论”①必定以失败而终结;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客观真理,必将得以实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启我国70多年践行科学社会主义波澜壮阔的伟大进程,并取得一系列卓越成就。这些事实告诉我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运动航程的灯塔与向导,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推手和根本保证。

一、核心统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本质特征、最大优势

党的统领与总揽,决定社会主义制度的统一性、纲领性、根本性问题,其相对于资本主义所展现的优势,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政治向导、执政逻辑、筹划推动方面的巨大优越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2]在众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中,中国共产党领导起着统领各方、总揽全局的作用,是最大最核心的优势。如下所论述的,“马克思主义理念宗旨的先进性”“以人民为中心价值追求的广泛性”“实事求是、笃实前行理论指导的进步性”等制度的理念与导向层面优势;“扎根于中国土壤的制度糅合”“民主集中与协商的政治组织”“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的政策取向”“进行长远战略谋划的目标导向”“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理管理方式”等制度的组成与架构层面优势;“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大局安定团结”“高效的决策执行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突显”“国家充满凝聚力和包容开放性”“民众普遍积极乐观且充满正能量”等制度的实施效果层面优势;中国共产党既是核心领导力、推动力,又是最大筹划力、协调力。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面貌焕然一新,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英勇斗争,用生命和鲜血推翻了“三座大山”②,建立新中国,从此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波澜壮阔的伟大进程。这些与1840年鸦片战争后,我国在黑暗中走过很长一段时期任人宰割、十分屈辱卑微的近代历史,形成鲜明对照。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中国的繁荣富强,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不忘初心、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以实事求是、笃实前行的态度追求真理、深入实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形成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在历史征程中成功应对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这些是西方愈演愈烈“选票优先”“相互抗衡”“掣肘对立”的“政党轮替”政治制度所无法办到的,展现了无可比拟的巨大根本优势。

二、多层展现:从理念到实施层面的全面先进性、优越性

(一)制度的理念与导向层面的先进性

制度的理念与导向,确定制度的方向性、意识性问题,其相对于资本主义所展现的优势,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理念宗旨、价值追求、理论指导上的巨大优越性。

第一,马克思主义理念宗旨的先进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宗旨遵循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制度理念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所作的科学制度设计与安排。近现代西方制度理论起源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而马克思主义制度理念是在批判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扬弃空想社会主义基础之上,所创立的更为先进的制度理念。从近年资本主义国家频发的金融与经济危机所造成的“痛与伤”,以及2020年美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之“乱”、美国等西方国家爆发大规模反种族歧视抗议游行之“暴与劣”看,西方17世纪开启的启蒙运动所确立的自由、民主、平等、理性等理念,到今天并没有在依此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安排中完全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具有制度创立的科学性、先进性等无可比拟的理念指导优势。

第二,以人民为中心价值追求的广泛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取向优势。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突出表现在制度的最广大人民利益取向和人民权利维护两方面。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目标确立,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理念的贯彻实施,都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利益价值取向。在人民权益维护上,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政治协商制度、民主集中制等政治制度,很好地实现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领导,保障对人民权利、利益的根本维护。我国各项政策的出台和执行,也都以“人民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基本标准。

第三,实事求是、笃实前行理论指导的进步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指引优势。表现在: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的实事求是、笃实前行。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元化宗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与时俱进发展,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脉相承的理论指导: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因应方略上的实事求是、笃实前行。在坚持基本理念和服务宗旨不动摇的情况下,根据党情、国情、世情之变化,采取有效因应方略、妥善应对,这既体现在积贫积弱基础上建立新中国、在应对当时国际国内纷纭复杂的矛盾斗争中,也体现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抉择进程中,还展现在新时代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我国改革创新中。三是追求客观真理的实事求是、笃实前行。社会主义新中国也曾走过一些弯路、犯过一些难以避免的尝试性错误,但我们实事求是、笃实前行追求真理的步伐没有停顿,表现出社会主义制度设计和体制机制具有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纠错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能够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充满生机活力。”[4]

(二)制度的组成与架构层面的巨大优越性

制度的组成与架构,构筑起制度的主体与中坚部分,其相对于资本主义所体现的优势,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制度安排、制度执行中的巨大优越性。

