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角色理论看师生人际关系问题

2021-01-11张进

青年文献·理论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辅导员师生大学生

张进

【摘要】本文通过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了解等方式,对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人际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形成调查报告,并通过查阅国内外对角色理论相关研究的前沿知识,对角色理论进行深刻把握,以调查结果为抓手,在角色理论分析的层面找出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人际关系  角色理论

人际关系指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人们立身处世的基本社会需要。交往是人们相互间进行互动交流,以达到沟通感情、协调行为的过程。在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与普通社会人群不一样的社会人际关系。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校大学生内部之间、校地之间的交往进一步扩大。然而现实生活中,部分师生往往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面前,对内交往关系出现淡化、功利化,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在减弱;在对外交往中,部分师生虚荣心强,交往对象选择盲目,结果“摔了跟斗、掉进陷阱”出了不少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

一、 应用角色理论研究师生人际交往的原因

师生人际交往是师生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保障,发展好师生人际交往是建设和谐警营的基础,是实现强国梦的前提保证。研究师生人际交往就是在研究人基于团体的相互作用,运用角色理论分析能较好的分析和发现交往中的特点和规律,以便解决人际交往中的问题,进而更好的发展人际关系。通过发现和研究师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影响师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来分析其的危害,找到解决方法和思路,使师生融洽相处,发展良性和积极的。

二、 当前师生人际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都很重视师生内部关系建设,采取了很多办法,整体上师生人际关系是和谐的。问卷调查中,列举了部分调查内容做以参考于图1。

从图2统计数据得出结论如下:

(一)交往目的逐漸功利。受市场经济不良风气影响,师生之间重互利、轻互助。学生假期归来,带上一些家乡的土特产大家一起享。但这种礼俗现在在一些高校有所“变味”,部分同学带给老师的家乡特产,是名烟、好酒价格不菲,且有相互攀比的情况又抬头的趋势,这种功利性交往影响的是整个社会的风气。

(二)人际关系日趋淡漠。有的老师和辅导员对同学思想问题冷眼视之,同学不主动汇报不关注,不出明显思想问题不关心。与同学谈心不主动谈,而是上级不要求不谈,机关不检查不谈,同学不出问题不谈。问卷调查“你们老师和辅导员多长时间找你谈一次心”,有33%同学回答“偶尔”,有12%同学回答“没有”。有的即使谈了,也是“讲工作多、谈思想少,说成绩多、讲问题少”。不少老师和辅导员还习惯于把谈心对象安排到特定的场地,边问边记,场面就像公安民警查案件做笔录,其效果可想而知。问卷调查显示,23%同学思想上有问题不愿对老师和辅导员讲。

(三)人际交往能力弱化。调查了解到,有21%的师生感到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关系不好。由于师生大多比较年轻,很多都是从学校直接到学校,少数师生不懂得人际交往的技巧,不会处理出现的矛盾。有的同学也不向老师敞开心扉,遇到现实困难和思想困惑,不主动向老师和辅导员汇报;有的同学对老师短板、工作失误、不理解不支持,采取蔑视嘲笑、一味埋怨、消极对抗等错误态度。

(四)对外交往出现盲目。近年来,随着在校大学生社会交往的日益增多,昔日封闭的环境变得开放起来。从调查的情况看,当前少数师生对外乱交往,有7%的同学反映同学中有不良的对外交往行为,3%有出入不健康娱乐场所行为。不管什么样的对象都敢交,据了解一些同学的通信录上密密麻麻的记满了好几十个,与地方少数身份不明的人员来来往往。

三、从角色分析看问题

(一)角色认知存在偏差

角色认知包括对角色期望、角色观念和其它与角色相关性事物的认知能力。部分同学对自己的期望,缺乏正确认识。比如,部分同学认为社团活动占用同学休息时间是侵占了同学的权益,没有意识到社交活动在成才路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家法定的休息日应该得到保障,但在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学习和成长是在校大学生角色规范的重要内容。部分同学对此认识并不到位。

(二)角色冲突客观存在

老师和辅导员和同学是有着自己的角色定位,他们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有对抗性的,双方都通过了解角色规范,来匡正自己的行为,进行正确的人际交往。

(三) 角色规范不够明确

根据对角色的理解,角色与角色规范一一对应,角色规范是不同角色的行动方式。部分同学忘记了自己普通学生身份,集体的工作不愿干;有的不注重自身形象,说话不注意场合,口头禅、脏话多,有时甚至说一些影响师生团结的言语。

人在社会上有不同的角色,由于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里,不管是什么人,都有着特定的社会地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类人的行为模式,也代表着这类人的社会准则,这个模式也是社会对这类人普遍的一种期望。人是社会之基础,角色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要求和类型。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友爱活泼、刚强坚韧,是社会对于在校大学生的普遍评价,在校努力学习使自己成才,是对在校大学生的要求。老师的角色扮演是知识的传授者,三尺讲台无杂音;尊重同学,;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困难,尽量解决学生的问题;关心同学生活和身心健康,热情悉心照顾学生。

参考文献:

[1] 奚从清《角色论》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年03月

[2] 【日】山本美穗子《角色心理学》古吴轩出版社 2021年08月

[3] 舒志定《教师角色辩护》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年12月

[4] 贾海泉《人际关系应用心理学》文汇出版社  2018年10月

猜你喜欢

辅导员师生大学生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大学生就业趋势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高校辅导员所需素质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