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协同教学”提升职业院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践研究
2021-01-11施雯丁莹瑜
施雯 丁莹瑜
【摘 要】本文基于当今职业院校师范生普遍缺乏基础教育所需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际,提出“混合式协同教学”的培养模式,主张教学师资、教学方式、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混合,以及不同专业、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师资团队的协同教学,力求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教学合力,即通过建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混合办学模式、“一课双师,协同教学”混合教学模式,以提升职业院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
【关键词】混合式 协同教学 职业院校师范生 信息化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4-0045-03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普及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遍应用,“互联网+教育”成了教育主流,社会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2014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教师厅〔2014〕3号),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的基本要求和“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能力”的发展性要求。2019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着力推动全国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一、职业院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
(一)职业院校师范生缺乏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
当前,广西部分职业院校的师范生缺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中的意识,缺乏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媒体中的意识。很大一部分学生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不积极、不主动、不习惯将相关信息化技术用于学习辅助,“得过且过”或者“以后用的时候再说”的想法普遍存在。
(二)部分师范生对信息化教学软件的应用能力较弱
笔者对所在职业院校的师范生就“信息化教学软件的使用”进行访谈,发现绝大部分一年级师范生对word、excel、ppt等办公软件的使用不熟悉,甚至一些常见功能都不会使用。例如: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在word文档中正确地插入表格来制作教案、也不知道该如何打包和压缩文件;有的师范生不能在模拟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有些学生在试讲中不会使用PPT的放映功能;极个别学生在教师的专门指导下,初步达到师范生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基本要求,但大部分学生不会制作微课,不会使用视频、音频剪辑软件。
(三)职业院校对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不重视
部分职业院校领导只重视专业课程和文化课程,不重视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了解学生实习中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践情况。部分职业院校认为当今的学生生活在信息化时代,经常接触电脑和智能手机,因此,学生理所当然地会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更有部分职业院校不开设或者少开设《计算机基础》《师范生多媒体课件制作》等课程。
二、职业院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院校教育技术课程单一、课时少、内容简单
部分职业院校开设有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语文教育等师范专业,但这些专业学生只在一年级学习了一学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只掌握了简单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不会使用或者只会简单操作Microsoft Office等办公软件,以至于毕业时,他们掌握的这点知识无法胜任就业岗位。职业院校应根据专业特色,开设《多媒体课件制作》等课程,以滿足师范生未来就业的信息技术需求。
(二)职业院校的信息化教学硬件设备缺乏
教育技术课程是实训课程,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培养需要教学硬件设备的支持和保障。计算机实训室、微格教室、数字教室、智慧教室等实训室是信息化教学常用的教学硬件设备。但就目前而言,教学硬件设备的缺乏导致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达不到要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状况并不少见。部分职业院校因信息化实训室缺乏,设备设施陈旧,或是短期扩招等原因,导致教育技术课程无法开设或者课程学时被缩减,又或者一年级的课程延至二年级才开设等,这些都影响了职业院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
(三)职业院校师范生信息化课程师资缺乏
近年来,职业院校的师范类专业,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出现了跳跃式扩招。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2018届学前教育专业只有3个班共143名学生;到了2019届就扩招到14个班共608名学生;2020届扩招到20个班共850名学生;2021届扩招到26个班共1300名学生。
职业院校在短时间内快速扩招,导致信息技术师资在短期内严重缺乏,导致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或延期或减少,从而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部分非专业教师只能现学现教,也有一些专业因为师资实在匮乏而无法开设相关课程。信息技术师资的缺乏,极大地影响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
(四)职业院校不重视师范生信息化比赛或只为了比赛而培养参赛者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教学应覆盖全体教师,要普遍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因此,职业院校应重视师范生信息化比赛,以赛促教、以点带面、以优秀带动全体,加大师范生信息化比赛的师资和物资支持,以调动全体师生的参赛积极性和动力。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职业院校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应该是面向全体师范生,而非只是培养参加比赛的学生。
三、“混合式协同教学”模式的实施途径
(一)建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计算机实训室、微格教室、数字化教室、智慧教室等教学硬件设备的支持,也需要信息化数字网络教学软件的支持。“好马配好鞍,好船配好帆”,好的教学硬件配上好的教学软件,才能使实训室发挥最大的功能,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
1.选择适宜的线上教学平台
