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1-01-12苏瑞芬柯凤梅

临床内科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收缩压产后危险

苏瑞芬 柯凤梅

妊娠期糖尿病(GDM)为常见妊娠并发症,是指妊娠期发生或首次识别的任何程度的葡萄糖不耐受[1-2]。随着肥胖患病率升高和孕产妇年龄增加,全球范围内的GDM发病率逐年上升,据2017年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估计,GDM已影响到全球约14%的妊娠妇女[3]。GDM不仅增加孕产期母婴不良事件,如先兆子痫、羊水过多、手术分娩、肩难产、产道裂伤、胎儿生长过度(也称为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黄疸等的发生,而且其影响并未随着妊娠的结束而终止,GDM可使产妇2型糖尿病(T2DM)、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MS)及抑郁症的发病率升高,增加子代糖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的发生风险[1,3-4]。研究显示,GDM产妇产后发生MS的风险是正常妊娠产妇的3.96倍[5]。MS是一种无明显症状的病理生理状态,以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血糖异常和血脂异常为特征,代表着不同代谢异常的聚集[6-7]。据IDF估计,全球大约有25%的人口患有MS[6]。近年来,随着GDM发病率不断提高,产后MS的患病人数也在增加,不仅不利于产妇的产后恢复,还影响其身体健康[8]。因此,分析GDM患者妊娠前和妊娠期各项检查指标与产后MS的相关性,了解GDM患者产后发展为MS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于产后MS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GDM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GDM患者产后发生MS的危险因素。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于我科进行产检并分娩的GDM患者130例。GDM诊断通过妊娠中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国际糖尿病和妊娠研究小组协会(IADPSG)、美国临床内分泌学家协会(AACE)及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可的GDM诊断标准[1,3-4,9]进行:空腹血糖(FPG)≥5.1 mmol/L、餐后1 h血糖(1 h PG)≥10.0 mmol/L、餐后2 h血糖(2 h PG)≥8.5 mmol/L,符合其中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GDM。纳入标准:(1)单胎;(2)年龄22~38岁;(3)无不良嗜好、性病、精神异常等;(4)妊娠前无糖尿病、MS;(5)既往无肝、肾、肺部疾病、贫血、高血压、冠心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6)无糖尿病家族史。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2.方法:通过查询产检记录、门诊或电话询问本人的方式收集每例GDM患者的妊娠年龄、既往妊娠史、身高、妊娠前体重,妊娠中期(妊娠24~28周)行OGTT时的体重、血压、FPG、2 h 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产后6~12周是否发生MS等临床资料。计算妊娠前和妊娠中期BMI。MS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标准,符合以下4项中的3项及以上者即可诊断为MS[10]:(1)BMI≥25 kg/m2;(2)FPG≥6.1 mmol/L和(或)2 h PG≥7.8 mmol/L和(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3)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及(或)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者;(4)血脂紊乱:TG≥1.7 mmol/L和(或)HDL-C<0.9 mmol/L(男性)、<1.0 mmol/L(女性)。将GDM患者按照产后6~12周是否发生MS分为非MS组和MS组,比较两组的上述指标并分析其与产后MS的相关性。

结 果

1.患者的一般资料:130例GDM患者的平均妊娠年龄为(30.6±4.4)岁,其中79例(60.8%)为初次妊娠,51例(39.2%)为第二次妊娠;妊娠前平均BMI(23.27±1.88)kg/m2;妊娠中期平均BMI(24.88±1.85)kg/m2,平均收缩压(109.69±10.89)mmHg,平均舒张压(69.98±6.36)mmHg,平均FPG(5.33±0.40)mmol/L,平均2 h PG(8.96±0.38)mmol/L,平均TG(1.46±0.15)mmol/L,平均TC(4.68±0.54)mmol/L,平均HDL-C(1.39±0.16)mmol/L,平均LDL-C(2.90±0.33)mmol/L。产后6~12周有24例患者发生MS,发生率为18.5%。

