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2021-01-11李楠桢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核心素养

【摘 要】本文论述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提出教师应为学生参与实验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验预习、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归结、实验延伸等方面展开主动学习,以期培养学生设计、参与、操作、反思、实践等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4-0060-0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教师在组织学生展开实验活动时,要围绕学生主体进行设计和组织,让学生在实验预习、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总结、实验延伸等环节积极行动起来,在学习体验中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和能力。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如预习实验、准备材料、组织操作、结论分析、生活对接等进行对应学习,其调动作用会更为明显,同时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的学习认知也会更为丰富。

一、预习实验,明确要求,培养学生设计能力

实验之前,教师要做好预习准备工作,让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知识、实验材料、实验步骤等进行前期的梳理,特别要明确实验的具体要求,这样才能确保实验的顺利开展。如果教师能够吸引学生参与提出意见,让部分学生参与到实验设计环节,不仅能够提高实验设计的契合性,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其设计能力。实验方案设计需要有统筹意识,对多种制约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这样才能形成较为完善的设计方案。

如教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时,教师先设计预习实验任务:氯化钠是常见的物质,借助氯化钠展开电离实验探索,自行设计实验程序,准备实验材料,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结,写出实验报告。学生接受预习实验任务后,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先搜集材料,研究实验步骤;然后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梳理实验程序,开始实验操作,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结论,对电离现象进行解读;最后形成实验报告。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结合实验操作过程,对实验设计意图进行介绍,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评价,对学生实验设计情况进行专业评估。学生参与实验设计的热情很高,实验操作顺利进行。

教师设计了预习实验任务,虽然实验操作比较简单,但可以给学生带来实验的感觉,并从设计过程中体验到实验的专业性。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实验材料,为实验提出一些指导意见和要求,确保实验操作顺利展开。实验带有生活化特点,教师设计实验要求,促使学生自然进入实验环节,其实验能力不断提高。

二、准备材料,厘清步骤,培养学生参与能力

实验材料准备是确保实验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实验材料和仪器的准备工作,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实验材料,厘清实验操作步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一般情况下,化学实验对操作条件要求比较高,如果教师能够发动学生对实验进行优化,利用替代材料展开实验,其训练价值会更高。

如在教学《金属材料》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展开实验研究,设计了实验材料准备任务:在生活中有不少金属材料,深入生活之中,找到一些金属材料,并注意观察,对这些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归结。学生对生活中的金属材料比较熟悉,自然能够积极搜集。在搜集过程中,教师借助网络交互平台进行遥控指挥,要求学生寻找鐵、铝、铜等金属材料,而不是寻找合金物品。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对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介绍。学生观察金属材料后开始进行讲解:金属材料有共性物理特征——外表有光泽,能够导电、导热,还有可塑性,熔点比较高,需要在高温下才能进行变形处理;如锄头、镰刀、铁锁等,都属于铁制品;又如戒指、项链有金银之分。教师对学生的观察介绍情况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让学生进入生活环境中搜集一些金属材料,给学生提供广泛的探究机会。无论学生能否找到金属材料,都可以激发其参与实验的主动性。在具体观察分析时,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思考和梳理,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进行探究,这是典型的观察实验设计,能使学生从实验中获得更为深刻的学习体验。

三、组织操作,监督管理,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实验类型多种多样,教师要减少演示实验内容,多投放一些观察实验、探索实验、验证实验,给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历练学习能力。学生进入实验操作环节后,教师需要跟进指导,纠正学生的不正确操作,给学生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确保实验顺利推进,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体验中成长学科能力。化学实验还需要关注安全系数问题,教师对此需要有正确的认知,做好万全的安全准备,为学生展开对应的安全教育,确保实验顺利展开。

学生对实验操作比较感兴趣,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设计,给学生提供更多实验操作的机会,这样能够顺利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如在教学《钠及其化合物》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展开实验操作并进行具体指导,确保实验顺利推进。首先是观察金属钠,归结其突出特点。教师用镊子从瓶子里取出一小块钠,先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然后用小刀切割一端,可以观察到钠的光泽和颜色。其次,展示钠与氧气反应的过程。钠很活泼,在空气中便可以和氧气反应,观察发现钠表面生成了新物质。最后,将钠放在干燥的坩埚上加热,待钠熔化后,观察实验现象。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组织,展开系列实验操作,很快就获得了关于钠的化学性质的信息。学生进入实验环节后,其学习认知会鲜活起来,因为有操作经历,所以能够掌握更多实验技能;教师全程监控,从技术上进行传授,为实验提供更多保障。

