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良好提问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2021-01-11陈武
陈武
【摘 要】随着教师们探究意识的日益增强,在科学课堂中,学生探究活动的时候总是热热闹闹,但在分析思考的时候总是磕磕巴巴,大量的科学课堂活动有余而思维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各种问题来促进学生思考。通过实施有效提问的策略,创设良好课堂提问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能力。
【关键字】小学科学 有效课堂 提问氛围 提问策略
自从《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实施以来,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们越来越重视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开展。但是随着教师们对探究活动关注度的增加,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思考。因此小学科学课堂普遍存在着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在科学课堂中,学生活动有余而思维不足,大部分学生只关注有没有“玩到”,而忽略了为什么要“玩”。二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虽然思维能力也随之增长,但大部分学生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什么原因呢?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行为会变得相对谨慎,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长期没有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提问氛围,导致学生们都不愿意积极主动回答问题,这样的课堂氛围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创设良好的课堂提问氛围便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科学课堂一定是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课堂。
一、多提开放性问题的策略
我们来看一下这两个问题。
(1)你能说说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2)你认为声音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这两个问题的主要内容是一致的,都是要让学生表达他认为的声音产生的原因。前一个问题明显是一个封闭式问题,这样的问题往往会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因为这样的问题给学生的感觉是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从而使学生容易产生“我可不想因答错问题而出洋相”的想法,虽然很多时候在学生答错时教师也会说“你再仔细想想”之类的鼓励性话语,但无论如何,答错肯定会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也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第二个问题则是一个开放式问题。首先是学生自己認为的,只要有依据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学生也感觉到这个问题有多个可能性(虽然我们知道答案只有一个),那么在心理上学生的畏惧情绪就会减弱很多,学生分享自己想法的意愿就会变强,那么愿意参与到思考并回答问题中来的学生数量就会大大提高。问题的开放性还蕴含了科学知识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科学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进步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从而进一步促使学生懂得科学知识具有开放性的道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地多提开放式问题,降低学生的畏惧感,提升他们的主动参与度。
二、扩大提问面的策略
作为教师,都希望自己提出的问题能够得到学生尽可能正确的回答,所以,教师在挑选回答问题的对象时,往往会选择那些积极主动举手,并且回答问题表现一直比较出色的学生。殊不知,这样的行为会给大多数学生以暗示:反正老师也不会叫我,我就不去动脑思考了,听听就好。虽然这些学生能够听懂,但是由于缺乏积极主动的思考,所以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刻,举一反三的能力就会大大降低,学习的效率也会随之下降。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随机提问的策略。如有的教师会做一个全班同学的花名册,随堂标注已回答问题的学生,这样在一堂课上就能尽可能地请到更多的不同的学生来回答问题;还有的教师在上课时会走下讲台,走到哪儿就请哪儿的学生来回答问题,这样也能使得参与思考的学生的面变得更广泛。
三、给予思考时间的策略
在我们的科学课堂上,由于教学进度的要求,好多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会急于让学生进行回答,尤其是看到有学生举手的情况下,大部分时候都会请这些举手的学生进行回答,而且这些学生所给出的答案往往都是正确的。这时教师会心情舒畅地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或者提出新的问题。整个课堂教学的推进看起来会较为顺畅,教学效果看上去也比较理想。但长此以往,你会发现在这样的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总是那么几个人,也就是说积极参与到思考中来的学生的面会比较窄。可这样的课堂,一定不是有效的课堂。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积极思考的参与度呢?其实,教师完全没有必要赶时间,在提出问题后,如果有适当的停顿,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那么肯定会有更多的学生愿意回答问题。有研究表明,教师提出问题后,如果停顿3~5秒钟的时间,会有更多的学生愿意回答问题,并且回答问题的内容和质量也会有明显提升。另外要注意的是,在这个时间段内,教师必须提前与学生约定,即使你知道答案也不能举手示意,更不能大声喊出答案来影响其他同学的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这段时间内按以下步骤思考:首先,思考并确认问题问的是什么;其次,思考并确定自己的想法及理由;最后,思考并默默组织自己的语言。
四、给予倾听者任务的策略
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在表述他的想法的时候,很多时候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还在高举着手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更有甚者,在其他同学表述的过程中就喊着“不对!不对!”之类的评判性话语。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常常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当一个同学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同学要安静地倾听。其实,让学生只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是完全不够的,尤其是当学生有强烈意愿要表述的时候,他肯定不甘心只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因此,在这段时间内,教师可以提醒倾听者们思考如下问题:这个同学所说的内容和我的想法有什么不同?我能补充相似或相反的例子吗?这样可以指导学生懂得如何展开科学的思考,结合他人的观点反思或充实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自身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这一策略在学生给出错误答案之后也可直接使用。还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给出错误答案之后,经常会让该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以便去发现出错的原因。但是这样往往会花掉较多教学时间在分析“错误”上。笔者认为,当学生给出错误答案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应对:“哦,你是这样认为的,咱们来听听其他同学还有没有别的想法。”让其他同学表达他们的想法。在其他同学表述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逐渐形成自我反思、自我监控的技能。
五、针对学生回答给予理性回应的策略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给出的是正确答案的话,教师往往会给予充分的肯定,如 “你真聪明!”“你说得太对了!”之类。但这样的回应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老师重视的是答案的正确性。长此以往,学生们会觉得老师要的只是正确答案,错误答案肯定是要被怀疑或者批评的。学生很快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你不知道正确答案的话,最好的方式是保持安静。这样的课堂,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回答问题就很可能是一种冒险行为,那么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参与度肯定会大大下降。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注意到我们的教学是为思考而进行的,不要过分关注内容目标的准确性,而要关注学生合乎逻辑的答案是如何生成的这一思维过程,过度沉迷于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方法,只会限制学生的积极主动思考。因此,教师在回应学生正确回答的時候一定要问一问学生:“你是如何得到这个结论的呢?”“你是以哪些依据来得到这个结论的呢?”一方面,教师要让回答问题的学生意识到正确答案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正确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也是给其他倾听的同学以正确的示范,展示科学地思考问题的过程。并且在学生给出思考过程后,教师也不要过多地大力表扬“你说得真棒”之类,而是可以简单重复他的思考过程,或者点头表示“哦,你是这样认为的”之类,因为当你用“非常好!”“这个想法很棒!”之类的夸张的肯定语句的时候,会打消其他学生继续回答的欲望。
通过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这些提问细节的把控与打磨,创设良好的课堂提问氛围,相信在科学课堂上一定会有更多的学生愿意来分享他们的想法。笔者相信通过有效提问,一定会有更多的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思考,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科学思维能力,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杰姬·阿克里·沃尔什,贝丝·丹克特.优质提问教学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第三版)[M].盛群力,吴海军,陈金慧,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
[2]麦克·格尔森.如何在课堂上提问,好问题胜过好答案[M].谭淑文,刘白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
[3]麦克·格尔森.如何在课堂中使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M].汪然,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
[4]胡庆芳,孙祺斌,李爱军,等.有效课堂提问的22条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