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AD模型的服装图案设计效果影响因素评测

2021-01-12韦玉辉苏兆伟吴开明

服装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情绪反应被试者图案

韦玉辉, 夏 敏, 苏兆伟,2, 孙 龙, 吴开明

(1.安徽工程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2.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达利女装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3.辽宁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4.安徽古麒绒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芜湖 241300)

由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知,当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被满足后,人们便会从最低级的物质属性需求转向更高级别的精神属性需求[1-3]。服装属于人们日常必需消费品,在人类“衣食住行”4大需求之中居于首位,其需求发展趋势自然也符合马斯洛需求理论[4-6]。随着科技进步和制造业的发展,服装产品不断丰富,早已满足人们穿衣的基本生理和安全防护等物质属性需求,并转向精神属性需求[1,3,7]。图案因其极强的装饰美化作用成为服装整体设计效果与消费者情绪表达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影响消费者是否购买的关键因素之一,因而系统分析服装图案设计效果与消费者情绪反应的关系尤为重要[4,8-9]。

目前,关于服装图案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色彩搭配、造型特征、文化内涵、传播路径及其现代化应用等方面,而采用量化指标研究服装整体图案设计效果与消费者情绪反应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消费者最终购买决策的影响程度较少[10-12]。随着情绪心理学的发展,PAD情绪模型因其自身较高的适用性,被广泛应用于情绪心理学、产品设计学、产品满意度评价等研究中[1,12-13]。因服装图案设计属于典型的产品设计学研究领域,故通过分析服装图案整体设计效果与消费者情绪反应关系,探究影响消费者审美与偏好是合理的[9-11]。为避免服装款式、结构、造型等对服装整体效果的影响[7,13],文中选择款式结构较为简单的儿童针织套头毛衫为研究对象,借助PAD情绪模型和E-Prime心理学实验软件,从消费者情绪感受的角度,系统分析图案造型、图案内部结构特征、图案组合搭配及被试者性别4个因素对服装图案整体设计效果的影响及作用,以便服装设计师更有效地实现“最抓人眼球的图案设计”。

1 实验设计与测试方法

1.1 实验样本

对线上线下10个童装品牌的200款儿童套头毛衫进行市场调研,明确儿童套头毛衫图案类别,将使用频率较高的5种典型图案元素及其组合图案作为实验对象,研究服装图案整体设计效果对消费者情绪影响,具体见表1。为消除图片自身属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所有实验图片大小、清晰度及亮度相同。

表1 实验图案样本特征

1.2 测量对象

依据E-Prime心理学实验软件要求,被试者人数超过32 人即可认为获取数据可靠。该实验80名受试者来自不同职业,并对新鲜事物有较强接受能力,且是6~12岁儿童父母,男女各40人,年龄在30~45岁之间,大专以上学历,均无色盲或者色弱现象。

1.3 实验设备

E-Prime 2.0心理学测试软件,美国 PST公司开发。

1.4 实验方法

采用E-Prime 2.0内置的数据管理器将实验数据导出到Microsoft Excel表中,再运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21.0完成实验结果的数据统计分析。

1.5 测评指标

采用PAD三维情绪测量工具完成各情绪属性指标测量,具体评测指标及归一化公式见表2[1-2]。其中情绪属性中的愉悦度(pleasure-displeasure)指情绪的积极或消极程度,喜欢或不喜欢程度,如高兴为一种积极的情绪,具有较高的愉悦度,相反,愤怒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具有较低的愉悦度,用P表示;激活度(arousal-nonarousal)指与情绪相连的机体能量激活度,从沉睡到亢奋的程度,用A表示;优越度(dominance-submissiveness)指主体对情绪状态的主观控制程度,用来区分是主体主观发出的还是客观环境影响产生的,用D表示。

表2 PAD模型的测试指标及各指标的归一化公式

为准确找出每种图案对服装整体设计效果与消费者情绪反应的影响,采用式(1)进行其情绪属性类别标注。此外,为保证实验过程中被试者身体感觉的舒适性,整个实验在室内完成,且环境温度为20 ℃,相对湿度恒定在65%,室内使用遮光窗帘并进行隔音处理,灯光的照度与亮度符合照明标准,光线为散射光(避免电脑屏幕上出现灯光的反射光)。

(1)

式中:G为高兴的;Y为依赖的;F为放松的;W为温顺的;L为无聊的;M为蔑视的;J为焦虑的;D为敌意的。前4种属于积极情绪,后4种属于消极情绪。

2 结果与讨论

2.1 图案造型的影响

不同图案造型服装与消费者情绪的PAD评测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带有动物(小鹿)和人物(哪吒)图案的儿童套头毛衫对消费者产生的情绪比较积极,人们对这2种图案的认可度较高,使用频率较多;几何图案和字母图案对消费者的情绪影响偏中性,说明这2种图案的设计特征可以被测试者接受;植物图案对消费者的情绪既有消极影响也有积极影响,说明植物图案对现代消费者而言,被接受程度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在设计运用时需要更加谨慎。综上所述,图案造型会显著影响服装整体设计效果与消费者的情绪表达。

