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泌性中耳炎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的方法和效果分析

2021-01-12张书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00期
关键词:咽鼓管中耳中耳炎

张书梅

(渑池县中医院,河南 三门峡)

0 引言

分泌性中耳炎作为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临床尚未明确,从临床表现可见,患者咽鼓管功能出现障碍、免疫反应或者感染等情况均可致该病症发生[1]。患者发病时,通常表现出耳鸣、听力下降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与工作,目前临床对于该病症以保守的药物治疗为主[2]。本文探讨分析给予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糖皮质激素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方法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应用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择取的62例临床研究对象为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诊的需行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将其以每组31例随机均分为单一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基本情况,见表1示,P>0.05,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所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基本情况

1.2 方法

单一治疗组仅给予患者行盐酸氨溴索治疗方案,联合治疗组则给予患者行盐酸氨溴索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

单一治疗组治疗方法:一是取患者坐位,且将其耳部稍微向前倾斜,面向操作者。二是行常规消毒后,将盐酸氨溴索15mg注射入患者鼓室内。三是注射结束后,取患者平卧位,让其休息30min[3]。

联合治疗组:一是予患者鼓室内注入盐酸氨溴索药物,治疗方法及药物用量同单一治疗组一致。二是予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法[4]:予患者鼓室穿刺成功后,将地塞米松糖皮质激素5mg注射入患者鼓室内,为避免感染,需在其外耳道放置消毒球。

1.3 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

观察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主要指标:痊愈、好转、无效。判断标准[5]:①痊愈是指患者经治疗后,其纯音听力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且鼓膜保持完整。②好转是指患者经治疗后,其听力基本得以恢复,临床症状缓解明显,且鼓膜保持完整。③无效是指患者经治疗后,其听力非但没有改善,且存在继续恶化的迹象。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探讨分析所涉及观察指标数据均通过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处理,若组间对比结果P<0.05时,则表明存在统计学差异[6]。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对比,见表2示,联合治疗组患者明显高于单一治疗组,且组间治疗有效率指标对比结果P<0.05,表明存在统计学差异。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3 讨论

耳鼻喉科最为常见的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即是分泌性中耳炎,一旦患病,患者中耳即会出现听力下降与存有积液等临床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是咽鼓管功能出现障碍所致。临床表明,当咽鼓管表面的活性物质减少,且开张压力增高明显时,即显示患有分泌性中耳炎,可见二者之间存在关联性[7]。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耳内有闷胀感、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患者患病后,需及时接受治疗,否则极易出现听力损失、言语功能障碍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及工作[8]。

本次分析结果表明,较于仅接受盐酸氨溴索治疗方案患者,接受盐酸氨溴索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优,即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55%,而单一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80.65%。分析结果提示,即:一是临床应用证实,盐酸氨溴索对于分泌性中耳炎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作为黏液溶解剂,该药物具有抗氧化及将介质释放减少延续等功效。其对咽鼓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能够刺激中耳黏膜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由此调整改善通气功能与黏液纤毛运输,有效清除中耳积液,恢复咽鼓管的正常生理功能。目前临床针对中耳炎免疫学方面研究表明,由于中耳黏膜含有大量的淋巴组织,免疫调节功能失常即会对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产生影响,因此,免疫调节功能作为防御外界病原菌侵袭的主要机制,可以有效抑制初次入侵的病菌,且将对中耳黏膜特异性免疫产生重要作用,而T淋巴细胞免疫与该病症的发作的主要原因关系密切,即在病理状态下淋巴组织出现增生,将抑制B淋巴细胞与Th细胞,从而促进炎症的发生发展。二是临床应用表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免疫调节与抗炎症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尤其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因其具有的抗炎症、过敏、病毒的作用,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该类药物可有效缩短疗程,并对变态反应进行抑制,从而改善负压状态,释放减少患者过敏介质,同时抑制补体蛋白的分泌形成。三是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时,地塞米松可明显改善患者各项细胞免疫指标,即改善患者免疫状态效果良好;而糖皮质激素药物由于使用时间较短,不会增加患者的机体不良反应,以有效减少与防治患者上呼吸道感染与病情发展等不良反应,且临床治疗安全性较高。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且治疗中直接将两种药物注射入患者鼓室内,使得药物直接作用于患者病灶部位,对于中耳炎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局部炎症及水肿的快速消除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9-11]。

综上所述,给予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糖皮质激素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方法后,获得良好临床疗效,较于单一的盐酸氨溴索治疗,该治疗方案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更高,更利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快速康复[12]。

猜你喜欢

咽鼓管中耳中耳炎
对症灸治,中耳炎不再犯
幼儿为何易患中耳炎
Valsalvas闭气加压MRI在评价咽鼓管功能中的价值研究
中耳胆脂瘤并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分析
鼻内镜下咽鼓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潜水员中耳气压伤的发病特点与防治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
感冒后听不清,可嚼口香糖
声导抗基本概念(4)
小耳朵怎么会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