第一,扎根于中国土壤的制度糅合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度结合中国国情、根植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结合中国国情方面,从大的制度框架设置到具体制度实施都有生动体现。如:新中国成立初期构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是对当时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基础上促进发展的国情现状考量;改革开放后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是基于当时生产力依然相对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国情实际探究;新时代进行改革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设计,体现我国今天经济规模大,但竞争力不强、创新力不够的国情发展探求。再如: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不同于苏联的民族自决制度又不同于美国的联邦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国情的具体结合。在根植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理想、民本观念,道德尊崇、和合文化、平等意识等理念,以及郡县制、科举取士、监察惩治、协和万邦、土地管理等具体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都有有形与无形的浸润、体现。如:我国“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政党协商制度,体现中华民族“忠恕之道,人和为贵”的文化传承[5]。这与亚非部分国家照搬照抄英美资本主义模式,带来水土不服甚至长久“痛楚”,形成鲜明对比,展现绝对优势。

第二,民主集中与协商的政治组织制度优势。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民主协商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民主集中与民主协商,加上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等,构成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理论和实践证明:它能保证我国的各项决策与执行,既能充分发扬民主,又能保证权威有效;既能体现科学,又能确保效率;既能发挥每个个体的聪明智慧,又能形成最大合力;既能充分展现民主形式,更能体现民主实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6]这与西方“利益集团操控下”的“民意”选举而非“民心”选举,相互“拆台恶斗”,最终由1/4多一点的民意选票决定选举结果[7],所带来决策与执行的低效率、政治化、脱离群众、违背科学等,形成鲜明反差,我国的民主集中与协商的政治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甲洛洛好半天才开口,口气缓和了许多:丁主任,你们还是小心点吧,如果你家的潘美丽知道,那你们的死期就到了。丁主任跌坐在地上:我再也不想和潘美丽过了,我再也受不了了。他说着抱着头呜呜地哭起来。梨花抱着丁主任的头,也跟着呜呜地哭。甲洛洛难为情地把电筒光移开,悄声嘟哝:但你也不能这样啊,你这不是把所有人都害了吗?

第三,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的政策取向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宗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就必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保证其社会公平正义的政策与制度取向。这种社会公平正义的政策与制度取向,不仅体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根本政治制度对人民权利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政治保障上,也体现在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司法实践中;不仅体现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上,也体现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中;不仅体现在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上,也体现在“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和脱贫攻坚的具体实践中。如在十八大后的脱贫攻坚中,我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2020年我国达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8]。这在人类社会维护公平正义和反贫困实践中,都是规模宏大和绝无仅有的。这与西方国家资本集团最大限度攫取民众利益、经济社会制度漠视普通民众的生存与福祉,产生鲜明对比。

第四,进行长远战略谋划的目标导向制度优势。在经济社会领域进行中长期战略谋划和目标引导,是我国除市场和政府“两只手”调节外,政府“第三只手”发挥引领与导向之力的重要组成部分[9]。美国学者加德尔斯认为,中国崛起制度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它的长远思维规划和管理的延续性[10]。我国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年度经济计划;每五年有“五年规划”,从1953年开始,至今我国已经制定了十四个“五年规划”;在更长时间段,我国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计划目标的引导;在更宽甚至全球范围内,我国有一脉相承的“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等。我国有长期、中期和短期计划的相互补充,有大计划、小计划的相互支撑,还有进行目标引导的考核、监督、促进、调整等一系列方法与手段。计划与目标的制定、执行,使国家、社会和民众的行动有统一而科学的前行方向。这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党轮换的过客心态,执政党一届4~5年、最多两届8~10年的政府目标计划形成鲜明对照,具有明显优势。

第五,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理管理优势。道德与法律是人类交往得以进行的两种行为规范,自国家产生后,始终是国家治理的两种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1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专门部署,推动法治建设驶入快车道。我国在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始终与培育优良的道德良心、正确的价值理念相关联,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同推进。一方面可以保证法律运行在“良法之制”和“良法之治”的正确轨道;另一方面道德良心和正确价值理念的自我约束,让法纪与规矩自觉运行在自我约束的心灵轨道之上,从而减少法制的刚性执行,保证社会的和谐与协调。虽然现代法治起源于西方,但我国把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力求避免现今西方法治中的利益偏见、社会对抗、法条主义等弊病,具有明显优势。

(三)制度实施效果层面的强大成就感

制度的实施效果,是制度执行生动而集中的现实展现,其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优势,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成效展示中的巨大优越性。

