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主推技术探讨

2021-01-12高立洪杨玉鹏张德勇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12期
关键词:总量重庆市农作物

刘 科,曾 可,唐 宁,张 凯,高立洪,肖 璐,杨玉鹏,张德勇

(1.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 401329;2.农业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南方科学观测实验站,重庆 400000;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研发,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1329;4.重庆凯锐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重庆 400020;5.重庆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中心,重庆 401120)

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60×104hm2左右,粮食总产量1 100×104t左右,秸秆总产量1 200×104t左右。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加快推进和农村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秸秆作为能源资源回收利用的比例日渐降低,废弃的比例有加大趋势,露天焚烧秸秆现象时有发生。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是有效减少农民露天焚烧秸秆、改善农业农村环境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耕地质量、加快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1]。本文结合重庆市地理气候条件、农作物种植种类以及分布情况、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经济条件等,筛选适合重庆市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主推技术,旨在为提高重庆市秸秆的综合利率提供技术保障。

1 重庆市地理环境特征

重庆市海拔高度差2 723.7 m。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地面积占76%,丘陵占22%,河谷平坝占2%。其中,海拔500 m以下的面积3.18×104km2,占幅员面积38.61%;海拔500~800 m的2.09×104km2,占幅员面积的25.41%;海拔800~1 200 m的1.68×104km2,占幅员面积的20.42%;海拔1 200 m以上的1.28×104km2,占幅员面积的15.56%。重庆耕地面积162.2×104hm2,农用耕地开发度较高,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2]。但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种植业分散,机械化程度低,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一大限制因素。

2 重庆市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与分布

重庆市农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麦、薯类、油菜、花生、豆类作物为主,据测算,2019年秸秆总量为973.02×104t,其中水稻秸秆占总量的39.02%;玉米秸秆占总量的25.59%;小麦秸秆占总量的1.29%;薯类秸秆占总量的18.89%;豆类秸秆占总量的5.61%;油菜秸秆占总量的7.32%;花生秸秆占总量的1.07%;其他谷物秸秆占总量的1.22%。水稻、玉米和薯类三大作物秸秆产量占总量的83.5%以上。

农作物秸秆主要分布在粮食主产区县,产量前10位分别是合川、江津、垫江、开州、涪陵、永川、万州、忠县、彭水和奉节,秸秆产量合计461.91×104t,占全市秸秆总量的49.30%。由于种植作物品种、产量差异,可收集秸秆资源量前10位的区县依次为合川、垫江、江津、万州、奉节、永川、开州、忠县、涪陵和潼南。

随着农业技术和各类设施的不断完善,农作物产量稳步提升,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调整,据估算,2020年全市秸秆总量约为968×104t,2022年全市秸秆总量约为955×104t,可供利用的秸秆资源较为丰富且相对稳定。因此,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力度,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方面,是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新的有效途径。

3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由于地理、技术等条件限制,丘陵山区秸秆综合利用难度相对比平原地区大。重庆山地丘陵占全市幅员面积的98%左右,现有的秸秆综合利用以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利用为主,燃料化、基料化利用为辅,原料化利用为补充的多途径利用格局。随着国家对农业秸秆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视,其利用价值逐渐受到关注,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3]比例都在逐年递增。重庆秸秆综合利用现状有如下几个特点。

3.1 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在秸秆肥料化利用方面,重庆市重点以机械化收获、土壤有机质提升等项目推广为载体,加强秸秆直接还田和堆沤还田利用,特别是在水稻秸秆利用方面,多数地方已推广使用机械收割,收割时直接将水稻秸秆切碎撒放农田中,冬季通过蓄水浸泡让秸秆腐烂还田作为肥料。大力推广集中生产有机肥,收贮水稻、玉米、薯类、豆类等秸秆和其他农业有机废弃物(畜禽养殖粪污等),通过接种菌种、堆制发酵制成有机肥料。重庆市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适宜秸秆类型及配套设备见表1。

表1 重庆市秸秆综合利用主推技术及配套设备列表Tab.1 The list of main technologies,suitable straw and supporting equipment for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straw in Chongqing

在秸秆饲料化利用方面,加快了草食牲畜发展,大力发展肉牛、奶牛、山羊等产业,提升了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利用青贮(氨化)、干储等处理方式,把秸秆转化为优质饲料,并将其粪便还田,实现秸秆过腹还田,既解决了冬季牲畜饲料缺乏等问题,又节省了饲料用粮,促进了秸秆使用。

