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书写协同发展新篇章
2021-01-11王永生
王永生
五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如今已高楼林立;五年前,这里还是乡土小路,如今已是林荫大道;五年前,这里以农业种植业为主,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座产城融合的科技城——这里是天津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位于宝坻西北部,毗邻京哈高速公路。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春风,经过五年的发展,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这五年的发展极不寻常、极为不易。但是,这五年也将成为科技城发展史上最珍贵、最振奋、最值得记忆的时期之一。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不仅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成果,也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产物。
宝坻,地处天津北部、北京之东,区域总面积150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百万,素有“北国江南、京畿重镇、人文宝地”之称。著名学者周汝昌先生说,“宝坻”,寓意“丰年谷物堆积如山”,“是世界上最好的地名”。相传,宝坻区的“坻”字,原只读“chí”,为水中高地之意。清朝乾隆巡游到此地,脱口念成宝坻“dǐ”,从此就成了金口玉言。宝坻处在京津唐的几何中心,距北京60km、天津市区65km、河北唐山70km,是天津距北京最近的地区之一。
交通方面,宝坻海陆空交通优势得天独厚。津蓟铁路、12条国家级干道公路过境;4条高速公路、13个站点在境内呈“井”字型交汇互通,可高速通达三大机场、两大海港。特别是,在建的京唐、京滨和规划中的津承、京沪二线高铁,过境宝坻并设枢纽站,北连东北亚,南接“长三角”,形成京津唐20分钟城际交通圈,到北京行政副中心通州只需18分钟,京津同城效应显现,标志着宝坻迈入“高铁时代”,空间竞争力骤然无限放大。
宝坻,自古就有“京东第一集”的美誉。800年多前,宝坻是京东重要的沿海集散地,榷盐收入占全国盐利的1/10。800多年后,宝坻迎来了创新协同发展的新机遇。
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的功能定位、协同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点领域和重大措施,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行动纲领和基本遵循。《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天津宝坻区与北京、秦皇岛、唐山并列为京唐秦发展轴的四大节点城市,也是《纲要》中唯一被直接“点名”的市辖区。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向远期目标进军的第一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作为京津两市的重点项目,在天津宝坻大地上披荆斩棘、高歌猛进,用担当书写创新,用汗水浇灌收获,在平地上崛起了一座科技城,为首都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和保障,书写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篇章,也奏响了下一个五年的新征程。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两项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2013年11月,北京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与宝坻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京津中关村科技城选址宝坻,离不开宝坻的区位因素,宝坻具有承接非首都功能的天然优势。
2016年12月,天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在宝坻宣布成立。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位于宝坻城区西北部,根据天津政务网发布的《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批复》,总规划面积约14.5平方公里,规划四至范围为:东至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基地西边界,西至朝霞路,南至北环路,北至京哈高速公路防护绿带南边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对于中关村来说,意味着新的使命已经到来。为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关村发展集团与宝坻区共同携手推进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建设,2017年,科技城正式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并连续多年纳入京津两市政府重点工作。
如今,协同发展已被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确定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它是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相互协作完成某一目标,达到共同发展的双赢效果。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双国家战略的重点项目,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被列入“2+4+46”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之一,在京津两市《进一步加强京津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作为京津两市重点打造的承接平台,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从2017年开始持续被写入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
宝坻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综合服务中心
科技城的发展无论是在宝坻当地人眼里还是入园企业眼里,始终贯穿着“创新协同”这四个字进行的。它最大的亮点在于采用统筹开发运营模式,即发挥中关村品牌优势,通过开展“六位一体”规划,以产业规划为指引,结合宝坻区产业基础、资源优势,确定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产业定位和产业发展路线;以生态规划为前提,在宝坻区现有的生态环境下,实现生态维护和资源循环利用;以人口規划为根本,研究产业人口导入,制定人才吸引政策;以空间规划为载体,根据产业规划,制定园区空间结构、功能布局;以投入产出规划为保障,制定开发建设投融资方案,创新投融资模式;以开发模式规划为核心策略,制定项目建设开发策略和开发运营方案。
