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2021-01-11李传文高世仙张嫣然

青年文献·理论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舞蹈课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探究

李传文 高世仙 张嫣然

【摘要】舞蹈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对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开展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过程中,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丰富等问题,推进舞蹈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实践探究;

舞蹈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基础的舞蹈技能,为今后从事教学工作奠定坚实基础,而且可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学前教育专业开展舞蹈教学课程,并不是以培养舞蹈表演艺术家为目的,而是为了更好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开展工作的需求。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方法加以改革,有利于促进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结合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开展舞蹈课程,与专业的舞蹈学校开展舞蹈课程是不同的。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课程有较强的针对性,这是因为学生今后从事的是幼儿教育工作,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舞蹈理论与技能,尤其要掌握关于幼儿的舞蹈学习与舞蹈创编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学生只有接触到更多的舞蹈风格,才能够真正掌握表演与创作的基本技能,并在自身想象力不断丰富的基础上促进自身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学工作的开展始终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与方向性。例如,在第一年的基础训练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一些舞蹈基本功,还需要掌握古典舞组合与儿童舞组合。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合理安排课时,重视学生在舞蹈训练中的直、立等协调感觉的发展,以学生的腰腿软度和技能作为参考,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舞蹈种类,使其能够在掌握幼儿园舞蹈教学大纲的基础之上实现对幼儿舞蹈的创编。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腰腿软度进行训练,在各种风格的舞蹈中展开组合化的练习。例如,在练习芭蕾舞时,需要注重中国古典舞的手位、脚位组合等。实践表明,学生不仅需要接受形体训练,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多种风格的舞蹈,为其今后开展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在第二年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有训练价值的民族民间舞蹈动作进行教学。例如,在表演东北秧歌时,教授“手巾花组合”与“跳踢步组合”较为合适,前者是一种基本的动律练习,后者则是一种初级组合练习。在组合练习中,学生对膝、腕等部位的实际控制能力会得到增强,同时可以积累编舞方面的经验。此外还可以教授的动作包括藏族的“弦子”与“踢踏组合”,蒙古族的“肩”与“马步组合”等。这些民族民间舞蹈动作具有着不同的训练价值,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注意选择。

在第三年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将重心放在舞蹈的创编上,基于前两年的舞蹈基础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为他们今后开展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二、扎根民族传统文化,推进舞蹈素质教育

民族民间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舞蹈教学,是传承与发展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加入民族民间舞的元素,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和提升教育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民间舞具有强烈的风格性,贯穿在舞蹈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需要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索舞蹈艺术的兴趣,提升学生对民族舞的审美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体验代代相传的身体语言中蕴含的真善美和舞蹈背后劳动人民的乐观和坚韧。不管是幽默欢快的东北秧歌,还是淳朴灵动的藏族舞蹈,都能让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体验到不同民族的独特魅力。

如今,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全面普及艺术教育成为越来越现实的考量,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艺术审美水平。鉴于此,有关学者从“从上而下”“从少到多”和“从小到大”三个维度对舞蹈美育展开了分析。所谓的“从上而下”指的是国家层面出台规划,并具体落实相关政策;“从少到多”指的是在做好教材编写、教学设计以及教学理论研究工作的同时,借助互联网+等手段扩展教学领域;“从小到大”指的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与生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舞蹈教学工作。“舞势”这一概念从提出时起,就已经展示出了素质教育背景下舞蹈课程的基本框架,也就是使基本功的训练游戏化,创设出更丰富的视听感受,其中贯穿律动开发、即兴顺势等舞蹈教学法,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三、明确职业能力导向,注重幼儿舞蹈教法

开展学前教育舞蹈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开展艺术美育工作的重要途径。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为学生今后工作中的舞蹈活动设计、幼儿舞蹈活动教学奠定基础。有专家学者在谈论幼儿舞蹈教学法时指出,教学方法的使用是为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服务的,但是会受到特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形式的制约,需要将教育与教学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展现出来。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开展传统舞蹈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一些亲昵的语言,让幼儿在亲和的教学过程中感受舞蹈带来的快乐,并通过舞蹈表达自己的情绪。针对幼儿在学习舞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需要注意观察与分析幼儿的各种表现,使用镜面教学、情景式教學等方法,不断鼓励幼儿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舞蹈教学目的实现。

学前教育舞蹈课程需要充分发挥出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具有模仿的天性,在面对幼儿的舞蹈教学活动中进行模仿与创造的训练,有利于幼儿经历从浅层到深层、从陈述性到程序性改变的知识学习过程,并且可以增强幼儿的内驱力和创造性。而在学前教育舞蹈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自我习得规律,在常规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设计一些模仿性的活动,定期组织学生编写教案,并评选出最优的教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掌握编写教案的行文规范,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并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提升自身的教学组织水平。

四、结语

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课程需要有一番改革。高校、幼儿园、社会以及家长应该相互配合,努力构建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提升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今后的幼儿教育提供更多优质的师资力量。

参考文献

[1]曲雪艳.中职学前教育舞蹈课中的一体化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1,(10):13-14.

[2]柯秋香.提升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评价管理实践能力的研究[J].山西青年,2021,(05):97-98.

猜你喜欢

舞蹈课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探究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改革渗透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中学生实用性能力的提升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内容体系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