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穿刺椎体成型术在早期高位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运用
2021-01-12袁权华熊含颖吴海龙
袁权华,熊含颖,吴海龙
(龙川县人民医院骨科一病区,广东 河源)
0 引言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患者患有早期高位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不仅会给患者带来持续疼痛感,还会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所以为早期高位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选择一种科学的治疗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比较常见的治疗方式为单侧穿刺椎体成型术,通过向病变椎体注入骨水泥,起到加固病变椎体的作用,能够维持患者脊柱稳定性,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从而实现治疗早期高位骨质疏松胸椎压缩性骨折的目的[1]。为进一步探究单侧穿刺椎体成型术的临床疗效,本文对早期高位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计17例(22个椎体),其中包括7例男患者和10例女患者,分别有9个椎体和13个椎体,患者最大年龄为88岁,最小年龄为62岁,中位年龄73岁;出现脊柱轴性疼痛最长时间为16个月,最短为1周,平均为1个月。所有患者均先实施卧床和抗骨质疏松治疗,但是取得临床疗效并不显著。按病理类型划分包括轻微外伤史患者12例,无明确外伤史患者5例。所有患者均存在早期高位胸椎压缩性骨质疏松骨折的典型临床症状,且局部组织出现压痛和叩击痛,经影像学检查被确诊。
1.2 方法
首先协助患者取俯卧位,并将其腹部悬空,利用C型臂X线机对骨折椎体椎弓根体表投影点进行定位,然后给手术床铺设无菌巾,实施浸润麻醉,待患者处于麻醉状态后,于X线透视下,利用专用经皮穿刺针对椎弓跟体表投影点外侧2cm处外展逐层穿刺;具体穿刺位置在椎弓根-肋骨复合体,正位透视部位在右侧3点和左侧9点处,侧位透视在骨折椎体前中柱中线方面;当针尖抵至椎体前中三分之一交界处后,应停止进针。并在透视监视下低压注入骨水泥,待骨水泥完全填充椎体内空腔后,对骨水泥注入量进行详细记录,并在骨水泥凝固前旋转工作套管,以便于骨水泥凝固后拔出,最后将切口利用无菌敷料覆盖。
1.3 观察指标
帮助患者取仰卧位,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10min,待患者上下肢运动自如、生命体征平稳后则可要求其返回病房。24h后则可让患者佩戴胸背支具的前提下下床行走,既能促进腰背肌功能的恢复,也能避免弯腰负重。同时给患者继续实施抗骨质疏松治疗。并于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对疼痛评分、骨折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伤椎后凸角,并于术前以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DOI评分。
1.4 数据处理
对单侧椎体成型术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处理,所采用的软件为SPSS19.0,以(±s)的形式表示临床疗效,以(n,%)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数据检验方式分别为t和卡方值,若P<0.05则代表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17例患者22个椎体均顺利完成手术,单个椎体手术时间为37-72min,平均44min,注射骨水泥量为1.7-4.7ml,平均为2.7ml。3例4个椎体术中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或椎旁软组织,但没有明显临床症状,未出现骨水泥椎管内渗漏现象。术后疼痛症状明显得到改善。随访时间为5-17个月,平均9.7个月。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术前,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恢复(2.7±0.6)mm,伤锥后凸角校正(2.2±0.7)°,2例患者术后出现继发性骨折。单侧穿刺成型术的临床疗效评价情况见表1。
表1 早期高位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实施单侧穿刺成型术的临床疗效(±s)
表1 早期高位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实施单侧穿刺成型术的临床疗效(±s)
注:*与术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ODI评分(分) VAS评分(分) 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mm) 伤锥后凸角(%)术前 17 78.7±8.6 8.7±1.4 8.3±0.6 23.3±4.4术后3d 17 2.4±0.6 11.3±1.5* 20.4±3.9末次随访 17 25.6±3.4 2.3±0.3 10.7±1.5* 20.8±3.6*
3 讨论
骨质疏松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疾病,也是引发骨折的主要因素,其中以压缩性骨折为典型,因患者骨的生物力学性能降低、骨结构遭到损害与破坏,在轻微暴力作用下引发骨折,多伴有呼吸功能下降、消化不良、疼痛等症状,会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所以需选择一种科学的治疗方案,促进患者椎体高度和矢状面排列的有效恢复,降低病死率[2]。
目前,临床常规治疗是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并予以患者药物镇痛,利用腰背支架固定患者伤椎,并实施各种理疗措施,同时实施手术矫正。但是取得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单侧穿刺椎体成型术因具有对患者创伤小、恢复快、经济安全等优势,逐渐被临床广泛应用[3]。在治疗期间,主要利用穿刺针经椎弓根或椎弓根旁入路,通过灌注骨水泥的方式,以阻止椎体高度丢失,维持患者椎体稳定,实现早期高位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该方式也可经过椎体达到对侧,能够降低脊柱侧弯和非注射侧的塌陷发生率,并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治疗费用,降低骨水泥渗透发生率,帮助患者有效缓解疼痛,临床效果显著[4-8]。
本次研究表明,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术前,末次随访时的DOI评分显著低于术前。由此可见,在早期高位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期间实施单侧穿刺椎体成型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降低骨水泥渗透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手段。
综上,将单侧穿刺椎体成型术应用于早期高位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中,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疼痛及不适症状,促进患者椎体高度的恢复,且并发症较少,可作为早期高位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