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景区管理保护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021-01-11林宏贵石卿周庆刘霞李婷
林宏贵 石卿 周庆 刘霞 李婷
摘要:本文通过对黄龙景区管理保护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其管理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
关键词:黄龙景区 管理保护 现状 建议
1黄龙景区管理保护情况
黄龙景区位于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辖黄龙、牟尼沟、丹云峡、川主寺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总面积1830平方公里。景区素以彩池、滩流、瀑布、雪山、古寺“五绝”著称于世,被誉为“人间瑶池·圣地黄龙”。黄龙沟保存着当今世界规模最宏大、最完整、最奇丽的地表钙华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和美学价值。黄龙景区自1982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在历届州县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黄龙景区抓机遇、谋发展,重管理、树品牌,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各项事业从弱到强、由强及优,铸就了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于一体的知名旅游品牌。
1.1 景区管理体制机制
黄龙景区管理机构为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下称:黄管局),是阿坝州人民政府直属正县级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了办公室、组织人事处、资源保护与科研处、法规处、环境管理处等26个部门,现有在编职工340余人。
1.1.1 景区管理机制健全
根据景区管理与保护工作需要,黄管局成立了景区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生态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环境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场营销工作领导小组、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等六项重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局班子成员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强化了黄龙景区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加强了景区管理和保护工作。同时,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人事相关制度完善,管理人员配备合理,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文化水平较高,职工着装统一,用语规范礼貌,形象良好。
1.1.2景区经营机制有效
1.1.2.1旅游质量管理工作。一是积极开展管理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了标准体系的运用,加强对各部门标准化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用体系进一步规范景区管理服务。二是结合旅游标准化建设和5A景区标准要求,积极完善景区服务设施,开展了黄龙门禁系统的维护与升级,制定了门禁系统流程操作规范,为游客订票、买票、取票提供无障碍服务。三是以顾客的满意为标准,经营部门加强了经营管理、丰富了商品种类、拓展了服務内容、坚持诚信经营、提升了服务质量,全力满足游客全方位服务需求。四是扎实推进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加强了与县相关执法部门的沟通配合,对景区经营场所、食品卫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监督检查,依法规范旅游市场。联合景区公安分局开展了扰乱旅游秩序行为整顿,严厉打击倒票行为;认真落实旅游市场巡查、执勤点执勤制度和执勤人员岗位职责,合理配置执法人员,划分责任区域,对尾随兜售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进行严格管控,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提高游客旅游质量。
1.1.2.2 旅游安全管理工作。根据景区管理保护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进一步提升景区保护管理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景区管理保护工作要求及时间节点。2021年-2022年,黄管局建设“智慧黄龙”景区,通过智慧景区建设,建立健全景区综合运行管控平台和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并在现有264个监控点位、80个应急广播基础上,在景区内增加125个智能AI枪型摄像机,8个智能AI球型摄像机,12个超星光景观摄像机,7个森林防火预警激光云台摄像机,12个应急求助报警柱,智能AI摄像机将对游客行为(翻越、穿越、破坏景观、吸烟等行为)、游客密度、游客流量、排队状态、车流、森林火灾等进行监测预警,全面提升景区保护、管理、应急能力,确保景区、游客安全。