图案造型对服装整体设计效果与消费者情绪影响的统计分析见表4。由表4可知,图案造型显著影响服装整体设计效果与消费者情绪反应,即当消费者面对同种款式不同图案造型服装的情绪反应会产生显著差异。如带有人物图案的儿童套头毛衫在愉悦度、激活度和优势度方面均较为积极;字母图案给被试者带来相对较低的愉悦度、激活度和优势度,即消费者对带有人物图案的儿童套头毛衫接受度和认可度较高,字母图案相对较低。

表3 不同图案造型服装整体设计效果与消费者情绪的PAD评测结果

表4 图案造型对服装整体设计效果与消费者情绪的影响

结合表3可知,5种造型图案的愉悦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人物(哪吒)>动物(小鹿)>几何>字母>植物,即人物图案给被试者带来的愉悦感最强,而植物图案给人的愉悦感最低;激活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人物(哪吒)>动物(小鹿)>植物>几何>字母,即人物(哪吒)图案更容易使被试者产生兴奋感,其情绪主体唤醒度最高,而字母图案较难使被试产生兴奋感,其主体唤醒度最低;优势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人物(哪吒)>动物(小鹿)>几何>字母>植物,即在观察人物(哪吒)图案时,被试者对自身情绪状态的主观控制程度较高,而在观察植物图案时,受试者对自身情绪状态的主观控制程度最低,接受程度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也是植物图案在儿童针织套头毛衫应用较少的原因。

2.2 图案内部结构特征的影响

以小鹿图案为例,探讨图案内部结构特征(姿势、线条、宽窄、大小、角度、密度)对服装整体设计效果与消费者情绪表达的影响,具体见表5。由表5可知,图案内部结构(小鹿姿势、线条粗细、鹿身宽窄、鹿身大小、鹿头角度)均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服饰整体设计效果与消费者情绪表达,这是由于不同设计特征会影响图案整体设计效果情绪属性取值(P,A,D)的正负性。因此,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调整图案相应的设计细节使服装设计产生不同效果,同时设计师也可以根据消费者实际需求,对图案进行不同情绪表达设计。

2.3 图案组合搭配的影响

以小鹿图案为例,探讨图案组合设计对服装整体设计效果与消费者情绪的影响,具体见表3。由表3可知,在样本组合图案H1~H5中,将带有积极情绪的小鹿图案与偏消极或中性的字母图案、植物图案、几何图案和人物图案进行组合,其图案情绪的积极性均有所提高。说明在消极或中性图案周围加入可传达积极情绪的图案元素,有助于增加或改变组合图案积极情绪的表达,提高消极图案的适用性,增加消费者喜好程度。

表5 图案内部结构特征对服装整体设计效果与消费者情绪的影响

2.4 被试者性别的影响

以小鹿图案为例,探讨被试者性别对服装整体设计效果与消费者情绪的影响,具体见表6。由表6可知:①被试者性别对服装整体设计效果与消费者情绪评测存在显著差异。针对同一图案设计时,不同性别测试者的情绪反应不同,其中女生比男生更喜欢带有小鹿图案的儿童针织套头毛衫。②被试者性别在各项情绪指标方面存在差异。在愉悦度方面,相比男生,女生更倾向给出较高的愉悦度P值,说明带有小鹿图案的儿童套头衫可使女生产生更高的愉悦度;在激活度方面,性别对其影响并不明显,说明不同性别在面对同一图案的儿童套头毛衫时,其自身情绪被激活程度差异不大;在优势度方面,针对同一图案的儿童套头毛衫,男生表现比较分散,女生则较为集中且均在0值附近分布,说明相比女生,男生自身情绪的主控性更强,而女生自身情绪主控性较弱,这也进一步解释了针对同一图案,女生组情绪属性比较一致,而男生组存在较大差异。

表6 被试者性别对服装整体设计效果与消费者情绪的影响

3 结 语

借助PAD情绪模型,系统研究了图案造型、图案内部结构特征、图案组合搭配及被试者性别与服装图案整体设计效果及消费者情绪反应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4个变量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服装整体设计效果及其消费者的情绪。其中,图案造型对服装整体设计效果与消费者情绪反应的影响最为显著,这主要取决于图案自身造型所传达的情绪反应;图案内部结构特征(包括姿势、线条、角度、大小等)都会对消费者产生一定影响;性别对服装整体设计效果与消费者情绪反应显著相关,即当不同性别的被试者面对同一图案设计时,其情绪反应不同;此外,在消极图案元素周围增加积极图案元素,可有效提高图案对消费者积极情绪的表达。总之,设计师可通过合理的图案造型、图案内部结构、搭配组合方案设计出契合消费者审美喜好的服装产品,提高消费者对设计产品的接受度和满意度。

猜你喜欢

情绪反应被试者图案
过度情绪反应的背后
艾滋病住院患者对新冠肺炎的认知、行为及情绪反应
德西效应
德西效应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儿童花生过敏治疗取得突破
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发朋友圈?
小心染上现代生活方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