天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第一任董事长高中成说:“作为科技城为期三十年建设的统筹运营方,我们坚持要在这里打造一个‘类北京中关村’创新服务环境,把中关村创业生态中的灵魂、文化和基因复刻到宝坻,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盘活宝坻产业经济。”
为此,科技城建立了“高层联席会”—“科技城管委会”—“项目公司”三层管理架构,其中高层联席会负责方向指引、战略统筹与重大事宜协调;科技城管委会负责政策体系制定、提供政务服务,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科技城公司是科技城项目统筹开发的主体平台,政府授权给科技城公司以市场化方式统筹科技城的规划建设、产业组织和城市运营等相关工作。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工作报告中特别指出,过去五年来,科技城坚决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项目地位得到不断提升。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2017年10月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2+4+46”产业承接平台,2018年10月列入京津两市重点合作平台,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地位得到认可和提升;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从2018年、2019年开始分别纳入天津市政府、北京市政府重点工作,在天津市政府2020年工作报告中对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市场化运营模式给予肯定。
2018年以来,北京、天津两市领导调研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明确了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未来发展方向、战略规划以及难点问题协调机制,促成中关村与宝坻资源的深入对接,以及双方共同探讨创新发展新模式。
2020年11月25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单独批复设立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天津市市级园区),进一步落实京津两市党政代表团关于“继续加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等重点平台建设,推动京津合作示范区东西区联动发展”指示的重要举措,带动了一系列的能源、土地指标等资源配置,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月2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天津市、上海市、海南省、重庆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批复》中,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和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作为京津两市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探索京津冀产业链引资合作模式,建设跨区域协同创新平台。2021年6月,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作为宝坻区创新载体之一,在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创新创业等联盟组织的支持下,重点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工作,助力打造“科创中国”宝坻模式。2021年8月17日,天津市印发《天津市车联网产业链工作方案》,指出要加快推动宝坻区打造智能网联示范区,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为依托,搭建车路协同场景应用示范,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特色专业化园区和人才实训平台。
成立以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得到了京津两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显著提升,对京津冀尤其是环北京区域经济推动做出较大贡献。
在“六位一体”规划下,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致力于服务非首都功能疏解,为北京的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定的配套支撑。科技城确定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同时辅以现代服务业,不断完善自身的功能定位。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浩向《中关村》杂志介绍了近年来开发建设的进展与成果。科技城共分四期进行开发建设,一期开发建设4.19平方公里。自2017年进入实质性开发建设以来,产业已形成初步产业聚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以新松佳和、光环新网等企业为代表的聚集,缓解了北京的能源结构压力。在新能源与新材料领域,以博宇半导体、合众汇能为代表的细分行业领军企业落户科技城,为京东方等北京龙头企业提供上游配件产品支撐。在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领域,科技城在中关村医疗器械产业园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大健康产业链,吸引上游配套的初创型企业落地。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以莱伯泰科、波森、联恒工业等企业落地,促进上下游产业链在区域进一步集聚,为北京的整车装配提供零部件支撑。在现代服务业领域,以国家级检测中心为代表,将助力科技城不断实现产业升级。
在升级产业服务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也成果初显,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一中心、三平台”搭建完成,并成立了天津市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创新创业联盟,科技城营商环境显著提升。“综合服务中心”实现试运行,通过政府+企业合作的方式探索营商环境提升,为园区企业提供从前期创办到后期运营的企业服务。前期共协助11家企业申报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企业完成天津市雏鹰企业认定,协助15家企业成功申报“项目+团队”政策,协助5家企业成功认定战略性领军企业。运行期间服务企业130余次,共办理营业执照、立项备案、工规证、施工证等要件40余件。在日常过程中指导7家企业参加天津市创新创业大赛,6家企业获奖,其中博宇半导体公司在天津市创新创业总决赛中获得优秀奖,新松智能科技公司荣获宝坻赛区初创组第一名。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展示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还上线了服务平台小程序,包括“人力资源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软性孵化平台”。