1.1.2.3 旅游统计管理工作。黄管局旅游统计工作部门,严格按要求收集旅游统计资料,并向上级上报统计数据。2020年,黄龙景区累计接待100.1万人次,同比增长64.53%;实现旅游收入10918.19万元,同比增长68.84%。
1.1.3 管理体制机制新举措
黄管局积极转变思想,创新营销宣传机制。2020年,尝试通过网络直播、电影广告植入等方式,展示黄龙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提升景区的知名度。顺利完成《云游美丽中国》之走进生物圈保护区——黄龙保护区云直播活动,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超179万;在重庆核心商圈观音桥“亚洲第一屏”、电影《随风飘散》中投放黄龙品牌形象宣传广告,均取得较好宣传效应。
1.2 景区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
1.2.1 景区资源
1.2.1.1景观资源观赏游憩价值。黄龙景区核心景观特色突出,以典型喀斯特露天地表钙华景观为主体的自然景观,国内唯一,世界罕见,享有世界美誉。黄龙景区集“世界自然遗产”、“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绿色环球21世纪”、“AAAAA级景区”于一身,享有“世界奇观”、“人间瑶池”等美誉,无论在国内旅游市场还是入境市场,都具有较高的美誉度,深入开发的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黄龙钙华景观类型齐全,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天然钙华博物馆。区内资源类型丰富,主要景点分为8个主类25个亚类和53个基本类型。其景观奇特、资源丰富、生态原始、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科学和美学价值。
1.2.1.2珍希奇特程度。黄龙是世界最大的钙华景观群落,它有世界最大的钙华滩流、世界最大的高原边石坝彩池群、世界最大的钙华瀑布。黄龙钙华壮美奇观举世惊艳,垄断性强、市场吸引力大,构成了旅游区核心竞争力景观。
1.2.1.3规模与丰度。黄龙巨型地表钙华景观主要分布在黄龙沟和牟尼沟内,尤其以黄龙沟最为出色,规模巨大,形态繁多,景观特异。在海拔5588米、终年积雪的雪宝鼎下,出于长期的高寒岩溶作用,在黄龙沟形成了一条长3.6公里、宽30-170米的典型喀斯特露天地表钙华堆积体。
1.2.2 生态环境保护
景区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景区噪音质量、地面水环境质量均达到一类标准。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保护管理制度健全,执行有力。
黄管局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遗产工作方针,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在全国景区率先实行长达4个月的冬季封闭式保护,确保景区进行自然生态环境平衡调节。二是在全国景区第一个实现旅游资源电脑全程监控,提高了资源及游客的保护力度;三是引进37座环保型厕所,取代存在环境污染的旱厕,并清理陈年垃圾500余吨;四是建立工程建设环境监管制度,把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五是加强专兼职消防队、林政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的联防共保制度,有力的开展护林防火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把保护管理旅游资源工作落到了实处,实现了景区无火险、火灾事故和林政破坏案件发生;六是对冰冻等原因毁坏的钙化堤坝按照原貌进行有效的人工维护。
1.2.3文物保护
建立了黄龙后寺文物保护措施条例,完善了文物与宗教管理办公室工作职责,对黄龙古寺进行了抢救性维修,认真落实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充分保护了文物和黄龙文化。
1.3 景区游览设施设备情况
1.3.1 游览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情况
1.3.1.1索道。黄龙景区索道由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索道线路水平长度约1400米,上下站高差约600米,单项小时最大运输量为2500人。项目于2005年4月开工建设,2006年7月完工并投入使用。
1.3.1.2游步道。自景区创建以来,黄龙景区游步道经过多次建设和改造,从土路发展为木质游览栈道。景区索道至景点的游览栈道于2005年建设,为黄龙景区索道的附属工程,全长2.7公里,宽3米,连接索道和景区原上山栈道。2008年经州发改委批准对该段栈道部分线型及宽带进行了调整。
景区原上山道栈道改造由州发改委批准,全长约7公里(含五彩池环形栈道),宽3米。于2008年8月开工建设,2008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
