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如何加强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21-01-11潘正钦韦梦霞
潘正钦 韦梦霞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现如今全国疫情已进入常态化,充分利用重大疫情这一特殊时期、特殊情境,主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亲和力的有利契机。
關键词:常态化 疫情防控 思想政治教育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爆发,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在这次灾难中,我们失去了很多:生命、健康、财富,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收获了很多:大爱、责任、自信。这一切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教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同时,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常态化长效化。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坚定自信心。
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实践,是一部生动鲜活的爱党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教材,是一堂感人至深的爱党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大课。我们可以通过引导青年大学生收听收看新闻联播,关注疫情防控进展。同时,依托“学习强国”、人民网等各级各类抗击疫情专题网站,通过观看爱国主义影视和新闻视频、收集典型案例,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引领学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高校思政课堂上应充分利用好这部实践教材,上好这堂实践大课,通过多种形式向大学生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向青年大学生推送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实践案例,传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爱精神。组织动员青年大学生在校院党组织领导下,与所在地基层群众一同做好自身防护、一同抗击疫情,积极配合所在的社区和村委会,力所能及地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传播正能量,让学生在亲身参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进一步提振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勇气,进一步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情感认同,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二、加强法制和诚信教育。
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严格遵守所在地政府的规定,积极配合当地疾控部门的要求,在疫情面前做到顾全大局、遵纪守法、服从指挥。同时也要加强舆论引导,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信心,积极行动,正面发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发表、不转发不正当言论。加强信息沟通和舆论引导,保障知情权。当前的疫情防控处于关键时期,各种信息鱼龙混杂,各种谣言满天飞,高校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畅通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不回避困难和问题,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及时回应学生的重大关切,保障学生的知情权。积极搭建学生班级、党团支部、学生组织等多层面的在线交流沟通平台,依靠学生党员、学生骨干开展网上主题班会、在线主题党日等丰富多彩的自我教育活动,让大学生们在交流沟通中互相关心、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不断提升应对疫情的科学知识和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
加强诚信教育。高校辅导员可结合当前发生的典型警示案例,以线上线下互动讨论的方式,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每日健康检测上报的重要意义;坚决服从学院安排,积极主动、认真及时如实的报告个人健康状况、出行情况。
三、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和健康教育。
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养。对广大青年学子而言,大学时期不仅是增长知识的阶段,而且是练就健康身心的阶段。然而,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甚至因为年轻而肆意挥霍着健康。因此,高校要把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大力加强健康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管理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高校可以合理利用官方发放的各类“防疫指南”,通过微信群、微博、QQ、公众号等各种有效渠道,宣传防疫知识。教育引导学生了解疫情发生的原因背景、症状表现、鉴别方法、治疗措施,做到理性认识,科学防治。通过线上分享文章、图片、知识问答等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及其防护知识,自觉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
四、加强学生心理疏导,保持积极乐观心态。
积极开展疫情心理咨询服务和危机干预工作。辅导员、学校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可通过线上咨询、电话访谈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和心理动态,帮助学生排解不良情绪,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理性的防疫心态,帮助学生树立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勇气。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消除恐慌感。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大学生缺乏足够的生活阅历和必要的心理准备,难免会产生恐慌情绪和心理压力。高校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作用,通过开通心理咨询热线、聆听工作室、心理健康公众号等多种形式,既要“点对面”地传递特殊时期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做好个人心理调适,培养理性平和的阳光心态,提升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又要“一对一”地解答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特别是对于身在疫区的大学生,要主动联系、主动关心,指派专门的心理教师帮助他们做好心理调适和疏导,正确面对疫情,消除恐慌感,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困难学生、就业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更要“点对点”做好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五、加强生活、学习指导教育。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育引导学生在做好假期个人防护的同时,科学合理安排假期生活,科学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学习传染病防控知识,增强防控意识。教育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假期时间,少外出、不聚会,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充实假期生活。
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一重大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的时机,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使大学生自觉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要组织生态、环境、生物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优秀学生,通过精品慕课、官方抖音等载体,以视频的方式生动讲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意识,引导他们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自觉保护野生动物。尤其是生命观教育,要以白衣天使、人民解放军、志愿者等“最美逆行者”的大爱精神、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作为生动教材,教育引导大学生珍爱生命,正确理解生命的真谛。
作者简介:潘正钦,性别:男,出生年月:1985年9月,民族:壮,籍贯:广西南宁,职称:初级,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韦梦霞,性别:女,出生年月:1986年10月,民族:壮,籍贯:广西河池,职称:中级,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