其中,“人力资源服务平台”重点从企业招聘、校企合作、人才政策、技能培训等方面为科技城企业提供支持。该平台共帮助29家入驻企业完成100个以上关键岗位招聘,链接10家以上高校,通过搭建校企合作输送人才等方式,实际解决企业投产面临的人才需求。
“金融服务平台”ZLINK+科技金融超市被认定为天津市科技金融对接服务平台,通过专业投融资团队的服务及信息系统,共与26家资方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对接投资机构,已累计帮助入园企业解决融资2.18亿元。同时,利用中关村协同创新基金旗下泰兴中关村协同创新投资基金独家投资天津宝兴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融资达数千万元,以及推动与海河基金的合作,为入园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在“软性孵化平台”方面,2020年“京津中关村孵化器”被认定为智能装备制造类市级专业孵化器,作为宝坻区第一家智能装备制造类型的专业型市级孵化器,为智能装备制造类产业垂直领域提供创新创业服务,有效链接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创新孵化与产业转化”的紧密融合,助力小微企业全面发展。
此外,宝坻区中关村科技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已挂牌成立,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如今,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产业载体作用已逐步呈现。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协同发展中心总建筑面积6.7万平米,从2017年开始规划和建设。截至目前,已具备运营条件,主要集商业、产业功能平台、初创企业孵化器、联合创客空间、中小型企业办公、研发、智慧园区运营等功能于一身,同时作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园区形象展示及宣传中心、智慧运营管理中心、科技综合服务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和生活配套服务中心。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是来了就不想走的地儿”,记者在园区随机采访企业工作人员时,该工作人员说道。为什么来了就不想走?因为,科技城不仅仅在产业方面形成聚集,在生活配套等方面也一应俱全,真正实现了产城融合式发展,让在此工作及置业的人们无后顾之忧。
过去五年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一面加强项目建设,一面打造软环境,不断完善城市配套,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为企业做好发展保障。
首先,基础条件要好。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已开工建设21.7公里市政道路、3座街区公园和3公里的城市滨水公园,已完成7.6公里道路通车,街区公园和城市景观河道实现开放,市政景观形象大幅提升。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园区无人接驳车
其次,园区更有科技范儿、智慧范儿。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用了三年时间完成了顶层规划,规划了基础网络建设、智慧能源、物联感知、智慧交通等十大工程。2020年科技城提出结合新基建,形成打造5G智慧科技城的整体方案,确定了未来三年的行动路径,得到了天津市、区两级政府的高度支持。
2021年5月,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在世界智能大会中亮相,通过打造智慧化的应用场景,吸引具有代表性的领军企业北京星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天津仓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落地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推进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5G智能网联创新智慧城建设,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典型示范应用场景。
智慧能源建设方面,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公司携手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管委会、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和国网天津公司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智慧能源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及区域能源系统投资运营。计划在科技城选取条件成熟的区域和客户落地集中供能能源站和分布式供能设施,“投资、建设、运营”三位一体,构建以能源互联网为核心,分布式能源和清洁能源微中心结合的综合能源体系,打造前期示范项目,并逐步复制推广,最终形成网络化区域能源系统,为区域内客户综合提供电、气、冷、热、蒸汽等多品类清洁能源供应服务。
在基本生活方面,京津中关村科技城逐步实现“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在做好产业环境、产业组织以及市政公共配套建设、运营的同时,积极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建造人才社区,引入集中商业、优质教育资源以及醫疗资源。为入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产业人口提供配套住宅,2021年已实现首个住宅项目建设完成,承接产业人口的导入,成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企业职工的优选项目。也引入了天津市南开中学,为科技城职工子女入学提供保障。同时,还将引进大型商业载体及优质的医疗资源,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产业新城。
科技城还积极推动区域政策创新。2020年2月,天津市发改委发布1号文件《天津市支持重点平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试行)》,对入驻企业职工的子女教育、便利医疗等方面制定政策措施。2020年7月,天津市住建委发布《关于支持工业厂房销售推动高端产业集聚发展的通知(试行)》,促进了北京中关村首个专业产业园区—中关村医疗器械产业园落户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同时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和培养医疗器械细分领域的产业集群。这些新政对于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创新起到了先试先行的作用。