1.3.1.3電瓶车道。黄龙景区观光电瓶车道工程属“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项目,于2019年6月开工建设,2021年10月完工,目前正开展设备联调工。
1.3.1.4公共休息设施。一是游客服务中心。黄龙游客服务中心为局部四层建筑,地下一层为商场、娱乐、办公等,一层为展厅和接待大厅,二层为中餐厅,三层为茶楼、管理和辅助用房。二是杜鹃林休息站。项目为钢结构建筑,建筑面积为458平方米,可同时由于满足300人休息和就餐需要。由于受5.12汶川地震影响,2010年实施了杜鹃林休息站进行了维修和美化工程。。
1.3.2景区游览安全保障情况
黄管局按要求制定了安全保卫制度、应急预案。一是落实安全措施,强化应急管理。根据景区管理实际需要,在原有应急体系的基础上完善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保护区搜救制度及预案,组织开展了地质灾害应急、消防安全、游客急救等应急演练及培训,坚持防灾减灾工作不放松,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不断提高我局应对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的能力。二是安全生产常抓不懈,以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为抓手,明确部门安全责任清单,拟定黄管局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清单、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履职台账和监管责任清单等,全面推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全员责任落地落实;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安全生产联合检查活动,建台账、列清单,明确整改责任措施及时限,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完善社区联席制度,密切联系周边社区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消除一切不稳定因素在萌芽状态,全力确保了景区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加强景区与社区治安安全和交通安全整治力度,增设进入景区道路限速标志、安全提示标牌、限速带和电子眼等,密集开展道路沿线超速、超载等违规驾驶的查处,有效维护了景区良好的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安全秩序。
1.4 景区导视系统
管理局围绕黄龙景区外围、景区游览线路和景物设置导视引导标识牌,建立景区导视系统。一是黄龙景区雪山梁隧道口设置了景区指引标识牌。二是在游客中心广场设置了景区周边游览线路图、景点分布图、重点点位距离方向图、黄龙索道旅游咨询图等标识牌;在检票口设置了疫情提示牌、导览图、全景图等标识牌。三是在景区内设置了方向、距离、点位提示牌、厕所小心地滑提示牌、禁止提示牌、应急电话提示牌、施工警示牌等标识牌。四是按照相关要求,对景区相关点位的标牌进行了统计和调整,根据游客分布及管理需求,合理设置和重新调整了景区各点位警示标牌及提醒游客文明游览警示牌,科学实行动态管理、调整景区标识标牌,根据季节变化相应及时将标识标牌设置到易发生游客不文明行为的点位。
1.5景区环境卫生
为保持景区公共场所的干净、整洁、创造优美、舒适的游览环境,树立景区良好的形象,制定了《景区环卫人员管理制度》《旅游景区厕所专人保洁制度》,将景区整个栈道的环境卫生任务以分段包干、责任到人,先清理后保洁的原则,做到职责分明。对景区各厕所的日常保洁,每天按时检查,要求卫生间做到无痰涕、无纸屑、无堵塞、无污垢、地面无积水、无臭味;景区垃圾有专人垃圾组进行清运,做到日产日清,运出景外的垃圾集中中转站后由垃圾车运到垃圾场进行处理;对食品陈列与销售管理要符合卫生要求,离墙、离地面,存放食品的仓库保持干燥、通风,采取了消除苍蝇、老鼠、蟑螂和其它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的必要措施,贮存食品的容器安全、无害,无食品污染。
注重景区环卫队伍建设。环卫人员以周边社区人员及各村贫困人员为主,利用晨会对新招环卫工作人员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上岗位培训,同时聘请专业的消防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培训,邀请标准化办公室人员培训专业工作操作技能、程序、方式。
1.6法律法规、文明旅游宣传
1.6.1法律法规宣传有效
以法治宣传日、法定节假日及“法律七进”活动为抓手,突出宣传《宪法》、景区管理和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利用景区消防车“大喇叭”,深入景区周边社区开展《宪法》和景区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在景区入口设立告示牌,安排专人提醒游客正确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宣传景区管理和疫情防控知识;在景区各经营部门设立“法治图书角”,推进法律政策宣传常态化;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常态化开展“法律政策七进”活动。
