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兰芳:方寸舞台口吐莲花说春秋

2021-01-11申明

中关村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大鼓评书岳飞

申明

说到刘兰芳,在我国评书界可是大名鼎鼎,上个世纪80年代她以一部评书《岳飞传》红遍全国,她的声音通过无线电波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吸引了数以亿计的听众,创造出万人空巷的奇迹,赢得了“净街王”的美誉,至今无人企及。

刘兰芳1944年出生在古城辽阳,母亲刘茹莲是一名东北大鼓演员,在当地颇有名气,大姨、二姨也是东北大鼓艺人,姐妹三人经常联袂演出,曾名噪一时。

生于這样一个曲艺之家,刘兰芳来到这个世界上便浸泡在悦耳的鼓曲声中,长期熏陶,她刚呀呀学语就开始跟着大人学唱,声音虽然稚嫩,但唱的有板有眼,大姨、二姨见她有这方面细胞,都愿教她,渐渐地刘兰芳学会了不少段子,不到6岁,就能将颇有难度的东北大鼓名段《忆真妃》顺利唱下来,听到的人都夸她唱的好,说她是干这一行的材料。

转眼刘兰芳到了上学的年龄,很多人建议刘兰芳的母亲让她学艺,但她母亲却不同意,作为民间艺人的她,深知吃“开口饭”的艰难,不想让女儿走自己的老路。于是拿出家中全部积蓄,把刘兰芳送进了学校。

刘兰芳天资聪慧,上学后学习成绩很好,她立志,努力学习,将来做一名有学问的知识分子。岂料天有不测风云,1958年,刘兰芳家的生活因种种变故,一下陷入了困境,几乎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看到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到处奔忙,累得整整瘦了一大圈时,已经上初中的刘兰芳十分心疼,经过一番思考,她做出了一个改变初衷的决定——辍学干活,帮母亲减轻负担。

辍学后,由于刘兰芳会唱东北大鼓,又算读过初中的人,很快就经人介绍进辽阳县民间杂技团当了报幕员,除了报幕外,在节目转换中垫场唱东北大鼓小段。当月刘兰芳挣15元钱,这对一家来说,可算解决了大问题。

进杂技团时,刘兰芳还不到14岁,别看她年龄不大,可非常有主见,她想:“既然干了这一行,就得多学习,争取多掌握一些技能!”于是一有空就往各种曲艺表演都有的茶馆跑,偷偷学艺。1959年夏的一天,刘兰芳又来到茶馆,这天正好鞍山曲艺团著名评书演员杨呈田来说《精忠说岳》,刘兰芳一听就着了迷。杨呈田看到一个扎着两条小辫的小姑娘总来听书,不免奇怪:听书的都是中老人,怎么这个小姑娘也感兴趣?散场后他便向茶馆老板打听,老板说:“那丫头啊!是我们这唱东北大鼓的刘茹莲的闺女,也能唱两口!”杨呈田是位爱才的老艺人,听茶馆老板这么一说,马上想到团里正在招学员,于是第二天就来到刘兰芳家,建议她去考一下。刘兰芳一听非常高兴,她母亲也赞成。

几天后,杨呈田一结束演出,立即带刘兰芳来到鞍山,曲艺团经过考试,二话没说就收下了她。

入团后,刘兰芳先跟西河大鼓赵派创始人赵玉峰、著名东北大鼓老艺术家霍树棠学习。因为有一定基础,学习又刻苦,一年后,年仅16岁的刘兰芳就能登台表演了。后来她开始跟杨呈田学评书,并渐渐喜欢上了评书。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曲艺,尤其是评书表演,行内有句话叫“两年胳膊三年腿,十年练不了一张嘴”。为了练好基本功,刘兰芳每天清晨,别人还在睡梦中时,她就起床练功了,先是跑步,增强体力,然后背书、练“嘴皮子”、尤其对书中涉及的“诗、词、赞、赋”,不背到滚瓜烂熟决不罢休。这种锻炼,刘兰芳一年四季从不间断,遇到天气不好,就在走廊里练习。即便星期天、节假日也不放松,剧团和家里,到处都洒下了她辛勤的汗水。学习中,刘兰芳最令人敬佩的是那股严格要求自己的劲儿,当年同她在一起的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一直记得:刘兰芳刚学艺时,一次把一句“撤水拿鱼之法”,说成了“撤鱼拿水之法”。下课后,没等老师说话,她先红着脸对老师说:“今天我没说好,为了长记性,我罚自己不吃晚饭!”说完便含着眼泪跑回了宿舍,那天她果然没到食堂吃饭。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兰芳迅速在同期学员中脱颖而出,3年学员生活期满后便成了团里能独当一面的年轻演员,除了在当地演出,还经常随团到北方各大小城市巡演,每到一地,她功底扎实的表演,总能赢得热烈的掌声和赞誉,尤其她说的杨家将、岳飞、三侠五义等评书段子,特别受欢迎,几年下来,就在曲艺界崭露头角,有了一定知名度。

