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思政与心理健康工作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2021-01-11肖凯
肖凯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在互联网+背景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当中,利用网络手段、大数据技术、数据资料分析,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当中,结合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可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为顺利开展学生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这也是我们高校思政工作者新的内在需求。
【关键词】互联网+ 课程思政 心理健康工作
课程思政实质上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设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 [1]。近年来,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数据科学、大数据技术、网络平台不断融入思政教育,然而在专业课上存在生搬硬套的现象,导致专业课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度不高。因此,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数据的方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是当前面临一项新的挑战,而利用互联网将課程思政的成果从课堂引入到实际的学生工作当中也是我们现在思政工作者需要思考的新问题。
一、互联网+背景下心理健康“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政教育基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目的是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的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都会对其造成较为显著的影响,心理健康工作在开展时,需要结合学生呈现出来的问题,深入挖掘其思想层面,在如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技术的发达,现当代大学生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利用网络技术,数据分析,通过微信朋友圈等了解学生心理思想动态,在教学课堂上及时寻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综合借助于多宗学科理论知识中存在的思政元素结合实际生活、时事动态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想认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结合思政元素在课堂中的应用,指导学生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如此学生自然能够在身心健康发展中得到良好的成长,这也很好地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是课程思政顺利实施的基础和前提,课程思政也为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式,新的出路。
(三)思政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升华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就是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利用互联网技术收集、分析学生关注热点,心理思想状态,将已有的社会现象作为基础,仔细梳理与提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课堂实践期间做好与专业教学知识的有效融合,为学生构造灵活且高效的课堂,有效提升育人实效。大学阶段是学生心理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各式各样的诱惑,学生难免会面临价值观选择等一系列问题,可以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展开合理指导与教育,让学生不容易产生价值观的偏差。若能将思政课程有效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践之中,就能进一步升华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让整个课堂教学因此而变得更加生动[2] ,也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
二、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思政与心理健康工作融合的途径
(一)在互联网+背景下,利用互联网科技手段,大数据分析,充分融和思政元素,提高心理健康工作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2018 年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广泛应用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资源,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保健能力。同时也指出,高校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家庭背景与个人成长经历,来了解这些对于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者,我们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善于运用数据分析手段,并发挥它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互联网+的网络技术手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心理健康教育主体及时地、真实地了解大学生的内心真实世界铺垫了一定的基础,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在针对性和有效性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互联网+时代下延伸的网络技术方式、数据可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课程思政的融合效果,进行评估,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还可以为高校心理健康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革新提供依据。有效的将时事热点和思政元素相结合融入到课程当中去,使相关的课程活起来,从而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心理健康课程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同时也增强了心理健康工作的实践性。
(二)明确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实践水平,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互联网+背景下,要实现心理健康的课程思政,就要从教学目标课程体系、课程目的、教学内容、学生评议等多方面进行设计。教学目标分为知识 层面、技能层面和自我认知层面,教学内容为: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了解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心理 调适能力三大板块12 个专题,结合教学的内容,利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平台收集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关注的实时热点,融合思政元素,采用讲授法、研讨法、任务驱动、问题探究、案例教学、启发式、互动式、小组讨论等多元创新的教学方式启发、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掌握自主汲取知识的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提升知识的可吸收性和知识传授效率,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理论联系实际更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受挫能力和化解心理危机的能力。结合网络技术依托超星平台,结合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设计方案,灵活的教学方法,通过网络收集时事热点,融合思政元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共同体,开展大学生心理 健康“课程思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实现了对人的新一轮技术赋权和增能,为人类发展开拓了新的方向和空间,因此,利用互联网平台、技术与数据的深度融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应然任务和价值归引,而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是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两者的结合有助于促进学生优良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形成, 在教育结合过程中,高校思政和心理健康教师需要立足于教育实际,从当前教育问题和发展规律方面入手,找到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以互联网技术,自然恰当地融入思想政治元素,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达到“课程思政”全程育人的目的,同时也能帮助高校更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开展心理健康工作。
参考文献:
[1] 高德毅 , 宗爱东 . 课程思政 : 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 道作用的必然选择 [J]. 理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1):31-34.
[2] 范丽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 探索与实践[J]. 中国农村教育, 2019(35):20-22.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 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 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018(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