2020年,共发动宣传车1000余次,发放法治宣传资料8000余份,悬挂横幅80余副,设置法治宣传展板、展示架130余次,张贴禁火令、公告110余份,接受相关咨询10000余起,推送宣传微信400余条。
1.6.2景区文明旅游宣传
通过设置景区护栏、景区警示、禁止性标示标牌和工作人员的文明劝导,规范游客的观光行为。在游客中心发放文明旅游宣传手册,检票口处设置景区游览须知温馨提示,并播放语音提示;在景区护栏、游览点、休息区等场所设警示标牌、文明提示语。
1.7 景区旅游购物
景区购物场所建设与管理。游客在黄龙景区旅游购物的主要场所是黄龙游客服务中心和黄龙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杜鹃林游客服务中心和景区内小木屋售卖点),所有购物都是按照正规程序进行,且价格合理,未发生敲诈、勒索现象。黄管局就景區购物场所管理主要是“三禁”,即严禁“三无”产品上柜、严禁营业员向游客托售商品、严禁在景区内擅自设点经营。景区内为游客提供服务场所均持有工商营业执照、《食品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从业人员每年到当地卫生防疫部门进行健康体检,发现患传染病人员应立即换岗。
1.8 游客满意度
为了全面了解消费者对黄龙景区的环境、卫生条件、基础服务设施、网络通讯、交通便捷度等各个方面的满意程度以及消费者的意愿和态度,重新制定了《黄龙景区游客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并于每季度不定期到游客服务中心对下山游客开展问卷调查。
1.8.1游客总体满意度调查情况
2020年度全年累计发放《游客满意度问卷调查表》1720份,回收有效问卷调查1584份,游客对黄龙景区总体满意率为93.87%。从问卷调查中显示,90.82%的游客对黄龙景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布置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7.79%的游客表示一般,剩余1.39%的游客表示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由此可见,黄龙景区在公共设施的建设布置方面所做的工作还是得到游客的肯定的,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8.2旅游投诉情况
旅游投诉电话24小时畅通,确保及时受理旅游投诉事件,按照《旅游投诉处理办法》和旅游投诉工作流程,依法、及时、公正处理旅游投诉案件。2020年,黄管局按照旅游投诉流程受理游客投诉,规范处理景区旅游投诉,受理率达100%,游客满意率达100%。
2 景区管理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2.1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矛盾。黄龙是一个以保护大熊猫等野生动植物及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随着后疫情时代旅游业的强势复苏,景区游客的大量涌入势必导致景区生态稳定性减弱、土壤结构和功能退化,削弱了黄龙景区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功能。部分游客不文明行为带来了垃圾污染,破坏景区美学价值,特别是个别游客对景点的人为破坏给景区生态环境带来不可逆的影响。如何处理好旅游业发展与资源保护,是景区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2.2专业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景区旅游项目规划、旅游资源保护等工作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要做好这些工作首先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旅游规划设计、旅游资源保护人才队伍。近年来黄龙景区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有所加强,但总体仍较为薄弱,具体从事旅游项目规划设计、景区旅游资源保护的力量明显不足,特别是高素质专业人才偏少,学科带头人更是凤毛麟角。
2.3宣传教育和执法力度不够。周边社区居民偷猎、偷采、挖药等事件时有发生,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有待提高,法制观念有待加强。
2.4部分交通存在隐患。在雪山梁隧道口至大湾村之间的公路边坡上时有石子滚落,对过往游客车辆以及路面作业工作人员造成安全隐患。
2.5驾导人员管理难度大。在景区范围内,针对带团导游不陪团进景区、擅自改变旅游行程、不服从景区管理等,景区执法人员无权对其进行处罚。
2.6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健全。对于翻越、攀骑安全护栏,随意离开游览栈道、步道践踏植被、戏水等不文明旅游行为,上位法没有细化规定,部门行政处罚权限有限。2021年新的《新政处罚法》修订通过,并将于2021年7月15日开始实施。新的《行政处罚法》对旅游行业来说,主要针对旅行社、景区、民宿酒店、导游、购物店等某些不当行为做出了新的行政处罚规定。现行的诸多旅游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对象主要为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对于游客破坏景点、景区公共设施等不文明游览行为的处罚规定几乎是空白,针对游客不文明游览行为无行政处罚依据,处罚难度较大。