然而就在刘兰芳努力奋斗,一心要成为广大观众喜爱的曲艺工作者时,没想到“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由于种种原因以历史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大鼓、评书,不能唱、不能说了,刘兰芳被送到鞍山市无线电四厂当了一名酸洗电镀工,虽然整天和化学药品打交道,但刘兰芳坚信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曲艺表演早晚会重现舞台,于是暗暗告诫自己,学到手的技艺一定不能丢,坚持利用业余时间练功,并将身边的好人好事编成故事,运用说评书的技巧,在工作休息时,讲给身边工人听,很快只要她在哪里讲,哪里就会围一大堆人,厂领导也知道了她这个会讲故事的人。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艺界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1979年春,鞍山人民广播电台有关领导找到刘兰芳,请她说传统评书。刘兰芳一听非常兴奋,脱口而出:“我早就等着这一天了!”

传统评书很多多,说哪一部呢?回到家后刘兰芳犯难了。经过几天的反复思索,她想到了传统大书《精忠说岳》,认为,岳飞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万古传颂。刘兰芳把想法和电台领导一说,马上赢得共鸣,书目就这样确定下来。

刘兰芳在黑龙江卫视讲抗联故事

刘兰芳回鞍山献艺

可书目好定,做起来就难了。刘兰芳年轻时曾学过两种关于岳飞的评书。那时,师父讲,她就认真记。两个版本听完后,她记下了几万字的故事情节。满师后她到各地演出,又边说,边搜集资料,不断整理、补充,已经形成了一部比前辈版本丰富的《岳飞传》。没想到这些浸满心血的书稿,在十年浩劫中全部付之一炬。但眼前的困难没有吓倒刘兰芳,她决定凭借能找到资料和自己的记忆,老书新编,重新写一部《岳飞传》。

当时,刘兰芳已经35岁,而且是3个孩子的母亲,全家5口人,蝸居在一间10多平方米的小平房里,她白天要在团里演出,只有晚上把孩子哄睡了才能再搞创作。家里屋小人多,夏天,她就把饭桌搬到房前,借着路灯写,蚊子叮、飞虫咬,全然不顾,冬天,则在一进门过道兼厨房的灶台上写;到了星期天,如果爱人不休息,她便把6岁和不到10岁两个大一点的孩子赶出去玩,剩下刚两岁的小不点,她则干脆将抽屉拉出来往地上一倒,任他满地趴着把玩。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经过7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刘兰芳终于编写完成了一部150回、55万字的《岳飞传》。刘兰芳在欣喜的同时,也留下了一生的心痛,她的一个孩子在她创作期间,因生病没得到及时治疗,永远闭上了眼睛,这种付出,对于刘兰芳来说,刻骨铭心,永远难忘。

1979年9月,刘兰芳的《岳飞传》在鞍山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播,由于刘兰将文言与白话、韵文与口语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书中既有诗词歌赋的说表,又有现代语汇的评点,通俗而不失文采、易懂而不失高雅,再加上她那高亢嘹亮、磁性十足的音质美感,一经播出,立即给人一种耳目一全新的感觉,一时间全国63家电台争相播放,数以亿计的人,一到《岳飞传》开讲时,就争相守在收音机旁,聚精会神的听书,这时段不仅大街上的行人明显减少,而且刑事案件发生率也大幅下降,刘兰芳迅速红遍全国。

