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农村儿童留守原因调查与对策

2021-01-11谢玉林季彪俊

青年文献·理论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产业留守儿童文化

谢玉林 季彪俊

【摘要】结合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采用实地调研法和访谈法,以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大源村农户家庭子女为研究对象,认为造成大源村留守儿童的主要原因:(1)地理局限;(2)产业贫乏;(3)兴业艰难;并对如何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提出了解决方法:(1)寻找适宜的农村产业;(2)开发提升乡土文化,深耕农村文化,促进产业兴旺、人口回流。

【关键词】留守儿童;原因;产业;文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容,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当成年人进入城市后,留守儿童成为近几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在心理和性格方面存在缺陷,在教育方面也缺少监督[1]。目前我国还有大量的人口在农村,如果不重视农村的儿童教育,就会极大地限制了我国本世纪内重大发展目标的实现。

本文结合大学生暑假“三下乡”支教活动,以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大源村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法和访谈法,研究了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对如何改善农村儿童留守情况提出了想法。

一、福建省泰宁县大源村

该村地处闽赣交界,位于新桥乡东北部。大源村可分为上大源(严氏宗祠为中心的严村)、下大源(以戴氏宗祠为中心的戴村)、和距离水源较远的林氏村落。上、下大源由一条溪流连接而成,而这条溪流连接水埠水库,也是泰宁境内北溪最大源头,故称大源村。

大源村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大概南唐时期,北方的严氏家族便来到大源定居,保留了从中原带来的传统文化习俗,如大源傩舞、赤膊龙灯等。村中近千年历史的严氏宗祠与戴氏宗祠,是大源村的历史见证;还有许多明清古建筑群20余处,如上大源村的南溪庙、文昌阁、三圣庙等建筑群;下大源村的隆兴庙、永安殿、奎星阁等建筑群。大源村的傩舞、赤膊龙灯、大源唱曲儿等都已成为福建省级或三明市级非文化物质遗产。2019年该村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2]。

大源村还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有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作为新桥战役红军指挥所的戴氏宗祠及周边建筑,是大源村乃至新桥乡著名的红色文化遗址群,红军时期,陈毅、聂荣臻、刘伯均等将领曾在此生活与战斗。

二、大源村儿童留守原因分析

(一)地理局限

地理条件上,大源村地处两省交界,北边高高的武夷山脉阻碍了大源村通往江西;往南,只有一条县级公路通往新桥乡政府所在地,极大地限制了该村与外界的交流。由于山路的阻隔,交通落后,大源村早期没有第二、第三产业,人们生活水平普遍不高,直到2007年,政府开始修建对外的公路,才让村里的人走出去大山。由于当地的特色和红色旅游资源与的丰富,政府开始扶持大源村的旅游产业,大源村才开始走上脱贫致富之路,但疫情的原因,有些贫困户有重新致贫的可能。

(二)产业贫乏

随着公路的修通,大源村开始走出贫困。长期以来,人们主要以第一产业为生,自给自足,随着经济发展,在农业收益降低,甚至负收益的情況下,明显支撑不了村民的经济需要,出外成了村民唯一的选择。由于青壮年的外出,村里出现大量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大源村也逐渐呈现出“空心村”的现象。

(三)兴业艰难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重视,农村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但像大源村这样(可能大部分福建乡村也这样)到处山地、土地较少(耕地:山地=2:25),交通不便(全村仅只有一条通往乡里的山路,蜿蜒漫长),附近没有产业集群,山区除了山林外也没有什么新资源的乡村,要发展工业不太现实,只能利用这里良好的自然资源树立旅游品牌,构建民宿乡村。因此大源村自2010年开始打造“傩大源”的乡村旅游。

大源属于泰宁县,离泰宁的大金湖太近,大量游客被吸引到大金湖,严重影响了大源村的乡村旅游;同时,大源村缺乏游乐设施,仅有的“傩舞”等表演节目,虽然有“自然乡村”“红色文化历史村”这些形象支撑,但只能吸引部分有兴趣的和下乡体验生活的游客,受众面不大,没有优势,难以撑起村里人在乡就业。因此借助(大金湖的)人气,寻找大源村的新产业,创造更大的就业是福建山区解决留守儿童、产业兴旺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解决山区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一)寻找适宜的乡村产业,提高乡村的就业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手段。

“谁说农民只能搞农业?”温铁军教授认为农村本身就是多元化的产业。他认为80年代“放开农村搞百业,于是乎农民就变成了离土不离乡的小型经济从业者,农村因百业兴旺而出现的产业都被称为乡镇企业,导致农村工业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54%。当然农民收入增幅也由此显著增快。”温铁军教授认为这是当时中国农村改革的一大壮举[3]。说明农村要发展,应该多元化发展,才能百业兴旺,才能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大源村外出打拼后的富裕者也不少,但由于村里产业不兴,这些人员大多定居在了外地;应结合大源村的资源,给予相应的政策,鼓励这些人回乡创业,可以促进该村发展的。如该村田少但多山,适合发展果树、经济树木等。当地有输送毛竹到海边生产海带的利用市场,但只是小量进行,应该还有更大的空间。此外,如能促进山地的种植与特种养殖,则适宜的产业,可以留住人,创造就业岗位,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开发提升乡土文化,实现农村的文化深耕,促进产业兴旺、人口回流。

大源村目前主打乡村旅游,但仅是开发不彻底的一些小景区,以及特色的傩舞表演,但对于一众的红色历史文化建筑群,则重视不够,如能开发一些红色游乐活动如游击队活动等,则可在乡村旅游上锦上添花,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只有当农村的就业创业题得到解决,村民们再也不用留下子女,外出打拼就能养活家庭时,留守儿童问题才会得到真正解决。

参考文献

[1]郭娜娜.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J].中国果树,2021(09):116.

[2]百度.泰宁县新桥乡大源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A7%E6%BA%90%E6%9D%91/20272943

[3]温铁军.,谈农村发展,2018.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y4y1C7Vo?p=1&share_medium=android&share_plat=android&share_session_id=bca4518e-6b3f-4242-b3b9-d4603f1e38d1&s)

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101331010,202101247014);福建农林大学校级重点教学改革项目(111421003)一般教学改革项目(YB2020001)

谢玉林(2002.08-),福建沙县人,在校本科生,通讯作者

billjj@sina.com

猜你喜欢

产业留守儿童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