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生与共赢的现代企业战略性慈善行为研究
2021-01-11贾占军
贾占军
摘 要:传统观念下,大多数企业的慈善行为缺乏明确的战略思维与战略目标,往往是从协调企业和政府、企业和社会关系的角度作出慈善行为选择,将慈善行为目标与企业经营目标割裂开来。战略性慈善则为大多数企业提供了一条新的慈善思维路径:企业的慈善行为内生于企业长远发展需要,可以与企业经营发展战略融为一体,在作出系统化慈善选择的同时,使得企业的竞争环境和长远发展环境得到改善,从而达到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现代企业;慈善转型;内生;共赢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1(a)--02
隨着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慈善理念在继承中,也必然在不断发展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现代企业的慈善责任不再是单纯的捐赠活动,也不再是偶然的捐赠行为,而成为一种持续的责任,一个系统的过程,无论是企业与政府,还是市场与社会,都面临着理念和行为上的全新变革。
1 内生与共赢:战略性慈善的理念趋势
传统观念下,大多数企业慈善行为缺乏明确的战略思维与战略目标,往往是从协调企业和政府、企业和社会关系的角度作出慈善行为选择,将慈善行为目标与企业经营目标割裂开来,使得多数企业只是在国家出现大灾大难或者本区域发生重大公共事件时,才作出相应慈善行为。现代企业如果意识到慈善责任是一种持续的责任,战略性慈善则为大多数企业提供了一条新的慈善思维路径。
1.1 战略性企业慈善能实现社会目标和企业经济目标共赢
战略性慈善这一概念具有全新的内涵:基于企业的竞争能力极大程度上依赖于其运营的政策法律与社会环境这一事实,企业通过理性规划,将慈善行为战略化,对那些既能带来社会效益又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互利”领域进行持续性投资,以达到对企业竞争环境的持续性改善,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公益的共赢。
不管在任何经济条件下,企业从来都不可能独立于社会而自在自为。现代企业所面临的行业内、外竞争环境均发生巨大变化,市场规模突破省域甚至国家范畴,信息、人才、技术、基础设施、政府行为规范性与效率等,都对企业竞争力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企业慈善战略往往可以影响企业所面临的此类竞争的环境要素,战略性慈善行为可以提高企业经济目标和社会责任的兼容性。
可以说,战略性企业慈善能有效地将企业经济目标和社会责任协调统一起来,从而达到共赢。这种基于内生的企业慈善行为,也将会是持久和可持续的,应该成为现代企业慈善走向转型的新理念和新趋势。
1.2 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为企业战略性慈善选择提供理性土壤
现代企业慈善行为的战略性走向,源于政府与市场的双重成熟,相对完善的社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使企业财富的再创造以及企业投资和利润的再分配成为可能,从而有利于促进全民福利共同进步,有利于缩小而不是加大贫富差距,使得共同富裕成为目标。此外,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内部决策模式发生根本变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健全,使企业实施战略性慈善行为时具备实践土壤条件。
(1)在企业外部,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其他非营利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互相分割走向互相联系,互相协作成为常态;在企业内部,慈善行为的决策、实施与监督也和企业其他的生产经营主业一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操作体系和操作流程,避免了随机性和偶然性。
(2)企业“法人公民”的新理念要求企业高度重视社会责任,这是企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维考量。这就必然推动现代企业将谋求经济利益与社会发展相融合,谋求企业局部与社会整体关系的紧密结合。
(3)现代企业慈善行为的企业家个人决策属性淡化,公司团体的法人决策属性凸显;现代企业的慈善基金管理从企业单一管理属性淡化,与政府相关部门、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管理属性凸显;现代企业轻视慈善项目专业化事先评估的特征减弱,重视慈善项目专业化事先评估的特征加强;现代企业的慈善行为决策与管理互相分离特征减弱,慈善行为决策与管理互相联系的特征加强。
2 模式与方法:战略性慈善行为在现代企业中的实施
现代企业的战略性慈善在我国是新事物,既要借鉴外来先进模式,也需要中国企业在不断摸索中与国情、社会、行业、企业实际相结合,逐步趋于完善。
2.1 现代企业实践战略性慈善的行为模式
现代企业实践战略性慈善的行为模式包涵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1)现代企业要事先做受让者的优化选择,积极沟通其他捐赠者。现代企业在人力资源、社会关系、公关能力等方面都具有独特优势,在沟通其他捐赠者方面比个人和其他社会群体更能发挥作用。有效地改善企业所处行业的整体外部环境,身在其中的单个企业的相关运营成本也会因行业分担而大大降低。
