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润疆”下民族文化发展对策研究

2021-01-11孙维朕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20期
关键词:民族融合发展

【摘要】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在一定时期内,该地区所特有的文化遗产。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地经济体之一同时也属于多民族共同组成国与多元并存国家这就使得各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着大量差异性与不同程度文化融合现象并引发一系列问题影响其和谐稳定成长和社会进步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目前新疆地区所面临着诸多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办法与建议来促进中国各族人民更好地学习优秀传统民俗艺术技艺从而达到弘扬中华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的;同时也为我国民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传承发展途径。

【关键词】文化润疆;民族;发展;融合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20-064-03

【文献标识码】孙维朕.“文化润疆”下民族文化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10(20):64-66.

新疆地处祖国西部,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为我国最大的一个行政省区,在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居着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等47个民族。民族种类之多,人口数量之大。从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全疆共计约2582万人,其中汉族人口约860万人,仅占总人口的36.44%,而少数民族人口1722万人,占总人口的63.56%。少数民族群体比重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1306万人相比,增长了约31%。从数据增长可以明显看出少数民族群体人口数量还在不断增加,面对日益增长的少数民族队伍,作何做好疆内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十四五”期间对于新疆文化的发展和建设必然是依循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才能满足疆内少数民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上需求。

一、新疆民族文化特点

新疆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东西交通的主要进出口,是古代丝绸之路必经之处,从西汉时期张骞“睁开眼睛看世界”开始,打开了中国与西方、中亚等国交流的窗口,汉文化同当地少数民族在文化上便在这里初步形成了早期中华文化向外传播,之后东汉时期的著名的军事家、史学家班超在这里“万里封侯”,再到唐朝贞观年间历时17年西行5万里的玄奘取经之路,直至今天“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两千多年新疆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始终与中华文化发展紧密联系且不可分着。

我国新疆少数民族人文历史积淀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学上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著名的三大英雄史诗均出自于此,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诗史,藏族的《格萨尔》诗史和蒙古族的《江格尔》诗史,分别以不同的叙事表现方式描述着三位少数民族的英雄事迹;建筑上有世界上有最古老,现今保存的最为完好的古建筑土城遗迹交河故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且于2014年在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被联合国教科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艺术上早在汉唐时期就已经形成的反映新疆人民生活和社会风貌木卡姆艺术,是一种结合了中原文化和新疆文化集音乐、舞蹈、乐器演奏等大型综合艺术为一体的表演形式;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少数民族群众受教育的程度不断提高,民族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平凡,少数民族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也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三大英雄诗史重新编排,以歌舞剧的形式在国内外各大舞台依次上演,并受到一致的好评。古城遗迹升级改造,打造为5A级景区发展全域旅游,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往。木卡姆艺术以还原新疆少数民族风土人情为背景,成为一部历史学者研究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等等。除此之外,在饮食、服饰、节庆等方面文化,也因各少数民族所处环境受生产方式和风俗习惯等影响,也独具特色。

二、推进“文化润疆”势在必行

“文化润疆”是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的针对新疆文化建设的四字总方针,总书记明确指出,文化认同是一个国家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文化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我国民族团结、增强国际影响力和实现国家富强与繁荣发展的关键。政府职能部门和文化工作者必须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这一中心思想,丰富新疆少数民族文化内涵,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着力服务和融入当今新疆社会新发展格局,帮助少数民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变化历经沧桑而遗留下来宝贵遗产,具有独特而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人文资源特点,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都说北疆看风景,南疆看风情,新疆作为多民族聚集区,物质文化上,主要体现在民族服饰、民族建筑、民族餐饮等方面,神文化上,主要体现在民族歌舞、民族信仰、民族手工艺等方面,不同的区域内的少数民族受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在生活方式、节日风俗、民族礼节、宗教信仰等上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其经济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但各少数民族长期在这区域共同生活、相互影响,不断交流交往交融。在衣食住行、生活观念上逐渐形成了多元文化共存、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局面,使得新疆成为一个具有独特的文化基因,特殊的民族文化元素的地区。

文化建设是基于经济建设的发展,只有良好的经济环境,才能推动文化工作的开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得新疆和内地之间互通有无并蓄优势互补,民族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相互依存与融合的思想不断加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疆地区人民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面对这种状况,就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加大资金投入来保障“文化润疆”工程推进工作,使其成为“十四五”期间新疆文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当地民族文化建设与其它各行业协调一致发展。

三、“文化润疆”工作内容及其内涵

“文化润疆”是指用中华文化涵养滋润新疆各族民族群众的精神世界,它不仅仅代表着一种物质文明,也体现了一种精神文明。这种中华文化内涵也是指全疆各民族在自己本族民族生活中所产生和传承的同时带有鲜明地方特色与时代特征的,并具有艺术性和实用价值为一体的文化。自2010年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全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生有很多值得去讲好讲透的故事。如“民族团结一家亲”“访惠聚”驻村工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等方面有太多好故事,可以很好的反映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这十年间各地政府开始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开发与保护,各式各样的文化产品融入他们的生活,各类影院、剧场、书店、摄影摄像工作室、艺术馆、工艺品和创意产品商店、文化休闲娱乐场所等多种文化业态在新疆的落地建成,使得少数民族群众原本单一的文化生活方式在政府的引导下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内心潜在的文化需求被发掘,对文化的渴求变得强烈。