刘兰芳红了,一夜之间名满华夏,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广播史上的奇迹。著名快板书表演艺术家张志宽至今还记得,1980年他到云南省演出。一天来到一个小县城,在文化馆剧场门口看见了一块牌子上写着——刘兰芳说《岳飞传》,票价2角。张志宽与刘兰芳是老相识,一看很高兴,没想到能在云南边陲遇到刘兰芳,于是迫不及待地走进文化馆,找到馆长打听:“刘兰芳住在哪里,我们是好朋友,我想见见他!”没想到馆长一听愣了,反问张志宽:“刘兰芳来我们县了?”这一问,倒把张志宽弄楞了:“你们剧场门口不是写着嘛——刘兰芳说《岳飞传》。”馆长一听明白了,顿时哈哈大笑:“刘兰芳没来!没来!我们是放她说的《岳飞传》录音”,然后又补上一句:“票卖得可好了!”一个曲艺演员的录音能卖票,这在全国恐怕都是绝无仅有的,刘兰芳的名声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成名后,刘兰芳获得了很多荣誉,国家级文艺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等,并很快走上了鞍山市曲艺团团长的岗位。但不管名声多大,地位如何变化,她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一面巡回演出,一面虚心向老前辈学习。《岳飞传》播完不久,她到天津演出,她认为:天津是曲艺之乡,名家云集,观众基础雄厚,欣赏水平高,自己的书说的到底如何,应该接受一下天津曲艺术家和观众的检验。在天津,她的演出不仅受到京韵大鼓泰斗骆玉笙、快板书大师李润杰等老艺术家的肯定,也受到观众的欢迎,演出7场,场场爆满。演出结束后,天津“曲协”特地请来骆玉笙、常宝霆、花五宝、姜存瑞等曲艺名家与她座谈。座谈会上艺术家们畅所欲言,在对刘兰芳的表演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开诚布公地指出了不足。有的说她“语速快”,有的说她东北口音重……一些人担心刘兰芳接受不了,但她却说:“能认真给我提意见的都是好老师,你当面说我一百个好,不如指出我一点不足,这种意见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多年来刘兰芳一直以这样一种精神,虚心向前辈艺术家和同行讨教,评书名家袁阔成的动作、杨田荣的口技;河南老艺人丁化南的武功程式;扬州评话艺术家王丽堂的表演……样样都学,用以丰富自己的表演,最终形成了评书语言性格化、多样化、生活化、趣味化,表演动作灵活洒脱,自然大方的风格,越来越受观众喜爱,继《岳飞传》之后,相继推出的《杨家将》、《包公巧断螃蟹三》、《赵匡胤演义》等长篇评书,播一部火一部。

由于艺好、人好,德艺双馨,1996年,刘兰芳当选为中国曲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分党组书记兼秘书长,成为曲协专职领导人,2002年、当选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并于2007年连任。走上中国曲艺领军人岗位后,担子重了、责任大了、需要处理的事物多了,但不管多忙,她从不放弃说书,每年都要录制一部新书。为此,她又拿出当年“说岳”时的劲头,充分利用“春节”、“五一”、“十一”长假和周末等一切时间,写稿,录像录音。她任曲协副主席、主席十几年间,年年都有新作问世,《关东才子王尔烈》、《红楼梦》、《一代儒将陈毅》、《中国母亲风采》、《话说泰山》、《彭大将军》……一部接一部。不仅如此,她还坚持参加各类慰问演出,从不间断,即便卸任曲协主席担任中国文联副主席后,依然说书不止。刘兰芳说:“无论职务怎么变化,我都是个说书人!”

202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等单位联合推出大型节目《抗联英雄传》,邀请刘兰芳以评书方式讲述抗联英雄的故事,刘兰芳毫不犹豫答应下来,充满激情的给广大观众讲述了一个个激荡人心、催人泪下、永垂史册的著名英雄故事,讴歌了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家卫国的光荣历史。节目播完后,有记者采访刘兰芳时问她今后还有何打算,刘兰芳掷地有声地回答说:“不忘初心,尽己所能继续创作、演出,努力为我国评书事业发展做贡献!”

猜你喜欢

大鼓评书岳飞
岳飞和他的“岳家军”故事
浅谈评书的艺术特色
大鼓声声
蒙养山房评书法
大鼓
岳飞故事稗钞·序
简述乐亭大鼓
大鼓敲响基诺山
微博评书:沈从文家书
岳飞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