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传统文化重要性研究

2021-01-11刘畅

青年文献·理论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刘畅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在创造的一种民族文化。它通过代代相传,融合为一个整体。中国传统文化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多样化的国家文化特色和风格。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传统优良,内涵博大精深。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应该理性对待它,因为它的本质特征反映了我们对待一种文化,特别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态度。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改革也逐渐展开,目的是为了逐渐形成道德与法治的教育风格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适切地融入传统文化,对于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感恩、诚信、自立、自强等重要品质,推进素质教育,加深学生的认知与体验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与国际社会间的联系更为密切,但是一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国家,忌妒我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想用文化入侵的方式来影响年轻一代。在此背景下,各学校和教师要抓好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升华民族情感,帮助学生在心中构筑起抵御低俗文化、错误思想的高墙,提高思维辨识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主要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

一、将传统文化融入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过不断演变发展至今是无数先辈留给后代中国人的瑰宝,蕴涵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在中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处于叛逆期,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够从当前认知状态出发,进一步增强自身价值观念,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到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有利于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思考,不断感悟传统文化的真正魅力,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部分的年轻人在进行工作和学习中慢慢学习外来文化,逐渐忽视了中华民族自身的传统文化,并且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进行变革和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统文化,所以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融入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传统文化学习,激发自身民族自豪感,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在文化冲击背景下做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为自身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积极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相关活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因此,教师要利用活动趣味性强、学生参与度高的特点,以弘扬传统文化为核心,发挥活动的教育价值。教师应积极借助社会力量,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当地特色名胜古迹等,以校内外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在活动前,教师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提前为学生准备有关材料,让其做好预习,提高活动组织效率,并保障活动的安全。此外,大型活动并不是唯一的选择,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入案例的方式,将一些社会中的热点话题作为讨论内容,像“高铁占座”“老人倒了该不该扶”等,让学生进行探讨。在准备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如何寻找有利论据,怎样从传统文化中搜寻与论述角度相符的资料以增强说服力,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行思考、自行选择,将传统文化因素渗透于无形。教师要将带有文化元素的题型引入课堂中,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时间,让学生在分数竞争的大环境下能动地思考学科知识与生活、学科知识与传统文化间的关系。引导其争做学法、懂法、用法的有志青年,在学习与实践中树立法治意识,为全面发展奠定牢不可破的思想基础。

(二)严格要求自身,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教师要想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构建起正确的道德观念与思想意识,并促使学生将自身所学到的知识真正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借助教育这一平台,探索研究如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因素与道德与法治的课堂相融合,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文化精华,是中国人民的优秀行为准则规范,这些优秀的美德与文化早已深深融入人们的骨血之中。只有应用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挖掘并融入教学中,才能促使我国的青少年继承这种优良的文化基因,具备正确的行为规范与思想准则。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沟通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学生因为还没有完全形成牢固的思想意识观念,极易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更加应该努力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将丰富充盈的优秀文化资源与优秀文化知识与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来对学生的言行举止、思想观念等进行引导,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所接触最多的人就是教师,而教师也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因此,教师要意识到自身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明确学生是否可以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离不开教师的切身指导。教师要想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思维理念,必须以身作则,不仅应提高个人的自我修养,而且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等与人交往的优秀德育理念,通过榜样作用,实现学生道德素养的自我管理与提升。

結束语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信心,合理运用多媒体、互联网平台,深入挖掘教材中可以渗透传统文化的关键点,组织丰富多彩的道德法制教育活动,真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增强传统文化知识,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任莉寅.谈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家庭教育,2019(36):141.

[2]程军,姜庆娥.挖掘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资源[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12):25-27.

[3]覃朝光,王慧.中华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26-27.

[4]任丽娟.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融合的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8(12):44-45.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