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在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焦虑情绪患者中的应用
2021-01-12曾相莲闵芳芳
曾相莲,闵芳芳
(江苏省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市中医医院肺病科,江苏 昆山)
0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是呼吸科常见疾病之一,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疾病[1]。COPD的严重程度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反之如果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差也将加重COPD症状,故目前COPD的治疗中也越来越重视改善患者的HRQOL。一项Meta分析发现,抑郁、焦虑与COPD患者的HRQOL高度相关[2]。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护理工作中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CBT)技术对缓解AECOPD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HRQOL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所有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符合入选/排除标准的COPD患者。
1.2 研究方法
1.2.1 抽样方法
(1)入选标准
①年龄≥18岁。②符合2004年美国胸科学会(ATS)/欧洲呼吸学会(ERS)推出的COPD诊治标准中的AECOPD II级患者。③入院时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50分。④患者自愿合作,能够理解各项问卷。
(2)排除标准
①患有影响日常生活的躯体疾病者,如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病患、糖尿病患者等。②各类精神障碍患者。
(3)分组方法及一般资料
患者按入院顺序,对照Excel2007事先生成的1-200随机数字,单数为实验组,双数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51例(男27例,女24例),平均年龄(61.4±8.5)岁,平均病程(8.6±2.5)年。对照组:患者46例(男21例,女25例),平均年龄(62.7±8.9)岁,平均病程(8.7±2.3)年。两组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2 干预措施
对照组接受COPD常规诊疗及护理方案;实验组除常规诊疗方案外,接受整合了认知行为治疗技术的护理方案,包括:①在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过程中运用CBT理念,让患者明白相关工作的作用、目的,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②对患者进行每周两次采用CBT干预技术的访谈,每次50min,共12次。
参与实验组护理方案的护士均经过精神科医师及心理治疗师关于认知行为治疗技术的相关培训,并熟练掌握了必要的干预技术[3]。
实验组护理方案在患者入院宣教时采用结构化访谈技术。整个访谈过程中着重于COPD发作或加重时患者与疾病相关的自动思维的识别和处理,主要采用放松、应付卡及分级暴露技术[4]。
1.2.3 评估指标
①焦虑情绪评估:SAS由Zung于1971年编制,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共20个条目(有5个条目为反向计分),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
②生活质量评估:圣乔治呼吸问卷(St.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是1991年由英国圣乔治大学医学院四位学者提出,用于评价慢性气流受限疾病对生活质量影响程度的问卷表。
患者于入院时及入院六周后分别采集SAS及SGRQ各一次,用于统计分析。
1.2.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描述采用±s及t检验,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
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组内及两组间SAS评分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SAS评分比较(±s)
表1 干预前后两组SAS评分比较(±s)
注:**P<0.01
时间 实验组(n=51)对照组(n=46) t P入院时 65.87±3.677 64.93±3.431 1.298 0.2010六周后 42.81±2.859 56.35±5.613-14.579 0.0000**t 35.357 8.846 P 0.0000** 0.0000**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GRQ评分比较
入院时实验组与对照组SGRQ评分分别为:症状分(65.32±18.43)分、(64.75±18.91)分,活动分(65.96±21.74)分、(64.36±20.12)分,影响分(62.43±17.56)分、(63.77±18.34)分,总分(63.92±17.68)分、(63.18±18.13)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前后实验组各因子分及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SGRQ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对照组各因子分及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干预后两组SGRQ评分比较(±s)
表2 干预后两组SGRQ评分比较(±s)
注:*P <0.05
项目 实验组(n=51)对照组(n=46) t P症状分 50.93±16.75 59.32±19.67 -2.268 0.0282*活动分 48.56±18.48 58.16±22.04 -2.332 0.0242*影响分 50.43±16.21 57.82±18.41 -2.102 0.0411*总分 49.92±17.01 58.73±20.27 -2.326 0.0246*
3 讨论
据预测,COPD疾病负担将越来越重,COPD合并焦虑的发病率高达9.57%-58.4%[5],有研究显示焦虑是影响COPD 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焦虑程度越重,生活质量越差[6]。认知行为治疗于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在焦虑障碍的治疗方面疗效确切,它是一种通过转变思维、信念或行为的方式来改变患者不良认知,从而减轻不良情绪与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将CBT的理念和部分技术整合到护理工作中去,能显著降低患者焦虑情绪,且焦虑情绪的缓解程度较传统护理方法效果更明显;在提高患者HRQOL方面,没有证据支持传统护理方法有该功能,而新的护理方法却在此展示出了明显的效果,这与梁晓萍等[7]、唐小燕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整合了认知行为治疗技术的护理方案,可以缓解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因其操作简便实用,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