2.MS组和非MS组的临床资料比较:MS组妊娠年龄、二次妊娠产妇比例、妊娠前及妊娠中期BMI、收缩压、FPG和TG均明显高于非MS组(P<0.05)。MS组妊娠中期舒张压、2 h PG、TC、HDL-C、LDL-C水平与非M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MS组和非MS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3.各项指标与GDM患者产后发生MS的相关性分析:GDM患者的妊娠年龄、既往妊娠史、妊娠前及妊娠中期BMI、收缩压、FPG、TG均与产后6~12周发生MS呈正相关(P<0.05);而妊娠中期舒张压、2 h PG、TC、HDL-C、LDL-C水平与产后6~12周是否发生MS无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2。

表2 各项指标与产后6~12周发生MS的相关性分析

4.GDM患者产后发生MS的危险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前BMI、妊娠中期收缩压和妊娠中期FPG较高是产后发生MS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产后发生MS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讨 论

GDM患者的高血糖状态可造成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即使妊娠结束,部分代谢紊乱因子仍然持续存在,预示着未来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事件的高发生率[11]。有研究表明,GDM与MS具有共同特征[5];据近十年统计报告显示,GDM患者产后MS的发病率高达35%左右[8],而MS患者T2DM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正常人相比明显升高,且患病后的致残率及致死率较正常者相比也明显升高[8]。既往研究发现,GDM患者产后10年MS的发生率为51.1%[12],产后7年MS的发生率为50%[13],产后5年MS的发生率为45.8%[12],产后4年MS的发生率为19.3%~20.3%[14],产后1~2年MS的发生率17.5%~20.0%[15-17],产后6~12周MS的发生率为18.2%~21.0%[18]。本研究结果显示,GDM患者产后6~12周MS的发生率为18.5%,与既往研究报道结果相近。

有研究报道,产后MS患者的BMI、收缩压、FPG和TG水平均明显高于非MS者[17]。另有研究表明,产后MS患者妊娠前BMI、妊娠期收缩压和TG水平均明显高于非MS患者,HDL-C水平低于非MS患者[18]。本研究也发现,MS组妊娠前BMI、收缩压、FPG和TG水平相较于非MS组均明显升高。但本研究还发现,MS组患者的妊娠年龄、二次妊娠产妇比例及妊娠中期BMI亦明显高于非MS组患者,提示GDM患者的妊娠年龄、既往妊娠史、妊娠前BMI及妊娠中期BMI、收缩压、FPG和TG可能与产后MS的发生发展有关。

本研究进一步对GDM患者妊娠前/妊娠中期各指标与产后6~12周内MS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GDM患者妊娠年龄、既往妊娠史、妊娠前BMI及妊娠中期BMI、收缩压、FPG、TG均与产后6~12周内MS的发生呈正相关,提示GDM患者妊娠年龄越大、妊娠次数越多、妊娠前及妊娠中期BMI越大、妊娠中期收缩压越高、妊娠中期FPG水平越高和(或)妊娠中期TG水平越高,产后更可能发生MS。

既往研究发现影响MS的危险因素较多,多项研究报道产后MS的影响因素包括FPG、妊娠前BMI、妊娠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诊断GDM时的年龄[15,19]。另一项研究报道,MS的相关因素为妊娠前BMI、妊娠年龄、糖尿病家族史、GDM病史及产后24个月的血清淀粉蛋白A(SAA)、CRP[16]。姚叶娜等[17]研究发现hs-CRP和糖化白蛋白(GA)均是MS的独立危险因素。国外一项研究对176例GDM患者进行产后MS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妊娠前超重或肥胖、妊娠期高水平收缩压和妊娠期胰岛素或二甲双胍治疗是产后发生MS的危险因素,可作为MS的预测因子[18]。本研究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前BMI、妊娠中期收缩压和妊娠中期FPG均是GDM患者产后6~12周内发生MS的影响因素。但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证实的产后MS发生的危险因素与既往研究[15-19]结果不完全一致,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纳入患者的来源及纳入分析的指标不同等。

综上,GDM患者产后发生MS与其妊娠年龄、既往妊娠史、妊娠前BMI及妊娠中期BMI、收缩压、FPG、TG密切相关,其中妊娠前BMI、妊娠中期收缩压和妊娠中期FPG较高是GDM患者产后发生MS的危险因素,能帮助临床医师进行早期预测和诊断,及时予以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在最大程度上预防或减少MS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收缩压产后危险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喝水也会有危险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拥挤的危险(三)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改善高血压患者预后的血压最佳值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