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系列实验活动,而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的体验更为丰富。化学实验对实验条件的要求呈现出差异性,一些实验需要实验试剂和器具,对实验条件要求较高,教师全程跟踪,为学生实验提供技术顾问和指导,确保实验顺利展开。实验条件要求越高,实验的操作难度和危险系数就越高,教师要给予更多指导,确保实验顺利展开,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提升综合能力。

四、结论归结,升华认知,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实验结论出炉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实验结论进行分析,促进学生学科认知的内化。不管什么类型的实验,其学习目标是鲜明的。实验结束后,要对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归纳出经验和教训,做好学习反思,这样的实验学习才是完整的、高效的。学生大多没有实验归纳总结的意识,教师要合理设计,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操作环节,在客观分析中形成实验认知能力。

如教学《氧化还原反应》时,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教师做出任务规划: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初中阶段已经学习和操作过,找到相关教材进行梳理复习,说说氧化还原反应是怎么一回事。学生开始查阅材料,很快就形成了学习见解:以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为例,2CuO与C在高热下,便发生了还原反应,生成了2Cu和CO2;如果从碳的角度思考,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这是氧化反应。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了一定认知,教师继续设计实验:如果水和碳加热,会产生什么反应?这个实验可以用生活材料进行操作,展开生活搜集,在课后操作这个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学生接受任务后,就要对实验进行具体分析,准备实验材料,确保实验顺利展开。

教师推出了实验方案,要求学生借助初中学习内容进行实验分析,让学生搜集材料。在进行实验延伸设计时,教师推出生活中的实验任务,让学生借助生活条件展开实验操作,这无疑是一种学习挑战。教师对实验操作进行规划,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确保实验顺利展开。考虑到学生对生活实验操作有浓厚兴趣,教师进行对应设计,能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

五、对接生活,延伸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对实验训练进行延伸设计,与学生生活相对接,这样可以形成更多学习起点。化学学科与学生生活有较多融合点,教师推出一些生活化的学科实验内容,让学生借助生活材料展开实验操作,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鲜活的学习体验。高中学生生活经历比较丰富,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应用也比较感兴趣,教师要有对接融合意识,推出更多合适的实验训练任务,让学生借助生活条件展开实验操作。

学生生活认知呈现出个性化特征,教师在进行教学对接性设计时,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研究,找到教学对接点,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操作,运用生活认知展开思考和探讨。如在教学《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教材分析,然后设计生活实验:在生活中,可以很容易找到铁这一材料,如果将铁与水进行反应,会生成什么物质?设计实验方案,展开实验研究,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实验归结并介绍实验研究结果。学生接受训练任务后,都能够快速展开研究学习。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学生获得了丰富的实验认知:常温下,铁和水是不反应的,但在高温下,铁和水蒸气会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3Fe+4H2O(g)[高温]Fe3O4+4H2。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研究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展开深入研究,对铁及其化学性质展开深入学习。

教师推出生活化的实验研究任务,让学生借助一些材料学习研究实验,并从实验分析中形成实验认知。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拥有的教辅材料,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搜集相关信息,为实验研究提供帮助。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实际进行设计,其适配性是极高的,可以成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教师设计的实验研究任务是比较合适的。

化学实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师要做好筛选和创新设计,为学生准备更多合适的实验学习内容,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学习体验。教师对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归结、实验延伸等不同环节进行有效设计,给学生提供更多亲身参与的机会,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形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金春.深度学习视野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21).

[2]黄兴若,熊娟.“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1(6).

[3]韓春宏.如何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J].名师在线,2021(15).

【作者简介】李楠桢(1980— ),男,甘肃秦安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西川中学高中部,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教学与研究。

(责编 唐玉萍)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核心素养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