2.7现场行政处罚游客难度较大。如依据《四川省风景名胜区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五十二条之规定,对于抽烟、生火等违法行为罚款额度是100至1000元。但在景区客流量大、游客停留时间短的情况下,难以适用简易程序进行现场处罚。
2.8特色旅游商品开发不够。目前,景区的旅游商品种类繁多,但基本上是市场上普通旅游商品和粗放农畜产品,独具本土特色、高附加值旅游商品少之又少,游客的购买意愿不强烈。
3 景区管理保护建议
3.1进一步完善保护机制
一是加强遗产保护,建立遗产保护预警机制,将事后的惩处前置为事前的预防,降低人为破坏对自然遗产的影响。二是支持社区居民在保护区外围发展产业,在苗圃、药材基地及珍稀菌类繁育等方面合理引导生产,减少挖药、采菌等人为干扰活动对保护区的影响。三是健全生态保护机制,通过资金补偿、技术补偿等方式保护景区生态,定期开展以自然遗产旅游资源的生态内容为主的生态补偿机制绩效评估。
3.2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
一是推进景区信息化、智慧化管理建设,加快现代网络平台建设,合理利用科技手段,广泛收集游客基本需求与个性化服务需求信息,捕捉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不文明和不安全行为,及时发现,迅速反应。二是严格员工管理,认真落实员工管理制度,服务水平提升培训常态化,强化全员景区安全保护意识。三是加强游客管理,采用预约旅游、高峰限量分流和浮动门票价格等措施控制景区游客规模不超过环境容量和日最大承载量,同时做好游客分流、限流工作,降低游客剧增带来的超负荷运营压力。
3.3 进一步规范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景区游客管理机制,规范旅游行为,积极改善景区旅游生态。针对游客违规行为的处理,一是建议相关部门授权或委托景区执法人员在景区范围内对违规驾导人员给予一定的处罚权限。二是由于行政处罚金额较低,达不到震慑效果,加之黄龙景区钙化速度慢、修复难度大,建议相关部门提高相关处罚金额。三是建议相关部门提高景区行政处罚简易程序中对公民违法行政罚款额度,为进一步加大对于违反景区管理机构行为的管理力度,提高执法办案效率。四是建议将在景区违规游客纳入社会失信体系名单,并在其生活、工作区域公开,加大社会监督威慑力。
3.4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
一是加大景区科研激励力度,明确科研激励机制导向,多形式,强力度,保长效的方式鼓励科研人员获得高层次科研成果和奖励,充分调动科研积极性,引领和培育团队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二是加大科研人员交流力度,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将景区内科研人员以及相关人员送到研究机构、先进保护区学习保护管理方面的经验,同时请相关专家到保护区开展专业技术讲座,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到保护区工作,提高保护区科研水平。三是继续深入开展水循环课题研究,对地表水漏失原因进行综合研究评估。重点推进黄龙钙华景观退化及保育技术课题研究,发展科学和针对性的钙华景观保育和人工恢复技术,为黄龙景区钙华景观保育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四是在相关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制定黄龙景区钙华景观保育及恢复计划和技术方案,经国内外权威专家论证,完成相关审查审批手续后,分阶段有序推进。
3.5进一步提高员工素质
高度重视管理局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通过外派员工开展综合能力提升培训、学习考察其他景区先进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以及内部针对性学习培训等方式,持续提高全员管理、服务能力。积极开展自查,从思想观念、发展方式、作风效能等方面深入开展自我检查,引导创新服务理念,规范服务流程,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水准。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增强员工环境保护意识,并要求员工严格按照“六员”标准执行,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3.6进一步加强文明宣传
一是通過各主流媒体、黄龙景区官微、官网、抖音等平台,用丰富的案例和生动的语言相结合,大力宣传景区资源保护。二是制作景区游览须知温馨提示单,向各大旅行社、导游及游客发放,并加强对带团导游的宣传教育力度。三是积极招募文明旅游志愿者开展文明旅游宣传,倡导文明旅游行为,增强群众对旅游资源及环境保护的意识。四是进一步加强巡护人员的景区资源保护宣传和管理力度,发现游客不文明行为立即进行文明劝导并制止,同步做好照片、视频等证据的收集和保存工作。
3.7进一步挖掘特色商品
深度挖掘本土资源,系统推进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打造具有地理标志性旅游纪念品。一是依托珍稀资源,打造珍稀植物标本复制品、钙化工艺品等旅游商品。二是依托高原民族风情和非遗技艺,加大文创产品创作力度,打造特色实用伴手礼。三是依托高原特色有机农畜产品,打造外观精美,易携带、易食用特色旅游商品,装满游客“后备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