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研究

2021-01-12王梦喆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立场中国共产党

吕 健,王梦喆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110136)

“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丰富和发展的不竭源泉,充分体现出中国之治的精神意蕴,是新形势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及“人民”一词高达203 次,并进一步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列为新时代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及“人民”一词也有99 次,同时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十三个显著优势之一,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对人民的珍视与关切。“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立场,有其形成的深厚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人民群众观是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核心

人民群众是推动国家发展的主力军与动力源,人民所特有的决定性力量促使社会文明进步,不断续写历史新篇章。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和领导中国人民解放与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 其价值观的核心就是人民群众观[1]。坚定“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不懈坚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传承发扬。

(一) 坚守了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

马克思主义是从广大无产阶级现实的革命斗争史中走出来的捍卫人民大众立场的科学体系,人民的问题是其最核心的理论问题,人民的自由和发展是其最突出的理论诉求。“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人民至上的鲜明价值观和核心要义。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了谁”和“依靠谁”。一方面,《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造出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思想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人的自身发展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乃至未来实现共产主义的需要,因此,坚守“以人民为中心”为党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立场就是坚守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另一方面,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中指出:“在社会主义中生活的人类而言,人类通过人类的劳动产生了世界的历史,这就是目前自然界对人类而言产生的过程。”[3]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强调了人类的物质文化进步史的首要条件是劳动生产,而人民是最主要的直接参与者和创造者。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4]“以人民为中心”展现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当代特征,旨在真正回归人在现实实践中主体本质,进而接续完成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 扬弃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的民本思想。中国古代有“天下为公”“民为邦本”的理念,至于“为民请命”“为民作主”更是历史上衡量善治和清官的重要标志[5]。然而,基于当时的社会历史的局限性,民本思想的实质是将人民仅仅视为封建阶级君主的统治基础,“重民”作为手段,目的在于“利用民而统治民”,没能从根本上赋予人民的民主权利和社会地位,甚至人民的利益实惠往往需要寄托在清官的裁决上才能得以实现,并未真正有效实现人民本位。而“以人民为中心”则是真正将广大人民群众置于国家主体地位,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紧密联系群众制度,不断创新符合时代特点的群众工作机制,真正惠及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三) 传承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

中国共产党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艰苦斗争和浴血奋战,直至1949 年10 月1 日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建立新中国,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可以说是我们党夺取全国政权并正式确立为中国的唯一执政党的根本所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重要论断的继承与发展,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是我们全党集体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长期具体实践的经验总结和智慧共识,充分表现我们党执政以来所秉承的执政理念和价值遵循。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践行与发展,坚定“以人民为中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立场,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将人民群众视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社会物质文化财富的伟大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着力夯实群众基础,同人民群众保持深切的鱼水之情,才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优越性,绽放新时代党的民主执政之光,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二、坚定“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的现实要求

在党和国家的任何发展阶段,坚定“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在国内外形势日趋深刻复杂变化的新局势下,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国梦的目标,同时我们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面临时代的磨炼,我们党越是在立足新起点、肩负新使命、迎遇新挑战、应对新变化、实现新目标的紧要关头,越要坚定立场,保持定力,百尺竿头犹进步。

(一) 是应对不同国家制度比较与挑战的新要求

纵观世界历史,当下各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而又复杂的调整与变革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传统美苏“两极论”和苏东剧变后的西方霸权“单极论”的世界格局,正在接受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新一轮巨变洗礼,当代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必将不可挡不可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发展迅猛,科技创新领先,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一个文明型大国的崛起必定为世界所震撼,中国的成功同时蕴含着在与西方国家不同制度比较中而凸显出的巨大优势,归根到底,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就是集中比较国家制度建设及其作用发挥的时代。因此,各国关于如何在新变化、新境遇、新挑战多重考验下完善和发展国家制度是最为关键的时代课题之一。