第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为生产力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解放和促进生产力发展。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12]展现在:其一,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无论在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有效避免自身经济危机的产生、抵御国际金融与经济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其二,保持定力、谋划长远,“一棒接着一棒跑、一代接着一代干”,能有效避免陷入西方国家无休止的党派纷争陷阱,保持经济社会稳定连贯发展。其三,向世界展示近现代成效卓著、绝无仅有的中国经济奇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679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015986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7%。1949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仅27美元,不足亚洲平均水平44美元的2/3,2020年达到11079美元③,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

第二,社会大局安定团结。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在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方式不断转型升级、结构大幅调优增强的同时,社会大局整体保持安定团结,这在近现代大国发展历史进程中是十分难得和绝无仅有的。表现在:一是政治大局稳定。其间我们虽然受到“文化大革命”等的严重影响,但整体保持了几代领导核心政治权力的平稳交接,为社会稳定和政策连贯打下坚实基础。二是社会长期安定团结。我国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和宗教信仰自由等政策,很好地解决了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通过把握社会多元化发展与利益一致性关系,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凝聚人心,画好最大“同心圆”,维护社会大局长期安定团结。三是在应对危险中处变不惊。这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帝国主义的打压与封锁,还是在发展前行中面对国内外部分反华势力的羁绊与阻遏,还是今天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暴发和中美贸易摩擦的激烈碰撞,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持一如既往地安定团结、处变不惊、沉着应对。这与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因种族歧视、宗教冲突、政治偏见而产生社会撕裂和激烈动荡形成鲜明对照与反差。

第三,高效的决策执行能力。决策执行能力高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另一重要现实表现。体现在:一是决策过程科学高效。通过民主集中与多方协商,能够广泛收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阶层和专家学者们的意见建议,实现决策的广泛性、代表性和专业性的统一,在此基础上高效集中作出决定,形成科学决策。二是执行过程高效坚定。一旦形成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决策共识,就能很快转化成为政府和全社会的行动能力,一以贯之执行到位。这不仅体现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对各种资源和力量的组合调配上,也体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科技进步、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决策与执行中;不仅体现在经济项目建设的高效推进上,也体现在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公平正义环境营造的方方面面;不仅体现在各类组织机构的相对高效运行上,也体现在人们内心的积极配合、奋发有为中。这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因利益集团博弈,造成决策掣肘、执行效率低下,形成鲜明对比。

第五,国家充满凝聚力和包容开放性。“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和合包容”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精髓,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就产生了强大的国家凝聚力和开放包容性。表现在:一是对理想信念和战略目标的齐力追求。在党和国家信念目标的指引下,在适当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安排下,人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自觉为共同的事业而奋斗。表现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文明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能充分调动广大民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齐心协力,确保目标如期实现。二是海纳百川、包容并蓄的文明互鉴与绽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很好地延承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包容借鉴世界优秀的文明价值和制度安排,产生有自身特色、符合客观规律的制度体系。这套制度体系,对内产生了极大的凝聚力、团结力,对外正日益绽放出示范吸引和学习借鉴的强大功能。三是坚持改革开放的坚定步伐。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无论国际环境如何风云变幻,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的步伐从未动摇。即使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严重抬头的今天,我们仍然信守“改革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些都与西方国家固守“资本至上”、坚守“西方中心论”的制度僵化形成鲜明对比与反差。

第六,民众普遍积极乐观且充满正能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培育民众的积极乐观心态和充满正能量氛围;民众普遍积极乐观且充满正能量,是经济社会充满活力的动力源泉,能保证我国社会制度长久运行在科学正确的轨道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过70多年的摸索与实践,有资料显示:我国当前民众的乐观情绪、对未来生活的乐观预期已处于世界前列,远超美国;我国已成为全世界自杀率最低、最具安全感的国家之一[15]。中国人普遍积极乐观且充满正能量,不仅表现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规划向往中,也表现在人们以勤劳、聪明、睿智方式对美好生活的努力构建中;不仅表现在民众对不良风气和行为的坚决遏制上,更表现在对社会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力弘扬中;不仅表现在一次次迎接风险和挑战、化“危”为“机”的关键进程上,更表现在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一次次国际援助和对全球未来愿景的倡议行动中。正是这些,汇聚起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努力建设好社会主义的磅礴力量。

注释:

①“历史终结论”最早是由法兰西斯·福山在1988年提出的,他认为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

②“三座大山”是指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大敌人,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1925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最早提出。

③相关数据经查阅国家统计局网站计算得出。

猜你喜欢

优势特色制度
特色种植促增收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矮的优势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画与话
某些单位的制度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