“互联网+教育”将企业研发的数字网络教学平台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中,实现了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了学校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职业院校可通过校企合作,引进企业的线上教学平台,借助企业的软件资源进行信息化课堂教学。例如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超星泛雅平台、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软件合作,利用软件的强大功能,实现课堂签到、直播与回放、云作业布置、智能评教等信息化教学功能;崇左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智慧职教、钉钉、腾讯课堂等APP公司合作,实现了线上课堂、智能作业批改与学情统计、课堂小测、云课堂、在线填表、智能信息收集与统计、智能排课等信息化教学功能,不仅节省了教育时间,还能给教师提供智能化分析,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容纳更多的教育资源。
2.建设线上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学校可借助软件的相关功能组建“协同建课团队”,构建网络平台的线上建课,开发线上教学资源,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如电子教材、教学视频、录课、课件PPT、电子教案、微课、幼教数字故事、试题库、素材包、工具包、二维码资源等。以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该校多年来特别重视教师与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连年鼓励师生参加信息化、混合式教学比赛,以赛促教,均获得优异的成绩。学校多年来的参赛作品和备赛经验是一笔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了使这笔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教育作用、服务更多师生,学校不仅多次召开比赛经验分享会,还将多年的参赛作品(微课、幼教数字故事、教学课件、课堂实录)收集整合成资源库,将备赛经验汇编成PPT课件及电子教材,将参赛用到的教学软件安装包等整合成工具包,将备赛中用到的教案、音频、视频、图片等整合成素材包……师生可通过指定的网站或者扫描二维码获得相应的教育资源,随时随地学习。资源实现了共享,教育资源实现了利益最大化。
3.“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APP辅助教学,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教师利用软件的功能,课前进行APP线上签到、课前三分钟展示;课中可进行网络教学平台模拟实验、模拟演练、课堂小测、幼教数字故事展示等,对课外一线教学实训还可进行线上直播学习,比如连线中小学的一线课堂教学、连线托幼早教机构的现场教学等,也可连线一线幼儿园、中小学、育儿师、儿童心理医生等进行在线教学;课后,学生可利用APP进行试题库线上测验、名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等,教师能实时查看学生的完成情况并线上点评批改作业。
“线上”网络平台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师授课的混合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能充分利用网络的优秀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共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还能将课堂教学延续到课后,让学生能随时随地学习。
(二)建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混合办学模式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企业的信息化设备和技术支持。职业院校与相关企业签订“双主体”混合办学模式,通过共建学校、共建专业、共建实训室、共建师资队伍,共建“校企产教融合、多课程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实现职业院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进而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创新型、混合型人才培养。例如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香港理想教育集团合作办学,共建学前教育专业,共建学前教育实训室(奥尔夫音乐实训室、乐理视唱实训室、美术实训室等),共建《幼儿花式篮球》课程(由香港理想教育集团派教师团队授课),共建实践基地(学生可到企业的幼儿园实习和就业),共建教师团队(理想集团派专家对学校学前教育部的教师进行奥尔夫音乐教学培训)。
(三)建構“一课双师,协同教学”混合教学模式
“一课双师,协同教学”是指一门课程中与当前行业实际密切关联、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容,由校内教师与实践导师(行业企业骨干、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同台协作执教的教学组织形式,或者是由本校不同专业的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及教师专业性协同教学。教师与校企教师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探索专业课程改革,共同设计教学方案,“一课双师,协同教学”的混合教学模式得以实现。
例如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前儿童卫生学》课程中,关于“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与保健”“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等内容,可以由校内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由妇幼保健院的儿科医生讲授实操知识;在《幼儿园班级管理》课程中,可由学校教师讲授班级管理的理论知识,由幼儿园的园长讲授和分析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实践案例;在《幼儿膳食营养烹调》课程中,校内学前教育教师负责教授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烹饪专业教师负责讲授营养搭配知识和膳食烹调方法等;在早期教育专业的《婴幼儿抚触与按摩》和《0—3岁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等课程中,可由学校教师讲授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等理论知识,由妇幼保健院的儿科医生讲授婴幼儿抚触与按摩、营养与喂养等实操知识。
“一课双师,协同教学”混合教学模式除了可以让两位教师同时线上课堂协同教学,还可以线下教师课堂教学与线上企业教师直播教学相结合,如《婴幼儿抚触与按摩》课程的实操讲授中,校内教师课堂上讲授完理论知识后,可连线妇幼保健院儿科医生工作现场,儿科医生边直播婴幼儿抚触与按摩的操作过程边教学。
在“互联网+教育”的大社会教育背景下,职业院校可通过线上网络平台与课堂的混合教学、学校与企业混合办学、校企师资团队的混合互聘、不同专业教师同时混合协同授课、教学与比赛的混合培养等方式进行混合式协同教育,进而提高职业院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
注:本文系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立项项目“基于中职多课程协同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GXZZJG2017A06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施 雯,女,汉族,大学本科学历,高级讲师,现就职于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研究方向为中职英语教学;丁莹瑜,女,汉族,大学本科学历,助理讲师,现就职于崇左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
(责编 柳佑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