长久以来,西方民主思潮的强势输出极大影响和改变各个国家制度的建设以及各国人民对于民主的认知,似乎多党制、普选制、议会制等西方政党模式才是实现人民民主的最优解,但事实证明,随着西方国家民众街头游行、公众抗议事件频繁爆发而引发的严重社会动乱,日益暴露出西方所推崇的民主仅是在遥远的彼岸世界,而寻求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实则道阻且长。在众多实际矛盾亟待解决并呼吁科学理论生发的紧要关头,中国正以发展大国责任担当和世界大局意识构建坚定“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根据人民切实需要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中心地位,坚持探求和发展扎根中华大地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民主执政方式,坚持完善健全新时代科学有效的党的民主执政制度和体系。“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日益彰显,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域及途径,向世界上寻求探索关于真正实现民主问题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和中国方案。

(二) 是不改中国共产党人初心本色的新要求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和满足人民物质精神需要,把不断实现人民幸福作为的最终目标和价值归依。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成立的精神指引,是我们党建设与发展亘古不变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执政宗旨的一个重要论断———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表明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出发点思想以此明确。中国共产党自成为一支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之日起,就坚定不移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这一根本立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为其谋取最根本利益,这为全体党员在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的工作中明确了目标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

“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引领,是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卓越洞察力的体现,更是牢牢铭记党史党政初心不变的续延。我们党从革命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到改革开放时期“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评价标准,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时期的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一脉相承,紧密相扣,充分凸显中国共产党人不改初心坚持人民第一位的党性。

(三) 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新要求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人民的需要也发生新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已经转变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一深刻转变说明我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于未来生活有了新的期许和新的要求。经过改革开放40 年的不懈探索与发展,生产力发展水平稳步攀升,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人们不再单单满足于日常的衣食住行,而是满怀对穿得更美,吃得更香,住得更好,行得更快的美好生活无限向往,同时对民主、法治、教育、就业、社保、医疗、环境、安全等方面都有更高的期求。由此可见,新时代条件下人民的需要在逐步呈现横向拓宽,纵向延深的发展趋势,人民需要的变化具体体现在涉及领域越来越广,含括重心越来越全,追求质量越来越高,期待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重维度需求一体化的不断实现。为此,要以人民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将人民视为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丰富的内生动力,从制度上规定和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权利,真正做到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三、坚定“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的践行要求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的首创者,更是其坚定不移的践行者。坚持实事求是、知行合一是我们党能成为拥有9000 多万党员的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关键要点,我们党始终秉承以增进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的价值观,同时力求将其践行实处。

(一)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历史中铸就的党民鱼水深情是久经磨难而不倒、几近重挫而不灭的最根本原因,“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破解“历史周期律”实现长期执政,勇立潮头的根本途径,是新时代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依据。如何在新时代走好党的群众路线,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华大地上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走向民族伟大复兴是新一代中国中产党人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关键。因此,新时代要贯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要坚决做到从群众中来和到群众中去相统一,为党的各项工作指明方向和路径,切实做到深入人民生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促进人民福祉持续增加。

(二) 密切新时代党群关系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群众的勃勃生气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底气,“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密切党群关系重要政治保证。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凸显出的作用和地位,为我们党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新时代条件下应接续依靠群众推动伟大事业的发展。一方面,党群关系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利益问题,我们党作为代表全国各民族人民的整体利益党,只有切实贴近民生、听取民意、体察民需,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另一方面,人民群众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中蕴含了无穷的智慧和能量,我们党只要充分发掘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群众之智,靠群众之力,就会实现紧密团结的党群关系新发展。

(三) 重视新时代人民的体验评判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在新时代面临的又一次大考,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坚定“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是洞察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需要,联系人民在当代经济政治社会的生活实际,更好增加人民在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利益所得,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最终郑重交出一份让人民看得到、过得好、评价高的满意答卷。人民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各项制度举措的认同感、拥护感、赞同感是其中一个最为根本的标准,只有达到从人民中来和到人民中去二者的契合统一,进一步发现有待改善提升的实际问题并予以解决,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真正体现。特别是“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习近平总书记贴近民生的话语更加生动深刻诠释了人民是国家各项制度落地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官和评判者。

总之,在新时代的历史征程上,坚定“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对发展国家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坚持人民在国家制度的主体地位,诉诸人民真切需求发展民主和谐的政治制度,可以使最广大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与个体情感生活中感受到最直接的参与感和获得感,进而有效彰显和发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效能。●

猜你喜欢

以人民为中心立场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设计立场和手工生产关系的辩证认识
武术研究的立场
扬 善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