2021年的春节假期还未结束,张建辉和妻子李丽花就早早返回了天津,投入到工作中。之所以干劲这么足,是因为他们在天津宝坻安家的最后一块“拼图”即将在今年补齐。
张建辉夫妻俩是一对“80后”,来自山东聊城,此前一直在位于北京通州的北京博宇半导体工艺器皿技术有限公司工作。2020年3月,随着公司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新成立的博宇(天津)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发展,两人也跟着公司的发展步伐来到了天津宝坻,结束了长达9年的“北漂”生活。“在北京工作生活成本高,挣得多也花得多,最主要的是工作和家庭无法兼顾。”李丽花谈起此前的“北漂”日子,满是对孩子的亏欠。由于夫妻俩在北京的条件有限,孩子上小学以后,就被留在了山东老家,由老人照看。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学习成绩下降、跟家长关系疏离等问题日益突出。2016年,李丽花不得不从公司离职,回家照看了孩子一段时间。
工作和家庭之间的“撕扯”,影响了李丽花这样的“北漂”,来到宝坻后欣喜地发现,不仅有机会在当地落户,多年来把孩子接到身边上学的愿望也能实现。2020年8月,在公司的协助下,张建辉和李丽花在京津中关村人才公寓购买了一套房子,9月孩子也从山东转到了宝坻就读初中。
“孩子来到宝坻后,变得越来越活泼,学习成绩进步很大。”李丽花高兴地表示。在博宇(天津)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越来越多的员工因此受益。员工们干劲儿足了,企业发展更快。李丽花说:“我所在的项目组马上就要扩展成为一个部门。”
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还有很多“李丽花”们,能看到他们欣喜的样子,对于科技城每一名运营人员来说都是非常自豪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汉达说,“年轻人有梦想,但不能因为生活上的琐事将梦想磨灭,我们就是希望能够凝聚一批有梦想、有情怀、懂技术、敢拼搏的年轻人集聚在此实现梦想,我们也将坚定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产业组织和人口聚集为核心,落实高水平的规划、执行高标准的建设、实现高效率运营。”
王浩说:“科技城的到来,给宝坻这个区域增添了创新创业活力。我们坚持‘人城产’逻辑,以城聚人、以人聚产,以产兴城,并充分考虑宜居环境,引入京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建设K12学校、商业综合体、人才社区等,打造时尚宜居之城。同时以建设智能网联车路协同应用示范区为基础,适时推动实现更多智慧城市应用场景,推动基础设施从传统走向智能,推进产业由制造迈向智造,打造智能产业园区与智慧城市。”
进入2021年,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诸多成果已显现,战略地位不断提升。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作为京津两市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探索京津冀产业链引资合作模式,建设跨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已进入发展快车道。2021年6月,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作为宝坻区创新载体之一,在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创新创业等联盟组织的支持下,重点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工作,助力打造“科创中国”宝坻模式。
北京计量院宝坻分部入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
智能网联场景打造方面,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已建设约3.5公里市政道路智慧化改造,布置路侧单元RSU、网联摄像头、微波雷达、信号采集板、边缘计算MEC等设备,实现车路协同系统服务。打造智能驾驶应用示范,包含两辆无人接驳车及远程控制系统、一辆无人售卖车、智能驾驶车辆调度管理平台等。未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将以智能网联车路协同应用场景(车联网先导区)带动5G+新基建,以5G新基建赋能科技城带来关联产业集聚,进而形成乘数效应促进5G智能网联创新智慧城的建设,为智能网联汽车和5G新基建产业的落地企业提供载体空间,提供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感知与功能测评服务平台,承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展厅空间、研究机构和联盟。
多年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聚焦特色化专业化园区。天津中关村高端医疗产业园是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重点项目之一,聚焦高端医疗产业,以体外诊断、高端耗材、医疗设备、康复医疗等领域为核心,构建以医疗器械、健康医药、健康管理等三大领域融合、协调发展的高端医疗产业体系,打造京津冀高端医疗产业发展高地。
突飞猛进的发展离不开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服务效率。天津中关村高端医疗产业园自今年3月启动建设以来,施工方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科学组织、精心施工,全速推进,产业园一期已经封顶。并利用天津市住建委出台的分割销售政策,吸引中小型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培育医疗器械类产业生态环境。“目前,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已经迈入到建设和运营齐头并进的阶段。”刘汉达说。
天津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文广介绍,产业园1号楼和8号楼已具备参观条件,客户可直接看到产品结构、品质以及工程质量,对后期加快招商力度和速度以及加快产业组织有非常大的帮助。
联恒工业(天津)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项目自2020年11月开始建设,目前厂房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即将建成投产。“选择落户宝坻,不仅看中了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发展潜力,而且宝坻地处京津唐三个城市的中心,未来随着高铁通车,交通更加便利。”公司副总经理侯立华说,项目之所以建设这么快,得益于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管委会和科技城公司给我们提供的优质服务和政策支持,在这样的环境中发展企业很有信心。