(2)现代企业要全程关注慈善受助者慈善资金的使用效率。受助者限于能力、信息、利益等因素制约,使用慈善资金的效率往往不高,现代企业要改变传统的捐出去就失去控制的被动局面,利用自身资源和能力,帮助受助者改善效率,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3)现代企业要更新慈善知识和慈善方法。战略性慈善要求企业以更为严谨的态度和更为科学的方法从事慈善行为,将企业慈善行为与慈善管理活动同企业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协调统一,决策、管理团队必须遵循议定程序开展行动,确保整体活动总是以战略性慈善为导向。
2.2 现代企业实践战略性慈善的方法
(1)要区分对自身竞争战略具有影响的有利、不利环境因素,将慈善投资行为投入在能有效地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环境要素中,尽可能准确地细化慈善投资方向,尽可能通过慈善行为达到预期战略目标。
(2)要将企业的领域分散、目标模糊的慈善活动纳入到企业战略性慈善框架之中,淘汰零星的、目标导向不明确的企业慈善活动。
(3)要尽可能地倡导和推动企业所在行业的集体行动,不仅仅是通过行业整体行动分摊成本,有效预防和化解“搭便车”问题,而且要改善所在的整体社会形象和竞争环境。
(4)要组建专业化团队作慈善项目追踪和评价工作,通过此工作不断总结正反经验,改进行为方法,提升项目效率,形成成熟模式。
3 文化与环境:以新型慈善文化促进政府与企业的双重转型
3.1 加强研究和引进法人公民文化
法人公民文化来源于现代国家与公民的关系的理性化,发展于国家与公民关系的规范化,成熟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法治化。现代企业法人制度的不断完善,与现代国家追求公正、平等的社会发展目标渐趋一致,共同推动社会发展。现代企业战略性慈善文化的形成,引进公司法人公民文化,创新中国传统慈善文化,注入现代企业文化要素,对于当今的中国现代慈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慈善行为规则决定现代企业的慈善行为方式。要改变一种慈善行为文化,就必须先改变慈善行为规则。现代企业在慈善行为过程中,既要在登记、管理、监督、纳税等方面,还要在组织机构、慈善信息、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方面,接受规则制约与规范,时时处处在规则之下,各方面都需要法律一律,政策一致,重协议,重信誉,受监督,敢担责。
政府要促进域外先进战略性现代企业慈善文化的传入,创造机会增进我国企业与域外多元慈善文化的交流,推动理性的科学的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现代慈善文化发育成长。政府特别需要做好的是,一视同仁地为所有不同所有制的中资企业以及各类外资企业,提供公平的政策和法律环境,缩小不同所有制之间、中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的差距,促进推动我国各类企业树立法人公民意识,勇于且善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3.2 加强研究和引进与法人公民文化相关的慈善捐赠规则
现代企业、相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要在研究和宣传“法人公民”文化,制定和完善慈善行为规则上下功夫。
(1)处理好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企业要调整策略,在与政府合作的同时,要坚持捐赠决策的独立性。企业慈善行为的事先选择权利、事中的独立决策、管理、合作,事后的核算、考核与公开,都是企业慈善行为独立性的重要体现。政府要提高对于企业慈善的社会意义的正向评价,并在优化政策法律环境,提供项目管理支持,税收优惠等方面体现对企业慈善的社会价值的肯定。
(2)企业要识别受益方的需求。在企业慈善行为的组织实施过程中,作出捐赠的企业往往居于主动地位,无论在项目决策、项目管理还是项目评估上,要准确识别、仔细分辨受赠方的困难和需求。同时,其他协作的社会组织作为实际运作参与者,也不能放弃对满足社会需求和组织需求不利的项目的选择权,要从社会需求和管理需求出发来评估和衡量企业的捐赠项目,从而决定参与与否和参与深度。
(3)为企业慈善活动的管理者充分授权。企业的权力机构要给企业管理企业慈善行为的经理人充分授权,是推动企业战略性慈善取得成效的重要环节。传统企业慈善活动在决策、管理、监督等方面,非程序性和个人意志属性特征明显。在现代战略性慈善理念要求下,企业应赋予公司慈善管理者以相应地位,在捐赠决策方向上以更大权力,在慈善业务管理,工作进度安排,培育企业慈善文化各方面,都有决策权,这几个方面的充分授权,必不可少。
(4)改善社会环境并制定鼓励企业家捐赠的政策。调查显示,整体慈善政策与法律环境问题是制约中国企业家慈善行为活跃程度的首要原因。相关政策法律制度,诸如,企业捐赠税收鼓励,慈善基金透明监管,捐助者自主决定资金使用,捐助者权利保障等方面,都存在不少法律缺位,无法提供确定性的预期。现代企业的战略性慈善应该是内生的、共赢的系统工程,不应是企业和社会的单向付出。只有政府、社会、企业三者协同行动起来,战略性慈善的共赢局面才能形成。
参考文献
祁韵涵,李彤.当代西方民营企业慈善文化及启示[J].人才资源开发,2014(22).
郑功成.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与需要努力的方向背景、意识、法制、机制[J].学海,2007(3).
周庆行,杨玉芝.略论我国企业慈善的可持续发展[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7(4).
孫伟,王大璐.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慈善捐赠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3(21).
钟宏武.企业捐赠作用的综合解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2).