现阶段对于“文化润疆”工作的开展,正由少数民族群众的需求侧转向文化职能部门供给侧的一端.息资源的共享性这一特点,使得文化产品借助各类网络平台以数字多媒体形式,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生动而有趣地展现出各自的民族特色,过去少数民族故步自封,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关系为主的传播方式,在新媒体技术发展下,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变化,使得“文化润疆”工作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民族群众需求侧和当地政府供给侧将将是“文化润疆”工作开展中的主要矛盾。面对问题,政府相关的职能部门能否有效回应民族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正确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将直接关系到“文化润疆”工程开展后少数民族群众文化利益的实现。

“文化润疆”工作不单单面向文学、电影、音乐、美术、舞蹈这些传统艺术门类开发,文化旅游也是“文化润疆”的具体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疆内乡村旅游业转型升级,各具特色的旅游小镇为人所熟知。如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平西梁村,政府以地自然环境为基础,植树增绿、打造千亩花海;以乡村振兴为注脚,修建新居,打造连片民宿;以历史传说故事背景,打造《昆仑之约》大型实景歌舞剧,最终形成乌鲁木齐周边网红打卡胜地。文化润疆既能润心、更能润生活,只要找准切入点,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文化通过多种形式将其转化为局有实用价值的物质载体,从中找到新的文化发展路径,让各族群众改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最终唤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四、“文化润疆”工作开展的对策建议

面对新环境,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文化润疆”工作的开展,民族文化在建设过程中虽存在着诸多问题,只要加大对新疆地区的文化投入力度,加强文化供给,就能有效解决目前面对问题和困难。新疆文化建设目前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职能部门作为公共文化传播着和服务者,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主动肩负起自己的责任,面对新疆少数民族文化需求特点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开展工作。

(一)下基层调研走访调研群众虚需求

“文化润疆”工作政府部门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加强与少数民族群众沟通交流,通过沟通了解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生活中切实所需,系统谋划,强化文化建设组织保障,民族群众的文化需求的满意度的提升,对政府能否提供更多低廉的甚至免费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寄予很高的期望。政府应当主动挖掘最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宝贵的文化资源,以民族群众普遍受欢迎的文艺形式为主,开展文艺演出、专题讲座、结对辅导等活动;加大文化资金投入到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中,重视民族群众的文化参与与文化体验,建立专门为各少数民族提供娱乐、教育等方面的文化设施,提高硬件水平,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确保提供的文化产品可以操作性和实用性。

(二)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服务项目,丰富民族群众文化活动

加强对新疆少数民族民俗以及传统节日等方面的宣传与推广,充分利用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丰富文化活动开展,在思想上引导群众树立科学、客观的民族观,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对于民族传统节日重要性及必要性认识。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需求,政府职能部门应当有针对性的开发出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且符合人们审美观念的文化产品,如与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文化旅游演艺产品,与人文类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文化旅游民宿产品等。“文化润疆”应当勇于创新,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打造新疆形象,不断讲好“中国故事”,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积极向上的文化,加深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同时依托文化相关行业,通过流动服务、网络服务等各种方式,使文化产品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走进乡村。

(三)坚持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的原则

“文化润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堅持以人为本。优化当地居民生活条件等等措施来加快群众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速度政府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从新疆地区少数民族的需求出发,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到文化服务的全过程,提供便捷、舒适,具有新疆特点的文化产品,因地制宜。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根据各地州实际情况,深挖旅游景区辐射的文化内涵,推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和文化活动,注重对本民族文化内涵的塑造和提升,使得少数民族群众在旅游体验的过程中,领略民族文化带来的魅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文化品牌。

(四)合理的人才与市场

人才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想要可持续性地建设和提供具有新疆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品,离不开合理的人才资源和市场配备。首先,新疆地区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人才的优势,健全和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就要加大政府在教育、科研等方面的资金的投入,加大在高层次、高水平技术性以及管理科学化方面人才的培养,合理规划布局相关产业项目建设,大力引进各类专业技术型、实用性强且能在社会上立足的高端文化产业人才。

再次,就是积极开展文化从业人员相关教育培训工作。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能力与职业道德修养又有丰富实践经验及创新精神以及对能够掌握先进科学知识技能等复合型人才,投入到文化建设中去,选拔一批具备一定科研成果和从事艺术创作的本领技术水平都较高等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着作为新疆民族地区人才储备库,使人才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

推进“文化润疆”工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意识为基础进行科学合理规划与设计工作,既是加速新疆民族文化建设,也是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国际影响力和实现国家富强与繁荣发展的关键。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加快,少数民族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产生了巨大转变。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和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在政府主导下开展多种形式文化活动,深度挖掘民间艺术资源并加以传播,充分展示当地特色民族风情及风俗,丰富新时代民族群众精神生活,最终实现文化与市场经济发展相融合、共同繁荣共存局面。

参考文献:

[1]周丽.在文化润疆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N].新疆日报(汉),2021-05-07(007).

[2]曹俊萍.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14):7-8.

[3]青觉.吴鹏.文化润疆:新时代新疆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话语与实践逻辑[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1,31(1):1-12.

[4]王春燕.昝梅.施国芳.周玲强.新疆文化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J].干旱区地理,2021,44(2):584-593.

作者简介:孙维朕(1987-),男,江苏南京,中级,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多媒体。

猜你喜欢

民族融合发展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MINORITY REPORT
破次元
融椅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传承 民族 文化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