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企业在沈阳、南京工厂现有奔驰车型项目都将搬迁至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满负荷生产后,年产值将达到15亿元。天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辛修昌介绍,2021年科技城已有21家企业已进入建设阶段,第一批四家企业集中竣工投产。
在为企业服务方面,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总是在第一时间为企业定制最优项目方案,真正为企业所想,打造清亲政商关系。罗尼是瑞士人,其公司是北京奔驰尾气系统供应商,因为奔馳订单增加,所以急需在京津冀物色新工厂,最终选中了京津中关村科技城。2021年7月底,波森商用车系统天津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企业摘地手续办理稳步推进。就在手续快办完的时候,总部又提出增加产能,这就意味着波森新建厂房需要再扩大面积。
一方面,如果重新办理手续,意味着时间再次延长,开工建设、设备调试以及后期的生产都会要向后拖。另一方面,订单时间紧,任务重,工厂必须在2022年2月份开工。罗尼提出的要求,给科技城提出了一个难题。
倒排工期,帮助企业抢时间,科技城相关部门决定两条腿走路。摘地手续虽然要重新走,但之前接触过项目的人都熟悉情况,所以,科技城有关负责人组建微信群,共21人,各部门齐步走,每一步都拿出最优方案,有问题群里沟通,尽量压缩时限,减少环节,加快土地审批手续的办理速度。此外,摘地手续办理的同时,产业服务部提前介入,帮助企业对接设计公司,提前准备相关材料,等摘地手续一办完,后期的土地勘测,环评、能评等一系列环节立马迅速跟进。
项目筹备建设期间,罗尼以及企业工作人员要经常来宝坻,为了方便他们的工作,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管委会特意帮企业解决住宿问题,直到工作圆满完成,短时间高效地为企业排忧解难。
发展突飞猛进,成果历历在目,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春风,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目标越来越清晰,方向越来越明确,对未来更是满怀期待。
《诗经·小雅·甫田》言,曾孙之庾,如坻如京。所谓“如坻如京”,就是宝物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简练成两个字,便是“宝坻”,如名所示,创新加持,协同发展,宝坻称为宝地当之无愧。
过去五年,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在宝坻这片沃土中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下一个五年,将实现的是从1到100的飞跃。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以及工作举措越来越清晰。
工作思路上,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始终不变,加强与中关村体系联动,汇集创新要素,打造类中关村创新环境,构建区域竞争新优势,以人促产、以城促产、产城融合,促进产城人景文高质量协调发展。
工作目标和工作举措上,“4+1”产业的战略模式也不会变。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是“五个一”,培育一批以创新为引领的产业集群,建设一个以新基建为引领的承载空间,聚集一群高精尖企业和高端人才,打造一个宜居宜业的科技新城环境,形成一种活力创新的文化内核。将继续优化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能源与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龙头带动的产业发展思路。王浩表示,将实现园区产业集群规模化发展,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多措施人才引入,打造生态多样的景观体系以及激发创意的人文环境。
人才引进方面,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也將继续深入挖掘,科技城提出“年轻人-中关村”的发展理念,既聚焦高端人才,又关注技能型的中高职人才,围绕年轻人的喜好打造多元文化内核。为进一步解决创新人才的发展需求,打造产业人才住宅配套。在注重传统的居住品质基础上,又注重圈层的社交体验,让来到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扎根的人才既有在中关村创新创业的氛围,又有舒适放松的环境。
刘汉达表示,创新生态系统不是招来的,而是结合当地市场环境,与各类创新创业主体共同打造的。“我们把更多精力放在服务和培育上,希望企业和年轻人能在这里实现创新创业梦想。”下一个五年,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将依托中关村体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搭建人才服务咨询、信息共享、需求对接平台,推动高端人才和智力要素集聚。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如今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也已进入了提质升级的关键期。立足“年轻人·中关村”的人文内核,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也将着力打造“浪漫水乡、时尚智城、创新高地”三张名片,塑造承古启今的现代水乡韵味,营造精致活力的科技英才家园,实现生态多样的景观体系,吸引更多英才到此安家立业,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下一个五年必将实现飞跃式发展。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特殊的地点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之年,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下一个五年到来之际,再次迎来新的起点上的赶考,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王浩表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作为京津两市的重点项目,是非首都功能的重要承接平台之一,对促进京津两地协同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京津建立起互利双赢的利益共享机制,为首都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和保障。
未来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实现产业产值百亿、经济主体数量千家、创新人才数量万人,成为京津冀地区首屈一指的协同创新高地将逐步成为现实。
让我们共同期待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蓝图,让我们一起为未来作答好考卷!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未来的宝地,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