3.2 秸秆利用方式差异较大

重庆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中,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利用比例较大,这3项利用率达到81.41%。秸秆肥料化利用的主要方式为秸秆直接还田与堆沤腐熟还田。随着近几年秸秆利用技术的推广,以及广大农户使用有机肥意识的逐渐加强,秸秆肥料化利用率也在逐年增加。

3.3 区县间利用水平参差不齐

全市大部分区、县(自治县)秸秆利用率介于70%~90%。利用率在90%以上的区县有7个,利用率在80%以上的区县有24个,利用率在70%以上的区县有5个。

3.4 政策措施逐步完善

重庆市秸秆综合利用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规划、综合利用、突出实效的发展方针,重点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特点、产业发展基础,着力加强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和带动秸秆综合利用[4]。近年来,重点实施了土壤有机肥提升、草食牲畜发展等产业政策,极大地推动了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的提升。

4 农作物秸秆利用存在问题

4.1 综合利用水平不高

长期以来,农民对秸秆资源认识不足,资源观念薄弱,加之受农时、技术、劳力、比较效益及传统耕作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低,导致秸秆浪费严重,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焚烧现象时有发生,污染环境。同时,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相对单一,科技水平及装备配置不足,从统计数据看,重庆市除秸秆肥料化占43.13%、饲料化占18.98%和燃料化占19.30%外,基料化、原料化等开发利用技术几乎未得到利用与推广。肥料化利用主要以粉碎还田和堆沤还田为主,缺乏秸秆还田快速腐熟技术、快速腐熟剂、丘区(山区)小型秸秆还田粉碎机械等,秸秆饲料转化率、消化率低,高效秸秆饲料化技术欠缺;专业从事秸秆综合利用研发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少,且产学研结合不紧密,自主创新不够,未成立专门的研发中心,这些都制约着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突破。

4.2 收储运体系不健全

秸秆收储运及服务体系是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重庆坡耕地比例大,15°以上的坡耕地占40%以上,农业生产以套种间作为主,特别是丘陵山区,分布分散,收集成本高,难以实现大规模的集中处理和利用。同时,秸秆量大、分散、体积蓬松、密度小、收获季节性强,收割、捡拾、打捆等适用配套设备以及劳动力缺乏,造成秸秆的收集、贮运难度大、成本高,加上服务体系不健全,秸秆收集贮运已成为制约秸秆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4.3 资源化利用效益不显著

受制于秸秆收储运瓶颈,秸秆集中综合利用项目难以实施,秸秆燃料化(沼气、生物天然气、颗粒燃料等)、肥料化(科学返田)、饲料化(饲草、复合颗粒饲料)利用途径在技术、规模、经济等基础条件方面还未形成,转化效率及附加值高的有机肥料、成型固体燃料、秸秆发电、工业化原料(如乙醇、制糖)等秸秆深加工利用率高的秸秆资源产业化机构建设不足,秸秆资源效益体现程度不足,导致秸秆资源利用积极性相对较弱;秸秆综合利用社会化服务扶持、培育不足,距产业化发展相去甚远。

4.4 政策性扶持力度不够

重庆市农民对秸秆综合处理自主投入力度弱,购置机具“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之政府对秸秆综合利用缺乏长期的政策性扶持,农民利用秸秆的自觉性没有调动起来,给秸秆综合利用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加强财政扶持力度,提高资金补贴额度,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和农户投入,给予政策性信贷扶持,统筹部门资金使用,是建立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长效机制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

5 重庆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主推技术探讨

5.1 主推技术

根据重庆市农作物秸秆类型,结合重庆的地理环境条件以及经济条件等因素,研究筛选出适合重庆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主推技术[5-7](见表1),但是,各地区在开展秸秆利用工作时,还需要因地制宜进行选择。

5.2 技术选择原则

重庆市不同地区地理条件、经济条件、种植农作物的品种和规模等存在差异,因此在选择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时要结合实际情况,总体上遵循“综合利用、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

5.2.1 综合利用原则

即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协调发展,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控制农药化学物质使用量,保护农业生态,发展循环农业。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可作为肥料还田利用,可做青贮饲料喂养牲畜等。

5.2.2 因地制宜原则

即根据当地所在自然及周边环境、土地利用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经济承受力等诸多因素选择最适合的秸秆利用技术。

5.2.3 经济实用原则

即要体现技术与经济的协调性。选择与当地经济能力相适应、设备成本和运行成本较低、经济合理的技术工艺。尽量采用经济节能型的工艺及设备,减少处理设施的数量。

猜你喜欢

总量重庆市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我的“闪电”猫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与10省签约粮食总量2230万吨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山西运城:上半年一产增加值总量全省排名第一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